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葛蘭素史克靶向BCMA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獲批FDA突破性療法認定

英國製藥巨頭葛蘭素史克(GSK)近日宣佈, 美國FDA已授予其新型抗B細胞成熟抗原(BCMA)單克隆抗體-藥物偶聯物(ADC)GSK2857916作為單藥療法用於既往接受至少3種療法治療失敗(包括一種抗CD38抗體療法, 以及對一種蛋白酶抑制劑和一種免疫調節劑難治)的多發性骨髓瘤(MM)患者的突破性療法(BTD)。

多發性骨髓瘤(MM)是一種惡性漿細胞病, 其腫瘤細胞起源於骨髓中的漿細胞, 而漿細胞是B淋巴細胞發育到最終功能階段的細胞。 因此多發性骨髓瘤可以歸到B淋巴細胞淋巴瘤的範圍。 在過去的20年中, 採用傳統和新型療法單獨或與移植聯合治療提高了治療緩解率並延長了生存期,

但疾病復發仍然是一個主要障礙, 同時嚴重的副作用不可避免。 因此, 該領域對更有效和毒性更小的藥物存在著顯著且未被滿足的需求。

早在今年十月, 歐洲藥品管理局(EMA)已經授予了GSK2857916治療既往已接受包括一種蛋白酶抑制劑、一種免疫調劑劑、一種抗CD38抗體的復發性和難治性MM患者的優先藥物資格(PRIME)。 此外, FDA和EMA還同時授予了GSK2857916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的孤兒藥地位。

BTD是FDA於2012年創建, 旨在加速開發及審查治療嚴重的或威脅生命的疾病的新藥。 作為繼快速通道、加速批准、優先審評以後美國FDA的又一個新藥評審通道, 獲得“突破性藥物”認證的藥物開發能得到包括FDA高層官員在內的更加密切的指導,

保障在最短時間內為患者提供新的治療選擇。 PRIME與BTD類似, 入圍PRIME的實驗性藥物, 將在臨床試驗及藥品開發方面獲得EMA的大力支持, 以加速真正創新藥物的開發及審批, 來滿足對有前景新藥的醫療需求。

BCMA是一種極其重要的B細胞生物標誌物, BCMA RNA在MM細胞中普遍檢測到, 多發性骨髓瘤患者的漿細胞表面可檢測到BCMA蛋白。 已成為MM和其他血液系統惡性腫瘤的一個非常熱門的免疫治療靶點。 目前針對BCMA開發的免疫療法超過20種, 主要分為:抗體藥物偶聯物(ADC, GSK為代表)、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療法(CAR-T, 新基/藍鳥生物、諾華為代表)、雙特異性抗體(BsAb, 安進為代表)。

值得一提的是, 在今年6月舉行的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年會上, GSK的GSK2857916是被授予的首個BTD和PRIME的BCMA靶向製劑。

GSK-2857916是一種新型人源化Fc-改造過的抗BCMA單抗與細胞毒製劑MMAF(monomethyl auristatin-F)通過一種非裂解連結子(藥物連結技術從西雅圖遺傳學取得授權)偶聯而成的ADC藥物。 通過抗BCMA單抗靶向結合MM細胞表面的BCMA, 之後迅速被MM細胞內化, 在溶酶體中降解並在MM細胞內釋放出非滲透性的MMAF發揮作用。

MMAF是一種有絲分裂抑制劑, 為抗微管蛋白化合物, 能通過阻斷微管聚合抑制細胞分裂, 可使腫瘤細胞停止於G/M期並誘導caspase-3依賴的細胞凋亡。

此外, GSK-2857916還能誘導NK細胞介導的ADCC(抗體依賴性細胞介導的細胞毒性作用), 同時誘導巨噬細胞介導ADCP(抗體依賴性細胞介導的吞噬作用)。 GSK-2857916通過多種細胞毒作用機制選擇性作用於MM細胞, 有望為該類癌症提供有極具潛力的下一代免疫治療選擇。

目前, GSK-2857916正處於I期臨床開發(NCT02064387), 用於復發性/難治性MM以及表達BCMA的其他血液系統惡性腫瘤的治療。 該研究是一項開放標籤、劑量遞增研究, 旨在評估GSK-2857916的安全性、藥代動力學(PK)、藥效動力學(PD)、免疫原性及臨床治療潛力。

我們期待臨床試驗的結果, 為這一疾病的臨床治療帶來改善與希望。

瞭解更多的抗癌知識

李岩教授從醫60餘年, 一直在研究中醫治癌理論, 出版著作600萬字, 先後出版有被數個國家出版十幾版的《腫瘤臨證備要》、著作《腫瘤病人自家療養》也出版過幾個版本, 還出版過日文版。 其他還有《肝癌防治錦囊》、《乳腺癌防治錦囊》、《肺癌防治錦囊》、《鼻咽癌防治錦囊》、《白血病防治錦囊》、《癌痛錦囊》等書籍。 其中《腫瘤臨證備要》的出版, 曾獲國務院副總理陳慕華題詞:扶正蕩邪, 增進健康。 該書是國內第一本中西醫結合的腫瘤專科著作, 提出中醫辯證論治理論, 提倡手術、藥物、針炙、心理等中西醫結合療法, 具有很高的臨床使用價值。 一般沒有太多抗癌知識的可以從入門書籍:《腫瘤病人自家療養》開始, 有一定的抗癌知識的可以跳過《腫瘤病人自家療養》直接從《腫瘤臨證備要》等書籍開始學習。李岩目前(已經87歲)在香港特區腫瘤中心坐診,並且希望留下傳承,需要對中西醫治療腫瘤有興趣而且有一定醫學基礎的傳承者。

有一定的抗癌知識的可以跳過《腫瘤病人自家療養》直接從《腫瘤臨證備要》等書籍開始學習。李岩目前(已經87歲)在香港特區腫瘤中心坐診,並且希望留下傳承,需要對中西醫治療腫瘤有興趣而且有一定醫學基礎的傳承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