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雲岩鎮依錦村第一書記宋忠強:夢想是幹出來的

宋忠強, 男, 現擔任雲岩鎮依錦村第一書記, 從機關單位到偏遠村組, 從機關幹部到基層幹部, 從城裡人到村裡人。 他把脫貧攻堅看做是自己的人生事業, 積極回應黨的號召, 腳踩黃土地, 汗灑致富路, 用辛勤和付出書寫了一名共產黨員的赤子情懷。

“改變, 改變, 再改變, 夢想是幹出來的”這是他作為一名第一書記最切身的感受。

讓堅強有力的村級班子成為脫貧路上的主心骨

依錦村地處黃河沿岸, 十年九旱, 土地貧瘠, 前些年村子嘗試發展蘋果產業, 但因土壤結構不良, 生產的果品水裂紋大, 果鏽多, 品質差, 年年賣不上好價錢, 沮喪的果農棄果務工, 靠微薄的收入來維持一家人的生活。 多年來, 村支部班子面對發展瓶頸, 找不對路子, 軟弱渙散, 指揮作用難以發揮。 村子富不富, 關鍵黨支部, 宋忠強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整頓村級班子, 記得第一次召開支委會時,

他雖苦口婆心的講政策、講發展、但大家明顯都是失望的情緒, 對前景充滿渺茫, “只有改變, 才能讓群眾服氣”, 他暗暗地下了決心, 第二天, 他就直接到縣城, 找到單位領導, 對依錦村的發展現狀、發展思路, 應對措施進行了科學分析, 他真誠的態度和工作熱情取得了單位領導的信任, 爭取資金65萬元, 為柏卜梁村組巷道進行硬化1800米, 修建文化廣場一個。 接下來的日子, 他帶頭落實三會一課, 帶頭觀看遠端教育, 開設夜間課堂, 利用晚間組織黨員學習習總書記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 精准扶貧政策及人居環境改善的目的意義, 組織班子成員到鎮區先進支部--辛戶參觀學習, 凝聚黨心, 鼓舞了士氣, 適時提出了“黨建引領、畜果並舉、改善基礎,
建設新村”的脫貧攻堅思路, 建立起值班坐班、設崗定責、黨性分析、便民服務等一系列規章制度, 並對班子成員進行分工, 做到目標明確、任務明確、責任明確。

宋忠強同志主動承擔起專案扶貧和便民服務兩大重任, 從週一到週五, 他從項目工地到貧困戶家裡, 協調水電、瞭解產業, 解決問題。 他的辦事本上密密麻麻寫著, 王大媽交50元話費, 李叔捎兩包菜籽……, 他的熱情和貼心贏得了群眾的普遍贊許, 在他的影響和感染下, 支委成員人人思進, 幹勁十足, 群眾到村部問事的多了, 活動室內公開議事, 民主商議, 越來越透明, 群眾有事找支部, 村黨支部已成為脫貧攻堅的前沿指揮所。

讓生態迴圈的果畜產業成為群眾致富路上的搖錢樹

土壤結構貧瘠、蘋果品質低是依錦村貧困的主要原因, 為了破解難題, 找准對策, 宋忠強多次邀請果業技術專家實地調研論證, 創新推出養牛積肥, 以牛促果, 良性迴圈的發展路子。 通過發展養牛產業, 將牛糞直接拉到果園,

追施基肥, 改良土壤結構, 彌補氮磷鉀不足元素, 既可提高果品品質, 又可增加養牛收入。 他搶抓“三變”改革的政策機遇, 發揮集約化管理效應, 推行養牛合養機制, 既可以解決貧困戶勞力不足, 技術不到位問題, 又可以降低貧困戶養牛的市場風險, 積極動員班子成員及黨員帶頭建牛圈, 讓村裡懂養牛技術人員專程到山西考察種牛, 引進良種牛50頭, 50頭牛年可生產有機肥大約在150噸左右, 全村果園畝均追施0.37噸, 土壤結構的持續改善, 使昔日的爛果子成為了如今的優質果, 人均果業收入增加2000元, 養牛預計戶均年可分紅3000元。 他積極到英旺考察雪桃種植技術, 動員群眾對低窪、不宜種果樹的地塊高標準栽植雪桃25畝。 集義考察花椒, 鼓勵群眾栽植花椒1000株,對老果園改造85畝。邀請周邊的土專家授課,抓樹示範園,聯繫客商跑銷路,“好的致富路子一定會越走越寬廣”,他這樣堅信。

讓設施改善的美麗鄉村成為群眾心中的“小康風景”

基礎設施滯後一直制約著依錦村發展,“晴天一身土,下雨一身泥,群眾上地幹活兩頭黑”,這就是依錦村的歷史寫照。讓群眾住上好房子,飲上乾淨水、走上整潔路是精准扶貧的重要任務。宋忠強通過積極協調,院牆建設、道路硬化、路燈安裝、自來水入戶、廣場建設、民居改造,通村油路修建、衛生室建設等項目的實施,讓昔日的窮鄉僻壤變成美麗鄉村,特別是沿黃公路通車後,鄉村旅遊為村組發展帶來新的歷史機遇,他適時動員外出務工群眾返鄉創業,目前已有部分群眾回村發展產業。許多老年人感慨到“現在村裡的條件以前想也不敢想,宋書記真的是給咱們辦了實事。”

鼓勵群眾栽植花椒1000株,對老果園改造85畝。邀請周邊的土專家授課,抓樹示範園,聯繫客商跑銷路,“好的致富路子一定會越走越寬廣”,他這樣堅信。

讓設施改善的美麗鄉村成為群眾心中的“小康風景”

基礎設施滯後一直制約著依錦村發展,“晴天一身土,下雨一身泥,群眾上地幹活兩頭黑”,這就是依錦村的歷史寫照。讓群眾住上好房子,飲上乾淨水、走上整潔路是精准扶貧的重要任務。宋忠強通過積極協調,院牆建設、道路硬化、路燈安裝、自來水入戶、廣場建設、民居改造,通村油路修建、衛生室建設等項目的實施,讓昔日的窮鄉僻壤變成美麗鄉村,特別是沿黃公路通車後,鄉村旅遊為村組發展帶來新的歷史機遇,他適時動員外出務工群眾返鄉創業,目前已有部分群眾回村發展產業。許多老年人感慨到“現在村裡的條件以前想也不敢想,宋書記真的是給咱們辦了實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