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16年辛勤換來藍天碧水綠色繞城——蘭州:國家園林城市實至名歸

(點擊觀看視頻詳情)

國家住建部日前發佈“關於命名2017年國家園林城市的通報”, 在通報的35個國家園林城市名單中, 甘肅省蘭州市榜上有名,

這意味著我市已經進入國家園林城市之列, 業內人士紛紛表示, 取得這項殊榮, 這對我們這座常年乾旱少雨、自然條件較差, 生態環境脆弱的城市而言, 實屬不易。

創建工作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

我市屬北溫帶半乾旱大陸性氣候, 年均降水量300毫米左右, 而蒸發量高達1600毫米以上, 植被覆蓋率低, 自然條件較差, 生態環境脆弱。 同時, 我市又是國家“一五”、“二五”和“三線”時期重點建設的工業城市, 市區內集中了大量的重化工業, 曾經一度成為全國污染最嚴重的城市之一。 為了改善城市生態面貌, 塑造城市新形象, 給群眾一個良好的人居環境, 我市自2002年開始, 就啟動了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工作。 16年來, 創建工作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

一是基礎建設階段(2002至2008年)。 重點抓了三件事:加強城市園林綠化專案建設, 實施了黃河兩岸綜合整治和黃河風情線規劃建設;按照“兩山建園、兩線景觀、公園提升”的思路, 實施了城市近郊山地公園建設;強化城市住宅社區、公共設施單位綠化美化, 園林綠地大幅增加, 城市環境顯著改善。 2007年我市被評為“甘肅省園林城市”, 2008年黃河風情線獲得“中國人居環境獎”, 黃河兩岸環境綜合整治工程榮獲“迪拜國際改善人居環境最佳範例獎”。

二是快速發展階段(2009至2012年)。 重點抓了四件事:扎實推進南北兩山面山綠化, 構築城市生態屏障;保護開發黃河濕地, 著力打造“城市綠肺”;綠化美化城市主次幹道, 增加綠化總量;大力整治城市六大出入口,

擴充綠地空間。 通過構建山、河、路為主的城市綠地生態體系, 形成了以南北兩山為屏障、以城市主次幹道為骨架、以黃河風情線為主線、以單位庭院綠化為基礎、以遊園廣場為景點的城市綠化新格局。

三是全面提升階段(2013年至今)。 重點抓了四件事:積極拓建主題公園, 實施了一批大型城市公園項目;著力改造老舊公園, 完成了五泉山、白塔山、蘭山等公園提升改造;強化馬拉松賽道沿線園林景觀整治, 提升了城市園林綠化水準;加大重點區域景觀改造力度, 有效改善了城市人居環境。 2015年底, 城市建成區園林綠地總面積達7660.82公頃, 綠地率達33.92%, 綠化覆蓋率達38.11%, 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1.06平方米。

七個“一票否決”項指標已全面達標

據今年7月中旬自評結論, 我市創建國家園林城市七個“一票否決”項指標已全面達標。 一是按照城市四版規劃, 完成了《蘭州市城市綠地系統規劃》修編, 市政府於2016年6月批復實施。 二是市政府出臺了《蘭州市城市綠線及綠地建設管理辦法》, 劃定了中心城區綠線控制圖, 設置了城市綠線界標。 三是我市建成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最低值在西固區, 為每人8.48平方米(國家標準是≥5.00平方米/人)。 四是近兩年, 我市新建、改造公園綠地專案45個, 建成區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達81.2%, 達到創園標準。 五是著力實施“增容擴綠”工程, 不斷推進城市綠地建設, 建成區綠地率達到33.92%。 六是實施了城區污水“全收集、全處理”工程, 建成投運4座汙水處理廠,

全部實現達標排放, 城市汙水處理率達到95.8%。 七是中鋪子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投入運行, 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

對照創園目標突出五個聚焦

創園辦相關負責人介紹, 近年來, 我市認真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 把創建國家園林城市作為加快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 對照國家園林城市創建標準, 著力破難點、攻弱點、增亮點, 群策群力抓創建, 工作中突出了“五個聚焦”:

聚焦“增容擴綠”著力構建城市生態屏障一是做黃河文章, 全力打造黃河風情線。 突出蘭州自然山水特徵, 凝聚黃河文化、絲路文化、民族文化特色, 按照“三卷五線六路十五園”的規劃佈局, 將黃河蘭州城區段的路橋建設、河堤修建加固、綠化亮化美化等融為一體, 統籌規劃建設黃河風情線,先後建成了龍源公園、水車博覽園、百合公園等城市主題公園和濱河健身步道;規劃建設了桐蔭休閒路、彩色景致路、玉蘭景致路、櫻花景致路等特色景觀道路,沿城區黃河兩岸新增綠地150多萬平方米,成為全國最長的沿河開放式公園和綠色生態長廊。同時,對黃河蘭州段河道兩岸和市內的洪道進行綜合治理,通過生態治理與景觀恢復建設,實現了黃河蘭州段濕地系統的良性迴圈。堅持生態保護、污染治理和修復性建設同步推進,水體岸線自然化率達93.87%。

二是做兩山文章,全力打造城市周邊生態公園。把南北兩山綠化作為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的重點工程和突破口來抓,大力實施南北兩山環境綠化工程,不斷完善城市周邊生態屏障。目前,南北兩山林地達到58萬畝,其中上水工程造林27萬畝、“三水”工程造林31萬畝;建成森林公園20多處、休閒遊覽基地80多處,每年在南北兩山林區旅遊、休閒、觀光的人數超過300萬人(次),形成了比較完善的人工生態體系、基礎設施體系、管理管護體系和生態文化體系,年涵養水源3997.46萬立方米,年固碳量75.22萬噸,年釋氧量73.51萬噸,年滯塵量75.2萬噸,年固土量277.65萬噸,年減少黃河泥沙量61.12萬噸,發揮出比較明顯的生態、經濟和社會綜合效益。我市南北兩山綠化區獲得“全國生態文化示範基地”,成為全國八個“生態文化示範基地”之一。

三是做遊園綠地文章,全力打造點線面結合的綠地系統。將城市公園建設改造作為園林綠化的重中之重,從政策、資金、土地等方面予以傾斜支援,全力推進各類城市公園項目建設。先後改造提升了五泉山、白塔山、金城等4個重點公園,建成了馬拉松公園、灘尖子濕地公園、廉政文化公園等大型城市公園,啟動了雁灘中心公園、彭家坪中央生態公園、城區綠化全覆蓋、蘭山面山花海景觀等專案。特別是按照市民出行“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要求,建成了一批綠量豐富、景觀優美、便民實用的小遊園、小廣場和小綠地。

四是做主次幹道文章,全力打造城市綠色廊道。以增加城市綠量、建設綠色網路、提高景觀水準為目標,嚴格按照國家《城市道路綠化規劃與設計規範》標準,推進城市道路綠化建設,重點實施了南山路、北環路、酒泉路、靜甯路等20多條道路的綠化景觀建設和改造,實現道路建設與綠化建設同步推進,道路建成一條、綠色呈現一線。尤其是針對城市道路立交、過街天橋、道路隔離柵欄及河洪道河堤、山體擋土牆、護坡、建築立面等特殊空間,廣泛種植爬藤攀援植物,全面實施立體綠化。全市主次幹道基本形成林蔭路系統,城市道路綠化普及率達到95.2%,城市道路綠地達成率達到84.25%,林蔭路推廣率達到73.07%。

聚焦污染治理著力打造藍天碧水

把治理環境污染作為工作的著力點,集中力量綜合治理,城市環境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大氣污染治理方面從2012年開始,在國家和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市委、市政府確定了“一年全面攻堅、兩年初見成效、三年明顯改善”的目標,經過5年多的攻堅治理,城區空氣環境品質發生了根本性變化,2016年,我市城區環境空氣品質優良率達到72.8%,PM10和PM2.5年均濃度較上年分別下降5%和3.8%,打造了國內外矚目的“蘭州藍”。

水環境治理方面。加大城市濕地資源保護力度,積極推進黃河濕地保護與開發,編制了黃河蘭州段濕地保護專項規劃,啟動實施萬畝濕地保護與修復專案,並列入了全國濕地保護工程實施規劃。實施黃河蘭州段防洪治理工程,開工建設蘭州水源地專案;按照國家減量化、無害化、穩定化的要求,實施了城區污水全收集、全處理工程,配套建設了污泥集中處置廠,城市汙水處理率、污泥達標處置率分別達95.8%和100%,基本實現了城區污水全收集、全處理。

聚焦節能減排著力打造低碳城市

以甘肅建設國家迴圈經濟示範區為契機,在節能減排上取得了積極成效。2015年,全市單位GDP能耗實際下降11.95%,超目標7.37個百分點;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別下降6.55%、8.03%、5.65%、11.06%,分別超目標2.55、3.78、0.77、5.81個百分點。節能減排五項目標均超額完成,被國家考核評為優秀等級。

聚焦功能完善著力提升城市形象品位

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補齊城市功能短板,不斷提高城市綜合服務功能和承載能力。

一是全力實施“暢交通”工程。編制了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和建設規劃,1號線一期工程全面開工建設,累計完成投資88.93億元,預計2018年上半年建成投入使用,2號線一期工程全面啟動建設。加快推進“139”城市骨幹路網和“321”環城公路網建設,南山路、北環路建成通車,南繞城、北繞城東段高速公路加快建設。大力發展綠色交通,建成七裡河至安寧快速公交專線,開通運營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和黃河水上公交。

二是扎實開展“三大整治攻堅戰”。為改善城市環境、提升城市形象,在全市開展了交通秩序、城鄉環境、背街小巷“三大整治攻堅戰”,取得了明顯效果。交通秩序和擁堵狀況明顯好轉,累計查處突出交通違法121萬起,城市交通擁堵指數從去年四季度第4名大幅下降到第二季度33名;城鄉環境明顯改善,累計清理垃圾33多萬噸,一批長期積累的頑疾問題得到有效解決;背街小巷形象明顯提升,集中整治背街小巷927條。

三是強化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建成中鋪子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通過完善垃圾收運體系,全面實現了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處理率達100%。大力推廣餐廚垃圾資源化處置,餐廚垃圾資源化處理專案成為全國示範工程,我市被列為全國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試點城市。

四是提升資訊化管理水準。建立園林綠化地理資訊GIS系統,更新完善了城市綠地資料庫、城市園林綠化數位化管理二級平臺,實現了城市園林綠化建設的動態監管、公眾參與和社會監督,公眾對城市園林綠化的滿意率達到83.5%。

聚焦人居環境著力服務民生需求

按照“尊重規律、集約發展、統籌推進”的城市工作總要求,統籌規劃、建設、管理三大環節,完善社區配套設施,強化社會保障,推進城市管理標準化、精細化、常態化,為廣大群眾營造舒心便捷的生活環境。

一是強化社區配套設施建設。近年來,我市按照“一廳四室兩校一場所”標準,強化社區教育、醫療、體育等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建設,建立社區服務設施運行維護機制,較好地滿足了居民生活、教育、娛樂、健身等方面需求。

二是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制定了《蘭州市城鎮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管理規定》、《蘭州市公共租賃住房和廉租住房並軌運行的實施意見》,2013至2015年,全市建設公租房8000套、經適房7600套,保障性住房任務完成率100%,符合條件的公租房申請人住房保障率100%;實施省列棚戶區(城中村)改造項目85個,涉及42344戶,任務完成率100%。

三是推進無障礙設施建設。制定了《蘭州市無障礙設施建設與管理規定》,加強無障礙設施管理和維護。全市311條道路設有盲道設施,總長達691公里。

經過歷年的不懈努力,蘭州的空氣清新了,綠量增加了,街道整潔了,人居環境靚麗了,生態環境改善了。

此外,通過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工作,不僅有效提高了城市生態系統和園林景觀水準,而且極大提升了城市建管水準和整體形象。

統籌規劃建設黃河風情線,先後建成了龍源公園、水車博覽園、百合公園等城市主題公園和濱河健身步道;規劃建設了桐蔭休閒路、彩色景致路、玉蘭景致路、櫻花景致路等特色景觀道路,沿城區黃河兩岸新增綠地150多萬平方米,成為全國最長的沿河開放式公園和綠色生態長廊。同時,對黃河蘭州段河道兩岸和市內的洪道進行綜合治理,通過生態治理與景觀恢復建設,實現了黃河蘭州段濕地系統的良性迴圈。堅持生態保護、污染治理和修復性建設同步推進,水體岸線自然化率達93.87%。

二是做兩山文章,全力打造城市周邊生態公園。把南北兩山綠化作為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的重點工程和突破口來抓,大力實施南北兩山環境綠化工程,不斷完善城市周邊生態屏障。目前,南北兩山林地達到58萬畝,其中上水工程造林27萬畝、“三水”工程造林31萬畝;建成森林公園20多處、休閒遊覽基地80多處,每年在南北兩山林區旅遊、休閒、觀光的人數超過300萬人(次),形成了比較完善的人工生態體系、基礎設施體系、管理管護體系和生態文化體系,年涵養水源3997.46萬立方米,年固碳量75.22萬噸,年釋氧量73.51萬噸,年滯塵量75.2萬噸,年固土量277.65萬噸,年減少黃河泥沙量61.12萬噸,發揮出比較明顯的生態、經濟和社會綜合效益。我市南北兩山綠化區獲得“全國生態文化示範基地”,成為全國八個“生態文化示範基地”之一。

三是做遊園綠地文章,全力打造點線面結合的綠地系統。將城市公園建設改造作為園林綠化的重中之重,從政策、資金、土地等方面予以傾斜支援,全力推進各類城市公園項目建設。先後改造提升了五泉山、白塔山、金城等4個重點公園,建成了馬拉松公園、灘尖子濕地公園、廉政文化公園等大型城市公園,啟動了雁灘中心公園、彭家坪中央生態公園、城區綠化全覆蓋、蘭山面山花海景觀等專案。特別是按照市民出行“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要求,建成了一批綠量豐富、景觀優美、便民實用的小遊園、小廣場和小綠地。

四是做主次幹道文章,全力打造城市綠色廊道。以增加城市綠量、建設綠色網路、提高景觀水準為目標,嚴格按照國家《城市道路綠化規劃與設計規範》標準,推進城市道路綠化建設,重點實施了南山路、北環路、酒泉路、靜甯路等20多條道路的綠化景觀建設和改造,實現道路建設與綠化建設同步推進,道路建成一條、綠色呈現一線。尤其是針對城市道路立交、過街天橋、道路隔離柵欄及河洪道河堤、山體擋土牆、護坡、建築立面等特殊空間,廣泛種植爬藤攀援植物,全面實施立體綠化。全市主次幹道基本形成林蔭路系統,城市道路綠化普及率達到95.2%,城市道路綠地達成率達到84.25%,林蔭路推廣率達到73.07%。

聚焦污染治理著力打造藍天碧水

把治理環境污染作為工作的著力點,集中力量綜合治理,城市環境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大氣污染治理方面從2012年開始,在國家和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市委、市政府確定了“一年全面攻堅、兩年初見成效、三年明顯改善”的目標,經過5年多的攻堅治理,城區空氣環境品質發生了根本性變化,2016年,我市城區環境空氣品質優良率達到72.8%,PM10和PM2.5年均濃度較上年分別下降5%和3.8%,打造了國內外矚目的“蘭州藍”。

水環境治理方面。加大城市濕地資源保護力度,積極推進黃河濕地保護與開發,編制了黃河蘭州段濕地保護專項規劃,啟動實施萬畝濕地保護與修復專案,並列入了全國濕地保護工程實施規劃。實施黃河蘭州段防洪治理工程,開工建設蘭州水源地專案;按照國家減量化、無害化、穩定化的要求,實施了城區污水全收集、全處理工程,配套建設了污泥集中處置廠,城市汙水處理率、污泥達標處置率分別達95.8%和100%,基本實現了城區污水全收集、全處理。

聚焦節能減排著力打造低碳城市

以甘肅建設國家迴圈經濟示範區為契機,在節能減排上取得了積極成效。2015年,全市單位GDP能耗實際下降11.95%,超目標7.37個百分點;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別下降6.55%、8.03%、5.65%、11.06%,分別超目標2.55、3.78、0.77、5.81個百分點。節能減排五項目標均超額完成,被國家考核評為優秀等級。

聚焦功能完善著力提升城市形象品位

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補齊城市功能短板,不斷提高城市綜合服務功能和承載能力。

一是全力實施“暢交通”工程。編制了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和建設規劃,1號線一期工程全面開工建設,累計完成投資88.93億元,預計2018年上半年建成投入使用,2號線一期工程全面啟動建設。加快推進“139”城市骨幹路網和“321”環城公路網建設,南山路、北環路建成通車,南繞城、北繞城東段高速公路加快建設。大力發展綠色交通,建成七裡河至安寧快速公交專線,開通運營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和黃河水上公交。

二是扎實開展“三大整治攻堅戰”。為改善城市環境、提升城市形象,在全市開展了交通秩序、城鄉環境、背街小巷“三大整治攻堅戰”,取得了明顯效果。交通秩序和擁堵狀況明顯好轉,累計查處突出交通違法121萬起,城市交通擁堵指數從去年四季度第4名大幅下降到第二季度33名;城鄉環境明顯改善,累計清理垃圾33多萬噸,一批長期積累的頑疾問題得到有效解決;背街小巷形象明顯提升,集中整治背街小巷927條。

三是強化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建成中鋪子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通過完善垃圾收運體系,全面實現了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處理率達100%。大力推廣餐廚垃圾資源化處置,餐廚垃圾資源化處理專案成為全國示範工程,我市被列為全國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試點城市。

四是提升資訊化管理水準。建立園林綠化地理資訊GIS系統,更新完善了城市綠地資料庫、城市園林綠化數位化管理二級平臺,實現了城市園林綠化建設的動態監管、公眾參與和社會監督,公眾對城市園林綠化的滿意率達到83.5%。

聚焦人居環境著力服務民生需求

按照“尊重規律、集約發展、統籌推進”的城市工作總要求,統籌規劃、建設、管理三大環節,完善社區配套設施,強化社會保障,推進城市管理標準化、精細化、常態化,為廣大群眾營造舒心便捷的生活環境。

一是強化社區配套設施建設。近年來,我市按照“一廳四室兩校一場所”標準,強化社區教育、醫療、體育等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建設,建立社區服務設施運行維護機制,較好地滿足了居民生活、教育、娛樂、健身等方面需求。

二是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制定了《蘭州市城鎮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管理規定》、《蘭州市公共租賃住房和廉租住房並軌運行的實施意見》,2013至2015年,全市建設公租房8000套、經適房7600套,保障性住房任務完成率100%,符合條件的公租房申請人住房保障率100%;實施省列棚戶區(城中村)改造項目85個,涉及42344戶,任務完成率100%。

三是推進無障礙設施建設。制定了《蘭州市無障礙設施建設與管理規定》,加強無障礙設施管理和維護。全市311條道路設有盲道設施,總長達691公里。

經過歷年的不懈努力,蘭州的空氣清新了,綠量增加了,街道整潔了,人居環境靚麗了,生態環境改善了。

此外,通過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工作,不僅有效提高了城市生態系統和園林景觀水準,而且極大提升了城市建管水準和整體形象。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