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心理學家:“習慣性討好他人”,心理根源是什麼|改變需要3步

我們在另一篇文章《從來不願意麻煩別人是什麼心理》中, 探討了那些不願意麻煩別人的心理, 引發了許多人的共鳴。

然而, 我們在評論中看到, 其中還有一類人的情況更不樂觀, 他們不僅“從來不願意麻煩別人”, 而且“習慣性討好他人”, 生活中很少出現“自我”, 對自我的壓抑更加嚴重。

(1)習慣性討好他人, 在朋友面前不敢發表不同意見

他們不僅不會拒絕朋友們的要求, 甚至還會主動的討好對方。 明明心裡是不願意的, 但只要朋友們在語言中出現了一點暗示, 根本不用他開口, 馬上就接過話“我可以去幫忙”。

與朋友在一起的時候, 一直擔任“小弟”的角色, 一直是受保護的角色。 沒有自己的主見, 有自己的主見也是不敢說的。

有時, 看到朋友的觀點明明就是錯誤的, 自己很自信的知道他不對, 但依然不好意思指出來, 甚至會附和對方。

(2)很討厭自己, 迫切的希望改造自己的性格

每個人的自我都是渴望自由、渴望表達的。 長時間對自我的壓抑, 其實心裡有很多的情緒對抗, 表現出來就是對自我的討厭:“我討厭我自己這樣的性格”。

所以他們會迫切的希望改變自己的性格, 希望變成一個陽光、活潑、有主見的人。

而且最好是在一夜之間完成這種轉變。

如果有一種藥品可以做到這一點, 即使要10萬一顆, 自己也要攢錢買上幾顆。

(3)習慣性討好他人, 根源是成長中的自卑

我們說“本性難移”, 是因為性格是在長久的生活中形成的。

可能他們從小家境不好, 而且父母反復向他們強調這一點,

“我們家窮, 沒有勢力, 不要惹別人。 ”“我們家窮, 買不起那些東西, 能吃飽就不錯了”。

可能他們從小被父母、其他親人歧視, 或者被父母打罵管理得很厲害, “你是女孩, 出生就應該被打掉的”。

可能他們從小被同伴、兄弟姐妹、同學欺負, 被別人取外號, 嘲笑。

這一切, 都導致了他們從成長過程中就帶著自卑。

成長中的經歷告訴他們, 只有壓抑自己的心理, 討好別人, 才能得到一點點肯定。

自己家人也鼓勵這種討好, 並稱之為“會做人”。

(4)調整它, 你需要做3步

第一步:觀念轉變。 首先要拋棄“做個好人”的念頭, 讓自我的特點展示出來。 “好人”並不是榮譽, 而是因為沒有其他特點, 別人不知道如何描述你。

第二步:接受不完美。 每個人都是不完美的, 有陰暗的一面。 尤其是拋棄了“好人念頭”後, 有人會在背後說很多壞話, 不在乎就好。

第三步:構建核心自信。 這是最重要的, 你肯定有兩三個特點是你最看重的, 或許是聰明, 或許是反應快, 或許是有某個特長。 總之, 找到它們, 體驗它們給你帶來的成就感和榮譽感。 這能給你力量,對抗改變習慣所面臨的痛苦和阻力。

這能給你力量,對抗改變習慣所面臨的痛苦和阻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