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絲路聽潮|新疆朗讀者 陳革新,愛生活,懂珍

她, 生於二十世紀六十年代

名字“革新”帶有明顯的時代烙印

她一輩子工作在電力系統, 無怨無悔

工作之餘, 她考取了高級人力資源師、二級企業培訓師、二級公共營養師等資格證書

工作之餘, 她熱愛藝術, 唱歌、朗誦、彈鋼琴

生活中, 她承擔著自己應有的家庭責任, 是孝順的女兒、兒媳…

她熱愛朗誦、癡迷聲音

無聲的文字, 有聲的傾訴

朗讀, 讓生活更美好!

你, 就是自己的朗讀者。

今天, 我們繼續相約星期二、相約新疆朗讀者

【新疆•朗讀者】第24期:陳革新, 愛生活, 懂珍惜

朗讀者:陳革新

陳革新生於1968年, 電力系統員工, 電氣專業高級技師、高級人力資源師、二級企業培訓師、二級公共營養師, 2013年加入新疆朗誦藝術協會, 自認為做事認真, 為人熱情, 喜歡朗誦、唱歌、運動, 喜歡藝術, 願意用聲音去傳播人間真情, 傳播大自然的美。

她說:生活永遠不會辜負認真對待它的人。 時間花在哪裡哪裡就有收穫。 在工作上, 我曾多次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三八紅旗手、雙文明先進個人等, 也取得了專業高級職稱, 在其他方面, 可能是受父母親的影響, 喜歡學習, 我每天跟打了雞血一樣, 奔赴各種培訓機構學習各種自己敢興趣的東西, 在學習朗誦之前, 我考取了高級人力資源師、二級企業培訓師、二級公共營養師, 還學習鋼琴、繪畫!現在每天依然在學習朗誦、歌唱、鋼琴三種的東西。

“如果說我現在在某些方面取得一些成績的話, 我要感謝我的母親, 記得上初中時, 第一次在豐收電廠燈光球場舉辦的舞會上, 我唱了一首歌, 結果意外遇到了母親的朋友, 我非常害怕, 擔心媽媽會反對我抛頭露面在大庭廣眾之下演唱, 不讓她告訴我的母親, 結果, 那個阿姨還是忍不住告訴了媽媽, 媽媽知道後, 沒有責備, 反而非常高興, 她聽說唱的很好,

就鼓勵我發揮自己的特長, 給別人帶去快樂。 從那時起, 我就一直在舞臺上活躍。 ”

“隨著年歲的增長特別是今年元月我的婆婆去世, 我開始反思自己的人生, 之前老是在奔波, 在各種充電, 把女兒也放在了上海八年, 老是把自己最美好、最光鮮的一面展示給別人, 把一些負面的情緒埋藏起來或者傾訴給家人,讓丈夫、女兒、婆婆背負了太多的負擔,我現在特別內疚,特別對不起我的婆婆,對不起我的家人。人都有喜怒哀樂,不應該隱瞞自己的不好,因為人的承載能力是非常有限的,也需要保護好家人。

“我非常感謝我的丈夫,他是一個非常有涵養、有耐心的人,他雖然很少說甜言蜜語,但當我心情不好時,他可以開導我幾個小時,直到我高興起來。他也非常支持我各種學習,只要他有時間,我去學習朗誦以及學習其他東西的時候,他都接送。”

我和朗誦的淵源要追溯到1991年,那年我上大學,學校組織了一場朗誦比賽,我的同學余曉松朗誦了舒婷創作的作品《祖國,我親愛的祖國》,短短幾分鐘,我的心情隨著她抑揚頓挫的朗誦上下大幅度波動,為祖國的悲而悲,為祖國的喜而喜。第一次感受到聲音的偉大魅力,緊緊抓住了我的心,把我內心深處最柔軟、最激昂的情感瞬間喚起,讓人暢快淋漓,難以忘懷。

從那以後,我在書店買了許多有關朗誦的磁帶,反復聆聽丁建華、喬榛老師朗誦的汪國真的作品,還小有收穫,回來參加單位朗誦時大受好評,後來工作、結婚後,繁雜事情太多就放下了!

再一次接觸朗誦是12年以後了,2013年,我的同學淩燕老師(就是之前參加節目朗誦醜小鴨的那位)介紹我加入了新疆朗誦藝術協會,那一年,正好趕上協會排練“清明詩會”。有著名的仲魏巍老師做指導,學到了許多書本學不到的東西,後來,就參加了協會每週六下午在北門群藝館組織的朗誦學習!進行系統學習,非常幸運,會長長亭外和副會長夏荷老師利用他們良好的人際關係網,為我們請來的許多專業播音員、表演藝術家如李雅萍老師、姜夢玲老師、常亮老師、孫英傑老師、楊海超老師給我們耐心細緻的講課。

從普通話開始,從最基礎的字詞開始。還非常有幸,我還與全疆電視、廣播播音員們一起參加了為期半個月的封閉式普通話學習。

為了提高我們的文學修養和朗誦水準,長亭老師讓我們大量朗讀中外名著和背誦古詩詞。師傅領進門,修行靠自己,除了每週參加學習外,我每天要花1-2個小時學習朗誦,在家幹家務時,就腰間帶著播放機迴圈聽普通話60篇、兒化、字詞等。開車時,聽中央傳媒大學的朗誦教程,然後花半個小時讀名著,功夫不負有心人,幾年下來,我的聲音沉了下去,糾正了許多發音和字詞方面的不足,並代表協會多次登上了夢寐以求的舞臺。在單位每年的大型慶典活動中多次表演朗誦作品。

【節目中朗誦三篇作品】

《熱愛生命》--汪國真

我不去想,

是否能夠成功 ,

既然選擇了遠方 ,

便只顧風雨兼程。

我不去想,

能否贏得愛情 ,

既然鍾情於玫瑰 ,

就勇敢地吐露真誠 。

我不去想,

身後會不會襲來寒風冷雨 ,

既然目標是地平線,

留給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

我不去想,

未來是平坦還是泥濘 ,

只要熱愛生命 ,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母親是一種歲月》——張建星

少年的時候,對母親只是一種依賴。青年的時候,對母親也許只是一種盲目的愛。只有當生命的太陽走向正午,人生有了春也開始有了夏,對母親才有深度理解,深刻的愛。

我們也許突然感悟,母親其實是一種歲月。一縷白髮在感受母親額頭上的皺紋,母親滿頭白髮的時候,我們有時竟難以分辨,老了的,究竟是我們的母親,還是那歲月?我們希望留下的究竟是那銘心刻骨的母愛,還是那點點滴滴,風塵僕僕,有血有淚的歲月?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我總在想,我們真正能回報母親些什麼?

在絕無平坦而言的人生路途,擔負最多痛苦,背著最多的壓力,仍以微笑對著人生,對著我們的,只是母親——永遠的母親!

那是在我認為最艱難的時刻,面對打擊,面對失落,我以為完全失去了,就在那一刻,是母親的一句話,讓我重新啟程。看著我掩飾不住的沮喪,母親說:“該知足了,日子還長!”

於是我便理解了,為什麼這麼多哲人志士,將傷痕累累的民族視為母親,將濤聲不斷的江河視為母親,將廣闊無垠的大地視為母親。因為能承受的,母親都隨了;該付出的母親都付出了。而作為一種歲月,母親既是民族的象徵,也是愛的象徵。

所以,我無時無刻不在愛著我的母親。在我眼裡,母親是種永遠值得灑淚而感懷的歲月,是一篇總也讀不完的美好故事。

《珍惜》

生活中,我們常常對無足輕重的別人。對小花小草小動物尚能有一片愛心和寬容。卻惟獨刻薄了生命中至親至愛的人。學心理學的朋友曾對我說過這樣一種現象,整天在外樂呵呵的人,對自己的家人往往脾氣很壞。對此定論,我當時不以為然,甚至覺得毫無道理。可細究起來,卻發現這句話裡晃著真理的影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遭遇挫折後的心理調節系統。而挫折容忍力低的人,也就容易找“替罪羊”來消解不滿。我們很多人不都有這樣的一種想法,因為是自己人,所以才不遮不擋,錯了,他們也會原諒我的。於是,家庭成了許多人的“情感垃圾站”。把自己在外受的委屈“理所當然”地轉嫁給家人和朋友。即便後來醒悟,也只是有一點點不好意思。殊不知有時對你愛得越深的人,被你也傷的越深。

珍惜多好。因為珍惜,我們不再隨意發洩。當再次受傷後,我們學會冷靜地梳理,然後理智地傾訴。因為珍惜,我們總是用一個感恩的心凝視這個世界並超越世俗的斤斤計較與恩怨相報。因為珍惜,我們找回自信,其實愛你的,關心你的人很多,那曾經不小心落在紅塵中的微笑,重新綻放在心靈深處。因為珍惜,我們愛的更深,給得更多,因為珍惜,我們沖出了“唯有被愛才是幸福”的成見,愛是一種能力,而珍惜是愛的翅膀。這個世界並不缺少關愛,這個世界少的是會飛的愛---珍惜。

《絲路聽潮》節目播出時間

週一至週五11:00——12:00

把一些負面的情緒埋藏起來或者傾訴給家人,讓丈夫、女兒、婆婆背負了太多的負擔,我現在特別內疚,特別對不起我的婆婆,對不起我的家人。人都有喜怒哀樂,不應該隱瞞自己的不好,因為人的承載能力是非常有限的,也需要保護好家人。

“我非常感謝我的丈夫,他是一個非常有涵養、有耐心的人,他雖然很少說甜言蜜語,但當我心情不好時,他可以開導我幾個小時,直到我高興起來。他也非常支持我各種學習,只要他有時間,我去學習朗誦以及學習其他東西的時候,他都接送。”

我和朗誦的淵源要追溯到1991年,那年我上大學,學校組織了一場朗誦比賽,我的同學余曉松朗誦了舒婷創作的作品《祖國,我親愛的祖國》,短短幾分鐘,我的心情隨著她抑揚頓挫的朗誦上下大幅度波動,為祖國的悲而悲,為祖國的喜而喜。第一次感受到聲音的偉大魅力,緊緊抓住了我的心,把我內心深處最柔軟、最激昂的情感瞬間喚起,讓人暢快淋漓,難以忘懷。

從那以後,我在書店買了許多有關朗誦的磁帶,反復聆聽丁建華、喬榛老師朗誦的汪國真的作品,還小有收穫,回來參加單位朗誦時大受好評,後來工作、結婚後,繁雜事情太多就放下了!

再一次接觸朗誦是12年以後了,2013年,我的同學淩燕老師(就是之前參加節目朗誦醜小鴨的那位)介紹我加入了新疆朗誦藝術協會,那一年,正好趕上協會排練“清明詩會”。有著名的仲魏巍老師做指導,學到了許多書本學不到的東西,後來,就參加了協會每週六下午在北門群藝館組織的朗誦學習!進行系統學習,非常幸運,會長長亭外和副會長夏荷老師利用他們良好的人際關係網,為我們請來的許多專業播音員、表演藝術家如李雅萍老師、姜夢玲老師、常亮老師、孫英傑老師、楊海超老師給我們耐心細緻的講課。

從普通話開始,從最基礎的字詞開始。還非常有幸,我還與全疆電視、廣播播音員們一起參加了為期半個月的封閉式普通話學習。

為了提高我們的文學修養和朗誦水準,長亭老師讓我們大量朗讀中外名著和背誦古詩詞。師傅領進門,修行靠自己,除了每週參加學習外,我每天要花1-2個小時學習朗誦,在家幹家務時,就腰間帶著播放機迴圈聽普通話60篇、兒化、字詞等。開車時,聽中央傳媒大學的朗誦教程,然後花半個小時讀名著,功夫不負有心人,幾年下來,我的聲音沉了下去,糾正了許多發音和字詞方面的不足,並代表協會多次登上了夢寐以求的舞臺。在單位每年的大型慶典活動中多次表演朗誦作品。

【節目中朗誦三篇作品】

《熱愛生命》--汪國真

我不去想,

是否能夠成功 ,

既然選擇了遠方 ,

便只顧風雨兼程。

我不去想,

能否贏得愛情 ,

既然鍾情於玫瑰 ,

就勇敢地吐露真誠 。

我不去想,

身後會不會襲來寒風冷雨 ,

既然目標是地平線,

留給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

我不去想,

未來是平坦還是泥濘 ,

只要熱愛生命 ,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母親是一種歲月》——張建星

少年的時候,對母親只是一種依賴。青年的時候,對母親也許只是一種盲目的愛。只有當生命的太陽走向正午,人生有了春也開始有了夏,對母親才有深度理解,深刻的愛。

我們也許突然感悟,母親其實是一種歲月。一縷白髮在感受母親額頭上的皺紋,母親滿頭白髮的時候,我們有時竟難以分辨,老了的,究竟是我們的母親,還是那歲月?我們希望留下的究竟是那銘心刻骨的母愛,還是那點點滴滴,風塵僕僕,有血有淚的歲月?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我總在想,我們真正能回報母親些什麼?

在絕無平坦而言的人生路途,擔負最多痛苦,背著最多的壓力,仍以微笑對著人生,對著我們的,只是母親——永遠的母親!

那是在我認為最艱難的時刻,面對打擊,面對失落,我以為完全失去了,就在那一刻,是母親的一句話,讓我重新啟程。看著我掩飾不住的沮喪,母親說:“該知足了,日子還長!”

於是我便理解了,為什麼這麼多哲人志士,將傷痕累累的民族視為母親,將濤聲不斷的江河視為母親,將廣闊無垠的大地視為母親。因為能承受的,母親都隨了;該付出的母親都付出了。而作為一種歲月,母親既是民族的象徵,也是愛的象徵。

所以,我無時無刻不在愛著我的母親。在我眼裡,母親是種永遠值得灑淚而感懷的歲月,是一篇總也讀不完的美好故事。

《珍惜》

生活中,我們常常對無足輕重的別人。對小花小草小動物尚能有一片愛心和寬容。卻惟獨刻薄了生命中至親至愛的人。學心理學的朋友曾對我說過這樣一種現象,整天在外樂呵呵的人,對自己的家人往往脾氣很壞。對此定論,我當時不以為然,甚至覺得毫無道理。可細究起來,卻發現這句話裡晃著真理的影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遭遇挫折後的心理調節系統。而挫折容忍力低的人,也就容易找“替罪羊”來消解不滿。我們很多人不都有這樣的一種想法,因為是自己人,所以才不遮不擋,錯了,他們也會原諒我的。於是,家庭成了許多人的“情感垃圾站”。把自己在外受的委屈“理所當然”地轉嫁給家人和朋友。即便後來醒悟,也只是有一點點不好意思。殊不知有時對你愛得越深的人,被你也傷的越深。

珍惜多好。因為珍惜,我們不再隨意發洩。當再次受傷後,我們學會冷靜地梳理,然後理智地傾訴。因為珍惜,我們總是用一個感恩的心凝視這個世界並超越世俗的斤斤計較與恩怨相報。因為珍惜,我們找回自信,其實愛你的,關心你的人很多,那曾經不小心落在紅塵中的微笑,重新綻放在心靈深處。因為珍惜,我們愛的更深,給得更多,因為珍惜,我們沖出了“唯有被愛才是幸福”的成見,愛是一種能力,而珍惜是愛的翅膀。這個世界並不缺少關愛,這個世界少的是會飛的愛---珍惜。

《絲路聽潮》節目播出時間

週一至週五11:00——12:00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