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全國人大代表申長友:創新創造加速新舊動能轉換

日新月異的東營(網路配圖)

在勝利油田的發源地——山東東營, 新動能的轉換與培育正成為當地產業經濟最明顯的特徵。 兩會期間,

記者就新舊動能轉換的話題採訪了全國人大代表、東營市委書記申長友。

“有句詩叫‘春江水暖鴨先知’。 對於一個傳統工業經濟特色鮮明的城市來說, 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能轉換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東營企業不但感知得快, 而且受影響也快。 尤其是近兩三年, 對於轉向哪、怎麼轉都有了更清醒的認識。 ”申長友認為, “目前, 東營新舊動能轉換鮮明地表現為傳統工業動能的轉換以及創新動能的培育。 ”

受國際油價影響, 與石油相關的行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寒冬”, 要存活, 不得不轉;受中低端產能過剩、品牌影響力不夠、“雙反”的影響, 東營的橡膠輪胎業“大而不強”的現實凸顯出來, 要立足, 不得不轉, 如此等等, 傳統行業正處於轉向的“風口”。

為此, 東營積極鼓勵石油裝備製造商“走出去”, 協助煉化企業申請原油進口資質, 大力實施化工產業“四評級一評價”, 關停一批落後產能, 引導輪胎行業從做規模到做品牌轉變等。

“在這個過程中, 不管是政府還是企業接受著動能轉換期的‘陣痛’。 ”申長友說, “新常態, 企業異軍突起是常態, 關停淘汰也是常態。 當然對政府而言, 轉變職能、學會更好地放、管、服也是常態。 ”可喜的是, 經過這樣的“陣痛”, 目前, 東營工業主導產業80%以上的技術裝備達到國內先進水準, 30%的技術裝備達到國際先進水準, 四大產業集群規模檔次和品質效益明顯提升。 2016年, 無論是銷售收入過百億元企業、中國企業500強、中國民營企業500強, 還是山東省企業百強、山東省民營企業百強,

東營的入圍數量均居全省首位。

而另一邊, 除了傳統行業需要提質增效, 以創新為代表的新經濟在東營加速培育。

“創新創造是新動能的最大‘動能’。 新時期, 東營市將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域的核心位置, 推進以科技創新為主的全面創新, 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建設區域性創新中心。 ”申長友形容道。 去年, 東營市通過出臺智慧製造檔、德英對標學習、大力引進人才項目、對接‘一帶一路’及京津冀協同發展等重要舉措加速新動能生成。 據統計, 如今東營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達到35%, 各類研發投入占GDP比重達到2.62%, 國家級創新平臺和孵化機構分別達到10家、6家, 創新孵化面積76萬平方米。 同時, 在高端石油裝備開發、稀貴金屬綜合提取、高性能材料製備等方面獲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發明專利申請量年均增長22.8%, 成為國家科技創新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城市、首批國家智慧財產權示範城市, 連續六次獲得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

對新經濟的到來, 申長友還特別強調:“新經濟時代的特點之一便是一切皆服務, 未來生產與服務並重, 我們必須抓住這樣的特點進行蛻變。 ”為此, 東營在市第六次黨代會中鮮明提出:“積極迎接服務經濟時代, 加強引導扶持, 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提升, 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化和品質化轉變。 ”未來, 在服務經濟領域, 東營將劍指黃河三角洲金融服務中心、綜合性物流中心、通用航空服務中心和全國領先的石油裝備、石油化工電子商務交易平臺,

成為黃藍兩大國家戰略交匯處的閃亮明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