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科貝爾對乒乓球橫拍技術的巨大貢獻!

自80年代開始到1989年, 歐洲人已經很多年沒嘗過世乒賽冠軍的滋味, 僅有的兩個單打冠軍也只是世界盃, 但是這個冠軍實在有點太水了。

於是, 橫拍要改革;再不改革, 就要over了。

真正對橫拍克服自身劣勢的關鍵技術有二:橫板直握, 以及台內擰拉。 前者的榮耀永遠屬於老瓦, 這個我們在前文已經有提及, 這裡就不贅述了;而後者的最早開拓先驅, 當屬科貝爾無疑。

正如現在人們發掘所知的,

直拍橫打在N年前(N>30)就有人使用, 但我們一般不會將這項技術的功勞歸給那個、那些人(事實上應該給), 但平心而論, 這些發明者卻並非推動這項技術發展的最大的功臣。 一個技術的推廣與普及需要一個打得好的選手出來帶頭, 否則所有人都不會關注這門技術。 比如王皓, 即便全世界古往今來都只有他這麼一個頂級選手在用兩面橫打, 但由他而誕生的採用這種打法的人卻層出不窮, 連全言我都跟風練過一段時間。

就這點而言, 儘管普遍認為擰拉是塞弗平時訓練的時候玩出來的(我敢肯定在他之前還有人嘗試過, 只是大家不知道罷了), 但他一直都停留在玩的階段, 而科貝爾卻成為了橫板台內擰拉技術最早的高手級別使用者,

成為了這項技術的真正推動者。

如果科貝爾也能像老瓦一樣成為大滿貫選手的話可能世界乒壇就要以“科式擰拉”來命名這項技術。 而遺憾的是, 金澤洙可以被成為無冕之王, 而科貝爾卻連王都稱不上, 因為其職業生涯中沒有拿到一塊世界大賽獎牌——是獎牌,

不是金牌。 所以樓主在本帖中稱其為“無冕爵士”並非空話:競技體育, 沒有成績是絕對不能封王稱後的, 這點沒得商量。

但是, 老科絕對是世界乒壇不可替代的關鍵性人物。 儘管沒有他, 台內擰拉技術照樣可以被另一個高手所使用;但我想說的是, 我們要感謝那些讓我們提前跨入電腦時代的科學家們, 儘管沒有他們, 電腦也照樣能被發明創造, 只是不知道是什麼時候而已。

感謝所有那些自覺或者不自覺推動歷史前進的人們!

原標題:《乒壇二十四年(66):橫板革新之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