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別再給孩子灌輸這些“負面資訊”了,真的會讓孩子越來越笨!

文|福林媽咪

一個有趣的科學實驗:

科學家將梭子魚放入有很多小魚的水池, 它如果餓了, 只需張嘴就能吃到美味的食物。

然後, 科學家用瓶子將它扣住。 看到瓶子外的小魚, 梭子魚一開始還努力衝撞, 試圖吃到小魚, 但是多次努力也沒有成功, 它的努力次數來越少。 最後將瓶子拿開, 即使有小魚從它嘴邊遊過, 它也不願意做任何的嘗試。 最後, 梭子魚的結局就是:餓死了。

難道梭子魚沒有捉魚有本領麼?並不是, 它只是被無數次的挫折摧毀了自信, 對自己不會捕魚這件事深信不疑。

其實, 對於教育孩子來說:將梭子魚罩起來的“瓶子”, 就是媽媽的負面情緒與語言。

一寶媽說:

我從小就被我媽罵不長腦子、笨、沒眼力勁, 在她眼裡我什麼都做不好, 就算做了也不會讓她滿意。

整天的無所事從, 去親戚朋友家做客, 手腳都不知往哪放才好。 放在一旁的零食, 我從來不敢拿著吃, 就是其他人都吃我也不敢吃。 除非有人遞給我, 吃完就完了, 想再吃也絕不敢拿, 遇事都不知怎麼處理才好。

整個童年都是這麼過來的, 甚至覺得自己就是笨, 天生的笨。

現在, 結婚成家有了兒子, 我從來不會罵他笨之類的。 真的, 對一個孩子的傷害實在是太大了!

如果, 你教育孩子的日常中, 出現了以下這三種行為, 為了孩子改了吧!

1、給孩子貼標籤

一次穿衣速度慢, 不等於孩子生性愛磨蹭;一次的題目沒做出來, 不等於孩子腦袋笨;一次的遇到熟人, 沒有問好, 更不代表孩子沒禮貌。

可多少次, 媽媽武斷地給孩子貼上了標籤, 什麼“笨”、“沒出息”、“磨磨蹭蹭”, 孩子就是在這樣充滿負面語言和消極情緒的環境中成長的。 有一天, 孩子可能真的成為你口中描述的樣子。

2、盲目攀比

當了父母, 孩子就成了茶餘飯後的談資。 在一起比比誰家的孩子更優秀可以說是一種常態了, 但這對孩子的成長卻很不利。

比較就會有高低, 不管父母是謙虛還是真的不如別人家的小孩, 對孩子來說都是一種負面的暗示。 父母口中比較的結論:什麼沒有別的小朋友有天賦, 笨、懶散, 不勤快, 只會讓孩子認為自己真的比不上別的小朋友, 甚至自暴自棄。

3、責備、批評

父母責備和批評孩子, 最初的出發點都是好的。 可明明是好的目的, 為什麼後來得不到想到的結果呢?

良言一句三冬暖, 惡語傷人六月寒。 批評與指責如同用有毒的水去澆灌幼苗, 結果只會適得其反。

但這不代表孩子打不得罵不得,不能批評。一定要注意自己說話的語氣和方式,一定要注意自己說話的語氣和方式,一定要注意自己說話的語氣和方式。有話好好說,讓孩子更容易接受,改正甚至進步才是目的。

孩子做錯事情時,父母批判性、打擊性的語言,只會讓孩子越來越不自信,不敢嘗試。最終成為你口中那個“磨磨蹭蹭”“笨的”“沒出息”的孩子。

小結:父母做個積極正能量的人,遇事多些多些耐心,嘗試著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問題、理解問題,這樣時間長了,你就能更好地接納孩子的各種情緒,而不是惡語和打罵相逼。

但這不代表孩子打不得罵不得,不能批評。一定要注意自己說話的語氣和方式,一定要注意自己說話的語氣和方式,一定要注意自己說話的語氣和方式。有話好好說,讓孩子更容易接受,改正甚至進步才是目的。

孩子做錯事情時,父母批判性、打擊性的語言,只會讓孩子越來越不自信,不敢嘗試。最終成為你口中那個“磨磨蹭蹭”“笨的”“沒出息”的孩子。

小結:父母做個積極正能量的人,遇事多些多些耐心,嘗試著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問題、理解問題,這樣時間長了,你就能更好地接納孩子的各種情緒,而不是惡語和打罵相逼。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