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既要搞產業也要搞旅遊?關於特色小鎮你可能真沒想明白!

現在很多地方在搞特色小鎮的時候普遍感到很難辦, 其中很大一個原因, 就是被“旅遊和產業雙輪驅動”搞暈了頭腦, 做產業服務和招商的被逼著去研究如何發展旅遊、招攬遊客,

做旅遊策劃的被逼著加入產業內容, 研究如何招商引資。

一個特色小鎮就3個平方公里, 建設面積1個平方公里, 1500畝地, 還要一邊搞生產製造研發金融, 一邊建旅遊設施迎來送往, 這樣的做法不符合產業升級的基本規律, 最後可能是優勢資源過分分散, 兩頭不討好。

大多數認為特色小鎮要產業和旅遊雙輪驅動的人, 實際上混淆了兩對概念。

第一對是“大旅遊”和產業的概念。 發展旅遊的同時搞點健康養生、民俗工藝品製作、會議培訓只能算旅遊業的深化或者旅遊產業鏈的延伸, 不能算“旅遊和產業雙輪驅動”。

第二對容易被混淆的就是旅遊休閒和宜居宜業的概念。 適合旅遊的地方不一定宜居,

宜居的地方不一定適合旅遊。 旅遊是“遊”, 是外來遊客的流動, 從觀光旅遊到休閒旅遊再到會議養生等“大旅遊”, 可以延長遊客在某一景區的停留時間, 但總體而言都還是短期停留。

特色景觀只是特色小鎮“特”的一個方面, 而且是次要方面, 真正重要的還是產業。

現在特色小鎮建設在旅遊方面做的比較多, 而對產業的關注則明顯不足。 有一些名義上叫產業的, 本質上還是旅遊。 比如健康養生、會議培訓、婚紗攝影、手工藝品生產和體驗之類的, 從產業分類的角度來看, 都屬於大旅遊產業或者叫“旅遊+”產業的範圍, 屬於旅遊業的衍生或配套服務。

廣義的講, 旅遊以及與之相關的健康養生、會議培訓、民俗工藝品等也都是一種產業,

但它們主要是“富民產業”, 老百姓、開發商、鄉鎮政府可以從中賺到錢, 對國家的經濟競爭力貢獻不大, 與金融、製造、物流、科教等不可同日而語。

產業和旅遊真正融合發展得比較好的案例, 國外也有, 比如丹麥的比靈斯鎮, 這裡是世界第五大玩具廠商樂高公司的總部所在地, 它的主導產業本來是玩具設計和製造, 但後來政府和樂高公司聯合開發了樂高樂園專案, 建了樂高微縮景觀和遊樂園, 很受遊客歡迎, 現在已經成為歐洲著名的遊樂目的地。

發達國家很多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 就是聚集在小鎮而不是中心城市的。 比如美國, 大家都知道, 它最有競爭力的產業主要是兩個:一是金融,

二是高科技。

金融方面, 有格林尼治的對沖基金小鎮, 一個鎮上就聚集了五百多家對沖基金, 對沖基金規模就占了全美國的差不多三分之一;加州的門羅派克小鎮, 這個鎮是美國風險投資基金聚集地, 納斯達克一半以上的高科技公司都是這個鎮上的風險投資基金投資的。

至於高科技方面, 美國的矽谷, 其實就是一連串小鎮聚集而成的。 斯坦福大學附近的帕羅奧圖, 除去大學校區也就幾個平方公里, 是矽谷的孵化中心;蘋果公司所在的庫比蒂諾人口五萬多;英特爾總部所在的山景城也就七萬多人口。

以前高端產業和高級人才都往中心城市聚集, 是因為小城鎮交通條件和服務配套不夠好。 經過幾十年發展,

小城鎮的生活設施和交通便利程度有了極大改善, 特別是網路通訊和購物體系的完善, 使得居住在小城鎮完全可以享受到跟大城市差不多的生活便利性;而中心城市經過集聚發展, 房價高企、交通擁堵、空氣污染等“大城市病”日漸突出, 原本優越的公共品質量大打折扣。

小城鎮的生活確實還有一些劣勢, 諸如參加一些大型活動諸如演唱會、學術研討等不如中心城市方便等等, 但它的優勢同樣顯而易見, 包括房價便宜、環境舒適、空氣宜人等。 這個優劣勢的偏好是因人而異的, 值得權衡選擇, 不像以前那樣如果不住在中心城市就很難謀求自身的發展, 沒得選。

高端產業在大中城市和特色小鎮共同發展, 是一個成熟大國的必然選擇。 這種城鎮化與產業的多元結合方式,既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多種模式,也為人的發展提供了更多個性化的選擇方案。

隨著中國城鎮化水準和人均收入水準的提高,特色小鎮一定會成為高端產業發展、高級人才聚集的一個重要空間載體,與大中城市形成協作互補的產業鏈關係,這裡蘊含著巨大的發展空間和投資機會。

特色小鎮建設的主流方向,不應該是旅遊小鎮,而應該是產業小鎮,而且是高端產業小鎮,在高等教育、科研、金融、智慧製造、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都要有所佈局。

中國特色小鎮的產業發展,一定要去佔領產業鏈的高端環節,不能按照城鎮體系的分工,就給中心城市做配套,承接中心城區淘汰出來的落後產能。

因此,搞產業的應該繼續努力搞產業,只是說不能純粹的就產業談產業,要為產業所需的人才提供足夠好的宜居環境。搞旅遊的還是要繼續搞好旅遊,只是說不能繼續在門票經濟、觀光旅遊裡面打轉,要科學延伸旅遊產業鏈,以旅遊為主線帶動健康養生、會議會展、民俗工藝品、現代農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

這種城鎮化與產業的多元結合方式,既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多種模式,也為人的發展提供了更多個性化的選擇方案。

隨著中國城鎮化水準和人均收入水準的提高,特色小鎮一定會成為高端產業發展、高級人才聚集的一個重要空間載體,與大中城市形成協作互補的產業鏈關係,這裡蘊含著巨大的發展空間和投資機會。

特色小鎮建設的主流方向,不應該是旅遊小鎮,而應該是產業小鎮,而且是高端產業小鎮,在高等教育、科研、金融、智慧製造、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都要有所佈局。

中國特色小鎮的產業發展,一定要去佔領產業鏈的高端環節,不能按照城鎮體系的分工,就給中心城市做配套,承接中心城區淘汰出來的落後產能。

因此,搞產業的應該繼續努力搞產業,只是說不能純粹的就產業談產業,要為產業所需的人才提供足夠好的宜居環境。搞旅遊的還是要繼續搞好旅遊,只是說不能繼續在門票經濟、觀光旅遊裡面打轉,要科學延伸旅遊產業鏈,以旅遊為主線帶動健康養生、會議會展、民俗工藝品、現代農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