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鉑金印象中的時空遊走——對話新銳攝影師侯宇

“Get close,Touch,Relate”侯宇個人攝影展, 於3月9日在北京798藝術區的三匚創意匯開幕。 現場人頭攢動星光熠熠, 陳建斌、于謙、袁弘、馬葭、柯藍、馬上又、于越、丁武、田蒙,

以及影視製作人、導演, 風山漸文化傳播(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兵等眾多嘉賓亮相。

此次攝影展集中展出時間為3月9日至3月12日, 共計四天時間。 本次展出彙集了攝影師侯宇的49幅作品, 其中採用傳統鉑金印象印製的部分作品受到了高度關注,

傳統的印製方法與當代元素巧妙融合, 讓觀賞者在傳承與顛覆間探尋不一樣的感受。

“Get close,Touch ,Relate”

這是一場關於“靠近、觸摸、共鳴”的視覺盛宴, 展出作品以人物為主, 通過對色彩和光線的把控, 揭示作品中人物深層次的情感表露, 讓觀賞者與之產生共鳴。 攝影師侯宇通過鏡頭將模特的喜怒哀樂定格於不同的瞬息,

也透過模特表達了自己的感情和心境。

傳統與現代的結合

侯宇非常欣賞和珍惜各種印製方法帶來的獨特風格和表達方式, 此次展出的作品都選擇了傳統的鉑金印象法手刷製作, 和選擇當代模特時裝遙相呼應,

通過照片的成品看到的是攝影史的發展過程。

“platinotype”即鉑金印象法, 于攝影師來說是一種藝術造詣上的追求——“looking for a whisper”:鉑金在紙張上隨著曝光漸漸斑駁成影像, 再經過水的沖洗後慢慢變得真實起來。 與銀鹽工藝作品表面的光滑不同, 鉑金印象法作品有著特殊的質感, 反差也更加平緩、自然, 這讓成片那種慢的, 模糊的, 不張牙舞爪的感情顯得尤為珍貴。

攝影之友獨家對話

觀展過後, 攝影之友編輯與攝影師候宇進行了一對一訪談, 更深層地瞭解這位新銳攝影師的內心世界。

問:這次攝影展的主題是什麼?

答:本次影展的主題是“靠近, 觸摸, 共鳴。 ” 在本次展出的作品中, 有一部分作品的尺寸非常小, 還有一系列作品是打破傳統可以被觸摸的。 我希望通過作品形式上的“小”, 自然地吸引觀看者靠近作品, 靠近之後, 才會有那種與作品一對一交流的感覺。 在觸摸的同時, 留下一些手印, 帶走一些墨。 完成一次意識和形態上雙方交流, 以求共鳴。

問:可以講述下這次展出作品的創作靈感來源麼?

答:創意靈感來源於鉑金成像,第一次曝光之後紙張上呈現出那種模糊、粗糙、又極具張力的影像。當昏暗的工作室裡充滿了化學藥劑的氣體,我第一次拿掉手套觸摸鉑金成像時,觀感和觸感的一次共鳴。

問:這次影展在作品呈現方式上有哪些創意麼?

答:呈現方式上面有多方面的考量,包括作品擺放的位置和作品的大小都有其原因。最大的特點應該是那五幅mix media的作品。首先作品是立體的,觀看者是可以動手觸摸作品,以尋找底層暗藏的文字。我不想讓純藝術作品永遠都是那麼高高在上,觸手不及。我希望他們能夠真正的通過實質接觸,給人一些新的體驗和對藝術的解讀。

問:這次影展中您自己最滿意的一副作品是什麼?

答:這是一個非常難回答的問題,就好比說我有三個孩子,你在問我最喜歡哪個?每一張作品的創作與完成,都給我帶來不同的感觸與思考。當然其中有一些作品給我的頓悟受用至今。比如說海報上這幅,這對我來說就是一次對光與靈魂的頓悟。直到今天當我看到這張照片時,都還會深呼吸或起雞皮疙瘩。

問:在拍攝過程中有沒有遇到任何困難?

答:拍攝的過程沒有一次是一帆風順的,一直都是充滿困難和挑戰,但這同時也是攝影讓我著迷的地方。在我看來,創作時技術上的難題都不算什麼,在與人物情感碰撞與捕捉才更具挑戰。因為拍攝是與人在打交道,這裡充滿了很多不確定因素,很難完全按照計畫執行。初期我很糾結,但慢慢發現,與其想盡辦法去改變,不如隨性的根據現有的條件改變,那種意想不到的瞬間反而更加珍貴。

問:您平常最喜歡的攝影類型是什麼?

答:我喜歡的類型很多,比如說建築、紀實、抽象和靜物等。我經常把拍攝靜物比喻成我的一種冥想,當然我拍攝最多的作品還是關於人物。但也需要通過不同的攝影內容來刺激我的理解與思考,這對於我拍攝人物方面也有很大的幫助。

問:如何看待商業攝影與藝術攝影之間的影響?

答:我覺得講到商業與藝術攝影之間的關係,就不得不提時尚攝影。我在紐約讀書的四年,一直都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很長一段時間時尚攝影總是被單獨拿出來談,僅僅是因為時尚服務於商業嗎?當代藝術也與商業不無關係,我到今天也無法客觀的說出兩者關係,但我的確看到兩者的互相影響。比如說法國攝影師Sarah Moon,她的作品即在廣告燈箱中,也同樣出現在畫廊最大的那面牆上。

問:自己的攝影風格有沒有受到哪位攝影大師的影響?

答:我覺得一定是會受到影響的。在紐約讀藝術大學最大的優勢就是資源非常豐富,每週都有機會看到不同的展覽,逛畫廊博物館也是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我非常著迷Sarah Moon和Deborah Turbeville的作品。

問:對於攝影器材有沒有更多的偏向?比如品牌、數碼or膠片?

答:器材方面我沒有過於糾結,因為就算沒有照相機也是可以做攝影的。每個品牌的不同機型都有自己獨有的特點,重點是找到符合自己表達形式的那一款或那幾款就可以了。膠片也是同樣道理,我從不會偏向數碼或膠片。更多時候我的選擇取決於我拍攝的內容,以及我選擇的表達方式,還有就是畫幅的選擇。比如說,我這次展覽的作品中,有兩張是用30美金的塑膠玩具相機拍攝而成。我想攝影作品是用心在拍,而不是機器。

問:對於接下來的創作方向,有沒有計畫?

答:當然,下一個主題是“未來”。

在採訪的最後,侯宇特別感謝了周可為、周可斌兩位先生對攝影展的場地支持。我們也希望候宇在不久的將來,能給我們帶來更多優秀的攝影作品。

相關文章

答:創意靈感來源於鉑金成像,第一次曝光之後紙張上呈現出那種模糊、粗糙、又極具張力的影像。當昏暗的工作室裡充滿了化學藥劑的氣體,我第一次拿掉手套觸摸鉑金成像時,觀感和觸感的一次共鳴。

問:這次影展在作品呈現方式上有哪些創意麼?

答:呈現方式上面有多方面的考量,包括作品擺放的位置和作品的大小都有其原因。最大的特點應該是那五幅mix media的作品。首先作品是立體的,觀看者是可以動手觸摸作品,以尋找底層暗藏的文字。我不想讓純藝術作品永遠都是那麼高高在上,觸手不及。我希望他們能夠真正的通過實質接觸,給人一些新的體驗和對藝術的解讀。

問:這次影展中您自己最滿意的一副作品是什麼?

答:這是一個非常難回答的問題,就好比說我有三個孩子,你在問我最喜歡哪個?每一張作品的創作與完成,都給我帶來不同的感觸與思考。當然其中有一些作品給我的頓悟受用至今。比如說海報上這幅,這對我來說就是一次對光與靈魂的頓悟。直到今天當我看到這張照片時,都還會深呼吸或起雞皮疙瘩。

問:在拍攝過程中有沒有遇到任何困難?

答:拍攝的過程沒有一次是一帆風順的,一直都是充滿困難和挑戰,但這同時也是攝影讓我著迷的地方。在我看來,創作時技術上的難題都不算什麼,在與人物情感碰撞與捕捉才更具挑戰。因為拍攝是與人在打交道,這裡充滿了很多不確定因素,很難完全按照計畫執行。初期我很糾結,但慢慢發現,與其想盡辦法去改變,不如隨性的根據現有的條件改變,那種意想不到的瞬間反而更加珍貴。

問:您平常最喜歡的攝影類型是什麼?

答:我喜歡的類型很多,比如說建築、紀實、抽象和靜物等。我經常把拍攝靜物比喻成我的一種冥想,當然我拍攝最多的作品還是關於人物。但也需要通過不同的攝影內容來刺激我的理解與思考,這對於我拍攝人物方面也有很大的幫助。

問:如何看待商業攝影與藝術攝影之間的影響?

答:我覺得講到商業與藝術攝影之間的關係,就不得不提時尚攝影。我在紐約讀書的四年,一直都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很長一段時間時尚攝影總是被單獨拿出來談,僅僅是因為時尚服務於商業嗎?當代藝術也與商業不無關係,我到今天也無法客觀的說出兩者關係,但我的確看到兩者的互相影響。比如說法國攝影師Sarah Moon,她的作品即在廣告燈箱中,也同樣出現在畫廊最大的那面牆上。

問:自己的攝影風格有沒有受到哪位攝影大師的影響?

答:我覺得一定是會受到影響的。在紐約讀藝術大學最大的優勢就是資源非常豐富,每週都有機會看到不同的展覽,逛畫廊博物館也是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我非常著迷Sarah Moon和Deborah Turbeville的作品。

問:對於攝影器材有沒有更多的偏向?比如品牌、數碼or膠片?

答:器材方面我沒有過於糾結,因為就算沒有照相機也是可以做攝影的。每個品牌的不同機型都有自己獨有的特點,重點是找到符合自己表達形式的那一款或那幾款就可以了。膠片也是同樣道理,我從不會偏向數碼或膠片。更多時候我的選擇取決於我拍攝的內容,以及我選擇的表達方式,還有就是畫幅的選擇。比如說,我這次展覽的作品中,有兩張是用30美金的塑膠玩具相機拍攝而成。我想攝影作品是用心在拍,而不是機器。

問:對於接下來的創作方向,有沒有計畫?

答:當然,下一個主題是“未來”。

在採訪的最後,侯宇特別感謝了周可為、周可斌兩位先生對攝影展的場地支持。我們也希望候宇在不久的將來,能給我們帶來更多優秀的攝影作品。

相關文章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