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 箭廠視頻】美國有虎媽 中國有鷹爸

七歲上中學, 九歲上大學, 十四歲之前研究生畢業, 開始實習, 等別的孩子邁向大學時, 多多已經成為企業領域裡的專家……在鷹爸何烈勝的規劃裡, 這就是兒子多多的人生軌跡。

多多今年九歲, 按理來說應該正在讀小學三年級, 但他目前的成長軌跡就像鷹爸所設計的那樣, 跳過了諸多常規步驟, 飛速向大學邁進。

二月報名南京大學銷售管理專業的成人自考, 到七月末我們抵達南京拍攝時, 多多已經順利通過了四門科目的考核, 階段性達到鷹爸設定的目標。

2012年, 何烈勝帶著三歲兒子多多在美國紐約度假。 臨近除夕清晨, 紐約下著暴雪, 氣溫只有零下13℃, 他讓多多在雪地裡以赤身跑步的方式迎接中國農曆新年。 視頻傳上網路後, 引起廣泛關注和討論, “鷹爸”和“裸跑弟”一夜成名。

眾多質疑下, 鷹爸極具爭議的教育方式持續掀起聲浪。 在他的安排下,

多多刷新著一項項最小年齡完成某事的挑戰紀錄, 包括四歲參加國際級OP帆船賽、五歲開飛機飛越北京野生動物園、六歲出自傳、八歲參加大學成人自學考試等等。

從一歲到九歲, 在多多看來, 鷹爸每年都會設計很多“奇葩”的事讓自己去完成。 有些他覺得有點無聊, 比如雪地裸跑和考大學;有些則很好玩, 開飛機就讓他念念不忘。

無聊或好玩, 是多多對這些事的評判標準, 但在鷹爸那裡, 事蹟本身帶來的榮譽似乎更重要一些。 破世界紀錄、拿下全國乃至亞洲冠軍、出書、收到眾多國家元首的回信、九歲就讀大學二年級……他把這些統統看作自己教育實驗的硬性成果。

至於軟性成果, 鷹爸認為體現在多多的內在方面, 一個健康活潑、陽光燦爛且充滿童趣的少年。 在家裡是開心果, 在同學間人緣關係也很好, “他們都非常認可他。 ”

“三年前我還不敢講這個話, 因為沒結果嘛, 但三年後面對多多這樣一個成績, 你還說這個說那個, 那我只能說, 誰不用, 誰傻。 ”顯然, 多多的成績讓鷹爸有了底氣,

也更堅定自己的教育理念。

2016年, 鷹爸在南京創辦鷹爸公學。 多多既是學生, 也是鷹爸公學的股東。 學校採用半軍事化管理, 以長短期的寄宿課程為主, 吸引了不少鷹式教育的認同者送子女來參加。

每天早上6:00到6:20起床, 花20分鐘洗漱, 10分鐘到學校, 上45分鐘課,

再回家吃早飯。 上午四節, 下午三節, 晚上兩到三節, 每節課45分鐘, 課間休息10分鐘。

作為鷹爸公學的招牌, 多多需要在日常教學中給其他孩子起到基礎的表率作用。 不僅作息被安排得井井有條, 就連受到批評或懲罰時, 往往也比其他孩子重。 如果說其他孩子要做20個下蹲, 他就要做200個。

而公學的開辦,也讓鷹爸有了更多時間專注於對多多的教育實驗。

為了在儘量短的時間內達成把多多培養為一名企業家的目標,他特地讓多多在老師的指導下,將中學內容與大學自考課程一起交叉學習,專攻企業管理類內容。

“我覺得教育就是要聚焦。”鷹爸認為,教育就應該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不做沒意義和低效的事。“舉個例子,當一個人要成為數學家陳景潤的時候,你天天給他背古文,天天搞那個歷史、化學,對於他來說都是沒有意義和效率的。”

在我們記錄的短短幾天多多的假期裡,除了備考大學成人自考之外,他還在為世界機器人大賽帶領著隊友們練習。這期間,由於受到主持人樂嘉的邀請,鷹爸又安排多多去參加樂嘉舉辦的面向職場人士的性格色彩演講培訓。

對於鷹爸的安排,多多幾乎沒什麼抵抗和排斥。基本上鷹爸選擇和要求的,他都會按部就班去完成,儘管有些他現在仍無法理解。

不過即便是待在一群成年人中,多多也可以表現得很自在。接受過七百多次採訪,讓他在面對媒體或陌生人時有一套足夠完整和讓人印象深刻的自我介紹,而當和同齡人乃至超出他年齡的小夥伴在一起時,他基本上都扮演領導者的角色。

在被安排得滿滿的培訓和訓練裡,多多說他向大人學會的最主要的事情就是熬夜。

接受我們採訪的過程中,他不時流露出疲憊。但總的來說,他不討厭這樣的生活。

這個九歲的孩子,最喜歡的事情還是可以用“玩”一個字來概括。雖然為參加世界各處的機器人比賽他去了很多地方,紐西蘭、英國、澳大利亞等等,但他覺得這些都不算,“我想要純玩的那種”。

一手設計好多多的成長軌跡,某種程度上,鷹爸未免有些過於激進、獨斷,也難以擺脫受功利主義驅使揠苗助長的嫌疑。就像他直言,讓多多參加成人演講培訓可以認識很多企業家,舉辦公學也可以為他創造一個朋友圈,這一切都是在為未來鋪路。

他甚至會在教育過程中採用一些他認為是積極作用的“洗腦術”,“小孩嘛,你給他輸入什麼就是什麼。我從小跟多多說可樂是毒藥,所以他現在對可樂根本就沒有興趣。”

但反過來講,相比很多對孩子教育毫無規劃或想法,甚至無暇顧及的家長,鷹爸又對多多的成長投入了足夠多精力與愛意,而且足夠誠實。驅使鷹爸做這一切,部分也出於他對自己童年的遺憾,覺得自己尋覓人生目標花了太長的時間。

積極干預也好,任其自由生長也罷,不論父母在踐行哪一套理念,都已經在進行“教育”了。

拍攝的最後,我有些不甘心地問鷹爸,這種特殊的教育路徑是不是有風險?

他毫不猶疑地回答,“沒有任何風險,沒有跟著體制跑就有風險嗎?誰在經受的教育不是一場在路上的實驗呢?”

我想起自己之前問多多,“如果以後你有孩子,你會像鷹爸一樣嗎?”多多說,“我也許會採取鷹爸的一些方式,但不會強迫他。”

製作團隊簡介

鐘雯馨:窮爸爸富爸爸都是爸爸。

金江歆:少有人走的路,祝福。

吳國驥:南京太熱了,學什麼都挺鍛煉的。

郭屹:在家上學番外篇。

巫蘭若:教育應該從娃娃抓起。

廠長語錄

“我覺得這屆家長還行”

而公學的開辦,也讓鷹爸有了更多時間專注於對多多的教育實驗。

為了在儘量短的時間內達成把多多培養為一名企業家的目標,他特地讓多多在老師的指導下,將中學內容與大學自考課程一起交叉學習,專攻企業管理類內容。

“我覺得教育就是要聚焦。”鷹爸認為,教育就應該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不做沒意義和低效的事。“舉個例子,當一個人要成為數學家陳景潤的時候,你天天給他背古文,天天搞那個歷史、化學,對於他來說都是沒有意義和效率的。”

在我們記錄的短短幾天多多的假期裡,除了備考大學成人自考之外,他還在為世界機器人大賽帶領著隊友們練習。這期間,由於受到主持人樂嘉的邀請,鷹爸又安排多多去參加樂嘉舉辦的面向職場人士的性格色彩演講培訓。

對於鷹爸的安排,多多幾乎沒什麼抵抗和排斥。基本上鷹爸選擇和要求的,他都會按部就班去完成,儘管有些他現在仍無法理解。

不過即便是待在一群成年人中,多多也可以表現得很自在。接受過七百多次採訪,讓他在面對媒體或陌生人時有一套足夠完整和讓人印象深刻的自我介紹,而當和同齡人乃至超出他年齡的小夥伴在一起時,他基本上都扮演領導者的角色。

在被安排得滿滿的培訓和訓練裡,多多說他向大人學會的最主要的事情就是熬夜。

接受我們採訪的過程中,他不時流露出疲憊。但總的來說,他不討厭這樣的生活。

這個九歲的孩子,最喜歡的事情還是可以用“玩”一個字來概括。雖然為參加世界各處的機器人比賽他去了很多地方,紐西蘭、英國、澳大利亞等等,但他覺得這些都不算,“我想要純玩的那種”。

一手設計好多多的成長軌跡,某種程度上,鷹爸未免有些過於激進、獨斷,也難以擺脫受功利主義驅使揠苗助長的嫌疑。就像他直言,讓多多參加成人演講培訓可以認識很多企業家,舉辦公學也可以為他創造一個朋友圈,這一切都是在為未來鋪路。

他甚至會在教育過程中採用一些他認為是積極作用的“洗腦術”,“小孩嘛,你給他輸入什麼就是什麼。我從小跟多多說可樂是毒藥,所以他現在對可樂根本就沒有興趣。”

但反過來講,相比很多對孩子教育毫無規劃或想法,甚至無暇顧及的家長,鷹爸又對多多的成長投入了足夠多精力與愛意,而且足夠誠實。驅使鷹爸做這一切,部分也出於他對自己童年的遺憾,覺得自己尋覓人生目標花了太長的時間。

積極干預也好,任其自由生長也罷,不論父母在踐行哪一套理念,都已經在進行“教育”了。

拍攝的最後,我有些不甘心地問鷹爸,這種特殊的教育路徑是不是有風險?

他毫不猶疑地回答,“沒有任何風險,沒有跟著體制跑就有風險嗎?誰在經受的教育不是一場在路上的實驗呢?”

我想起自己之前問多多,“如果以後你有孩子,你會像鷹爸一樣嗎?”多多說,“我也許會採取鷹爸的一些方式,但不會強迫他。”

製作團隊簡介

鐘雯馨:窮爸爸富爸爸都是爸爸。

金江歆:少有人走的路,祝福。

吳國驥:南京太熱了,學什麼都挺鍛煉的。

郭屹:在家上學番外篇。

巫蘭若:教育應該從娃娃抓起。

廠長語錄

“我覺得這屆家長還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