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實探清明掃墓:文明祭祀蔚然成風

芝罘區殯儀館, 大批市民前來祭祀先人。

膠東線上4月4日訊(記者 侯洪斌)4日是農曆清明節, 當天上午, 煙臺市區各大陵園迎來祭掃高峰。

記者走訪發現, 很多祭祀的市民來到墓前, 只是獻上鮮花或者花圈, 焚香燒紙等陋習已經絕跡, 與此同時, 通過網路祭祀革命先烈的形式也廣受年輕人追捧。

上午9時許, 位於機場路的芝罘區殯儀館入口處, 上山祭祀的市民摩肩擦踵, 道路中央, 兩名交警正在疏導交通。 一名交警介紹, 上午8時左右, 來這裡掃墓的市民便逐漸增多, 預計這種情況將持續到中午以後。 在上山道路的兩側, 隨處可見出售祭祀用品的攤位, 不過, 這些攤位上出售的大多是鮮花, 紙錢、黃紙等傳統的祭祀用品並不多見。 “這些年祭祀不讓燒紙, 買紙錢的人少了, 我們賣的自然就少了。 ”一名攤販說。

來到芝罘區殯儀館的陵園內, 幾乎每座墓前都能看到祭掃的市民。

年過七旬的李欽釗帶著兒子來到老伴墓前, 獻上準備好的花圈, 蹲下來跟老伴“說”了幾句話, 便準備離去。 “我媽是前年去世的, 那時候煙臺已經不讓燒紙了, 這幾年來掃墓, 我們一直遵守這個規定, ”李欽釗的兒子說, “長輩要祭奠, 但法律規定也要遵守。 ”

與李欽釗一家類似, 在掃墓的市民中, 很多人用獻花圈的形式取代以往燒紙、磕頭等習俗, 文明祭祀已深入人心。 即便如此, 陵園中仍隨處可見護林防火人員的身影, 殯儀館的山腳下, 芝罘區園林處的兩台灑水車也已嚴陣以待。 “雖然這幾年市民掃墓的時候很少有燒紙的, 但為了保證不出現重大火情, 我們的防火人員清明期間全部堅守在崗。 ”芝罘區園林處一名現場負責人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