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深刻領會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準、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重大部署

“治國有常, 而利民為本。 ”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 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鬥目標。 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必須深刻領會黨的十九大報告作出的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準、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重大部署。

為什麼人的問題, 是檢驗一個政黨、一個政權性質的試金石。

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 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顯著標誌。 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之日起, 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 始終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 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黨的十八大以來, “人民”始終處於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的中心位置, 始終貫穿於一系列重大戰略舉措、重大方針政策、重大工作之中。 五年來, 一大批惠民舉措落地實施, 人民生活不斷改善, 人民獲得感顯著增強。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 這一莊嚴的民生承諾, 正在變成現實。

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不是一個抽象的、玄奧的概念, 不能只停留在口頭、止步於思想, 而要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各個環節。 我們必須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 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

經過改革開放近40年的發展, 我國社會生產力水準明顯提高, 人民生活顯著改善, 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更加強烈, 人民群眾的需要呈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特點。 當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準, 要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既盡力而為, 又量力而行, 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 一年接著一年幹。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 是我國社會主義社會發展規律的客觀要求, 是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 關鍵在體制創新,

核心是人, 既要以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治理指向, 也要以最廣大人民為治理主體, 構建起全民共建共治共用的社會治理格局。 這就要求我們進一步加強社會治理制度建設, 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 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慧化、專業化水準。 堅持人人盡責、人人享有, 完善公共服務體系, 保障群眾基本生活, 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不斷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形成有效的社會治理、良好的社會秩序, 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北京作為首都, 各項工作都要努力走在前列、作出表率。

必須認真落實黨的十九大報告作出的相關部署,

切實提高民生保障和改善水準, 打造共建共治共用的社會治理格局, 全力維護首都安全穩定。 要按照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對北京提出的要求, 加速探索構建超大城市治理體系。 要依靠“精治”, 讓城市管理像繡花一樣精細;依靠“共治”, 發動群眾來管理城市;依靠“法治”, 注重運用法規、制度、標準管理城市, 使首都成為依法治理的首善之區。

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 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 全市各級黨員幹部必須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 堅持把人民群眾的小事當作自己的大事, 從人民群眾關心的事情做起, 從讓人民群眾滿意的事情做起, 帶領人民不斷創造美好生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