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今年江城文明祭祀蔚然成風

楚天金報訊 圖為:在某陵園祭掃的市民們

□文圖/本報記者嚴斯林 李光正 鄧

清明小長假前兩日, 江城春光明媚, 全市180萬市民祭掃,

祭祀踏青出現小高峰的同時, 文明祭掃已蔚然成風。

文明祭祀新風尚 鮮花音樂寄哀思

昨日, 石門峰陵園, 人流如織。 前來祭掃逝去親人的市民手捧著鮮花、紅絲帶, 神情輕鬆祥和。 祭掃完逝去親人後, 有的市民圍坐在草地上野餐, 有的市民陪著孩子在噴泉邊嬉戲。 在各個墓區, 只見墓碑前擺滿鮮花, 墓碑上纏滿紅絲帶。 有的市民給逝去的親人帶來了小禮物擺在墓前, 有的用花瓣撒滿整個石台。 “讓優美的旋律永遠陪伴你。 ”在一個墓碑前, 一個蓮花燈式的太陽能音樂盒讓人內心十分溫暖。 “這種音樂盒靠太陽能發電, 音樂能夠持續地播放。 ”墓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說, 這種方式既表達了對逝去親人的思念, 又十分文明環保。

絲帶換紙錢 力推全園禁燒

今年清明節間, 九龍宮陵園的工作人員感觸頗深:來園區祭掃的市民中, 提紙錢的越來越少了, 祭掃區內, 只見鮮花絲帶, 再無煙火亂飄。 而三年前的清明期間, 工作人員們每天都要為推行全園禁燒與祭掃者們費盡口舌。

據瞭解, 2014年, 考慮到推行綠色環保祭掃的新方式, 又要兼顧祭掃者的心情, 九龍宮陵園開始推行“絲帶換紙錢”活動。 在園區門口, 工作人員們會勸說攜帶紙錢前來祭掃的市民, 用紙錢換取絲帶。 推行之初, 很多前來園區掃墓的客戶都不理解, 有的還強行帶紙錢入園區, 與工作人員發生矛盾和爭執。

面對這樣的狀況, 園區並未“知難而退”, 而是用更好的態度去反復勸說, 強調禁燒的環保意義。

加之武漢市民環保理念的提升, 絲帶換紙錢逐漸被接受, 自發禁燒的祭掃者越來越多。 據九龍宮陵園統計, 絲帶換紙錢推行三年以來, 該園的紙錢焚燒量日漸減少。 2014年, 該園的紙錢焚燒量環比減少約400公斤, 2015年又減少約750公斤, 2016年再次減少了約900公斤, 今年則有望減少千餘公斤, 徹底實現全園禁燒。

踐行環保葬 讓逝者回歸自然

在黃陂長樂園花壇葬區, 一場生態環保葬正在舉行。 伴隨著輕柔舒緩的音樂, 8位元環保葬踐行者的骨灰被葬在鮮花下麵。 司儀人員把家屬抱來的骨灰裝在可降解骨灰布袋裡, 放進鋪滿花瓣的竹籃內。 儀式開始, 在男女司儀執傘捧花護送下, 家屬懷抱著骨灰緩緩前行。 來到花壇葬區, 男司儀人員從家屬手中接過骨灰籃,

小心翼翼地把骨灰安放在鮮花下麵。

據長樂園負責人介紹, 與傳統墓區不同的是, 花壇葬區內沒有墓碑, 入葬者的姓名鐫刻在紀念石碑上, 花壇上面種植花草, 骨灰袋經過一段時間自行降解後, 讓逝去的親人回歸自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