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三明學院:赴台交流學子青春創想,彩繪蝴蝶飛入臺灣公園

“您好, 請問新建公園需要人手來裝飾, 能不能來幫幫忙?”

“能!”

說幹就幹。 2017年10月27日起, 三明學院康曉雯、吳樂泉等12位赴台交流學子在臺灣中國科技大學行銷系導師的指導下,

結合當地實際需要和專業所長, 利用課餘時間來到臺灣新竹縣湖口鄉湖南村, 對當地新建的生態戰車主題公園進行裝飾彩繪。

彩繪剛開始, 村民們不解這群來自三明的年輕人在畫什麼。 “大家會積極提問關於色彩搭配、上色先後順序、形式構造等問題, 在學生們耐心示範和解釋後, 村民們甚至長者都躍躍欲試。 ”三明學院赴台帶隊老師葉超介紹到, 彩繪需要接受藝術和體力的考驗, 當地村民的熱情, 讓師生們為之感動。 “公園是大家的, 大家都可以創作!”赴台學生邀請村民們大膽加入彩繪的行列。 在師生村民們的配合下, 彩繪工作愈加事半功倍。

幾天過後, 這裡的臨街陡坡景觀被彩繪排列成蝴蝶造型, 公園入口堆砌的石頭與輪胎被塗上青春洋溢的色彩。 吳樂泉等人和村民一道, 以當地諺語“蝴蝶來了, 福氣就來了”創意發想, 將青春色彩融入在公園環境, 為公園增添生命力, 也讓村民們感受到不一樣的溫暖與驚喜, 周邊過客紛紛停車並駐足合影留念。

當地村民幸福地評價到:“我才外出幾天, 看到村長每天更新彩繪進度, 好棒, 趕回來我要給你們贊贊贊!”三明學院湖南籍赴台學生鄧志宏認為此活動更像是“在家服務”, 他想起了在遠方的親朋好友, 格外有意義。

這是“學中做、做中學”兩岸教學目標共識的切實縮影。 據悉, 三明學院與臺灣中國科技大學簽訂姊妹校已超過十年, 以“3+1”雙校園學習模式, 學生在大學第三年級時到臺灣合作院校學習, 利用臺灣高校的良性產學配套循環體系, 引導學生透過在地文化服務學習, 擴大學生們創新創意的發散, 結合產學需要, 爭做兩岸交流的文明使者和社會實幹的青年精英。

11月1日訊(本網通訊員 佘璿)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