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片片黃金毯 匝地橫陳:銀杏村旅遊火了 村民富了

“至若暮秋之際, 霜染層林。 錦霞燦燦, 金風颯颯, 落葉滿江村。 萬千金蝴蝶, 漫天起舞, 片片黃金毯, 匝地橫陳。 ”有人在詩詞中這樣描述雲南騰沖的銀杏村。

“村在林中, 林在村中”, 銀杏樹古老而古樸, 有聲而有息, 隱于群山環抱, 現于農莊炊煙之間, 讓這個小村莊顯得古樸和深邃。

銀杏村擁有天然連片的銀杏林1萬餘畝, 3萬餘株。 其中, 樹齡1000年以上的十餘株, 500年以上的有400餘株, 400年以上的740餘株,

200到300年的1000餘株, 30年以上的1800餘株, 20年以上的有4200株, 全村年產幹銀杏果55萬餘斤。

大自然恩賜了寶貴的資源, 但銀杏村地處邊遠、交通不便, 資源優勢長期得不到利用發揮, 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極為艱苦。 2007年前, 全村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520人, 占總人口的70%, 相對貧困1440人,

占40%, 絕對貧困1080人, 占30%, 由於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 在當地甚至流傳著“養女嫁入銀杏村, 不如推下天生江”的說法。

如何充分利用豐富獨特的生態資源, 秉承以人為本、道法自然的理念, 大力發展旅遊業, 讓原住居民儘快脫貧致富?2007年, 在政府的引導幫助下, 銀杏村8戶群眾先試先行開辦農家樂,

揭開了鄉村旅遊發展的序幕。

銀杏村充分開發銀杏這一生態優勢資源, 從開展銀杏深加工到開辦農家樂, 再到綜合開發旅遊資源, 成功實現了“銀杏樹產業鏈”的延長。 同時, 堅持旅遊扶貧並促進精准扶貧, 景區招收員工,

首先考慮貧困物件;扶持產業發展, 優先考慮貧困物件;實施專案建設, 重點安排貧困對象……一系列的措施都在努力促使鄉村旅遊成為鄉村發展和村民脫貧致富的廣闊平臺。

通過努力, 銀杏村群眾收入有了明顯提高, 2015年全村實現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61元, 同比增長18%;社區建檔立卡貧困戶由原來的726戶減少到7戶,貧困人口由2520人減少到29人。2016年接待遊客40余萬人,實現旅遊收入1000余萬元。目前,全村具備接待能力的農家樂142戶,每年旅遊旺季可解決就業600餘人。村道兩旁擺攤設點,銷售各種本地產品和各種旅遊商品的人員多達千人。

銀杏村依託良好的生態發展旅遊業,依照在保護中開發的原則,所有建築都與生態風貌相吻合,開餐館建民宿,帶動本村村民脫貧致富。銀杏村《村規民約》規定:村民蓋房子必須繞開銀杏樹;新娘嫁到村裡來,必須種一棵銀杏樹。

發展生態旅遊之前,銀杏村陳家寨的李慶英家門前是泥濘的土路,吃水要到幾裡外的山裡挑,僅靠種自家的兩畝地來維持生計。發展旅遊以後,門前的土路變成了筆直開闊的銀杏大道,李慶英開辦了農家樂,並在政府的資金補助下開了賓館,年收入翻了兩番。她堅信,自家的日子會越過越富裕,越過越美好。

同比增長18%;社區建檔立卡貧困戶由原來的726戶減少到7戶,貧困人口由2520人減少到29人。2016年接待遊客40余萬人,實現旅遊收入1000余萬元。目前,全村具備接待能力的農家樂142戶,每年旅遊旺季可解決就業600餘人。村道兩旁擺攤設點,銷售各種本地產品和各種旅遊商品的人員多達千人。

銀杏村依託良好的生態發展旅遊業,依照在保護中開發的原則,所有建築都與生態風貌相吻合,開餐館建民宿,帶動本村村民脫貧致富。銀杏村《村規民約》規定:村民蓋房子必須繞開銀杏樹;新娘嫁到村裡來,必須種一棵銀杏樹。

發展生態旅遊之前,銀杏村陳家寨的李慶英家門前是泥濘的土路,吃水要到幾裡外的山裡挑,僅靠種自家的兩畝地來維持生計。發展旅遊以後,門前的土路變成了筆直開闊的銀杏大道,李慶英開辦了農家樂,並在政府的資金補助下開了賓館,年收入翻了兩番。她堅信,自家的日子會越過越富裕,越過越美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