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艾灸出的汗,到底是什麼?

文章來源/網路整理

導讀:

灸友A:都說艾灸時能出汗, 我怎麼重來都沒出汗呢?

灸友B:艾灸了三天, 今天一動就出汗, 還覺得特別乏, 這是怎麼回事兒?

灸友C:我用的是隨身灸, 每次灸完, 發現被灸的地方都是水, 這是正常的出汗還是排出的寒濕?

艾灸出汗好不好?

剛過去的夏天, 大家居住在空調房中, 該出汗的時候不能出汗, 甚至還會直接吹冷氣、直接導致寒氣閉塞在體內, 陽氣受損不說, 疾病叢生。 冬天呢, 北風那個吹啊大雪那個下啊, 想出汗就更難了!

現代人吃的化學物質太多了, 各種人工添加劑、抗生素、藥品殘留等都會無形中損害自己的陽氣。

而艾灸出汗可以促進毒素排出, 改善人體血液迴圈, 加強代謝, 幫助人體排除滯留在身體內多餘的水分。

艾灸出汗是一種正常反應, 如果身體感覺良好, 或者覺得很爽, 那這種出汗對人體有很多好處, 可以不用擔心, 艾灸的過程中適當飲用溫開水, 及時補充體液即可。 但是, 如果灸後大汗淋漓, 而且第二天有虛弱的表現, 就說明有問題了, 我們提醒您可能艾灸的量和時間太過了。 這個時候, 最好有應對方案來調理。

因為中醫講“血汗同源”, 汗液是人體最寶貴的精華所轉化的。 出汗過多, 人體容易造成津液虧損, 比如肺結核、陰虛患者經常會有盜汗、自汗症狀, 而這類人多有虛症, 常常引發很多慢性疾病。

灸出的汗代表什麼?

在艾火的作用下, 熱力會使熏烤部位的毛細血管擴張, 血液流動加速, 所以皮膚會出現潮紅。 一般艾灸後潮紅與汗出會同時出現。 如果用灸盒或者灸筒艾灸穴位, 皮膚潮紅會伴有水氣, 摸起來感覺非常濕潤, 說明艾灸的量足夠了。

艾灸後每個人的症狀不同, 出汗的部位也不同, 有的人是胸前出汗, 有的人是全身出汗, 而有的人是後背出汗。 有的人則是灸的時間長了, 艾灸的部位容易出汗。

而有些人陽虛的比較嚴重, 剛施灸的前些天很少出汗, 之後正氣足了, 排汗功能恢復正常, 外邪才慢慢通過汗液排出, 這就是陽氣不斷提升的表現。 這是因為每個人毒素排出的路徑都不同的原因,

一般毒素會從最虛弱的地方排出來。

艾灸後出的汗也分兩種, 有些人艾灸後排出的汗是粘粘的, 這種人濕氣比較重, 而有些人出的汗液就像水汽, 或者摸起來是涼涼的, 這種情況一般都說明寒氣大。 醫承有道提醒您如果是發燒或者上火, 出汗是非常好的泄熱途徑。

也有因為操作不當導致的, 比如說有的人喜歡蓋上艾絨被或者一灸就是幾個小時, 這種情況下出汗基本都是因為溫度太高, 捂出來的, 所以不用擔心。 每次艾灸的時候, 只需要調好室溫, 保證不著涼, 適當蓋好就可以。

出汗太多怎麼調?

01 有些人剛開始艾灸不出汗, 大約10~30天后開始出汗, 這和正氣需要循序漸進恢復有重要的關係, 此時可以加強對足陽明胃經的按摩和刮痧,

同時繼續艾灸足三裡、三陰交等穴, 以提高脾胃的吸收功能, 增強轉化氣血的能力。 培補正氣, 增強排除外邪的能力。

02 要儘量避免前面所說的不當的操作, 比如艾灸量過大、捂得太多。

03 配穴的時候要儘量配合太溪、足三裡等滋陰的穴位, 特別適合那些陰虛的、上火下寒的人群。

04 最好配合補血、健脾的食物, 比如說山藥、小米、紅棗等補氣養血的食物, 防止身體太過虛弱。

——END——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