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健康管理中心在養老行業的重要性

隨著經濟能力的提升, 人們對健康的程度也在不斷地提升, 健康管理的出現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從國外向國內引進也是成了一個很有必要的問題, 愛托優的引進就是為了更加完好的健康國家。 健康管理行業的招商加盟也成了炙手可熱的一個重點話題。

就目前老年人的健康問題做一個總的分析.

一、快速老齡化的嚴峻挑戰與照顧服務的嚴重短缺

目前中國老年人口已超過1.9億, 並且正在以每年800萬的速度猛增, 是同期人口增速的5倍多。 與此同時, 人口老化過程中的高齡化加劇, 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數量持續增長。

據老齡科學研究中心統計, 2010年末全國城鄉重度失能老年人已達1080萬, 占老年人口的6.23%, 這還不包括大量需要居家照顧的半失能老人和病人, 長期照顧和護理的問題已十分突出。

面對1000萬需要照護的失能老人, 養老床位不僅總量不足,

而且其中能用於護理的床位嚴重短缺。 據民政部統計, 全國近4萬個老年福利機構有床位314.9萬張, 收養老年人242.6萬人。 由於缺乏護理設施和專業人員, 以及經營者的贏利需求等原因, 僅有51.8萬張用於失能和半失能老人, 也就是說, 護理床位僅占養老床位總數的16.4%。 而且, 不少養老機構的空床率達到30%甚至更多。 以上事實說明, 對於多數失能、半失能老人, 無論其願意與否, 他們還是要在社區尋求長期照顧。 社區照顧, 簡略地說是對有照顧需求者特別是老年人, 提供上門護理、日間照料、托養服務以及志願者互助等多種服務, 營造一個使老年居民能夠自立並提升其尊嚴的社區生活環境。 其影響面波及幾千萬家庭和上億人的親屬,
足見發展社區照顧是關乎民生幸福的重大社會工程。

二、社會化養老服務的重心在社區照顧

人到老年最擔心什麼?不外是行動不便、視聽和認知能力衰退, 以及有長期照護需求而家庭難以支撐等等。 很明顯, 社會化養老服務的關鍵環節是如何應對失能、失智老人以及空巢老人的身心問題和長期照護問題。

應對失能和空巢老年人口, 基於“421”(4個老人、1對夫妻、1個孩子)家庭的社會結構, 單靠家庭已經力不從心。 那麼, 機構養老能否成為養老的主流?上世紀七八十年代, 發達國家也曾力推養老院建設, 但這些建立在郊外的養老機構不僅親人探訪不方便, 生活支出費用高, 而且集中照顧的單調環境缺乏鄰里氛圍, 容易使老人覺得被社會遺忘。 因此, 那種上千張床位的大型養老院模式已不再受到青睞。 即便在發達國家, 機構養老所提供的床位數量也僅能覆蓋老年人口的6%。

相比之下, 社區照顧由於提供了就近護理、日托、全托以及居家照顧等多功能服務, 而且成本低,

更受老年人歡迎, 應是社會化養老的主流。 近年來, 發達國家力推多功能的社區照顧模式, 其中日本的經驗較為成熟。 其多功能的照顧服務涵蓋托養服務、日間照料和上門護理, 服務內容包括入浴和康復護理、居家療養管理指導、護理用品租賃、短期入住護理和居家住宅改造等, 通常是由家庭護理員和社會工作者上門探訪, 提供入浴、如廁、飲食等護理以及烹調、洗衣等生活援助。

三、我國社區照顧供給不足分析

國內的社區照顧已經起步。 例如, 談到老年照顧往往只強調機構養老的床位數和公共財政負擔的一面, 而看不到搞好社區照顧也是擴大內需的機遇, 看不到照顧需求所蘊含的市場和就業潛力。 這一認識的滯後, 也反映了社會工作、管理學、經濟學和資訊技術等學科在老齡問題研究上介入不足。

也反映了社會工作、管理學、經濟學和資訊技術等學科在老齡問題研究上介入不足。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