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什麼水星是冰火星球?

水星(英語:Mercury, 拉丁語:Mercurius)是太陽系八大行星最內側也是最小的一顆行星, 符號:☿, 中國稱為辰星, 有著八大行星中最大的軌道偏心率。 它每87.968個地球日繞行太陽一周, 而每公轉2.01周同時也自轉3圈。

水星有著太陽系行星中最小的軌道傾角。 水星軌道的近日點每世紀比牛頓力學的預測多出43弧秒(角秒)的進動, 這種現象直到20世紀才從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得到解釋。

水星是一顆類地行星, 由於其非常靠近太陽, 所以只會出現在淩晨成為晨星, 或是黃昏出現作為昏星。 除非有日食, 否則在陽光的照耀下通常是看不見水星的。

地質構造

水星外貌如月, 內部結構卻很像地球, 也分為殼、幔、核三層。 水星的半徑為2439公里, 是地球半徑的38.2%, 18個水星合併起來才抵得上一個地球的大小。 品質為3.33×10^26克, 為地球品質的5.58%, 平均密度為 5.433克/cm^3 , 略低於地球的平均密度。 在八大行星中, 除地球外,

水星的密度最大。 由此天文學家推測水星的外殼是由矽酸鹽構成的, 其中心有個比月球大得多的鐵質內核。 這個核球的主要成分是鐵、鎳和矽酸鹽。 根據這樣的結構, 水星應含鐵20000億億噸, 按目前世界鋼的年產量(約8億噸)計算, 可以開採2400億年。

折疊水星大氣

儘管水星是太陽系8大行星中最小的那顆, 其引力也相應地較小。 然而水星確實擁有一個稀薄的大氣層。 在太陽的強烈輻射轟擊下, 水星大氣被向後壓縮延伸開去, 在背陽處形成一個“尾巴”, 就像一顆巨大的彗星。 然而更詭異的一點是, 水星事實上還在不斷的損失其大氣氣體成分。 因此, 正如所羅門博士指出的那樣“你需要不斷的進行補充, 方能維持大氣層的存在。 ”科學家們認為水星的補充方式是捕獲太陽輻射的粒子, 以及被微型隕石撞擊後濺起的塵埃顆粒。

折疊水星之鐵

水星所含有的鐵的百分率超過任何其他已知的星系行星。 這裡有數個的理論被提出來說明水星的高金屬性。

一個理論說本來水星有一個和普通球粒狀隕石相似的金屬—矽酸鹽比率。 那時它的品質是目前品質的大約2.25 倍, 但在早期太陽系的歷史中的某個時間, 一個星子/微星體撞掉了水星的1/6。 影響是水星的地殼 和地幔 失去了。 類似的另外一個理論是一個用來解釋地球月亮的形成的,

參見巨物影響理論。 另一種說, 水星可能在所謂太陽星雲早期的造型階段, 在太陽爆發出它的能量之前已經穩定。 在這個理論中水星那時大約品質是目前的兩倍;但因為原恒星收縮, 水星的溫度到達了大約2500K 到3500K 之間;甚至高達10000K。 許多的水星表面的岩石在這種溫度下蒸發, 形成"岩石蒸汽", 隨後, "岩石蒸汽" 被星際風暴帶走。 第三個理論, 類似第二個, 認為水星的外殼層是被太陽風長期侵蝕掉了的。

折疊影響地球

水星擁有太陽系8大行星中偏心率最大的軌道,通俗的說,就是它的軌道的橢圓是最“扁”的。而最新的電腦類比顯示,在未來數十億年間,水星的這一軌道還將變得更扁,使其有1%的機會和太陽或者金星發生撞擊。更讓人擔憂的是,和外側的巨行星引力場一起,水星這樣混亂的軌道運動將有可能打亂內太陽系其他行星的運行軌道,甚至導致水星,金星或火星的軌道發生變動,並最終和地球發生相撞。

折疊溫度日照

水星表面平均溫度約452K,變化範圍從90到700K,是溫差最大的行星;白天太陽光直射處溫度高達427℃,夜晚太陽照不到時,溫度降低到-173℃。溫差變化如此懸殊,絕不可能有生物存在。可以比較一下地球,地球上的度溫變化只有11K。(這裡只是太陽輻射能量,不考慮“季節”,“天氣”) 水星的表面的日照比地球強8.9 倍,總共輻照度有9126.6W/m2。令人驚訝地,在1992年所進行的雷達觀察顯示,水星的北極有冰。一般相信,這些冰存在于陽光永無法照射到的環形山底部,由於彗星的撞擊和/或行星內部的氣體冒出表面而積累的。

撞擊任務

美國航天局16日宣佈,“信使”號水星探測器燃料即將耗盡,可能將於30日以撞擊水星的方式結束使命。

“信使”號于2004年8月升空,經過約6年半的飛行於2011年3月進入繞水星運行軌道。美國航天局副局長約翰·葛籣斯菲爾德對“信使”號給予高度評價,認為該任務第一次讓人們真正認識了水星。他說,儘管“信使”號的旅程即將結束,但分析其所獲資料的旅程才剛剛開始,這些資料將説明解開水星的各種謎團。

據美國航天局介紹,本月24日,地面人員還將對“信使”號實施最後一次軌道調整,這一操作將基本耗盡“信使”號推進系統最後所剩的氦氣。此後“信使”號將飛向水星表面,預計將在4月30日以每秒3.91公里的速度撞擊水星背對地球的一面。

土藏酒

折疊影響地球

水星擁有太陽系8大行星中偏心率最大的軌道,通俗的說,就是它的軌道的橢圓是最“扁”的。而最新的電腦類比顯示,在未來數十億年間,水星的這一軌道還將變得更扁,使其有1%的機會和太陽或者金星發生撞擊。更讓人擔憂的是,和外側的巨行星引力場一起,水星這樣混亂的軌道運動將有可能打亂內太陽系其他行星的運行軌道,甚至導致水星,金星或火星的軌道發生變動,並最終和地球發生相撞。

折疊溫度日照

水星表面平均溫度約452K,變化範圍從90到700K,是溫差最大的行星;白天太陽光直射處溫度高達427℃,夜晚太陽照不到時,溫度降低到-173℃。溫差變化如此懸殊,絕不可能有生物存在。可以比較一下地球,地球上的度溫變化只有11K。(這裡只是太陽輻射能量,不考慮“季節”,“天氣”) 水星的表面的日照比地球強8.9 倍,總共輻照度有9126.6W/m2。令人驚訝地,在1992年所進行的雷達觀察顯示,水星的北極有冰。一般相信,這些冰存在于陽光永無法照射到的環形山底部,由於彗星的撞擊和/或行星內部的氣體冒出表面而積累的。

撞擊任務

美國航天局16日宣佈,“信使”號水星探測器燃料即將耗盡,可能將於30日以撞擊水星的方式結束使命。

“信使”號于2004年8月升空,經過約6年半的飛行於2011年3月進入繞水星運行軌道。美國航天局副局長約翰·葛籣斯菲爾德對“信使”號給予高度評價,認為該任務第一次讓人們真正認識了水星。他說,儘管“信使”號的旅程即將結束,但分析其所獲資料的旅程才剛剛開始,這些資料將説明解開水星的各種謎團。

據美國航天局介紹,本月24日,地面人員還將對“信使”號實施最後一次軌道調整,這一操作將基本耗盡“信使”號推進系統最後所剩的氦氣。此後“信使”號將飛向水星表面,預計將在4月30日以每秒3.91公里的速度撞擊水星背對地球的一面。

土藏酒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