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技術創新,造福患者!呼吸內鏡微創介入暨肺癌診治新進展在錫盛開

肺癌已成為我國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 據統計, 肺癌五年生存率數十年來一直徘徊在15%左右, 嚴重威脅著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 其主要原因是肺癌早期診斷不足。 目前國內外肺癌微創診療技術, 尤其是呼吸內鏡介入診療技術取得了快速發展, 為更好的推廣呼吸介入診療先進技術和實用技術, 造福廣大肺癌患者, 促進多學科及更多呼吸科學者之間的交流, 由江南大學附屬醫院(無錫市第四人民醫院)呼吸科主辦的江蘇省繼續教育專案《呼吸內鏡微創介入暨肺癌診治新進展》學習班於2017年10月29日在無錫盛大舉行。

大會現場參會人員

本次參會人員多達120餘人。 會議邀請了上海交通大學附屬長海市第一人民醫院李強教授, 海軍醫科大學(原上海第二軍醫大學)長海醫院黃海東教授、王琴教授, 江蘇省人民醫院黃茂教授, 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黃建安教授,

南京軍區總醫院宋勇教授, 江南大學附屬醫院華東教授等國內知名專家學者與會授課。 江南大學附屬醫院呼吸科的專家, 就自己科室開展的呼吸內鏡微創介入新技術以及診治的病例做了介紹。

會場座無虛席

大會開幕,

江南大學附屬醫院院長華東院長致開幕詞。 大會主席江南大學附屬醫院呼吸內科主任蔡禮鳴教授致歡迎詞, 對來自本市及常州、蘇州和南通的參會代表表示熱烈歡迎, 對學術會議重點內容作了介紹。 參加開幕式的還有江南大學附屬醫院教育科徐德武科長, 呼吸內科副主任周玉龍、張芳主任。

大會開幕華東院長致開幕詞

第一部分由江南大學附屬醫院院長華東教授作《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治療策略解讀》專題報告, 內容以IV期驅動基因陽性NSCLC治療、無驅動基因、非鱗癌NSCLC和鱗癌治療以及孤立性NSCLC轉移的治療為主線索, 呼應出肺癌治療的年度進展。 例如, 對於驅動基因陽性(EGFR/ALK)的晚期NSCLC患者, 優先考慮用靶向藥物一線治療等, 華東院長還提出要鼓勵晚期肺癌患者參加藥物臨床研究。 與會代表就肺癌靶向治療藥物使用如“何排兵佈陣”與華東院長進行了熱烈討論。

江南大學附屬醫院院長華東院長

課題主持無錫101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周錫建教授、江南大學附屬醫院腫瘤內科茆勇教授

會議現場參會情況

現階段女性,無吸煙人群患肺癌人數日益增長,為提高肺癌早期診斷率更多新型診療技術也投入到醫院中。江南大學附屬醫院呼吸內科主任蔡禮鳴教授介紹了各類新型內科胸腔鏡以及內科胸腔鏡在不明原因胸腔積液診斷中的應用。將胸腔鏡下胸膜結核、腫瘤病灶不同的形態表現並結合本院不同的鮮活案例,一一呈現。內科胸腔鏡優點切口小、操作簡單、不用全麻而且費用低。作為新診療技術,醫生應恰當選擇內科胸腔鏡及外科胸腔鏡,針對不同病人採取對應更為適合的診治方案。

江南大學附屬醫院呼吸內科主任蔡禮鳴教授

課題主持江陰市人民醫院呼吸內科主任劉澄英教授、無錫市第二中醫醫院呼吸科主任高平教授

對此話題在座專家異常熱情,紛紛投入討論中。

就課題現場開展討論

江南大學附院呼吸內科副主任周玉龍教授講述《門診慢性咳嗽診療指南應用體會》。周教授指出慢性咳嗽困擾多數患者,上氣道咳嗽綜合征/鼻後滴流綜合征、咳嗽變異性哮喘、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和嗜酸粒細胞性支氣管炎為其主要病因,而其中咳嗽變異性哮喘又是中國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診斷為常伴有夜間刺激性咳嗽。其治療方法與哮喘一致。隨後詳細解答了慢性咳嗽的治療策略。

江南大學附院呼吸內科副主任周玉龍教授

課題主持無錫同仁康復醫院老年康復科兼重症康復科主任于海燕教授

溫馨的茶歇之後,會議開始了上午的第二部分。

會議上午第二部分

“4年肺癌一朝除(氬氣刀治療支氣管新生物)”—江南大學附屬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張芳主任結合治療經驗和錯構瘤案例。總結支氣管鏡是氣管內錯構瘤最可靠且方便的診斷手段,對治療方案的選擇也有重要意義;氣管內錯構瘤可首選支氣管鏡介入技術,安全有效誤診率較小。

江南大學附屬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張芳教授

課題主持無錫市第五人民醫院主任醫師鄭建教授、宜興市人民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馬秀琴教授

診斷周圍型肺癌時會遇到亞段支氣管分叉多,搜尋病灶困難費時;而其管腔小,視野小,給活檢刷檢帶來一定困難;吸引孔道小,止血費時這些困難。江南大學附院呼吸內科廉海容主任結合具體病例,介紹了如何利用虛擬導航技術聯合超細支氣管鏡快速找到肺外周病灶並儘快診斷,強調使用超細支氣管鏡時的耐心和細心也是成功診斷的關鍵。

江南大學附院呼吸內科廉海容教授

課題主持無錫市中醫醫院肺病科(呼吸)負責人唐亮教授、無錫市第九人民醫院大內科主任毛旻教授

為了更好的診斷,呼吸疾病領域的專家們可謂是窮盡自己畢生醫術。同樣來自江南大學附院呼吸內科主治醫師李潤生帶來“採用對比法應用徑向超聲診斷肺外周性病變”的專題演講及經驗介紹。從傳統TBLB(經支氣管肺活檢)的操作方法、即利用X線透視下TBLB的昨天到現今利用支氣管超聲下經引導鞘肺活檢術(EBUS-GS-TBLB)這一新技術,新技術對肺外周病變的診斷效能明顯優於傳統的TBLB。採用對比測量法即可以減少耗材(引導鞘管)的使用又不降低診斷效能。

江南大學附院呼吸內科主治醫師李潤生醫師

課題主持江陰市人民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候昕珩教授、無錫市第八人民醫院職業病科主任張穎軼教授

上午最後一個專題由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呼吸內鏡中心護士長王琴介紹“呼吸內鏡室的日常管理、品質控制及風險防範”。王教授結合本院呼吸內鏡室為在座專家分享一個合格的呼吸內鏡室有哪些規範。例如:呼吸內鏡室要有合理的佈局和設置,明確功能定位;處處以患者為本;強調操作室空間設計的重要性;內鏡室操作人員的設置,醫護人員術前、術中、術後準備;支氣管鏡診療中大咯血、窒息應急預案等等。王教授強調對近期國內醫源性感染重大事件的風險防範也尤其重要。該專題報告對提高我市各醫院呼吸內鏡室專項技術品質控制及風險防範是非常及時的。

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呼吸內鏡中心護士長王琴

課題主持錫山人民醫院內科副主任兼呼吸內科主任黃永剛教授、無錫市第五人民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醫師黃捷暉教授

金秋十月,碧空如洗。午餐過後,下午部分的會議也徐徐展開。

會場內聚精會神的青年醫師

來自第二軍醫大學長海醫院呼吸病介入診療中心副主任黃海東教授講授的“肺外周圍病變徑向超聲影像特徵及活檢技巧”深深吸引了參會專家和學員。超聲徑向探頭(R-EBUS)技術是肺周圍病變診斷性操作中的熱點及核心技術。掌握基本EBUS-GS技巧和複合多種導航技術可以提高肺周圍病變的診斷率。黃海東教授希冀未來小超聲技術可以擁有3D成像會有益於病灶的診斷。

第二軍醫大學長海醫院呼吸病介入診療中心副主任黃海東教授

無錫市第五人民醫院呼吸內科主任虞永鑫教授

“呼吸系統少見病的內鏡下表現和診斷”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江蘇省呼吸病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黃建安教授的學術報告引起了在場許多專家的注目,就講座內容黃教授小結三點:①非特異性鏡下表現需要重視;②充血、隆起、結節、肉芽、腫物看似普通表現活檢仍要慎重;③需結合影像、病理作出內鏡下診斷。有專家提問,支氣管鏡診療發生大咯血應當何處理?黃教授就血管介入治療、雙腔氣管插管及ECMO使用是否必要分別作了解答。

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江蘇省呼吸病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黃建安教授

課題主持無錫市第二人民醫院呼吸科副主任韓曙光教授、無錫市第三人民醫院呼吸科主任陳寶華教授

重症哮喘,可謂聞之色變。其占哮喘患者的5%-10%,花費巨大,是哮喘致殘、致死的主要原因。許是福音至,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醫院(江蘇省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江蘇省呼吸病學分會現任主任委員黃茂教授為大家帶來“重症哮喘的臨床表型和治療”的專題報告”。從重症哮喘定義、表型和進展講起。指出治療可以嘗試①生物靶向藥物②治療要考慮表型和生物學標誌。黃教授還提出肥胖與哮喘的關係,呼籲肥胖而且患有哮喘的患者通過減輕體重,降低炎症水準。

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醫院(江蘇省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江蘇省呼吸病學分會現任主任委員黃茂教授

課題主持宜興市人民醫院大內科主任兼呼吸內科主任陳如華教授、錫山人民醫院副院長孫偉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呼吸內科主任、上海市呼吸病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李強教授的“呼吸內鏡微創介入治療進展”則講述了中國介入呼吸病學的歷史、現狀再到未來發展方向。李教授強調要重視並抓好呼吸專科的建設,專科發展實現趕超,一定要選好主攻方向。李教授的報告不僅有理論而且有實踐,其中穿插不同案例,讓人耳目一新。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呼吸內科主任、上海市呼吸病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李強教授

課題主持無錫市第三人民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醫師左志通教授、無錫市人民醫院呼吸一科主任卞濤教授

最後一位重量級別講者—江蘇省呼吸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呼吸和危重症醫學科主任宋勇教授,報告專題為“非小細胞肺癌靶向治療進展”。宋教授總結到:①輔助靶向-挑戰經典②新藥輩出-超越突破③治療選擇-不斷優化。報告結束後多名專家與宋教授現場交流討論。

江蘇省呼吸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呼吸和危重症醫學科主任宋勇教授

課題主持無錫市第二人民醫院呼吸科主任趙弘卿教授、無錫市名中醫南京中醫藥大學兼職教授壯健教授

問題與討論環節專家熱情滿滿

學術無止境。會議好似翻閱的書卷在蔡禮鳴主任的致詞下緩緩合住。

蔡禮鳴主任

這次的“呼吸內鏡微創介入暨肺癌診治新進展”會議令參會專家和學員耳目一新、受益匪淺。醫學治療的蓬勃發展離不開胸懷大志的各領域專家學者。即使肺癌的發病率居高不下,但是仍然有如此之多的醫學領域的學者在刻苦鑽研最新有效的診斷治療方法,為提高肺癌的早期診斷率和生存率帶來希望。所以,心懷希望,面對陽光,我們還有什麼懼怕的呢?

江南大學附屬醫院(無錫市第四人民醫院)呼吸內科醫師風采

江南大學附屬醫院(無錫市第四人民醫院)呼吸內科是無錫市臨床醫學重點專科、無錫市醫學會呼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和無錫市衛計委呼吸內科品質控制中心單位。科室開放床位46張,年門診量2.5萬餘人次,年出院病人近1500人次。下設呼吸重症監護病房(RICU)、氣管鏡室、肺功能室,開設特色專病門診:肺結節、慢阻肺、哮喘、戒煙門診。科室人員現有醫生12人,護士25人,其中正副主任醫師4人、主治醫師7人、主管護師7人;博士3人,碩士7人。科室擁有多種先進醫療設備:各型有創和無創呼吸機16台,RICU中央監護系統,氣管鏡工作站2台,各型電子氣管鏡6條和內科胸腔鏡1條,其中超聲支氣管鏡(EBUS-TBNA及EBUS-GS)、螢光支氣管鏡、超細支氣管鏡為專科獨有設備。並配備有德國內鏡用氬氣刀、高頻電刀、多功能冷凍治療儀以及瑞典呼出氣一氧化氮分析儀和德國耶格肺功能儀等。

呼吸內鏡(含螢光氣管鏡,超聲內鏡,超細氣管鏡,氣管治療鏡,徑向超聲探頭)、氬氣刀,冷凍治療儀等設備

呼吸內科醫護人員是一支專科技術過硬,經驗豐富的醫療團隊。已全面開展三級甲等醫院一般科室和重點科室所有技術項目。肺結節鑒別診斷、肺癌早期診斷及個體化精准治療、呼吸系統疾病的內鏡介入診斷和微創治療、呼吸危重症救治、複雜性肺部感染以及間質性肺病診治是該科的優勢項目。呼吸內科年氣管鏡診療人次位居全市之首。尤其是氣管支架置入治療氣道狹窄、氣管食管瘺,氣管內超聲引導下經支氣管針吸活檢(EBUS-TBNA),氣管內超聲下經引導鞘肺活檢(EBUS-TBLB),無痛氣管鏡檢查,氬氣刀聯合冷凍切除氣道內腫瘤,複雜氣管內異物取出術在市內享有盛譽。對呼吸衰竭、重症肺炎、大咯血、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危重病人搶救成功率高;在間質性肺病、複雜性肺部感染、不明原因發熱等疑難病診治方面經驗豐富。

蔡禮鳴主任

蔡禮鳴<主任醫師副教授>:

江南大學附屬醫院(無錫第四人民醫院)呼吸內科主任,兼大內科和內科教研室主任;無錫市醫學會呼吸內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無錫市衛計委呼吸內科專業質控中心主任;無錫市醫師協會內科分會副會長;江蘇省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內鏡學組副組長、分會委員;中國支氣管病及介入肺臟病學會委員;美國胸科醫師協會(ACCP)CHEST雜誌中文版執行編委。

課題主持無錫101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周錫建教授、江南大學附屬醫院腫瘤內科茆勇教授

會議現場參會情況

現階段女性,無吸煙人群患肺癌人數日益增長,為提高肺癌早期診斷率更多新型診療技術也投入到醫院中。江南大學附屬醫院呼吸內科主任蔡禮鳴教授介紹了各類新型內科胸腔鏡以及內科胸腔鏡在不明原因胸腔積液診斷中的應用。將胸腔鏡下胸膜結核、腫瘤病灶不同的形態表現並結合本院不同的鮮活案例,一一呈現。內科胸腔鏡優點切口小、操作簡單、不用全麻而且費用低。作為新診療技術,醫生應恰當選擇內科胸腔鏡及外科胸腔鏡,針對不同病人採取對應更為適合的診治方案。

江南大學附屬醫院呼吸內科主任蔡禮鳴教授

課題主持江陰市人民醫院呼吸內科主任劉澄英教授、無錫市第二中醫醫院呼吸科主任高平教授

對此話題在座專家異常熱情,紛紛投入討論中。

就課題現場開展討論

江南大學附院呼吸內科副主任周玉龍教授講述《門診慢性咳嗽診療指南應用體會》。周教授指出慢性咳嗽困擾多數患者,上氣道咳嗽綜合征/鼻後滴流綜合征、咳嗽變異性哮喘、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和嗜酸粒細胞性支氣管炎為其主要病因,而其中咳嗽變異性哮喘又是中國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診斷為常伴有夜間刺激性咳嗽。其治療方法與哮喘一致。隨後詳細解答了慢性咳嗽的治療策略。

江南大學附院呼吸內科副主任周玉龍教授

課題主持無錫同仁康復醫院老年康復科兼重症康復科主任于海燕教授

溫馨的茶歇之後,會議開始了上午的第二部分。

會議上午第二部分

“4年肺癌一朝除(氬氣刀治療支氣管新生物)”—江南大學附屬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張芳主任結合治療經驗和錯構瘤案例。總結支氣管鏡是氣管內錯構瘤最可靠且方便的診斷手段,對治療方案的選擇也有重要意義;氣管內錯構瘤可首選支氣管鏡介入技術,安全有效誤診率較小。

江南大學附屬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張芳教授

課題主持無錫市第五人民醫院主任醫師鄭建教授、宜興市人民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馬秀琴教授

診斷周圍型肺癌時會遇到亞段支氣管分叉多,搜尋病灶困難費時;而其管腔小,視野小,給活檢刷檢帶來一定困難;吸引孔道小,止血費時這些困難。江南大學附院呼吸內科廉海容主任結合具體病例,介紹了如何利用虛擬導航技術聯合超細支氣管鏡快速找到肺外周病灶並儘快診斷,強調使用超細支氣管鏡時的耐心和細心也是成功診斷的關鍵。

江南大學附院呼吸內科廉海容教授

課題主持無錫市中醫醫院肺病科(呼吸)負責人唐亮教授、無錫市第九人民醫院大內科主任毛旻教授

為了更好的診斷,呼吸疾病領域的專家們可謂是窮盡自己畢生醫術。同樣來自江南大學附院呼吸內科主治醫師李潤生帶來“採用對比法應用徑向超聲診斷肺外周性病變”的專題演講及經驗介紹。從傳統TBLB(經支氣管肺活檢)的操作方法、即利用X線透視下TBLB的昨天到現今利用支氣管超聲下經引導鞘肺活檢術(EBUS-GS-TBLB)這一新技術,新技術對肺外周病變的診斷效能明顯優於傳統的TBLB。採用對比測量法即可以減少耗材(引導鞘管)的使用又不降低診斷效能。

江南大學附院呼吸內科主治醫師李潤生醫師

課題主持江陰市人民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候昕珩教授、無錫市第八人民醫院職業病科主任張穎軼教授

上午最後一個專題由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呼吸內鏡中心護士長王琴介紹“呼吸內鏡室的日常管理、品質控制及風險防範”。王教授結合本院呼吸內鏡室為在座專家分享一個合格的呼吸內鏡室有哪些規範。例如:呼吸內鏡室要有合理的佈局和設置,明確功能定位;處處以患者為本;強調操作室空間設計的重要性;內鏡室操作人員的設置,醫護人員術前、術中、術後準備;支氣管鏡診療中大咯血、窒息應急預案等等。王教授強調對近期國內醫源性感染重大事件的風險防範也尤其重要。該專題報告對提高我市各醫院呼吸內鏡室專項技術品質控制及風險防範是非常及時的。

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呼吸內鏡中心護士長王琴

課題主持錫山人民醫院內科副主任兼呼吸內科主任黃永剛教授、無錫市第五人民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醫師黃捷暉教授

金秋十月,碧空如洗。午餐過後,下午部分的會議也徐徐展開。

會場內聚精會神的青年醫師

來自第二軍醫大學長海醫院呼吸病介入診療中心副主任黃海東教授講授的“肺外周圍病變徑向超聲影像特徵及活檢技巧”深深吸引了參會專家和學員。超聲徑向探頭(R-EBUS)技術是肺周圍病變診斷性操作中的熱點及核心技術。掌握基本EBUS-GS技巧和複合多種導航技術可以提高肺周圍病變的診斷率。黃海東教授希冀未來小超聲技術可以擁有3D成像會有益於病灶的診斷。

第二軍醫大學長海醫院呼吸病介入診療中心副主任黃海東教授

無錫市第五人民醫院呼吸內科主任虞永鑫教授

“呼吸系統少見病的內鏡下表現和診斷”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江蘇省呼吸病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黃建安教授的學術報告引起了在場許多專家的注目,就講座內容黃教授小結三點:①非特異性鏡下表現需要重視;②充血、隆起、結節、肉芽、腫物看似普通表現活檢仍要慎重;③需結合影像、病理作出內鏡下診斷。有專家提問,支氣管鏡診療發生大咯血應當何處理?黃教授就血管介入治療、雙腔氣管插管及ECMO使用是否必要分別作了解答。

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江蘇省呼吸病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黃建安教授

課題主持無錫市第二人民醫院呼吸科副主任韓曙光教授、無錫市第三人民醫院呼吸科主任陳寶華教授

重症哮喘,可謂聞之色變。其占哮喘患者的5%-10%,花費巨大,是哮喘致殘、致死的主要原因。許是福音至,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醫院(江蘇省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江蘇省呼吸病學分會現任主任委員黃茂教授為大家帶來“重症哮喘的臨床表型和治療”的專題報告”。從重症哮喘定義、表型和進展講起。指出治療可以嘗試①生物靶向藥物②治療要考慮表型和生物學標誌。黃教授還提出肥胖與哮喘的關係,呼籲肥胖而且患有哮喘的患者通過減輕體重,降低炎症水準。

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醫院(江蘇省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江蘇省呼吸病學分會現任主任委員黃茂教授

課題主持宜興市人民醫院大內科主任兼呼吸內科主任陳如華教授、錫山人民醫院副院長孫偉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呼吸內科主任、上海市呼吸病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李強教授的“呼吸內鏡微創介入治療進展”則講述了中國介入呼吸病學的歷史、現狀再到未來發展方向。李教授強調要重視並抓好呼吸專科的建設,專科發展實現趕超,一定要選好主攻方向。李教授的報告不僅有理論而且有實踐,其中穿插不同案例,讓人耳目一新。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呼吸內科主任、上海市呼吸病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李強教授

課題主持無錫市第三人民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醫師左志通教授、無錫市人民醫院呼吸一科主任卞濤教授

最後一位重量級別講者—江蘇省呼吸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呼吸和危重症醫學科主任宋勇教授,報告專題為“非小細胞肺癌靶向治療進展”。宋教授總結到:①輔助靶向-挑戰經典②新藥輩出-超越突破③治療選擇-不斷優化。報告結束後多名專家與宋教授現場交流討論。

江蘇省呼吸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呼吸和危重症醫學科主任宋勇教授

課題主持無錫市第二人民醫院呼吸科主任趙弘卿教授、無錫市名中醫南京中醫藥大學兼職教授壯健教授

問題與討論環節專家熱情滿滿

學術無止境。會議好似翻閱的書卷在蔡禮鳴主任的致詞下緩緩合住。

蔡禮鳴主任

這次的“呼吸內鏡微創介入暨肺癌診治新進展”會議令參會專家和學員耳目一新、受益匪淺。醫學治療的蓬勃發展離不開胸懷大志的各領域專家學者。即使肺癌的發病率居高不下,但是仍然有如此之多的醫學領域的學者在刻苦鑽研最新有效的診斷治療方法,為提高肺癌的早期診斷率和生存率帶來希望。所以,心懷希望,面對陽光,我們還有什麼懼怕的呢?

江南大學附屬醫院(無錫市第四人民醫院)呼吸內科醫師風采

江南大學附屬醫院(無錫市第四人民醫院)呼吸內科是無錫市臨床醫學重點專科、無錫市醫學會呼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和無錫市衛計委呼吸內科品質控制中心單位。科室開放床位46張,年門診量2.5萬餘人次,年出院病人近1500人次。下設呼吸重症監護病房(RICU)、氣管鏡室、肺功能室,開設特色專病門診:肺結節、慢阻肺、哮喘、戒煙門診。科室人員現有醫生12人,護士25人,其中正副主任醫師4人、主治醫師7人、主管護師7人;博士3人,碩士7人。科室擁有多種先進醫療設備:各型有創和無創呼吸機16台,RICU中央監護系統,氣管鏡工作站2台,各型電子氣管鏡6條和內科胸腔鏡1條,其中超聲支氣管鏡(EBUS-TBNA及EBUS-GS)、螢光支氣管鏡、超細支氣管鏡為專科獨有設備。並配備有德國內鏡用氬氣刀、高頻電刀、多功能冷凍治療儀以及瑞典呼出氣一氧化氮分析儀和德國耶格肺功能儀等。

呼吸內鏡(含螢光氣管鏡,超聲內鏡,超細氣管鏡,氣管治療鏡,徑向超聲探頭)、氬氣刀,冷凍治療儀等設備

呼吸內科醫護人員是一支專科技術過硬,經驗豐富的醫療團隊。已全面開展三級甲等醫院一般科室和重點科室所有技術項目。肺結節鑒別診斷、肺癌早期診斷及個體化精准治療、呼吸系統疾病的內鏡介入診斷和微創治療、呼吸危重症救治、複雜性肺部感染以及間質性肺病診治是該科的優勢項目。呼吸內科年氣管鏡診療人次位居全市之首。尤其是氣管支架置入治療氣道狹窄、氣管食管瘺,氣管內超聲引導下經支氣管針吸活檢(EBUS-TBNA),氣管內超聲下經引導鞘肺活檢(EBUS-TBLB),無痛氣管鏡檢查,氬氣刀聯合冷凍切除氣道內腫瘤,複雜氣管內異物取出術在市內享有盛譽。對呼吸衰竭、重症肺炎、大咯血、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危重病人搶救成功率高;在間質性肺病、複雜性肺部感染、不明原因發熱等疑難病診治方面經驗豐富。

蔡禮鳴主任

蔡禮鳴<主任醫師副教授>:

江南大學附屬醫院(無錫第四人民醫院)呼吸內科主任,兼大內科和內科教研室主任;無錫市醫學會呼吸內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無錫市衛計委呼吸內科專業質控中心主任;無錫市醫師協會內科分會副會長;江蘇省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內鏡學組副組長、分會委員;中國支氣管病及介入肺臟病學會委員;美國胸科醫師協會(ACCP)CHEST雜誌中文版執行編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