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晴隆“二十四道拐”:被鎖住的孩子和鎖不住的愛

從貴陽到晴隆, 途經一路盤山的高速, 這三小時車程就像是一把鎖, 鎖住了這裡的好山好水, 也鎖住了一群留守孩子們。

晴隆當地, 盤山公路景觀——“二十四道拐”只能吸引到的極為有限的旅遊資源。 有手藝的能開個飯館謀求生計, 但大多數青壯年只能選擇去廣東等沿海地區務工, 這裡成為中國留守兒童數量較高的地區之一。

“二十四道拐”曾登上《中國國家地理》2009年12月刊封面(圖片來自網路)

小帥是我在晴隆縣光照小學認識的一個孩子, 皮膚黝黑, 比其他同是五年級的孩子足足高出了一頭。 剛見面的時候他還有些認生, 逐漸熟悉了之後, 小帥告訴我他的夢想是當一名宇航員。

“宇航員要有強壯的身體”我說。

“我最喜歡上體育課”小帥說。

小帥自信的告訴我, 他的籃球是班上打的最好的, 以前他並不喜歡上學, 現在他每天都盼著上學, 因為有了新操場和籃球架。

光照鎮某小學新建的塑膠操場

小帥等1600個孩子, 是這次“希望童行”專案的直接受益物件。

10月19日, 一汽-大眾首屆“希望童行”活動在貴州舉行。 一汽-大眾通過傳夢公益基金, 從最薄弱的師資入手, 為晴隆縣光照鎮中心小學、東方紅小學、甘溝小學、台商小學和新益小學五所學校招聘到22名音、體、美等專業課老師,

並為新老師舉行了教師入職儀式。

22名音樂、體育、美術、資訊技術等新教師領取“資教教師”榮譽證書

從“硬體”到“軟體”

十年前, 一汽-大眾就發起“中國新未來”行動, 深入到偏遠山區和貧困農村, 通過捐建了教學樓、生活樓、圖書室和體育設施, 改善了當地孩子的學習和成長環境。

隨著時間的推移, 教學樓雖多了起來, 耐得住山裡寂寞一心搞教育的人卻並不多。 這裡不比大城市的繁華, 由於人才匱乏, 絕大部分山區小學只有語文和數學老師。 老師以機械的方式, 外加長期疲勞代課, 給孩子們不倫不類的上著音樂和美術課, 像英語這種稍微有些“門檻”的課更是無人問津,

無人能帶。

山區的生活單調艱苦, 很多外來人無法長期適應

城市到山區的距離不僅對於孩子來說是一道屏障, 對於老師來說也是同樣難以逾越。 有的老師在就業時就對大山敬而遠之, 還有已經去支教的老師, 由於受不了大山裡的寂寞和匱乏,

最終選擇了離開。

一汽-大眾意識到, 因為父母長期不在身邊, 留守孩子們更需要知識上的“引路人”。 目前亟需轉變的, 不再是硬體上的投入, 而是軟體上的幫扶。

功夫不負有心人。 在2016年底一次偶然機遇, 由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傳夢公益基金發起的“資教工程”專案引起了一汽-大眾的關注。 該專案通過為貧困農村學校配備當地的音樂、體育、美術、英語等專業教師, 使得貧困山區兒童獲得了與城裡孩子均等的教育資源。

懷抱著對兒童教育發展的相同理念, 一汽-大眾很快與傳夢公益基金取得了共識。 一共22名老師通過“希望童行”跨過了“二十四到拐”來到孩子們身邊, 也回到他們中大多數人最有感情的家鄉——貴州。

身穿“資教工程”T恤的老師教孩子們做手工

光照小學的孩子們在音樂課上學電子琴

如何增加資教老師的穩定性呢?一方面,在教師選擇上,“資教工程”以當地人優先,縮短了資教老師和家人的距離。另一方面,“資教工程”提供穩定的生活保障,讓他們毫無顧慮的投身到這份工作中來。

此外,一汽-大眾在當地幾所學校均設立了圖書角,為孩子們提供一方汲取音樂、美術、體育等專業知識的自由天地。

孩子們可以閱讀到豐富的音樂、美術、體育等相關書籍

傳夢公益基金的創始人,同時也是北京人藝演員的孔維,更是對未來與一汽-大眾的合作充滿了信心,並表示:“在未來的幾年內,傳夢公益基金聯合一汽-大眾,將推動更多的資教學校落地,惠及更多偏遠山區的孩子。”

從城市中來,到大山中去

一汽-大眾作為中國合資車企的領頭企業,在行業內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2016年,一汽-大眾實現整車銷售1,904,276輛,同比增長12.7%。其中,大眾品牌銷售1,315,188輛,同比增長17.3%。

消費者對一汽-大眾的認可,不僅在於優秀的產品,更在於其對公益的探索,高標準、十年如一日的對企業社會責任的踐行。

坐落于吉林長春的一汽-大眾總部

今年是一汽-大眾“中國新未來行動”開展的第十年。2017年6月,站在十周年的節點上,一汽-大眾聯合傳夢公益基金及社會多方公益力量,發佈了大眾品牌全新的“中國新未來行動”戰略,並針對兒童教育發展問題,啟動了整合公益項目——希望童行。而在此之前,一汽-大眾已在7-9月內開展了關注中國兒童乘車安全的“安全童行”和送留守兒童與父母團聚的“天地童行”。

十年前,一汽-大眾以一己之力實踐的公益事業,也隨著“中國新未來行動”戰略的發佈,升級成一個“兒童公益生態圈”的共同目標。一汽-大眾通過整合各界夥伴,使圈內各方各司其職,實現了量質並重的“可持續公益”。

一汽-大眾不僅關心孩子們“有沒有”,更關心他們“會不會用”

曾被大山鎖住的孩子們,不僅身邊來了“引路人”,身後始終還有一位“守護人”,在並不遙遠的北方一直掛念著他們。

身穿“資教工程”T恤的老師教孩子們做手工

光照小學的孩子們在音樂課上學電子琴

如何增加資教老師的穩定性呢?一方面,在教師選擇上,“資教工程”以當地人優先,縮短了資教老師和家人的距離。另一方面,“資教工程”提供穩定的生活保障,讓他們毫無顧慮的投身到這份工作中來。

此外,一汽-大眾在當地幾所學校均設立了圖書角,為孩子們提供一方汲取音樂、美術、體育等專業知識的自由天地。

孩子們可以閱讀到豐富的音樂、美術、體育等相關書籍

傳夢公益基金的創始人,同時也是北京人藝演員的孔維,更是對未來與一汽-大眾的合作充滿了信心,並表示:“在未來的幾年內,傳夢公益基金聯合一汽-大眾,將推動更多的資教學校落地,惠及更多偏遠山區的孩子。”

從城市中來,到大山中去

一汽-大眾作為中國合資車企的領頭企業,在行業內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2016年,一汽-大眾實現整車銷售1,904,276輛,同比增長12.7%。其中,大眾品牌銷售1,315,188輛,同比增長17.3%。

消費者對一汽-大眾的認可,不僅在於優秀的產品,更在於其對公益的探索,高標準、十年如一日的對企業社會責任的踐行。

坐落于吉林長春的一汽-大眾總部

今年是一汽-大眾“中國新未來行動”開展的第十年。2017年6月,站在十周年的節點上,一汽-大眾聯合傳夢公益基金及社會多方公益力量,發佈了大眾品牌全新的“中國新未來行動”戰略,並針對兒童教育發展問題,啟動了整合公益項目——希望童行。而在此之前,一汽-大眾已在7-9月內開展了關注中國兒童乘車安全的“安全童行”和送留守兒童與父母團聚的“天地童行”。

十年前,一汽-大眾以一己之力實踐的公益事業,也隨著“中國新未來行動”戰略的發佈,升級成一個“兒童公益生態圈”的共同目標。一汽-大眾通過整合各界夥伴,使圈內各方各司其職,實現了量質並重的“可持續公益”。

一汽-大眾不僅關心孩子們“有沒有”,更關心他們“會不會用”

曾被大山鎖住的孩子們,不僅身邊來了“引路人”,身後始終還有一位“守護人”,在並不遙遠的北方一直掛念著他們。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