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起個大早卻趕個晚集 國內工業旅遊何以騰飛?

“從世界範圍來說, 工業旅遊的占比大約占到旅遊規模的10%至15%之間。 到2020年我國國內旅遊人數將達到70億人次, 那麼, 工業旅遊的旅遊人數在7億至10億人次之間。 ”10月27日, 在河北唐山舉辦的中國工業旅遊產業發展聯合大會上, 與會專家做出上述判斷。

工業旅遊作為一大旅遊品類, 其需求和價值已在世界範圍內得到廣泛證明。 但在國內, 工業旅遊仍是相對冷門的旅遊產品。 據國家旅遊局統計, 2015年全國工業旅遊接待遊客超過1.3億人次, 工業旅遊收入達100億元。 同期旅遊總人次超過41億人次, 旅遊總收入4.13萬億元, 相比較而言, 工業旅遊在其中占比分別不足4%、3%, 可見中國工業旅遊還有很大潛力可挖。

如何充分激發工業旅遊的巨大潛力?在中國工業旅遊產業發展聯合大會上, 45家來自全國重點工業城市旅發委、旅遊局, 大型工業企業, 景區和相關機構聯合發起中國工業旅遊產業發展聯合體(以下簡稱“聯合體”)。

聯合體定位為全國性、綜合性、非營利的旅遊聯合組織, 試圖成為工業旅遊發展專門平臺, 促進中國工業旅遊創新發展。

從品宣工具到創意經濟

事實上, 中國工業旅遊由來已久。 在上世紀90年代, 海爾集團就推出“海爾工業遊”專案, 專門成立了海爾國際旅行社, 投資1億元興建了海爾科技館, 在園區、車間內規劃了專門的參觀路線, 配備了專門的講解員, 把購物、參觀、交流、娛樂融為一體。 此次, 海爾集團也是聯合體的45家成員單位之一。

另一家聯合體成員單位, 伊利集團在2005年就啟動了工業旅遊計畫, 推出了多樣化的旅遊項目, 並開放了40餘家工廠。 遊客可通過專門參觀通道, 瞭解整個生產線,

在奶源基地, 遊客可與小牛親密接觸, 參觀草原乳文化博物館, 系統瞭解北方遊牧民族乳文化發展歷程。 2009年伊利集團工業旅遊獲評4A級景區, 2005年至今, 累計接待遊客超1000萬人次。

臺灣觀光工廠

工業旅遊所涵蓋的內容十分豐富, 傳統的輕工業與重工業,

細分到各個行業, 又有煤炭、鋼鐵、化工、紡織等;在新興工業領域, 有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機器人等, 這些領域內容的科技感、新鮮感對於遊客來說更為明顯。 此次聯合體成員單位中, 還有首鋼集團、蒙牛乳業、張裕集團、海瀾集團、東阿阿膠、衡水老白乾、君樂寶乳業等來自各行各業的龍頭企業。

“生產型企業是開展工業旅遊的一大主體, 我們做過的一百多個工業旅遊項目中, 80%以上都是為生產型企業服務的”, 工業旅遊一站式服務商摩梯文旅CEO黃自強告訴新旅界(LvJieMedia), “工業旅遊在企業品牌宣傳、消費者教育等方面作用非常大, 比如, 絕大多數消費者在參觀太太樂雞精工業旅遊項目之前, 根本不相信雞精原料裡真的有雞,

通過觀摩整個工藝流程, 親眼看見一隻雞變成雞精的過程, 這讓消費者對企業品牌忠誠度有很大提升”。

但僅僅為企業品牌宣傳服務的旅遊產品, 並不能真正展示工業旅遊的魅力。 生產型企業由於有各自主業, 很難把工業旅遊做為企業的支柱產品重視起來。 缺乏對工業旅遊市場的研究, 導致產品並不能真正滿足遊客需求, 這是國內工業旅遊雖然起步早, 但發展速度偏慢的主要原因。

北京交通大學旅遊管理系教授張輝在此次大會上表示, “我國的工業旅遊一個突出問題是旅遊功能不完善, 其主要原因在於目前的工業旅遊專案多為工業企業自身推出, 企業對旅遊業發展規律認識不足, 在發展的初期階段與旅遊部門的聯繫不多, 因此往往是用企業工作的經驗來指導旅遊工作,而不是用旅遊業的標準規範和指導工作”。

對比我國臺灣地區,臺灣從2003年 “觀光工廠”計畫,目前有超過130家觀光工廠,2016年的參觀人數達到2210萬人次,相較臺灣地區不到2400萬的人口,這幾乎是個天文數字。2016年臺灣工業旅遊收入約10.1億人民幣,比2015年增長15%,保持了相當可觀的增長速度。

取得這個成績,源自臺灣觀光工廠兩個特點。首先,很多觀光工廠以旅遊為主業,這讓他們完全以市場為導向,潛心研究遊客心理,根據市場需求打造產品。例如,臺灣一家鳳梨酥品牌“微熱山丘”,每年的營收中有75%是來自于遊客,只有1/4來自於其他外銷管道;臺灣著名的興隆毛巾觀光工廠,每每以可愛造型的毛巾成為話題;立康中草藥產業文化館一年就帶來22萬人次的觀光人潮。

觀光工廠的另一個關鍵是創意驅動。觀光工廠很大程度了推動了臺灣文創產業水準,造型別致、種類豐富的文創產品是工業旅遊吸引遊客的一大賣點和主要盈利點。相比較而言,大陸生產企業的工業旅遊項目,依然以普及生產知識、工廠展示為主,趣味性和吸引力不足。

工業城市經濟新動能

“工業旅遊對於遊客來說,是一個新看點;對於企業來說,是一個新賣點;對於旅遊業來說,是一個新熱點;對於城市來說,則是一個新的動力點”,唐山市政府黨組成員崔晗表示。

其實,工業旅遊主要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生產型工業旅遊專案,為生產企業提供品牌展示視窗、售賣管道,催生產品創新;另一類是工業遺產旅遊項目,這對於整合和提升城市工業遺產價值、提升城市形象、升級傳統產業,幫助巨大。

最初的工業旅遊正是發軔於工業遺產旅遊。上世紀50年代,作為工業革命的先驅,英國開始著手研究工業遺產的保護與利用,這一進程隨著英國社會逆工業化現象逐漸加快,工業城市衰退,大量的工業用地被閒置下來,隨著人們觀念的進步,這些用途單一、功能過時但是具有歷史價值、再生潛力和景觀特色的工業棄地越來越受到重視,對其進行改造、更新和開發實踐也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在這一歷史背景下,工業遺產旅遊在英國應運而生,緊隨其後,生產型工業旅遊業逐漸興起。

在中國,唐山是工業遺產旅遊領域中重要的探索者和踐行者。唐山被譽為“中國近代工業的搖籃”,創造了近代中國工業史上第一座機械化採煤礦井、第一條標準軌距鐵路、第一台蒸汽機車、第一桶機制水泥等“七個第一”,更留下了百年記憶的工業文明、工業遺跡、工業文化元素。

在當下,以製造業為代表的傳統工業逐步讓位於以資訊產業為代表的新型高科技產業,很多曾經繁榮的傳統工業區開始面臨發展的挑戰,出現生產過剩、工廠閒置、人員外遷等現象。

而工業旅遊是唐山保護工業歷史傳承、延續城市工業記憶、促進工業轉型升級、培育城市新增長動力的重要力量。唐山傳統工業區體量龐大、風格多樣的工業建築不僅成為工業文明的物質載體,也構成了風貌獨特、可塑性強的城市空間,為城市創意生活圈提供了新的發展空間和多元的創意氛圍。

唐山工業博物館

2008年以來,唐山開啟環境優化和城市美化工程,尤其是將曾經被廢棄的開灤採煤沉降區打造成南湖生態城,並成功舉辦了2016世界園藝博覽會。開灤國家礦山公園以及啟新1889、唐山工業博物館、陶瓷小鎮等一批工業旅遊專案獲評“國家工業旅遊創新單位”。

工業旅遊正在推動唐山從“工業生產城市”向“創意生活城市”轉型。對於唐山工業旅遊如何進一步突破,北京工業大學教授王國華在會上強調,唐山的工業旅遊第一要牢記以目標遊客為中心,一切的創意、設計與景觀改造工程都要從目標遊客的需求出發;第二,要堅持“創意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觀念。

事實上,工業遺產旅遊與生產型工業旅遊雖然大小維度不同,一個著眼於城市經濟,一個著眼於企業發展,但核心要點是統一的,均要以市場需求為中心,均要以創意為驅動力,這是工業旅遊資源產生獨特吸引力的根源,也是挖掘中國工業旅遊巨大潛力的關鍵點。新成立的中國工業旅遊產業發展聯合體將在其中起到多大作用,值得我們共同期待。

因此往往是用企業工作的經驗來指導旅遊工作,而不是用旅遊業的標準規範和指導工作”。

對比我國臺灣地區,臺灣從2003年 “觀光工廠”計畫,目前有超過130家觀光工廠,2016年的參觀人數達到2210萬人次,相較臺灣地區不到2400萬的人口,這幾乎是個天文數字。2016年臺灣工業旅遊收入約10.1億人民幣,比2015年增長15%,保持了相當可觀的增長速度。

取得這個成績,源自臺灣觀光工廠兩個特點。首先,很多觀光工廠以旅遊為主業,這讓他們完全以市場為導向,潛心研究遊客心理,根據市場需求打造產品。例如,臺灣一家鳳梨酥品牌“微熱山丘”,每年的營收中有75%是來自于遊客,只有1/4來自於其他外銷管道;臺灣著名的興隆毛巾觀光工廠,每每以可愛造型的毛巾成為話題;立康中草藥產業文化館一年就帶來22萬人次的觀光人潮。

觀光工廠的另一個關鍵是創意驅動。觀光工廠很大程度了推動了臺灣文創產業水準,造型別致、種類豐富的文創產品是工業旅遊吸引遊客的一大賣點和主要盈利點。相比較而言,大陸生產企業的工業旅遊項目,依然以普及生產知識、工廠展示為主,趣味性和吸引力不足。

工業城市經濟新動能

“工業旅遊對於遊客來說,是一個新看點;對於企業來說,是一個新賣點;對於旅遊業來說,是一個新熱點;對於城市來說,則是一個新的動力點”,唐山市政府黨組成員崔晗表示。

其實,工業旅遊主要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生產型工業旅遊專案,為生產企業提供品牌展示視窗、售賣管道,催生產品創新;另一類是工業遺產旅遊項目,這對於整合和提升城市工業遺產價值、提升城市形象、升級傳統產業,幫助巨大。

最初的工業旅遊正是發軔於工業遺產旅遊。上世紀50年代,作為工業革命的先驅,英國開始著手研究工業遺產的保護與利用,這一進程隨著英國社會逆工業化現象逐漸加快,工業城市衰退,大量的工業用地被閒置下來,隨著人們觀念的進步,這些用途單一、功能過時但是具有歷史價值、再生潛力和景觀特色的工業棄地越來越受到重視,對其進行改造、更新和開發實踐也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在這一歷史背景下,工業遺產旅遊在英國應運而生,緊隨其後,生產型工業旅遊業逐漸興起。

在中國,唐山是工業遺產旅遊領域中重要的探索者和踐行者。唐山被譽為“中國近代工業的搖籃”,創造了近代中國工業史上第一座機械化採煤礦井、第一條標準軌距鐵路、第一台蒸汽機車、第一桶機制水泥等“七個第一”,更留下了百年記憶的工業文明、工業遺跡、工業文化元素。

在當下,以製造業為代表的傳統工業逐步讓位於以資訊產業為代表的新型高科技產業,很多曾經繁榮的傳統工業區開始面臨發展的挑戰,出現生產過剩、工廠閒置、人員外遷等現象。

而工業旅遊是唐山保護工業歷史傳承、延續城市工業記憶、促進工業轉型升級、培育城市新增長動力的重要力量。唐山傳統工業區體量龐大、風格多樣的工業建築不僅成為工業文明的物質載體,也構成了風貌獨特、可塑性強的城市空間,為城市創意生活圈提供了新的發展空間和多元的創意氛圍。

唐山工業博物館

2008年以來,唐山開啟環境優化和城市美化工程,尤其是將曾經被廢棄的開灤採煤沉降區打造成南湖生態城,並成功舉辦了2016世界園藝博覽會。開灤國家礦山公園以及啟新1889、唐山工業博物館、陶瓷小鎮等一批工業旅遊專案獲評“國家工業旅遊創新單位”。

工業旅遊正在推動唐山從“工業生產城市”向“創意生活城市”轉型。對於唐山工業旅遊如何進一步突破,北京工業大學教授王國華在會上強調,唐山的工業旅遊第一要牢記以目標遊客為中心,一切的創意、設計與景觀改造工程都要從目標遊客的需求出發;第二,要堅持“創意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觀念。

事實上,工業遺產旅遊與生產型工業旅遊雖然大小維度不同,一個著眼於城市經濟,一個著眼於企業發展,但核心要點是統一的,均要以市場需求為中心,均要以創意為驅動力,這是工業旅遊資源產生獨特吸引力的根源,也是挖掘中國工業旅遊巨大潛力的關鍵點。新成立的中國工業旅遊產業發展聯合體將在其中起到多大作用,值得我們共同期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