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豫劇皇后陳素真義子學曲劇18年,如今帶民營劇團守望豫劇沙河調

張三旺帶領的漯河市沙河調豫劇院

豫劇大師陳素真之義子, 豫劇小生泰斗王素君的掌門弟子張三旺早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

就因陳素真大師為其排演的《麻風女傳奇》聲明遠揚了, 也正式這個大戲奠定了他在豫劇界生角的地位, 被譽為豫南美小生。 而這位美小生卻在退休後毅然扛起了豫劇沙河調的旗幟, 帶領著漯河市沙河調豫劇院艱難地為豫劇沙河調續寫著香火。

張三旺在沙河調傳統大戲《大鬧雷音寺》中飾演李自成

“豫南美小生”的18年曲劇情緣

初見“豫南美小生”張三旺先生, 是在十年前春夏之交的開封, 眾多豫劇名家中他似乎是最沉默的一個, 笑起來甚至有點靦腆。 多年後, 我身居祖國最西北一隅的小城, 懷著對鄉情的眷戀,通過網路瞭解了沙河調, 瞭解了張三旺其人其事兒, 才知道當年那位少言寡語的中年漢子竟有這麼大的來頭兒和藝術成就。 豫劇大師陳素真之義子、豫劇小生泰斗王素君的掌門弟子, 河南省第九屆戲曲大賽個人表演金獎、河南省首屆黃河戲曲獎個人表演金獎、全國首屆紅梅獎個人表演金獎、全國第七屆映山紅戲劇節個人表演金獎......還驚喜地發現張三旺先生出道于曲劇,

有著十八年的曲劇情緣。

張三旺與恩師王素君、唐喜成大師等名家在一起

上個世紀60年代, 學生娃可以理直氣壯地釋放著對戲曲的熱情, 雖然清一色的革命樣板戲顯得有點單調, 但經濟貧瘠的豫南鄉村卻給了孩子們學戲、唱戲的沃土。

張三旺憑著一副好嗓子, 學業之餘經常和一群學生孩兒在村裡的舞臺前排演一些小戲(就像現在的戲曲小品, 只不過內容充盈著那個年代特殊的政治色彩。 )小張三旺演起來很投入, 有板有眼, 聲情並茂, 頗受村民喜愛。 張三旺幸運的是, 他有個開明的父親。 聽說自己最疼愛的小孫孫要學戲, 張三旺的老奶奶是堅決反對的, 但張父卻有著不同的見解, 這位知書達理的教書先生對戲曲有著特殊的感情, 最終在父親的理解和支持下, 張三旺學戲的願望達成了。

張三旺率團基層演出

1969年, 張三旺進入“郾城縣毛澤東思想文藝學習班”, 開始專業學習曲劇。 當時這個13歲小夥兒, 已經過了入門兒打基礎的最佳年齡, 但天道酬勤, 張三旺用近乎玩命兒的勁頭開始為自己的戲曲人生“打底兒”。 這個聽話且用功的帥小夥很快成了老師眼中的“香餑餑”, 教化妝, 老師先給張三旺化好妝, 讓其他學生照著化, 總之一句話, 張三旺就成了台前學生們的標杆兒啦。 有一次, 老師教大家綁板帶, 把張三旺叫到前面,給綁的結結實實的,讓大家模仿著給自己綁,“以前老一輩戲曲人練功,板帶綁上幾天不解......”老師無意間的一句話,但聽著卻用心了。張三旺把老師給他綁好的板帶當成一種無比的自豪,加上也想學老戲曲人的那種吃苦精神,竟然真的幾天沒解開老師給綁好的板帶。直到有一天,他弓著身子很彆扭的樣子去上廁所,這才引起了老師寇永祥的注意,盤問過後心疼不已:“你這孩兒,咋這麼傻呀!”小張三旺強忍著眼淚,老師用藥水把繃帶從他腰間一點一點“撕”了下來,板帶上沾滿了他腰間帶血的皮肉......可以想像,那是何等痛楚!

漯河沙河調豫劇院全體演職員人員

1971年初,張三旺以優異成績被郾城縣曲劇團錄取,對於年輕演員來講,一開始的舞臺生活總是枯燥的,大多是跑龍套,飾演一些“小兵”角色。無論是幕後還是站在臺上,張三旺細心留意著每一個動作、每一段唱腔,並利用一切時間不厭其煩地一遍遍練習。機會總會給有準備的人郾城縣曲劇團一次在禹縣劇院演出《逼上梁山》時,飾演主角兒林沖的寇永祥老師突然嗓子出問題,沒聲音了,當天晚上就要演出,卻沒合適人選頂替這個角色,救場如救火,可把大家急壞了!“我能演!”張三旺自信十足地說,團領導當時很驚訝地望著這位長相俊美的少年。為了證明自己能演,張三旺一整天都在舞臺前練習,恩師寇永祥一點點的指正張三旺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細節......

少年張三旺

讓劇團上下更驚訝的是,這個初出茅廬的小夥子一炮走紅,現場觀眾用陣陣熱烈的掌聲表達著他們對舞臺上這個俊俏美少年的喜愛之情。後來,劇團就更加用心栽培張三旺,寇永祥老師一些大戲的角色都給了張三旺演,除了林沖,像《屠夫狀元》中的党金龍,《呼延慶打擂》中的呼延慶、呼延信,《六國封相》中的蘇秦等主要人物,張三旺都演繹得惟妙惟肖。一次外地演出,寇永祥老師由於在外給毛愛玲老師一起在瀋陽拍戲曲電影,張三旺就必須出演,但他小腿上卻腫起了一個大包,疼得走路都困難。最終找到當地一位頗有名氣的老醫生,據當時在場的人回憶,一刀割開,包裡的膿瘡竄出好高。當天張三旺就纏上蹭蹭繃帶開始演戲了,一場戲下來靴子裡滲得滿是鮮血......至今,張三旺小腿上還留著一道長長的疤痕,算是他曲劇情緣的一個鮮明“烙印”吧。

張三旺當時在曲劇團受歡迎的程度,從他能以假亂真"冒充"曲劇名家牛長鑫老先生就可見一斑。郾城縣曲劇團一次在南陽方城縣(牛先生老家)演出,張三旺飾演《屠夫狀元》中的党金龍,那時候演出大多在劇場,進去看戲是要買票的,幾位牛長鑫的父輩叔伯聽到“党金龍”的唱腔,就急匆匆找到了牛長鑫家裡,向老兄弟討票!“咱長鑫回來了,你咋不吭聲,給我們要幾張票啊!”牛老爺子整糊塗了,“長鑫回來了?我真不知道啊!”等徹底弄清楚了,老人們這才恍然大笑道,原來是郾曲“娃娃團兒”(基層戲迷對當時郾城曲劇團的愛稱)的張三旺,唱得真像咱長鑫啊!

據熟悉張三旺的朋友講,在郾城曲劇團期間,張三旺兩次被部隊領導看上,要帶他去部隊文工團,但都由於當地武裝部長“愛才”之心而未能成行。1986年,張三旺還是被當時的漯河市豫劇團領導發現並“提拔”到了市豫劇團,從戲迷的角度,曲劇界從此少了一個小“牛長鑫”不失為一種遺憾,但豫劇界有了“豫南美小生”,沙河調多了一位癡心的傳承人,作為癡心戲迷,可以在鄉間舞臺前零距離欣賞《大鬧雷音寺》、《反徐州》、《韓信拜帥》等近乎失傳的沙河調大戲,夫複何求!

張三旺在豫劇《黃鶴樓》中飾演周瑜

把張三旺叫到前面,給綁的結結實實的,讓大家模仿著給自己綁,“以前老一輩戲曲人練功,板帶綁上幾天不解......”老師無意間的一句話,但聽著卻用心了。張三旺把老師給他綁好的板帶當成一種無比的自豪,加上也想學老戲曲人的那種吃苦精神,竟然真的幾天沒解開老師給綁好的板帶。直到有一天,他弓著身子很彆扭的樣子去上廁所,這才引起了老師寇永祥的注意,盤問過後心疼不已:“你這孩兒,咋這麼傻呀!”小張三旺強忍著眼淚,老師用藥水把繃帶從他腰間一點一點“撕”了下來,板帶上沾滿了他腰間帶血的皮肉......可以想像,那是何等痛楚!

漯河沙河調豫劇院全體演職員人員

1971年初,張三旺以優異成績被郾城縣曲劇團錄取,對於年輕演員來講,一開始的舞臺生活總是枯燥的,大多是跑龍套,飾演一些“小兵”角色。無論是幕後還是站在臺上,張三旺細心留意著每一個動作、每一段唱腔,並利用一切時間不厭其煩地一遍遍練習。機會總會給有準備的人郾城縣曲劇團一次在禹縣劇院演出《逼上梁山》時,飾演主角兒林沖的寇永祥老師突然嗓子出問題,沒聲音了,當天晚上就要演出,卻沒合適人選頂替這個角色,救場如救火,可把大家急壞了!“我能演!”張三旺自信十足地說,團領導當時很驚訝地望著這位長相俊美的少年。為了證明自己能演,張三旺一整天都在舞臺前練習,恩師寇永祥一點點的指正張三旺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細節......

少年張三旺

讓劇團上下更驚訝的是,這個初出茅廬的小夥子一炮走紅,現場觀眾用陣陣熱烈的掌聲表達著他們對舞臺上這個俊俏美少年的喜愛之情。後來,劇團就更加用心栽培張三旺,寇永祥老師一些大戲的角色都給了張三旺演,除了林沖,像《屠夫狀元》中的党金龍,《呼延慶打擂》中的呼延慶、呼延信,《六國封相》中的蘇秦等主要人物,張三旺都演繹得惟妙惟肖。一次外地演出,寇永祥老師由於在外給毛愛玲老師一起在瀋陽拍戲曲電影,張三旺就必須出演,但他小腿上卻腫起了一個大包,疼得走路都困難。最終找到當地一位頗有名氣的老醫生,據當時在場的人回憶,一刀割開,包裡的膿瘡竄出好高。當天張三旺就纏上蹭蹭繃帶開始演戲了,一場戲下來靴子裡滲得滿是鮮血......至今,張三旺小腿上還留著一道長長的疤痕,算是他曲劇情緣的一個鮮明“烙印”吧。

張三旺當時在曲劇團受歡迎的程度,從他能以假亂真"冒充"曲劇名家牛長鑫老先生就可見一斑。郾城縣曲劇團一次在南陽方城縣(牛先生老家)演出,張三旺飾演《屠夫狀元》中的党金龍,那時候演出大多在劇場,進去看戲是要買票的,幾位牛長鑫的父輩叔伯聽到“党金龍”的唱腔,就急匆匆找到了牛長鑫家裡,向老兄弟討票!“咱長鑫回來了,你咋不吭聲,給我們要幾張票啊!”牛老爺子整糊塗了,“長鑫回來了?我真不知道啊!”等徹底弄清楚了,老人們這才恍然大笑道,原來是郾曲“娃娃團兒”(基層戲迷對當時郾城曲劇團的愛稱)的張三旺,唱得真像咱長鑫啊!

據熟悉張三旺的朋友講,在郾城曲劇團期間,張三旺兩次被部隊領導看上,要帶他去部隊文工團,但都由於當地武裝部長“愛才”之心而未能成行。1986年,張三旺還是被當時的漯河市豫劇團領導發現並“提拔”到了市豫劇團,從戲迷的角度,曲劇界從此少了一個小“牛長鑫”不失為一種遺憾,但豫劇界有了“豫南美小生”,沙河調多了一位癡心的傳承人,作為癡心戲迷,可以在鄉間舞臺前零距離欣賞《大鬧雷音寺》、《反徐州》、《韓信拜帥》等近乎失傳的沙河調大戲,夫複何求!

張三旺在豫劇《黃鶴樓》中飾演周瑜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