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不做最好的準備,怎麼能有最好的結果呢?

這個夏天結束之後, 又一批人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

一個學妹找我聊天, 不知道考研還是找工作。 每個人的想法不一樣, 兩種選擇沒有優劣之分。

但我最不推薦的做法是, 一邊考研一邊找工作。 這樣做的結果很可能是, 既考不出好成績, 也找不到好工作。

什麼都要的結果是, 每件事都沒有足夠的動力:複習考研, 懈怠時會寬慰自己, 考不上就去工作;找工作的時候會降低標準, 準備也是很隨意, 找不到工作還可以去讀研究生。 內在的動力不足, 專注度不夠, 會導致事倍功半。

而且互相作為退路, 會不自覺地降低要求和標準:考差不多的研究生,

找差不多的工作。

一個對自己有高標準嚴要求的人, 不會把自己放在這樣的狀態裡。 畢竟, 人的精力有限, 找工作和考研要做的準備工作基本沒有重疊, 不做最好的準備, 怎麼能有最好的結果呢?

時常覺得, 面臨選擇時, “這樣也可以那樣也可以, 這也準備那也準備”的結果是, 這樣也馬馬虎虎, 那樣也馬馬虎虎。

專注於挖一口深井, 比猶豫著挖下兩個深坑高明太多。

人性是有弱點的, 當告訴自己挖下去的這個坑不一定要得挖出水時, 我們的懶惰就會膨脹, 自控力會減弱。

如果給自己傳遞一種信號:這口井挖不出水就沒水喝了。 這樣才能有意志力去抵抗干擾和誘惑, 用足夠的動力,

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當年找工作, 我分析了各方面的情況, 鎖定了一家設計院。

根據往常的經驗, 作為本科生, 我沒有足夠的把握競爭過一批研究生。

目標篤定

知道處於劣勢

如果失敗了會很被動

只能集中精力全力準備, 即使當時處於失戀狀態, 也只有一個月的時間準備專業考試。

通過筆試後是面試, 最後面試官問我, 有沒有投其他的公司?我很誠實, 沒有, 只看了貴公司一家, 因為我確定這是我最想來的地方。

他笑了, 問我, 如果沒有被錄用呢?

我也笑了, 那是我從這裡走出去之後要考慮的事情。

這是實話, 面試結束, 我沒有等兩周之後的結果出來, 立刻開始搜集其他公司的招聘資訊, 為第二選擇做準備, 自然也是全力以赴,

集中火力。

幸運的是我全力以赴了, 結果也在預期之內, 收到了最想要的offer。

我們的傳統智慧裡講究凡事留退路, 才不至於走投無路。 有退路意味著沒有後顧之憂, 安全, 保險。

但是真正想要專心致志前行更高更遠時, 這份安穩卻成為前進路上的阻礙和懈怠的根源。

人在本質上都是眷戀舒適安穩, 喜歡懶散。 如果前面的路走起來有一點困難, 會發自本能地原地踏步或者另尋他路, 離既定目標越來越遠。

我們需要一份篤定, 提供充足的動力來保證持續的專注。

這份篤定, 可能來自外界的壓力, 或者出於“自斷退路”。

有些人天天喊著鍛煉身體, 卻遲遲沒有開始。 因為自己都不確定這件事非做不可, 心裡總有一個聲音, 類似於“不鍛煉也不會死”“我這樣也挺好的”。

於是意識就會發出信號:反正是喊著玩兒, 別當真。

有動力就不一樣了。

小胖, 高中的時候就很胖, 跟雪人一樣, 兩條腿頂著兩個球體。 大學畢業的時候, 肥胖已經影響到身體健康了, 一直減肥減不下去, 管不住嘴, 也邁不開腿。

後來有四五個月沒見, 一次路上碰到差一點沒認出來。 他說女朋友下了死命令, 減到一百三十斤以內就結婚。 愛情的力量是偉大的。 小胖每天跑二十公里, 每週去健身房四次, 風雨無阻, 不到半年的時間, 硬是減下去了一個女朋友的重量, 還練出了腹肌。

有些人天天計畫著改變自己, 一年之後還是複製著跟去年一樣的狀態。 因為自己都說不清改變的目的是什麼, 反正“現在也沒什麼不好”“讓他們努力吧,

我就看看”。

於是, 認定了改變自己似乎是比改變世界還困難的事, 那就保持現狀吧。

有壓力就不一樣了。

家鄉一個表妹大學畢業之後去某公司財務部做小職員, 工作很清閒, 幾個人幹一個人的活。 表妹說她的狀態就是“工作沒熱情, 生活沒激情, 像溫水裡的青蛙一樣游來游去, 舒適安逸又萎靡。 ”喊著換工作已經不止一天兩天, 一年兩年了, 三年過去了還是老樣子, 總說“先做著, 找到合適的出路再說。 ”

雖然工作不滿意, 也還能過得去, 表妹並沒有緊迫感, 也沒有“找出路”, 依然在溫水裡游來遊去。

直到去年形勢不好, 那家公司裡有流言出來, 裁員一半, 全員降薪。 表妹一陣驚恐, 拿起來落了一層灰的注會書, 早起晚睡,跟拼命三郎似的,今年的考試志在必得。

不到無路可退,永遠不知道自己原來那麼有毅力,那麼強大。

把十足的力氣用在一點,竭盡全力才能知道自己的潛能。若事事留足退路,把十分的力氣,分三分給退路A,一分給退路B,再一分給退路C、D、E、F,五分的動力邁開腳步向前,失敗了笑笑說:“還好留足了退路。”

就這樣騙過了自己。

比起站在十字路口不得已的選擇,生活中自己“沒事找事兒”找來的目標,實現起來更難。也更好騙過自己。

走出舒適圈是需要勇氣的。剛跨出一隻腳,我們天性中的“趨利避害”本能就會發揮作用,各種寬慰自己的理由也來了。

即使看著目標就在前方,知道自己想要去方向,也還是沒有動力。

要想學習“不能當飯吃”的插花,想提高“可有可無”的英語口語,想改變“不影響正常生活”的不標準普通話……

都需要“逼”自己一把,自斷退路才可以。

金庸寫《連城訣》時曾為了克服寫作時的懈怠心理,主動與報社簽訂了連載的合同,合同規定他每天必須得完成多少字,違約就得賠償。“逼”得他只好控制了自己的心理,讓自己靜下來,全身心地投入寫作中,每天以5000字的速度搶寫,最後提前完成了小說。

古希臘著名演說家戴摩西尼年輕時,總是貪玩。他一狠心,親自動手把自己的頭髮剃去一半,變成一個怪模怪樣的“陰陽頭”。只好控制自己的玩心,專心練習演講,後來終於成為著名的演說大家。

太多時候,自控力在誘惑面前沒那麼可靠,只能靠“他控力”。金庸的《連城訣》都是“逼”出來的,普通人的進步更是如此。

比如,人為的制定“懲罰”規則;把自己的目標告訴別人;成立興趣小組互相監督;或者許諾完成了獎勵自己心儀的東西……都是辦法。

主動給“放棄”附加上較大的“成本”,把這件事變得非做不可,執行力自然就有了。

一切的懶惰和拖延,只是因為你太愛給自己找退路。給自己的“不作為”找各種藉口,甚至對退路的依賴程度高於前路。

心理暗示是個詭異的東西,出於自我保護,它能識別出跟隨哪種聲音會讓自己比較輕鬆,就帶著人朝那個方向走了。

總而言之,人一旦給自己預留了退路,就一定會退。

內心沒有足夠的驅動力,再容易實現的目標也只能是一個念想。

畢淑敏說,所有的動力都是來自於內心的沸騰。

一個人在意識裡給自己預設了順暢的退路,內心剛剛熱起來,就迎來了懶惰、懈怠、優柔寡斷、得過且過……怎麼能沸騰起來呢?

事事都留足退路,你永遠不知道自己可以有多強大。

人,真的要慢慢學著承擔更多。

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做更好的選擇,追求更高品質的人生。

一天天長大,我們扮演的角色也越來越多,總是會碰到一些自己不擅長、不喜歡也不習慣的角色,若不咬緊牙關、滿腔熱忱的堅持下去,只想著還有路可退,賴在自己的舒適圈裡,只走看起來容易的路,那就只能在自己熟悉的地方徘徊。

等別人走了無數條路看過了無數風景,你只在原地踏步,踩出了一個坑。

勇先生和敢小姐,如果最差的結果你可以接受,就勇往直前吧。

退路留得越順暢,越忍不住回頭看。

而你想要去的遠方,不在身後,在前方。

早起晚睡,跟拼命三郎似的,今年的考試志在必得。

不到無路可退,永遠不知道自己原來那麼有毅力,那麼強大。

把十足的力氣用在一點,竭盡全力才能知道自己的潛能。若事事留足退路,把十分的力氣,分三分給退路A,一分給退路B,再一分給退路C、D、E、F,五分的動力邁開腳步向前,失敗了笑笑說:“還好留足了退路。”

就這樣騙過了自己。

比起站在十字路口不得已的選擇,生活中自己“沒事找事兒”找來的目標,實現起來更難。也更好騙過自己。

走出舒適圈是需要勇氣的。剛跨出一隻腳,我們天性中的“趨利避害”本能就會發揮作用,各種寬慰自己的理由也來了。

即使看著目標就在前方,知道自己想要去方向,也還是沒有動力。

要想學習“不能當飯吃”的插花,想提高“可有可無”的英語口語,想改變“不影響正常生活”的不標準普通話……

都需要“逼”自己一把,自斷退路才可以。

金庸寫《連城訣》時曾為了克服寫作時的懈怠心理,主動與報社簽訂了連載的合同,合同規定他每天必須得完成多少字,違約就得賠償。“逼”得他只好控制了自己的心理,讓自己靜下來,全身心地投入寫作中,每天以5000字的速度搶寫,最後提前完成了小說。

古希臘著名演說家戴摩西尼年輕時,總是貪玩。他一狠心,親自動手把自己的頭髮剃去一半,變成一個怪模怪樣的“陰陽頭”。只好控制自己的玩心,專心練習演講,後來終於成為著名的演說大家。

太多時候,自控力在誘惑面前沒那麼可靠,只能靠“他控力”。金庸的《連城訣》都是“逼”出來的,普通人的進步更是如此。

比如,人為的制定“懲罰”規則;把自己的目標告訴別人;成立興趣小組互相監督;或者許諾完成了獎勵自己心儀的東西……都是辦法。

主動給“放棄”附加上較大的“成本”,把這件事變得非做不可,執行力自然就有了。

一切的懶惰和拖延,只是因為你太愛給自己找退路。給自己的“不作為”找各種藉口,甚至對退路的依賴程度高於前路。

心理暗示是個詭異的東西,出於自我保護,它能識別出跟隨哪種聲音會讓自己比較輕鬆,就帶著人朝那個方向走了。

總而言之,人一旦給自己預留了退路,就一定會退。

內心沒有足夠的驅動力,再容易實現的目標也只能是一個念想。

畢淑敏說,所有的動力都是來自於內心的沸騰。

一個人在意識裡給自己預設了順暢的退路,內心剛剛熱起來,就迎來了懶惰、懈怠、優柔寡斷、得過且過……怎麼能沸騰起來呢?

事事都留足退路,你永遠不知道自己可以有多強大。

人,真的要慢慢學著承擔更多。

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做更好的選擇,追求更高品質的人生。

一天天長大,我們扮演的角色也越來越多,總是會碰到一些自己不擅長、不喜歡也不習慣的角色,若不咬緊牙關、滿腔熱忱的堅持下去,只想著還有路可退,賴在自己的舒適圈裡,只走看起來容易的路,那就只能在自己熟悉的地方徘徊。

等別人走了無數條路看過了無數風景,你只在原地踏步,踩出了一個坑。

勇先生和敢小姐,如果最差的結果你可以接受,就勇往直前吧。

退路留得越順暢,越忍不住回頭看。

而你想要去的遠方,不在身後,在前方。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