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東北女孩創造翼裝飛行新紀錄,她想證明極限運動華人也會玩

於音乘著直升機再一次上天了。

2.8萬英尺的高空, 艙外溫度逼近零下40攝氏度。 戴著氧氣面罩的於音沖著跟拍的攝像師笑了笑, 10公斤重的翼裝和飛行設備壓在這位元85後姑娘身上。 她面色凝重, 不停轉動氧氣管, 調整吸入量。

美國時間9月24日, 加州北部的大衛斯跳傘基地。 天氣晴好, 適宜飛行。 身穿紅黑相間“戰服”的於音正在挑戰2.8萬英尺無氧環境下中國翼裝飛行新紀錄。 今年5月, 她剛把中國女性跳傘高度紀錄刷新到3萬英尺。

于音平時跳傘訓練時在高空從飛機上躍下。

訓練10年, 其中辛苦自己知

跳傘和翼裝飛行這兩項極限運動在歐美國家很流行。 後者要求運動員穿戴擁有雙翼的飛行服展開四肢, 如鳥兒一樣飛翔, 這比跳傘更考驗掌控力。

在過去幾年中, 來自吉林省長春市的於音打破了多項跳傘和翼裝飛行的華人世界紀錄。 她戴著印有五星紅旗標識的帽子, 穿著印有“China”字樣的賽服, 頻頻亮相於各大比賽現場, 出現在中央電視臺、美國全球廣播公司等多家媒體的鏡頭中。

美國跳傘協會成立於1946年。 迄今為止, 於音是這個協會裡最高級別的華人跳傘運動員(D級)和高級教練。 在美國, 她是年紀最小、也是唯一一位在冊的華裔裁判。

艙門開啟, 冷空氣進來, 她打了個冷顫。 調整到最佳狀態後, 於音沒有絲毫猶豫, 側身一躍而下。

“自旋了!”氣流撲面而來, 衝擊著於音的身體, 綁在腿部的氧氣設備使她失去平衡旋轉起來。 她迅速扭動身體調整方向, 最終趨於平穩。

即便現代化的裝備可以將跳傘和翼裝飛行危險係數降低, 但對於音這樣想要突破紀錄的選手來說, 飛行高度往往挑戰著人體極限, 低溫、無氧的環境以及過大的氣流都會產生較大風險。

通過近10年的訓練, 已經能讓她比較輕鬆地應對這些問題。 現在, 她在高空能嫺熟地在跟拍設備前“比心”“點贊”“後空翻”。 如果與她一起飛行, 甚至可以聽到這個女孩發出與平日裡一樣的爽朗笑聲。

每一跳, 她都會豎起大拇指, 給自己加油打氣。

少有人知道, 厚厚的飛行服和棉質手套掩蓋下的傷痕。 今年6月, 于音的學生在飛行中操作失誤撞到她, 導致她左手手骨斷裂, 右手食指骨裂, 現在關節處還略微凸起。

傷痕見證了高強度的訓練。 初學跳傘, 更適合歐美人的大傘包在她身上鬆鬆垮垮, 下落時, 慣性讓傘包與她的身體產生間隙, 胳膊、大腿被勒出紫紅色的印子。 因為受傷, 她在輪椅上坐了3個多月。 學習跳傘第二年, 她有一次在不足200英尺的低空大轉彎, 這是大忌, 結果狠狠摔落, 手掌血肉模糊, 3根手指骨折。

美國教練曾想勸退她

2008年, 於音來到美國亞特蘭大南方理工學院讀書, 學習金融專業。 一個偶然的機會, 她接觸到跳傘——這是小時候埋在心底的夢。 她與教練綁在一起, 完成了雙人飛行。 落地後, 她抓著教練問:“我什麼時候可以像你一樣獨自跳傘?”

那時, 隊伍裡沒有一張華人面孔, 一些人用“Chick”(小妞)稱呼她;因為身材嬌小, 跳得不好, 教練還想勸退她, 倔強的她回應“我就是想學習跳傘, 偏偏跟你學!”

初到美國,她的英文聽力並不好,想找中國跳傘教練,但當地的相關機構人員向她比了個“NO”的手勢——跳傘教練中沒有一位華人。

於音自感擁有兩面性格,既有男性的堅韌,也有小女生柔弱的一面。遇到壓力,她會偷偷躲進衣櫥解悶或是找人撒嬌。平日裡,她喜歡露出那顆標誌性的虎牙,用大笑面對壓力。長期風吹日曬,讓她皮膚黑了。一襲長髮也被她剪掉,看起來多了幾分霸氣。

接受地面、心理、身體素質訓練,學習緊急事故處理,航空法律法規等訓練課程。白天,她在學校上課,業餘時間學跳傘,幾乎每個週末都是在跳傘基地度過的。只要擠出時間,她就去大大小小的店鋪中打工,為自己積攢每次練習跳傘需要的幾十美元開銷。

第1跳,第2跳,200跳,500跳……隨著訓練次數的增多,她逐一考取了ABCD四個等級證書。

跳傘第三個年頭,於音打破了2.6萬英尺華人跳傘的最高紀錄。

起步于跳傘運動員,層層進階,參加口試、筆試、跳傘測試和規定的天空項目,到成為教練,最終她受國家隊主裁判邀請參加國家裁判選拔,執導中國、美國國家冠軍賽。不少人評價於音能堅持,但她自己更喜歡用“自然而然的熱愛”去形容,對她而言,堅持帶著某種痛苦感,跳傘是發自骨子裡的熱愛。

在大衛斯跳傘基地上空,穿著翼裝的於音展開四肢。她把這身裝備視為人生伴侶,“這是我的戰服”,幾乎每天都要檢查和撫摸幾遍。

原想進入商界,卻愛上極限運動

於音挑戰紀錄時,正是北京時間晚上10點左右,母親來回踱步,焦急地等待她報平安。

因為怕家人擔心,起初她騙母親說自己在學習成為跳傘裁判,不用真的跳傘。家人信了。當母親在QQ動態上發現她做的事後,直接飛去美國。于音興奮地在母親面前展示服裝、講訓練的故事,看著女兒深沉的熱愛,母親逐漸妥協,抱著一頂黃色頭盔,寫下4個字:一路平安。

一直以來,夫妻倆努力把女兒往乖乖女的路線上培養,但女兒天性不安分:她寫文章、寫歌、搞樂隊。覺得大學英語專業太平淡,就選擇退學去留學,準備叱吒商界。于音曾在4家世界500強企業打拼,這與父母期盼的當教師的願望完全不搭邊。最終,於音玩起了讓家人震驚的跳傘,一飛就是10年。

這個自認擁有極強好奇心的女孩喜歡挑戰,並定下目標。前段時間她看《最強大腦》,迷上了魔方王子賈立平,她搗鼓了些時日,現在已經能夠在幾分鐘內復原魔方。她冒出一個新的挑戰目標,一邊跳傘一邊在空中復原魔方。

今年11月,於音將挑戰心中的“女神”珠穆朗瑪峰。喜馬拉雅地區群山多,時常遭遇氣流,溫度很低,氣象也不穩定。於音說,這次挑戰的高難度在於要適應極地環境中的身體感受,也是為了檢驗整個夏天的訓練成果。

專業運動員一年需要完成400跳,她用一個夏天完成了一半。每次,她都利用落地的10分鐘休息時間,回看攝像機中自己的動作。她列出了訓練計畫、飲食計畫,任務以日為單位細分,“如果你沒有按照計畫完成,就沒有十足的把握成功。”於音很堅定。

希望在極限圈展示華人名片

“華人在極限運動圈一樣優秀,甚至做得更好!”於音希望展示這樣一張國人名片。

10年前,她剛學習跳傘時,隊伍裡沒有其他華人面孔,一些人喊她“Asian chick”(亞洲小妞);當她拿到越來越多的證書,人們開始叫她的名字“音”,現在她有了新的稱呼“Rock star”(搖滾明星),美國媒體甚至把“國際最出名的中國跳傘大師”幾個字放進新聞標題。去年,于音創業了。她在美國開辦了一所只招收華人的跳傘學校,現在她被親切地稱為于校長。

為此,她離職,不再穿著黑白職業裝、踩著12釐米高的高跟鞋穿行華爾街和商界大佬碰面,她希望把更多精力投入到跳傘事業中。

海拔高度一點點下降,於音看了眼高度表,打開翼裝上的降落傘,隨後減速,她摘下面罩,喊著“Yes!”擺出了“愛你”的手勢。

于音的學生單可羽感觸非常深。今年年初,他拿到了A級跳傘證,每一次的完美著陸,不同膚色和國籍的人齊喊“China”為他加油鼓勁兒,“華人多了,女性也多了”。

“國外女孩學跳傘的不少,她們也會像中國女孩一樣害怕。”於音說,“環境不同,讓國外女孩更容易接觸到極限運動。”在她眼中,中國女孩勇敢程度並不低。

這些年,於音為了跳傘已經投入了幾十萬元。平日教學的學費、比賽的獎金一點點見底,為了挑戰喜馬拉雅山脈,她嘗試聯繫很多商家尋求贊助,還跟母親借了不少錢。

但她也明白,隨著挑戰難度的增加,危險係數越來越高。於音在今年生日當天公佈了遺體捐獻決定,附加的一項是:把骨灰在高空拋撒。

“新的中國翼裝飛行紀錄產生了!”平穩落地後,於音大喊出來。

她把這句話發到了朋友圈,後面加了一個五星紅旗的表情符號。文字下方配著照片——于音自信地微笑,露出一顆虎牙,背景是綠油油的田地,陽光很耀眼。

偏偏跟你學!”

初到美國,她的英文聽力並不好,想找中國跳傘教練,但當地的相關機構人員向她比了個“NO”的手勢——跳傘教練中沒有一位華人。

於音自感擁有兩面性格,既有男性的堅韌,也有小女生柔弱的一面。遇到壓力,她會偷偷躲進衣櫥解悶或是找人撒嬌。平日裡,她喜歡露出那顆標誌性的虎牙,用大笑面對壓力。長期風吹日曬,讓她皮膚黑了。一襲長髮也被她剪掉,看起來多了幾分霸氣。

接受地面、心理、身體素質訓練,學習緊急事故處理,航空法律法規等訓練課程。白天,她在學校上課,業餘時間學跳傘,幾乎每個週末都是在跳傘基地度過的。只要擠出時間,她就去大大小小的店鋪中打工,為自己積攢每次練習跳傘需要的幾十美元開銷。

第1跳,第2跳,200跳,500跳……隨著訓練次數的增多,她逐一考取了ABCD四個等級證書。

跳傘第三個年頭,於音打破了2.6萬英尺華人跳傘的最高紀錄。

起步于跳傘運動員,層層進階,參加口試、筆試、跳傘測試和規定的天空項目,到成為教練,最終她受國家隊主裁判邀請參加國家裁判選拔,執導中國、美國國家冠軍賽。不少人評價於音能堅持,但她自己更喜歡用“自然而然的熱愛”去形容,對她而言,堅持帶著某種痛苦感,跳傘是發自骨子裡的熱愛。

在大衛斯跳傘基地上空,穿著翼裝的於音展開四肢。她把這身裝備視為人生伴侶,“這是我的戰服”,幾乎每天都要檢查和撫摸幾遍。

原想進入商界,卻愛上極限運動

於音挑戰紀錄時,正是北京時間晚上10點左右,母親來回踱步,焦急地等待她報平安。

因為怕家人擔心,起初她騙母親說自己在學習成為跳傘裁判,不用真的跳傘。家人信了。當母親在QQ動態上發現她做的事後,直接飛去美國。于音興奮地在母親面前展示服裝、講訓練的故事,看著女兒深沉的熱愛,母親逐漸妥協,抱著一頂黃色頭盔,寫下4個字:一路平安。

一直以來,夫妻倆努力把女兒往乖乖女的路線上培養,但女兒天性不安分:她寫文章、寫歌、搞樂隊。覺得大學英語專業太平淡,就選擇退學去留學,準備叱吒商界。于音曾在4家世界500強企業打拼,這與父母期盼的當教師的願望完全不搭邊。最終,於音玩起了讓家人震驚的跳傘,一飛就是10年。

這個自認擁有極強好奇心的女孩喜歡挑戰,並定下目標。前段時間她看《最強大腦》,迷上了魔方王子賈立平,她搗鼓了些時日,現在已經能夠在幾分鐘內復原魔方。她冒出一個新的挑戰目標,一邊跳傘一邊在空中復原魔方。

今年11月,於音將挑戰心中的“女神”珠穆朗瑪峰。喜馬拉雅地區群山多,時常遭遇氣流,溫度很低,氣象也不穩定。於音說,這次挑戰的高難度在於要適應極地環境中的身體感受,也是為了檢驗整個夏天的訓練成果。

專業運動員一年需要完成400跳,她用一個夏天完成了一半。每次,她都利用落地的10分鐘休息時間,回看攝像機中自己的動作。她列出了訓練計畫、飲食計畫,任務以日為單位細分,“如果你沒有按照計畫完成,就沒有十足的把握成功。”於音很堅定。

希望在極限圈展示華人名片

“華人在極限運動圈一樣優秀,甚至做得更好!”於音希望展示這樣一張國人名片。

10年前,她剛學習跳傘時,隊伍裡沒有其他華人面孔,一些人喊她“Asian chick”(亞洲小妞);當她拿到越來越多的證書,人們開始叫她的名字“音”,現在她有了新的稱呼“Rock star”(搖滾明星),美國媒體甚至把“國際最出名的中國跳傘大師”幾個字放進新聞標題。去年,于音創業了。她在美國開辦了一所只招收華人的跳傘學校,現在她被親切地稱為于校長。

為此,她離職,不再穿著黑白職業裝、踩著12釐米高的高跟鞋穿行華爾街和商界大佬碰面,她希望把更多精力投入到跳傘事業中。

海拔高度一點點下降,於音看了眼高度表,打開翼裝上的降落傘,隨後減速,她摘下面罩,喊著“Yes!”擺出了“愛你”的手勢。

于音的學生單可羽感觸非常深。今年年初,他拿到了A級跳傘證,每一次的完美著陸,不同膚色和國籍的人齊喊“China”為他加油鼓勁兒,“華人多了,女性也多了”。

“國外女孩學跳傘的不少,她們也會像中國女孩一樣害怕。”於音說,“環境不同,讓國外女孩更容易接觸到極限運動。”在她眼中,中國女孩勇敢程度並不低。

這些年,於音為了跳傘已經投入了幾十萬元。平日教學的學費、比賽的獎金一點點見底,為了挑戰喜馬拉雅山脈,她嘗試聯繫很多商家尋求贊助,還跟母親借了不少錢。

但她也明白,隨著挑戰難度的增加,危險係數越來越高。於音在今年生日當天公佈了遺體捐獻決定,附加的一項是:把骨灰在高空拋撒。

“新的中國翼裝飛行紀錄產生了!”平穩落地後,於音大喊出來。

她把這句話發到了朋友圈,後面加了一個五星紅旗的表情符號。文字下方配著照片——于音自信地微笑,露出一顆虎牙,背景是綠油油的田地,陽光很耀眼。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