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群眾的貼心人來啦!看看我區駐村工作組都做了哪些實在事?

今年正月, 錦善堂村50多名村民在家門口搖身一變就成了“上班族”, 這可是附近幾個村都傳開的新鮮事兒。

黑木耳種植基地

村民變成“上班族”這件事還得從2016年10月說起, 原來是在村委會、駐村工作隊和鄉政府的積極運作下, 藍旗卡倫鄉錦善堂村成功引進了錦善食用菌有限公司, 流轉土地100畝用來發展有機黑木耳產業、這意味著村民不用出村, 在家門口就可以打工賺錢了。

駐村工作組

說到錦善堂村的這些變化, 就不得不提我區政府駐村工作組了, 自2016年2月, 組長張國春帶領扶貧工作組進駐圍場縣藍旗卡倫鄉錦善堂村以來, 他們就激情滿懷, 不忘寄語, 不忘我區派出單位領導的囑託, 服從各級領導的指揮, 認真踐行工作組職責,

踏踏實實的為打好扶貧攻堅這場硬仗而努力奮鬥著。

1抓班子, 強隊伍, 培養戰鬥力

“打鐵還需自身硬”

駐村工作組成員從自身做起, 認真學習各項脫貧檔指示精神, 扎實研讀各地脫貧工作典型案例, 吃透檔精神, 切實提高脫貧政策水準, 確保國家政策落實不走樣。

租住的小院和種植的小菜園

嚴格遵守駐村工作紀律, 吃、住工作組自我解決, 租賃一處院, 同時租種0.4畝百姓小園一處, 種植多種蔬菜, 自給自足, 堅持不擾民的原則。 為成為下得去、住得下、幫的好, 廉潔自律的脫貧工作隊伍打下良好的基礎。

多管齊下, 在進行入戶摸底的同時和“兩委班子”成員交心, 認真剖析村兩委班子存在問題, 利用給集中村部黨員上黨課和黨員代表貧困戶外出參觀車上上黨課等形式, 用心講解國家這個大家和村這個小家之間的關係, 如何搶抓國家扶貧政策落實的大好致富機遇。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家族矛盾弱化了,村“兩委”班子團結了,財務捋順了。明顯在工作中出現了可喜的戰鬥力。

2謀思路,出點子,形成致富規劃

到村後迅速完成全部村民家庭入戶走訪,完成各類建檔立卡的全部工作。通過對村情的大量調研求證,鄉、村、工作隊群策群力制定了《錦善堂村工作規劃》。同時結合外出參觀學習的經驗啟示,為規劃注入新的血液,使不符合的工作規劃及時得到調整,新的致富思路得到有效補充。

瞭解村子基本情況

3抓機遇,辦實事,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搶抓該村被列為旅發大會重點節點村和“七個一”文化廣場建設的機遇,加大基礎建設力度,充分用好扶貧政策,發揮出班子的合力,狠抓工作落實。

完成了河道2公里的1200多噸垃圾清理和河道沿線140多個柴垛兩次搬移

清理之前

清理之後

【基礎設施】

打造了立項村內398米主幹道道路硬化,打了3000平米與主幹路連戶水泥路七條。

村部完成翻建裝修改造,完善了村部辦公條件,打造成了縣級一站式辦公村部,同時又投資約4萬元新建兩間廁所和一間30平米的儲藏間,大大改善了辦公條件;

綠化街道,栽植金葉榆、金絲垂柳等650株;兩年累計投入12000多元進行了巷道和主幹道花卉栽植

基礎設施建設

綜合文化廣場‘七個一’建成了文化戲臺、籃球場、2個跳舞廣場共1600平方米,道路鋪地磚3500平米,長城牆1500延長米,900平米遊園一處已完成;街面美化亮化近2000平米,安裝路燈60盞;打了全部水利配套的機井3眼;投資10萬元建設旅遊觀光木棧道和觀光亭一處。

美麗新農村 魅力錦善堂

錦善堂

花團錦簇 至善至美 濟濟一堂

錦善堂村位於蘭旗卡倫鄉東南部,距鄉政府10公里,距縣城50公里,全村社會總面積26550畝,森林覆蓋率達到74%。下轄6個居民組,282戶、843口人。種植業以馬鈴薯、觀光花卉、黑木耳為主,養殖業以圈養牛、羊為主。2017年被列為省級美麗鄉村建設重點村,7月初被認定為國家首批綠色村莊。

新修巷道

文化牆

健身廣場

民居改造

新修長城牆

錦善堂村

街面美化

觀光木棧道

觀光亭

4謀發展,注動力,加大扶貧力度

今年土地流轉1230畝。其中在高速沿線土地流轉交給大戶種植金盞菊、金蓮花、萬壽菊等經濟觀賞花卉820畝及種植馬鈴薯410畝。解決當地不能外出人員打工問題,增加了農民收入。同時試種金蓮花20畝,為來年推廣金蓮花打下基礎,增加作物經濟效益。

花卉產業發展迅速

富硒馬鈴薯

引進食用菌產業,投資400萬元,廠房占地5畝,食用菌基地占地95畝。目前,邊生產邊建設,常年用本村群眾用工每天在35至40人左右,旺季日可用工達到70人左右,正產生產菌棒92萬棒,增加農民收入。同時帶動2戶農民經營食用菌8畝,每畝純利潤1萬元。

5多措並舉,壯大村集體經濟收入

完善了村林權改革制度。把村6個居民小組原來林權收回,成立林權股份有限公司,探討了出一條現代股東式發展模式,使村集體從中獲得合理合法的管理費用,壯大集體經濟收入。

不忘初心 再接再厲

一年來,我區政府駐村工作組榮獲了“全縣脫貧攻堅先進基層黨組織”、“鄉脫貧攻堅流動紅旗”保持單位榮譽稱號,工作組組長第一書記張國春同志榮獲2016年度精准脫貧駐村“承德市最美扶貧人提名”、“全市脫貧攻堅優秀黨務工作者”、“全縣脫貧攻堅優秀黨務工作者”。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家族矛盾弱化了,村“兩委”班子團結了,財務捋順了。明顯在工作中出現了可喜的戰鬥力。

2謀思路,出點子,形成致富規劃

到村後迅速完成全部村民家庭入戶走訪,完成各類建檔立卡的全部工作。通過對村情的大量調研求證,鄉、村、工作隊群策群力制定了《錦善堂村工作規劃》。同時結合外出參觀學習的經驗啟示,為規劃注入新的血液,使不符合的工作規劃及時得到調整,新的致富思路得到有效補充。

瞭解村子基本情況

3抓機遇,辦實事,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搶抓該村被列為旅發大會重點節點村和“七個一”文化廣場建設的機遇,加大基礎建設力度,充分用好扶貧政策,發揮出班子的合力,狠抓工作落實。

完成了河道2公里的1200多噸垃圾清理和河道沿線140多個柴垛兩次搬移

清理之前

清理之後

【基礎設施】

打造了立項村內398米主幹道道路硬化,打了3000平米與主幹路連戶水泥路七條。

村部完成翻建裝修改造,完善了村部辦公條件,打造成了縣級一站式辦公村部,同時又投資約4萬元新建兩間廁所和一間30平米的儲藏間,大大改善了辦公條件;

綠化街道,栽植金葉榆、金絲垂柳等650株;兩年累計投入12000多元進行了巷道和主幹道花卉栽植

基礎設施建設

綜合文化廣場‘七個一’建成了文化戲臺、籃球場、2個跳舞廣場共1600平方米,道路鋪地磚3500平米,長城牆1500延長米,900平米遊園一處已完成;街面美化亮化近2000平米,安裝路燈60盞;打了全部水利配套的機井3眼;投資10萬元建設旅遊觀光木棧道和觀光亭一處。

美麗新農村 魅力錦善堂

錦善堂

花團錦簇 至善至美 濟濟一堂

錦善堂村位於蘭旗卡倫鄉東南部,距鄉政府10公里,距縣城50公里,全村社會總面積26550畝,森林覆蓋率達到74%。下轄6個居民組,282戶、843口人。種植業以馬鈴薯、觀光花卉、黑木耳為主,養殖業以圈養牛、羊為主。2017年被列為省級美麗鄉村建設重點村,7月初被認定為國家首批綠色村莊。

新修巷道

文化牆

健身廣場

民居改造

新修長城牆

錦善堂村

街面美化

觀光木棧道

觀光亭

4謀發展,注動力,加大扶貧力度

今年土地流轉1230畝。其中在高速沿線土地流轉交給大戶種植金盞菊、金蓮花、萬壽菊等經濟觀賞花卉820畝及種植馬鈴薯410畝。解決當地不能外出人員打工問題,增加了農民收入。同時試種金蓮花20畝,為來年推廣金蓮花打下基礎,增加作物經濟效益。

花卉產業發展迅速

富硒馬鈴薯

引進食用菌產業,投資400萬元,廠房占地5畝,食用菌基地占地95畝。目前,邊生產邊建設,常年用本村群眾用工每天在35至40人左右,旺季日可用工達到70人左右,正產生產菌棒92萬棒,增加農民收入。同時帶動2戶農民經營食用菌8畝,每畝純利潤1萬元。

5多措並舉,壯大村集體經濟收入

完善了村林權改革制度。把村6個居民小組原來林權收回,成立林權股份有限公司,探討了出一條現代股東式發展模式,使村集體從中獲得合理合法的管理費用,壯大集體經濟收入。

不忘初心 再接再厲

一年來,我區政府駐村工作組榮獲了“全縣脫貧攻堅先進基層黨組織”、“鄉脫貧攻堅流動紅旗”保持單位榮譽稱號,工作組組長第一書記張國春同志榮獲2016年度精准脫貧駐村“承德市最美扶貧人提名”、“全市脫貧攻堅優秀黨務工作者”、“全縣脫貧攻堅優秀黨務工作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