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智庫|江蘇探索區域現代化之路的戰略思考

當前, 江蘇高水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踐深入推進, “強富美高”新江蘇不斷展現新面貌、新氣象。 江蘇探索區域現代化之路, 做好前瞻性研究, 有五個戰略性問題需要系統化思考。

第一, 把握江蘇區域現代化在世界現代化格局中的方位。 現代化有其內在客觀規律:一是現代化的區域率先規律。 歷史證明:區域率先是世界現代化的一般規律。 現代化總是首先在一定的區域取得進展和突破, 繼而影響或帶動周邊地區的現代化。 二是現代化的根本動力是創新。 現代化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塑造增長主引擎,

世界上先發內生的現代化國家如英國、美國等, 都是工業技術創新帶動工業革命的國家。 三是現代化內容的系統性與統一性。 現代化不僅要有高度發達的物質文明, 而且追求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與生態文明。 十九大報告對我國現代化“兩個十五年”做出戰略部署, 特別強調了到2050年我國的五大文明將全面提升。 江蘇探索區域現代化之路, 既要尊重世界文明發展客觀規律, 更要遵循習近平總書記“江蘇為全國改革發展探路”的囑咐, 牢記“四個自信”, 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 給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展示智慧、提供方案。

第二, 彰顯江蘇區域現代化在全國現代化中的比較優勢。 區域現代化是一個國家一定地域範圍內實現現代化的現象。

全國現代化決定和指導區域現代化的方向和進程;區域現代化反過來又促進全國的現代化進程。 江蘇的區域現代化同樣離不開國家與其他地區的大力支持與相互促進、共同提高。 江蘇探索區域現代化之路, 要在全國現代化大局中把握江蘇區域現代化的比較優勢, 探索充分體現中國特色、江蘇特點的區域現代化之路。 一是強化多重國家戰略疊加優勢, 在國家平臺上集聚國家資源, 不斷增強江蘇發展的高度、厚度與韌性, 為區域現代化爭取更多國家力量支撐。 二是強化高水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領先優勢, 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准脫貧、污染防治的攻堅戰,
顯著提升全面小康品質水準, 夯實區域現代化的根基。 三是強化區域綜合創新能力全國領先、實體經濟發達、現代產業體系健全、工匠精神深厚等綜合優勢, 培育一批世界級、現代化的創新集群、產業集群、企業集群, 厚植區域現代化的經濟基礎。 四是強化敢為人先、搶抓機遇、自加壓力的創業精神。 江蘇的創業精神被譽為“中華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開啟現代化的新征程上, 必須以只爭朝夕的緊迫感, 快馬加鞭持續推進五大文明建設。 五是發揮吳韻漢風、崇文尊教的深厚文化底蘊, 繼續在改革開放上領時代風氣之先, 不斷增強江蘇在文化氣質、精神素養等方面的“軟實力”, 形成區域現代化的硬支撐。

第三, 拓展江蘇區域現代化的發展內涵。 江蘇作為現代化的先行探路者, 必然要在應對現代化風險挑戰中拓展現代化的內涵。 一是積極應對新型工業化新挑戰, 堅持以實體經濟為本, 以培育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群為引領, 增強區域現代化的產業動力。 二是積極應對市場化新挑戰, 準確把握由消費反覆運算升級催生的市場新特徵、新趨勢, 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的積極性創造性, 增強區域現代化的市場動力。 三是積極應對城市化新挑戰, 順應城市化轉向建設創新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生態城市以及空間向城市群集聚等新趨勢, 依託城鎮體系完整、城鄉一體化程度較高等優勢, 以揚子江城市群建設為主抓手重構全省生產力佈局,

增強區域現代化的空間動力。 四是積極應對國際化新挑戰, 辯證把握世界經濟增長乏力、全球化與“逆全球化”深度博弈等複雜態勢, 深度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倡議佈局, 在新高度、新格局中重塑江蘇開放型經濟新優勢, 增強區域現代化的國際化動力。 五是積極應對資訊化新挑戰, 認清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資料處理與分析等新一代資訊技術將全面顛覆既有產業並決定未來產業的大趨勢, 進一步做好資訊資源開發的頂層設計, 加快互聯網+產業的發展, 健全物聯網、大資料等相關產業的推進機制, 塑造江蘇在新一輪資訊化浪潮中的領先優勢。

第四, 涵養江蘇區域現代化的社會文明基礎。 高度發達的社會文明是社會現代化的具體體現。沒有人的現代化,就沒有可持續的現代化。江蘇探索區域現代化之路,尤其要突出“強富美高”新江蘇中的“社會文明程度高”要求,著重推進人的現代化,謀劃好現代化進程中如何提升公民素養、建設現代文明。一是加強先進思想文化引領。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國民當中“內化於心”“外化於行”,深入挖掘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廣泛宣傳新江蘇精神的典型示範,培養擔當民族偉大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和江蘇現代化建設的主力軍、生力軍和接班人。二是加強道德高地建設。實施社會誠信建設行動,深化誠信主題教育實踐,健全激勵誠信、懲戒失信的合作機制。突出抓好道德典型的示範引領作用,放大“好人效應”,強化道德養成的社會引導。以“愛、敬、誠、善”為主題,著力塑造崇德向善、奮發向上的文化精神。三是實施人民素養提升工程。全面系統地提升人民的道德素養、科學素養、法治素養、文明素養,使助人為樂、誠信友善、遵紀守法、自律有為成為人們的自覺行為。讓現代化見著於人民群眾的一言一行,構築最為深厚、最可依靠的社會基礎。

第五,採取前瞻性措施規避現代化陷阱。從國際經驗看,典型的現代化陷阱包括:因缺乏持續創新力而使經濟陷入停滯甚至倒退;因兩極分化嚴重使社會高度緊張乃至出現“撕裂”;因腐朽文化氾濫導致文明衰落、社會退化;因腐敗橫行使得社會出現“逆淘汰”,喪失前進動力,等等。江蘇要針對現代化陷阱的重點領域,採取前瞻性舉措,著力在四個方面取得突破。一是著力在培育創新生態、鍛造創新引擎上取得突破,規避因創新動力不足引發的現代化動力陷阱。二是著力在區域社會和諧發展、促進共同富裕上取得突破,規避因社會分裂引發的現代化結構陷阱。三是著力在發展社會先進文化、弘揚社會正能量上取得突破,規避因文化衰敗引發的文明退化風險。四是著力在構建先進制度、營造風清氣正社會環境上取得突破,規避因腐敗氾濫而引發的社會健康力量被淘汰和邊緣化的風險。對於江蘇來說,規避現代化陷阱最為根本的舉措,就是植根於人民、植根於時代、植根於江蘇大地,全面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十九大“兩個十五年”現代化部署扎扎實實落到實處,不斷取得“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的新成就,使江蘇區域現代化之路不畏風險,行穩致遠。 (作者為江蘇省社科院黨委書記、院長)

高度發達的社會文明是社會現代化的具體體現。沒有人的現代化,就沒有可持續的現代化。江蘇探索區域現代化之路,尤其要突出“強富美高”新江蘇中的“社會文明程度高”要求,著重推進人的現代化,謀劃好現代化進程中如何提升公民素養、建設現代文明。一是加強先進思想文化引領。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國民當中“內化於心”“外化於行”,深入挖掘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廣泛宣傳新江蘇精神的典型示範,培養擔當民族偉大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和江蘇現代化建設的主力軍、生力軍和接班人。二是加強道德高地建設。實施社會誠信建設行動,深化誠信主題教育實踐,健全激勵誠信、懲戒失信的合作機制。突出抓好道德典型的示範引領作用,放大“好人效應”,強化道德養成的社會引導。以“愛、敬、誠、善”為主題,著力塑造崇德向善、奮發向上的文化精神。三是實施人民素養提升工程。全面系統地提升人民的道德素養、科學素養、法治素養、文明素養,使助人為樂、誠信友善、遵紀守法、自律有為成為人們的自覺行為。讓現代化見著於人民群眾的一言一行,構築最為深厚、最可依靠的社會基礎。

第五,採取前瞻性措施規避現代化陷阱。從國際經驗看,典型的現代化陷阱包括:因缺乏持續創新力而使經濟陷入停滯甚至倒退;因兩極分化嚴重使社會高度緊張乃至出現“撕裂”;因腐朽文化氾濫導致文明衰落、社會退化;因腐敗橫行使得社會出現“逆淘汰”,喪失前進動力,等等。江蘇要針對現代化陷阱的重點領域,採取前瞻性舉措,著力在四個方面取得突破。一是著力在培育創新生態、鍛造創新引擎上取得突破,規避因創新動力不足引發的現代化動力陷阱。二是著力在區域社會和諧發展、促進共同富裕上取得突破,規避因社會分裂引發的現代化結構陷阱。三是著力在發展社會先進文化、弘揚社會正能量上取得突破,規避因文化衰敗引發的文明退化風險。四是著力在構建先進制度、營造風清氣正社會環境上取得突破,規避因腐敗氾濫而引發的社會健康力量被淘汰和邊緣化的風險。對於江蘇來說,規避現代化陷阱最為根本的舉措,就是植根於人民、植根於時代、植根於江蘇大地,全面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十九大“兩個十五年”現代化部署扎扎實實落到實處,不斷取得“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的新成就,使江蘇區域現代化之路不畏風險,行穩致遠。 (作者為江蘇省社科院黨委書記、院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