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馬路夫妻”十二年如一日,只為守護這一方美景

如果你經過包河區義城街道前楊村,

就會看到一對“馬路夫妻”

——楊新章和他的妻子。

從2005年開始,

他們每天都要走遍村裡的每一條道路,

讓手中的掃帚觸及村裡的每一個角落。

這一堅持就是12年。

即使如今的村莊拆遷,

村民們早已搬離出去,

他們仍舊每天堅持往返數趟,

守護這一方美景。

毛遂自薦

守護村裡一方美景

楊新章, 男, 1963年5月出生, 包河區義城街道前楊村村民。 因小時候患小兒麻痹症, 腿部留有殘疾, 行動不便。 妻子徐紅珍有輕微智力缺陷。

2005年, 前楊村決定成立村級衛生保潔隊。

可是, 誰願意來幹?

這, 成了一個難題。

村民都知道,

這絕不是一項福利,

而是為全村人奉獻,

是為全村人服務。

楊新章主動來到村辦公室,

撂下了一句話:

“掃馬路, 我去!”

其實, 楊新章的毛遂自薦, 讓工作人員異常吃驚。 因為楊新章不僅腿有殘疾, 行動不利索, 耳朵也不是很靈光, 加之妻子的病, 還有正在小上學的女兒, 身上擔子不輕。 出於關心, 村幹部勸他再好好想想。 楊新章卻沒有猶豫:“我的確經過了好幾天的思想鬥爭, 但我覺得我能行!時間是擠的, 多幹點活, 沒啥!”

還沒開始正式幹活, 不少關心楊新章的人都來勸他:家庭負擔那麼重,

隨便打個什麼工, 也比掃垃圾強啊。 楊新章卻反過來勸別人:“都不去掃馬路, 這工作就沒人幹了, 你們有時間的話, 也來幫點忙唄。 ”

“馬路夫妻”

堅守崗位十二年如一日

從那以後,

前楊村的馬路上

每天都會出現兩個忙碌的身影,

早出晚歸, 風雨無阻,

像在自己家裡一樣,

認真清掃衛生區每一個角落。

其中一個是楊新章,

穿著黃馬甲、戴著黃帽子、拿著大掃帚,

另一個就是他的妻子。

因為不放心把妻子一個人放在家, 無論走到哪兒, 他都帶著, 掃馬路也不例外, 從第一天開始, 倆人就做起了“馬路夫妻”, 這一干就是十來年。

“我掃, 她就擰, 我鏟, 她就撿……”楊新章說, 只要告訴妻子該做些什麼, 她都能認真完成, “這麼多年, 來來回回地幹活,

都能有個伴兒, 挺好。 ”

“髒、累、苦”是環衛工作的共性,

楊新章卻從不怕髒,

從不怕累, 從不怕苦。

一次下大暴雨, 村裡的一處涵洞被堵住了, 路面被淹沒。 楊新章毫不猶豫地蹲入水中, 用雙手把涵洞中的雜物掏出清走, 弄得渾身泥水。

水泥路面上粘著許多泥巴和樹葉,

用掃帚很難掃乾淨,楊新章穿著雨衣拿著鍬, 彎著腰費力地鏟著泥巴和樹葉, 妻子則拿著掃帚在後面一下一下清掃他剛鏟過的地方……

看到此情此景,原本對楊新章掃馬路很是不屑的村民們被感動了。 很多人勸他:“你怎麼這麼傻, 掃得差不多就行了, 下雨天哪那麼多講究。 ”楊新章卻倔強地說:“掃馬路是我的職責, 我要盡力完成好!”

於是, 那天出現了一幅感人的畫面——

很多人從家裡拿來鐵鍬和掃帚,

加入到清潔馬路的行列,

大家都沒有了下雨天的煩躁,

更多的是和諧而溫馨的笑語。

故土難離

每天往返清掃“責任田”

這些年來,

這對“馬路夫妻”每天都要

走遍村裡的每一條道路,

手中的掃帚

觸及村裡的每一個角落,

掃帚如丹青畫筆,

村子越來越美。

除了幹好自己分內的事情,楊新章還常年承包村辦公室的衛生工作以及其他的保潔工作,經常到村裡的各個盲點去查看,發現垃圾,立即清除,毫不含糊。再髒再累,他也從不抱怨,更不計較個人得失。

時間,就這樣悄無聲息地走著。隨著包河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義城街道也迎來了新生,早在幾年前,和其他村民一樣,楊新章的田地也被承包了出去,每年都有一些收益。接著不久,前楊村拆遷了,等待涅槃,幾百戶村民也暫時搬離了這片土地,大都租住在外,就連村委會也將臨時辦公地點放到了濱湖。

可是,村裡的那些路,還在啊。

於是,已經租住到濱湖的楊新章仍舊每天一大早就帶著妻子來到前楊村,一絲不苟地守護著這3000米道路的整潔。

“我們村的人搬出去了,可是大圩人還會從這來來回回經過啊,路上有泥,他們走起來不方便,我掃乾淨些,看著也會舒服很多。”提及這些,楊新章說,每天回去看一眼,心裡踏實。

樂觀向上

用溫暖言行引導女兒成長

工作上,認真負責,

生活中,楊新章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

好丈夫,好爸爸。

燒水、煮飯、做菜、洗衣服、搞衛生,接送女兒上學,下地幹農活……因為妻子的病,這些年,在完成本職崗位工作後,楊新章一人扛一肩挑,擔起了養家的重任。苦難並沒有把他壓倒,儘管自己身體不適還要照顧妻子,楊新章一直都樂呵呵地笑對這一切。

社會上有些人瞧不起環衛工人的職業,認為是個掃馬路的,沒出息。當年還在上小學的女兒也受到了影響。有一次,她對爸爸說:“你為什麼要掃馬路,同學都看不起我,說我的爸爸是掃大街的,我很沒面子。”

面對這些,楊新章決定用自己的言行引導女兒,帶著她去市區遊玩,看著整潔美麗的道路,就會問女兒:“沒有掃馬路的,我們的城市還會這麼美麗嗎?”女兒很懂事,再也不提掃馬路沒面子了,反而有小小的自豪。

如今,女兒已經走進了高中的校園,

成績一直很優秀。

每次從學校回來,

都會幫爸爸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

在楊新章的影響下,

家裡和諧快樂,

本是讓人同情的家庭,

常常被人羡慕著。

(趙玲玲 黎靜)

故土難離

每天往返清掃“責任田”

這些年來,

這對“馬路夫妻”每天都要

走遍村裡的每一條道路,

手中的掃帚

觸及村裡的每一個角落,

掃帚如丹青畫筆,

村子越來越美。

除了幹好自己分內的事情,楊新章還常年承包村辦公室的衛生工作以及其他的保潔工作,經常到村裡的各個盲點去查看,發現垃圾,立即清除,毫不含糊。再髒再累,他也從不抱怨,更不計較個人得失。

時間,就這樣悄無聲息地走著。隨著包河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義城街道也迎來了新生,早在幾年前,和其他村民一樣,楊新章的田地也被承包了出去,每年都有一些收益。接著不久,前楊村拆遷了,等待涅槃,幾百戶村民也暫時搬離了這片土地,大都租住在外,就連村委會也將臨時辦公地點放到了濱湖。

可是,村裡的那些路,還在啊。

於是,已經租住到濱湖的楊新章仍舊每天一大早就帶著妻子來到前楊村,一絲不苟地守護著這3000米道路的整潔。

“我們村的人搬出去了,可是大圩人還會從這來來回回經過啊,路上有泥,他們走起來不方便,我掃乾淨些,看著也會舒服很多。”提及這些,楊新章說,每天回去看一眼,心裡踏實。

樂觀向上

用溫暖言行引導女兒成長

工作上,認真負責,

生活中,楊新章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

好丈夫,好爸爸。

燒水、煮飯、做菜、洗衣服、搞衛生,接送女兒上學,下地幹農活……因為妻子的病,這些年,在完成本職崗位工作後,楊新章一人扛一肩挑,擔起了養家的重任。苦難並沒有把他壓倒,儘管自己身體不適還要照顧妻子,楊新章一直都樂呵呵地笑對這一切。

社會上有些人瞧不起環衛工人的職業,認為是個掃馬路的,沒出息。當年還在上小學的女兒也受到了影響。有一次,她對爸爸說:“你為什麼要掃馬路,同學都看不起我,說我的爸爸是掃大街的,我很沒面子。”

面對這些,楊新章決定用自己的言行引導女兒,帶著她去市區遊玩,看著整潔美麗的道路,就會問女兒:“沒有掃馬路的,我們的城市還會這麼美麗嗎?”女兒很懂事,再也不提掃馬路沒面子了,反而有小小的自豪。

如今,女兒已經走進了高中的校園,

成績一直很優秀。

每次從學校回來,

都會幫爸爸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

在楊新章的影響下,

家裡和諧快樂,

本是讓人同情的家庭,

常常被人羡慕著。

(趙玲玲 黎靜)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