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灑向苗疆都是愛 育得苗嶺花盛開

浙江大學精准扶貧精准脫貧典型項目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組團式幫扶貴州省台江縣人民醫院紀實

“非常感謝同志們到貧困地區脫貧攻堅, 説明老百姓解決因病致貧、擺脫貧困, 建設美好生活!杭州的醫生能夠深入到貴州, 和貴州醫生一起, 為人民健康作出努力, 這種形式非常好!希望大家再接再厲, 把浙醫二院好的、優質的資源, 下沉到邊遠貧困地區, 更好地為這些地方老百姓健康服務, 貫徹好健康大會總書記所提出的 ‘沒有全民健康, 就沒有全面小康’要求。 ”

2017年5月11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通過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遠端醫療協作網路,

對該院貴州省台江分院的幫扶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和殷切期望。 這是中央領導同志第二次直接關心台江分院。

就在此前不久,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組部部長趙樂際, 親臨浙醫二院台江分院調研視察。 “浙醫二院組團式幫扶, 為台江縣醫院帶來了設備、帶來了管理、帶來了技術, 帶來了台江廣大人民群眾對縣醫院的高度評價。 汪四花同志及她所在的浙大附二院的其他幫扶專家作出很多犧牲, 台江縣幹部群眾要向他們學習, 把浙醫二院的精神和管理理念傳承下來, 把台江縣的醫療水準提升起來, 更好解決廣大群眾看病遠、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

”感人的話語, 溫暖所有的幫扶專家, 激勵所有的醫院員工。

親切的關懷, 巨大的鼓舞, 也是對浙醫二院幫扶台江工作的一次檢閱。 2016年5月, 浙醫二院牽手台江, 決定把台江縣人民醫院作為分院來建設。 一年多來, 台江分院醫療服務能力迅猛上升。 2016年外縣病人前來就醫人數與2015年同期相比增加50%;門急診74222餘人次, 同比增長30%;住院12907人次, 同比增長18%;手術1244台次, 同比增長 66%。

台江人民醫院社會美譽度和群眾滿意度直線上升, 全院上下精神面貌發生積極陽光變化, 在黔東南州乃至貴州省內形成幫扶品牌效應, 輻射帶動不少醫院競相交流學習。

一、結對幫扶, 一緣情深

台江位於貴州省東南部、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中部。

台江縣人民醫院是全縣唯一一所 “二甲”綜合性醫院和愛嬰醫院。 由於管理、設備和技術相對落後, 醫多年來院醫療服務和硬體建設都比較薄弱, 醫院發展舉步維艱、難上臺階, 人心思走、隊伍不穩。

2016年4月23日, 根據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新時期扶貧攻堅重要戰略部署和健康扶貧有關要求, 在中央組織部常務副部長陳希等領導關心和浙江大學時任黨委書記金德水、現任黨委書記鄒曉東、校長吳朝暉以及學校相關領導和部門支持下, 浙醫二院與台江縣人民政府簽訂幫扶協議, 與台江縣人民醫院締結為對口幫扶關係。 5月30日, 金德水、鄒曉東等領導親自到台江為“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浙醫二院)台江分院”揭牌。

浙醫二院上下謹記中央“把扶貧開發作為重大政治任務來抓”指示精神, 王建安院長多次在院內各個層次會議上動員, 號召大家把台江分院真正當作自己的醫院來建設, 真幫實扶, 真心實意。 王建安院長、梁廷波副院長先後兩次帶隊到台江分院開展大型義診, 護理部金靜芬主任、王華芬副主任和婦科、藥學、外科等專家多次到分院講課, 手把手進行品質與安全工作指導和巡查。

浙醫二院充分考慮台江分院發展需求, 委派資深管理專家汪四花同志擔任台江分院院長, 輪流派出幫扶專家6批次共23名, 涵蓋管理、婦科、血液科、神經內科、消化內科、腎內、泌尿外科、普外科、骨科、放射、麻醉、消化內鏡、ICU、護理、財務等15個專業。

專家到台江幫扶一般6個月為一個週期, 平均每月有8-12名專家長駐台江分院。 一個縣級醫院, 每月同時有這麼多專家在臨床一線坐診, 這在全國縣級醫院是不多見的。

二、欲善其事, 先利其器

汪四花院長和幫扶專家們初到台江, 看到這裡基礎設施、技術、人才短缺情況, 尤其思想和理念的差別, 頓感莫大壓力。 然而, 台江樸實的民風, 老百姓對先進醫療的渴望, 全院職工的期盼, 台江縣委、縣人民政府等各級部門的期望, 尤其浙醫二院強大的後援支持, 很快化壓力為動力, 抱著強烈使命感和榮譽感, 深植台江分院發展大計。

他們很快走遍分院每個角落, 通過無數遍調研、訪談, 認真梳理醫院存在的問題, 逐步形成設想、規劃, 然後有條不紊付諸行動。

理念先行,導入先進的醫院管理模式。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汪四花和同事們思慮再三,最終決定,以制度建設為切入點,推動台江分院系統性改變。

2016年先後制定員工勞動紀律、外出進修以及考核淘汰等人事制度,財務報銷、資金審批、成本核算等財務制度,藥品管理、病人跨科收治、病歷管理和質控等醫療管理制度

等等;推行彈性排班、院長查房、臨床路徑等等措施。對新增制度的落實採用 “四步曲”實施:培訓--考核---稽查落實---改進結果與年度目標責任掛鉤。

專家們導入國際醫院管理的先進理念,緊緊圍繞“患者安全”核心大刀闊斧地進行流程改進,從門診首診負責制、手術管理到院感防控、突發事件管理,從物資採購到資金使用,從掛號收費視窗服務改進到超聲、心電圖等部門搬遷改造,極大改變了以往散漫、低效的氛圍。

全面開展 “6S”活動,全院推進 “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和安全”工作,推動制度與流程落地。時間不長,醫院面貌悄悄變了:標識清楚了、庫房有序了、道路平整了、院區乾淨了……

專家們還積極導入浙醫二院的文化基因,宣導“患者和服務物件至上”服務理念。婦產科設置 “家庭式”病房,滿足不同層次患者需求;為臨聘人員繳納養老保險,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組織慰問困難職工,組織各種娛樂活動,增強凝聚力;邀請中組部工作組組長、縣委副書記趙凱明為全院職工上黨課,加強職業道德、愛崗敬業教育;制定宣傳計畫,規範文化長廊建設,精心製作宣傳展板,主動講好台江分院故事。

潤物無聲,潛移默化。員工們從身到心都感受到了醫院實實在在的改變。一年多來,台江分院已新增和修訂診療流程近30項,並且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對違反者嚴懲不貸,實行 “以制度管人”,狠抓落實,規範醫療行為,持續改進流程,提升服務品質。這種改變得到員工們一致認可:2016 年下半年及2017年第一季度,職工對院領導班子滿意率超過95%。

設備更新,為學科發展奠定堅實基礎。設備落後,是制約台江分院發展的另一重要因素。很多幫扶專家剛抵分院時,苦於沒有 “武器”,一身 “功夫”難以施展。

在浙江大學主要領導親自關心和積極籌款下,2016年5月,浙江大學專項贊助台江分院2000萬元經費,其中1850萬用於設備更新,首批購置了1.5T磁共振、超聲刀、鈥鐳射碎石機、電子胃腸鏡、DSA、高頻電系統等設備,至今年5月,這些設備均已投入使用或進入調試。2017年初,台江分院又購置了無創呼吸機、床旁DR、有創呼吸機、新生兒呼吸機、床旁B超機、十二通道心電圖機、等離子消毒劑機等公共應急設備。浙醫二院還捐贈了價值40萬元的名醫遠端會診設備,將分院建成黔東南首個名醫遠端可視會診中心。分院資訊化建設工作即將啟動,64排CT機也即將進行招標採購。分院發展和設備更新金額之多、力度之大、效率之高,前所未有。這一切,為分院提高醫療診治水準、服務一方百姓,打下堅實基礎。

三、因地制宜,精准幫扶

儘管條件有限,但幫扶專家竭盡全力,充分利用分院現有條件,大力推進臨床技術和專案引進推廣,技術水準立竿見影得到提升。一年來,台江分院先後共開展新技術70余項。包括:婦科微創技術、骨髓穿刺術、深靜脈穿刺技術、泌尿外科微創技術、鈥雷射技術、脊柱手術、雙側髖關節置換術、溶栓技術、無痛結腸鏡息肉摘除術、B超引導下的動靜脈穿刺、B超引導下臂叢神經阻滯、七氟烷用於小兒短小手術的麻醉、膽總管切開取石、膽道鏡探查、膽總管一期縫合術、 聯合腹腔鏡膽總管切開膽道鏡探查取石術、輸尿管軟鏡鈥鐳射碎石術等。

人才是推動醫院發展的核心要素。在幫扶過程中,專家們不僅僅“授人以魚”,更“授人以漁”。2016年4月至2017年5月,專家舉辦學術講座和學習班等400餘次,開展臨床查房、手術、疑難病例、會診、義診等1000餘次,手把手帶動醫務人員提升水準。

2016年9月起,台江分院開始有計劃地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人才培養 “請進來”與 “送出去”相結合,骨幹醫生先後派往浙醫二院、貴陽骨科醫院進修培訓;40余名醫院中層幹部(科主任、護士長)、業務骨幹被派往浙醫二院進修學習。今年,還將進一步加大力度,分批再送60名醫護人員到浙醫二院學習進修最新技術以及管理理念。

幫扶過程中,汪四花同志還積極爭取各方面關心支援。台江縣委縣政府為台江分院化解212萬元債務,解決60名備案制人員和調入8名專業技術人員,出臺人才引進方案,支持引進急缺人才。

辛勤汗水澆開學科發展花朵。一年多來,台江分院共新開學科4個,包括婦科、泌尿外科、中醫康復科以及黔東南地區首個先進的消化內鏡中心,並積極創建心臟介入中心、MRI等部門。技術更新和學科開展,不僅填補了台江縣醫療發展多項空白,更是極大地減輕疾病給廣大老百姓帶來的病痛折磨,避免外出就醫而給患者帶來額外經濟負擔。

四、最深牽掛,最大擔當

下沉到台江分院一年多,杭州的親朋好友見到汪四花都說 “瘦了、憔悴了”,讓人心疼。是呀!每週7×24小時操勞呢!

麻醉科的施慶餘,是一個還不到“雙滿月”的新手爸爸。妻子懷孕待產的日子裡,他正全身心戰鬥在千里之外的台江分院。

就是這樣一位又一位專家們 “舍小家、為大家”的無私幫扶下,台江分院煥然一新,醫療技術突飛猛進,文化建設穩步提升,集體凝聚力不斷加強,迎來了發展的美好春天。

“在上級領導關懷,專家幫扶下,台江縣醫院幹部職工自信心增強,醫院穩定性好,越做越有幹勁,精神面貌好了”,汪四花開心地說。

一年來,浙醫二院幫扶專家在台江救治、義診和外出援助鄰縣兄弟醫院等工作中,發生許許多多感人事蹟。

74歲的張天華是台江縣方召村貧困戶,因為摔傷骨折多年行動不便。幫扶專家瞭解到情況後,幾次到他家免費診治換藥,留下聯繫方式,叮囑張大爺有事隨時諮詢。細緻周到的服務讓老人感動不已。他說:“多虧了黨的好政策,我們看病不僅能減免費用,專家還親自到家裡診療,我心裡說不出的熱乎。”

一位75歲的高齡患者患動脈瘤就診時,因身體條件差難以適應手術,病人家屬打起了退堂鼓。病人家屬放棄了,但浙二院的幫扶專家沒有放棄。專家提前制定了合理的手術方案,在手術中做到快速、輕柔,成功完成該手術,受到患者和家屬好評。

一位動脈瘤、蛛網膜下腔兩次出血的病人,經過浙醫二院專家救治,從死亡線上搶救回來。

2017年初,台江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非常嚴峻,汪四花帶領幫扶專家日以繼夜在第一線指揮,組織制定一系列措施、方案,抓流程、設崗位、定職責。貴州省衛計委領導檢查後稱讚台江分院為 “黔東南最規範的禽流感防控流程”。

幫扶台江,服務黔東南。幫扶專家不僅幫助台江分院,哪裡有需要就到哪裡去。他們利用雙休日走村串寨義診。一年多共計開展醫療下鄉義診活動30餘次,免費義診病人3240余人次。2017年起,還與6個鄉鎮衛生院(革一鎮、台拱鎮、老屯鄉、施洞鎮、排羊 鄉、台盤鄉)簽訂了幫扶協議,採取一對一精准幫扶模式。

劍河縣一名產婦第一胎是剖腹產,生育二胎時因腹腔胎盤植入疤痕無法剝離,引起2800ml大出血。情況萬分緊急,劍河縣人民醫院的同行想到了浙醫二院台江幫扶專家,電話打到台江縣人民醫院,婦科專家陳學軍接到緊急求助後,火速趕去參與搶救,最終母子轉危為安。

黃平縣浪洞化稿村4組吳開成,患有前列腺癌,風險係數高,不少醫院遲遲不予手術。轉到台江縣醫院後,縣醫院開展切除手術,非常成功。病人逢人就說,“我的病去了很多醫院沒有看好,還是在台江醫院給看好了。”

台江縣施洞街上的陳興明80多歲了,到醫院做手術後康復很快,為感激醫院的醫療水準,和子女一道給醫院送來“醫術高明見奇效,醫德高尚口碑好”的錦旗。

“住在醫院裡空氣好,心情也好,治療技術好,醫生護士好……”,台江縣老屯鄉報效村階薅組吳忠華說。“想不到現在技術這麼好,好得這麼快。同樣的病,我們村裡一個人做完手術還留下了一個疤痕,而且很久才好。我在台江醫院做的手術,一個疤痕也沒有。”

習總書記強調,“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浙醫二院深入貫徹“扶貧先扶志”“精准扶貧”等扶貧方略,組團式幫扶台江分院獲得政府、組織和社會多方肯定。

台江分院還先後接受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貴州省委組織部以及省衛生計生委領導的調研視察。醫院幫扶工作在貴州省、黔東南州、台江縣電臺和報紙等多家媒體宣傳報導,黔東南州鄰縣兄弟醫院紛紛到院交流學習。2017年5月17日,貴州省衛生計生委主任王忠來院調研,評價 “浙醫二院的幫扶模式值得推廣”。

為了表達感激之情,淳樸的苗疆百姓專程準備一台精彩紛呈的歌舞,到杭州 “走親”演出,送到浙江省、浙江大學和浙醫二院。

八十年前,浙江大學文軍西遷,貴州省成了所有浙大人的第二故鄉;八十年後,浙醫二院組團幫扶,與黔地苗族百姓共同書寫魚水深情。

雷公山、清水江,山水無聲;姊妹節,龍舟節,歌舞傳情。一幕幕感人的畫面,一曲曲感恩的歌聲,古老的苗疆腹地傳頌著百姓享受品質醫療,感恩党的領導,擼袖加油脫貧,抱團致富生活的動人故事……

然後有條不紊付諸行動。

理念先行,導入先進的醫院管理模式。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汪四花和同事們思慮再三,最終決定,以制度建設為切入點,推動台江分院系統性改變。

2016年先後制定員工勞動紀律、外出進修以及考核淘汰等人事制度,財務報銷、資金審批、成本核算等財務制度,藥品管理、病人跨科收治、病歷管理和質控等醫療管理制度

等等;推行彈性排班、院長查房、臨床路徑等等措施。對新增制度的落實採用 “四步曲”實施:培訓--考核---稽查落實---改進結果與年度目標責任掛鉤。

專家們導入國際醫院管理的先進理念,緊緊圍繞“患者安全”核心大刀闊斧地進行流程改進,從門診首診負責制、手術管理到院感防控、突發事件管理,從物資採購到資金使用,從掛號收費視窗服務改進到超聲、心電圖等部門搬遷改造,極大改變了以往散漫、低效的氛圍。

全面開展 “6S”活動,全院推進 “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和安全”工作,推動制度與流程落地。時間不長,醫院面貌悄悄變了:標識清楚了、庫房有序了、道路平整了、院區乾淨了……

專家們還積極導入浙醫二院的文化基因,宣導“患者和服務物件至上”服務理念。婦產科設置 “家庭式”病房,滿足不同層次患者需求;為臨聘人員繳納養老保險,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組織慰問困難職工,組織各種娛樂活動,增強凝聚力;邀請中組部工作組組長、縣委副書記趙凱明為全院職工上黨課,加強職業道德、愛崗敬業教育;制定宣傳計畫,規範文化長廊建設,精心製作宣傳展板,主動講好台江分院故事。

潤物無聲,潛移默化。員工們從身到心都感受到了醫院實實在在的改變。一年多來,台江分院已新增和修訂診療流程近30項,並且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對違反者嚴懲不貸,實行 “以制度管人”,狠抓落實,規範醫療行為,持續改進流程,提升服務品質。這種改變得到員工們一致認可:2016 年下半年及2017年第一季度,職工對院領導班子滿意率超過95%。

設備更新,為學科發展奠定堅實基礎。設備落後,是制約台江分院發展的另一重要因素。很多幫扶專家剛抵分院時,苦於沒有 “武器”,一身 “功夫”難以施展。

在浙江大學主要領導親自關心和積極籌款下,2016年5月,浙江大學專項贊助台江分院2000萬元經費,其中1850萬用於設備更新,首批購置了1.5T磁共振、超聲刀、鈥鐳射碎石機、電子胃腸鏡、DSA、高頻電系統等設備,至今年5月,這些設備均已投入使用或進入調試。2017年初,台江分院又購置了無創呼吸機、床旁DR、有創呼吸機、新生兒呼吸機、床旁B超機、十二通道心電圖機、等離子消毒劑機等公共應急設備。浙醫二院還捐贈了價值40萬元的名醫遠端會診設備,將分院建成黔東南首個名醫遠端可視會診中心。分院資訊化建設工作即將啟動,64排CT機也即將進行招標採購。分院發展和設備更新金額之多、力度之大、效率之高,前所未有。這一切,為分院提高醫療診治水準、服務一方百姓,打下堅實基礎。

三、因地制宜,精准幫扶

儘管條件有限,但幫扶專家竭盡全力,充分利用分院現有條件,大力推進臨床技術和專案引進推廣,技術水準立竿見影得到提升。一年來,台江分院先後共開展新技術70余項。包括:婦科微創技術、骨髓穿刺術、深靜脈穿刺技術、泌尿外科微創技術、鈥雷射技術、脊柱手術、雙側髖關節置換術、溶栓技術、無痛結腸鏡息肉摘除術、B超引導下的動靜脈穿刺、B超引導下臂叢神經阻滯、七氟烷用於小兒短小手術的麻醉、膽總管切開取石、膽道鏡探查、膽總管一期縫合術、 聯合腹腔鏡膽總管切開膽道鏡探查取石術、輸尿管軟鏡鈥鐳射碎石術等。

人才是推動醫院發展的核心要素。在幫扶過程中,專家們不僅僅“授人以魚”,更“授人以漁”。2016年4月至2017年5月,專家舉辦學術講座和學習班等400餘次,開展臨床查房、手術、疑難病例、會診、義診等1000餘次,手把手帶動醫務人員提升水準。

2016年9月起,台江分院開始有計劃地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人才培養 “請進來”與 “送出去”相結合,骨幹醫生先後派往浙醫二院、貴陽骨科醫院進修培訓;40余名醫院中層幹部(科主任、護士長)、業務骨幹被派往浙醫二院進修學習。今年,還將進一步加大力度,分批再送60名醫護人員到浙醫二院學習進修最新技術以及管理理念。

幫扶過程中,汪四花同志還積極爭取各方面關心支援。台江縣委縣政府為台江分院化解212萬元債務,解決60名備案制人員和調入8名專業技術人員,出臺人才引進方案,支持引進急缺人才。

辛勤汗水澆開學科發展花朵。一年多來,台江分院共新開學科4個,包括婦科、泌尿外科、中醫康復科以及黔東南地區首個先進的消化內鏡中心,並積極創建心臟介入中心、MRI等部門。技術更新和學科開展,不僅填補了台江縣醫療發展多項空白,更是極大地減輕疾病給廣大老百姓帶來的病痛折磨,避免外出就醫而給患者帶來額外經濟負擔。

四、最深牽掛,最大擔當

下沉到台江分院一年多,杭州的親朋好友見到汪四花都說 “瘦了、憔悴了”,讓人心疼。是呀!每週7×24小時操勞呢!

麻醉科的施慶餘,是一個還不到“雙滿月”的新手爸爸。妻子懷孕待產的日子裡,他正全身心戰鬥在千里之外的台江分院。

就是這樣一位又一位專家們 “舍小家、為大家”的無私幫扶下,台江分院煥然一新,醫療技術突飛猛進,文化建設穩步提升,集體凝聚力不斷加強,迎來了發展的美好春天。

“在上級領導關懷,專家幫扶下,台江縣醫院幹部職工自信心增強,醫院穩定性好,越做越有幹勁,精神面貌好了”,汪四花開心地說。

一年來,浙醫二院幫扶專家在台江救治、義診和外出援助鄰縣兄弟醫院等工作中,發生許許多多感人事蹟。

74歲的張天華是台江縣方召村貧困戶,因為摔傷骨折多年行動不便。幫扶專家瞭解到情況後,幾次到他家免費診治換藥,留下聯繫方式,叮囑張大爺有事隨時諮詢。細緻周到的服務讓老人感動不已。他說:“多虧了黨的好政策,我們看病不僅能減免費用,專家還親自到家裡診療,我心裡說不出的熱乎。”

一位75歲的高齡患者患動脈瘤就診時,因身體條件差難以適應手術,病人家屬打起了退堂鼓。病人家屬放棄了,但浙二院的幫扶專家沒有放棄。專家提前制定了合理的手術方案,在手術中做到快速、輕柔,成功完成該手術,受到患者和家屬好評。

一位動脈瘤、蛛網膜下腔兩次出血的病人,經過浙醫二院專家救治,從死亡線上搶救回來。

2017年初,台江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非常嚴峻,汪四花帶領幫扶專家日以繼夜在第一線指揮,組織制定一系列措施、方案,抓流程、設崗位、定職責。貴州省衛計委領導檢查後稱讚台江分院為 “黔東南最規範的禽流感防控流程”。

幫扶台江,服務黔東南。幫扶專家不僅幫助台江分院,哪裡有需要就到哪裡去。他們利用雙休日走村串寨義診。一年多共計開展醫療下鄉義診活動30餘次,免費義診病人3240余人次。2017年起,還與6個鄉鎮衛生院(革一鎮、台拱鎮、老屯鄉、施洞鎮、排羊 鄉、台盤鄉)簽訂了幫扶協議,採取一對一精准幫扶模式。

劍河縣一名產婦第一胎是剖腹產,生育二胎時因腹腔胎盤植入疤痕無法剝離,引起2800ml大出血。情況萬分緊急,劍河縣人民醫院的同行想到了浙醫二院台江幫扶專家,電話打到台江縣人民醫院,婦科專家陳學軍接到緊急求助後,火速趕去參與搶救,最終母子轉危為安。

黃平縣浪洞化稿村4組吳開成,患有前列腺癌,風險係數高,不少醫院遲遲不予手術。轉到台江縣醫院後,縣醫院開展切除手術,非常成功。病人逢人就說,“我的病去了很多醫院沒有看好,還是在台江醫院給看好了。”

台江縣施洞街上的陳興明80多歲了,到醫院做手術後康復很快,為感激醫院的醫療水準,和子女一道給醫院送來“醫術高明見奇效,醫德高尚口碑好”的錦旗。

“住在醫院裡空氣好,心情也好,治療技術好,醫生護士好……”,台江縣老屯鄉報效村階薅組吳忠華說。“想不到現在技術這麼好,好得這麼快。同樣的病,我們村裡一個人做完手術還留下了一個疤痕,而且很久才好。我在台江醫院做的手術,一個疤痕也沒有。”

習總書記強調,“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浙醫二院深入貫徹“扶貧先扶志”“精准扶貧”等扶貧方略,組團式幫扶台江分院獲得政府、組織和社會多方肯定。

台江分院還先後接受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貴州省委組織部以及省衛生計生委領導的調研視察。醫院幫扶工作在貴州省、黔東南州、台江縣電臺和報紙等多家媒體宣傳報導,黔東南州鄰縣兄弟醫院紛紛到院交流學習。2017年5月17日,貴州省衛生計生委主任王忠來院調研,評價 “浙醫二院的幫扶模式值得推廣”。

為了表達感激之情,淳樸的苗疆百姓專程準備一台精彩紛呈的歌舞,到杭州 “走親”演出,送到浙江省、浙江大學和浙醫二院。

八十年前,浙江大學文軍西遷,貴州省成了所有浙大人的第二故鄉;八十年後,浙醫二院組團幫扶,與黔地苗族百姓共同書寫魚水深情。

雷公山、清水江,山水無聲;姊妹節,龍舟節,歌舞傳情。一幕幕感人的畫面,一曲曲感恩的歌聲,古老的苗疆腹地傳頌著百姓享受品質醫療,感恩党的領導,擼袖加油脫貧,抱團致富生活的動人故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