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用智慧與勇氣守護公平正義

近期, 中央電視臺“社會與法”頻道連續播出黨的十八大以來司法體制改革紀實片《為了公平正義》, 作為一個從檢26年的老檢察官, 看了《為了公平正義》後, 感慨頗多、感觸良深。 該片一幕幕呈現了司法體制改革的最新成果, 慰藉了很多年來自己內心深處對司法過程中一些深刻的企盼, 真真切切感受到了黨的十八大以來司法體制改革帶來的種種便民, 以及自己作為一名檢察官為民司法的成就感, 更關鍵的是感受到了黨在改革進入攻堅期深水區時帶領全國全黨上下攻堅克難、用智慧和勇氣為人民群眾守護公平正義的無窮魄力。

總結自己觀看《為了公平正義》之後的所感所悟, 可以概括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只有始終堅定不移地在党的領導下, 才能夠保證司法體制改革方向不偏, 站在時代潮頭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中國共產黨是全國上下齊心協力進行改革開放搞建設的領導核心, 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就沒有新中國尤其是改革開放三十餘年來的累累碩果。 只有共產黨, 才能領導中國、發展中國。 黨的十八大以來, 黨中央高瞻遠矚地提出“四個全面”戰略, 其中就包括全面依法治國, 深得人民群眾的擁護, 但社會上卻有一些雜音認為既然“依法治國”, 那麼就應該照搬西方國家那一套, 高談 “三權分立”等。

有這樣想法的人不外乎兩種:要麼對於我國司法體制改革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要麼偏聽偏信西方制度的優越性, 居心可疑。 改革開放設計師鄧小平同志曾說, 辦好中國的事, 關鍵在黨。 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 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戰勝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戰勝新中國成立之初的滿目瘡痍, 帶領全國上下摸著石頭過河搞經濟建設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 從站起來、富起來, 到強起來。 現如今, 對絕大部分群眾來說, 溫飽問題早已得到解決, 他們嚮往的是更加美好的生活:自身權利得到更加合法公正的保護, 全社會無處不充滿正義的空氣。 習近平總書記說過: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 對於今天而言,
改革是必然的, 因為舊的司法方式和體制已經阻礙了我們國家司法和法治的發展和進步, “新時代”要求我們不能再走“老路子”。 但是, 也不能因為今天端上了衝鋒槍就嘲笑父輩的小米和步槍, 老一輩的貢獻和教誨我們不會忘記, 我們的改革是“一脈相承”的。

所以, 只有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 始終堅定不移地在党的領導下, 繼續邁開步子加油幹, 繼續深化司法體制改革, 我們才不至於把握不住改革的方向, 才不會迷失折騰和走彎路, 才能站在時代潮頭把握住社會發展的大趨勢, 將改革進行到底, 以更加符合司法規律、更加科學合理的司法配置, 去更好地踐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二是司法體制改革是黨帶領全國上下誓將改革進行到底的一部分,

是改革中的硬骨頭、險灘和難關, 靈魂深處必須充滿改革精神。 所謂改革, 改的是舊體制、舊格局, 革的是老觀念、老傳統, 代之新思路新理念新方法。 既然是改革, 那就要觸動到某些舊格局的既得利益, 甚至是動其根本, 譬如當下這場司法體制改革, 就是打破既有藩籬, 重新優化配置司法資源, 重新厘定司法權利清單和責任清單, 還要深度擁抱現代科技, 利用科技、大資料的力量助推司法工作向前進。 歷史證明, 中國社會的發展是離不開改革的, 改革是社會發展的大趨勢, 從“毛澤東思想”, 到現在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無不閃耀著“變革”的思想,
也正是在一次次實事求是的改革中, 我黨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 中國共產黨人從來不懼怕變革, 更不害怕改革動了自己人的乳酪, 用高屋建瓴的大智慧和令人信服的過人勇氣, 在人民群眾的期盼中啟動這場司法體制改革, 並且克服了重重困難, 用舍我其誰的擔當使改革落地開花, 使改革成果便民、惠民。

目前, 改革已經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 新的“長征路”走到了最為艱險的雪山草地, 然滄海橫流, 方顯共產黨員的本色, 我們敢於“橫刀立馬”, 攻堅克難, 將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向縱深推進, 實現改革路上的“過關斬將”, 在各自的崗位上, 不斷地為深化改革“添磚加瓦”, 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奉獻力量。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說:這場改革, 政法系統敢於啃硬骨頭、涉險灘、闖難關。這既是對這場改革參與者所有辛勤付出的肯定,更是一種莫大的鞭策。改革永無止境,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更進一步地優化司法資源和配置,以更好地守護人民群眾的公平正義,是司法體制改革參與者孜孜不倦的追求。

三是改革充分遵循司法工作規律,牽住司法體制改革的牛鼻子——司法責任制,使“司法親歷性”成為今後司法工作新常態,更好地司法為民,守護公平正義。2012年12月4日,在首都各界紀念現行憲法公佈施行3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並要求依法公正對待人民群眾的訴求,決不能讓不公正的審判傷害人民群眾感情、損害人民群眾權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這是所有司法機關的工作目標,要圍繞這一目標重點解決影響司法公正和制約司法能力的深層次問題。

“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這既是本輪司法體制改革的出發點,也是落腳點。康得曾經說過:那最使我們感受到敬畏和震撼的兩種東西,是頭頂的星空和我們心中的道德與法律。星空遙不可及,但是道德和法律卻是時常與我們同在的。司法辦案人員必須人人如康得一樣心中有敬畏,敬畏人民,敬畏法律,敬畏道德,敬畏權利和責任,這是從事司法辦案最基本的前提。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司法體制改革,其中關鍵之處即落實司法責任制,優化配置司法辦案力量,徹底改變原來存在的辦案人不作決定、聽彙報人決定案件的不合理局面,充分回歸到並遵循“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的司法工作規律。只有這樣,無論是檢察官還是法官,心中充滿敬畏,才能在充分親歷、掌握案件事實每一個環節、細節的基礎上,準確解決案件的法律適用問題,隨之而來的才是在對案件事實準確、全面認識和把握的前提下,準確使用法律條款,充分保障被害方權利,同時依法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權利,使之受到法律應有的懲罰,真正實現權責罰相一致。也只有這樣,才能夠盡最大可能地保障涉案人員權利,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發展。

而要確保最大可能地保障涉案人員權利,必須明確司法辦案人員的司法責任,擺脫辦案人員無權力定案的不合理局面,即真正落實好司法責任制這個牛鼻子。改革之前,辦案人員沒有權力定案,日後案件出現問題,不能很好地追究辦案人員的責任,而定案的人又沒有真正參與、親歷辦案過程,也不能很好地追究責任,形成一種大家都有責任、但似乎人人都沒有責任的困局,這樣不但違背了權責相統一的原則,違背了司法親歷性原則,更重要的是使人民群眾在司法辦案過程中沒有真正感受到司法公正和社會正義,司法機關的公信力下降就是情理之中。改革後,明確司法責任制,司法親歷性成為工作常態,落實“誰辦案、誰負責,誰決定、誰負責”和“讓審理者裁判,讓裁判者負責”,這樣把責任壓實壓牢,使司法辦案人員真正把責任記在心中、扛在肩上、落實到實際司法實踐中,才能盡最大程度確保涉案人員的相關合法權利,才能盡最大可能司法為民、守護公平正義。

權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社會的公平正義是人民群眾創造美好生活的保護傘。政法系統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知難而進,用中國共產黨人過人的智慧和莫大的勇氣,披襟斬棘、砥礪前進,以功勞不必在我、舍我其誰的決心,實實在在地築牢社會公平正義這一道防線,一步步踐行一切為了公平正義、一切為了人民利益的錚錚誓言,努力實踐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

作者:王 衛

政法系統敢於啃硬骨頭、涉險灘、闖難關。這既是對這場改革參與者所有辛勤付出的肯定,更是一種莫大的鞭策。改革永無止境,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更進一步地優化司法資源和配置,以更好地守護人民群眾的公平正義,是司法體制改革參與者孜孜不倦的追求。

三是改革充分遵循司法工作規律,牽住司法體制改革的牛鼻子——司法責任制,使“司法親歷性”成為今後司法工作新常態,更好地司法為民,守護公平正義。2012年12月4日,在首都各界紀念現行憲法公佈施行3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並要求依法公正對待人民群眾的訴求,決不能讓不公正的審判傷害人民群眾感情、損害人民群眾權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這是所有司法機關的工作目標,要圍繞這一目標重點解決影響司法公正和制約司法能力的深層次問題。

“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這既是本輪司法體制改革的出發點,也是落腳點。康得曾經說過:那最使我們感受到敬畏和震撼的兩種東西,是頭頂的星空和我們心中的道德與法律。星空遙不可及,但是道德和法律卻是時常與我們同在的。司法辦案人員必須人人如康得一樣心中有敬畏,敬畏人民,敬畏法律,敬畏道德,敬畏權利和責任,這是從事司法辦案最基本的前提。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司法體制改革,其中關鍵之處即落實司法責任制,優化配置司法辦案力量,徹底改變原來存在的辦案人不作決定、聽彙報人決定案件的不合理局面,充分回歸到並遵循“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的司法工作規律。只有這樣,無論是檢察官還是法官,心中充滿敬畏,才能在充分親歷、掌握案件事實每一個環節、細節的基礎上,準確解決案件的法律適用問題,隨之而來的才是在對案件事實準確、全面認識和把握的前提下,準確使用法律條款,充分保障被害方權利,同時依法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權利,使之受到法律應有的懲罰,真正實現權責罰相一致。也只有這樣,才能夠盡最大可能地保障涉案人員權利,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發展。

而要確保最大可能地保障涉案人員權利,必須明確司法辦案人員的司法責任,擺脫辦案人員無權力定案的不合理局面,即真正落實好司法責任制這個牛鼻子。改革之前,辦案人員沒有權力定案,日後案件出現問題,不能很好地追究辦案人員的責任,而定案的人又沒有真正參與、親歷辦案過程,也不能很好地追究責任,形成一種大家都有責任、但似乎人人都沒有責任的困局,這樣不但違背了權責相統一的原則,違背了司法親歷性原則,更重要的是使人民群眾在司法辦案過程中沒有真正感受到司法公正和社會正義,司法機關的公信力下降就是情理之中。改革後,明確司法責任制,司法親歷性成為工作常態,落實“誰辦案、誰負責,誰決定、誰負責”和“讓審理者裁判,讓裁判者負責”,這樣把責任壓實壓牢,使司法辦案人員真正把責任記在心中、扛在肩上、落實到實際司法實踐中,才能盡最大程度確保涉案人員的相關合法權利,才能盡最大可能司法為民、守護公平正義。

權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社會的公平正義是人民群眾創造美好生活的保護傘。政法系統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知難而進,用中國共產黨人過人的智慧和莫大的勇氣,披襟斬棘、砥礪前進,以功勞不必在我、舍我其誰的決心,實實在在地築牢社會公平正義這一道防線,一步步踐行一切為了公平正義、一切為了人民利益的錚錚誓言,努力實踐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

作者:王 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