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孝法師:想得到什麼樣的人生,要看你種了什麼樣的因

修行到達的階段,來源於你所覺悟的對境

佛法當中, 正知正見是首要的。 而法門是行動, 是方法, 是基於正知正見, 根據每個生命的狀態量身製作的。

所有的法門都有階段性, 而法門的背後還有延續性, 和產生的果之間也是有延續性的。 所以修行是一個曲線, 需要我們一步一個腳印地去認知。 比如, 三皈依和五戒就是分階段性的。

其實, 修行的每一個階段都和覺悟的對境有關係, 也和修行的目標密不可分。

堅持善的品質, 生命的未來就會輾轉增上

佛教中所說的人乘, 就是我們對未來如何規劃。 比如, 你希望下一生要美貌, 要健康, 要受到高等教育, 要長壽, 要眷屬都聽話……當你對生命有這樣的展望時, 要清楚地知道什麼是美貌的因, 知道以後, 今生就會行為端莊, 就會持戒;什麼是財富的因?富有同情心, 去幫助別人, 這樣未來生命就會富有;什麼是眷屬因?視一切眾生都如自己的孩子一樣, 去愛護別人、幫助別人, 就會感召到賢善的眷屬。 這是對未來和下一生的生命願望, 對於今生來說也是一種善根。

這個善根是過去世對生命有一種善意和尊重, 尊重自己的生命, 尊重己鄰, 尊重別人。 這是一種生命的品質和品位。

堅持這種品質和品味, 我們帶發修行, 一生不斷地去做, 越做越歡喜, 來生就會越來越增上。 你就沒有時間去想那些負面的東西, 而是以一種積極、有目標的心態“克己復禮”——這是中國人的一種理想——這樣去培養自己生命的未來。

再比如, 你想要什麼樣的家庭, 取決於你如何經營家庭, 以及你與家人相處的理念。 每個人在他的生命當中都有很多妄念, 很多煩惱與嗔恨。 但你的嗔恨不要傷害家人, 這就是忍, 要安忍, 這就是佛教說的“忍辱波羅蜜”;佈施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信心, 給予的同時, “予人玫瑰, 手有餘香”, 我們的生命就會得到一種內在的力量, 支撐著你更多地拓展善意, 這就是經營生命。 這些都來源於情感和認知,

來源於克制和培養, 這在佛教來講, 就叫“種因一定結果”, 需要“但做好事, 莫問前程”。

今日智慧增長點:

1、佛法中, 正知正見是首要的。

2、什麼是眷屬因?視一切眾生都如自己的孩子一樣。

3、佈施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信心, 給予的同時, “予人玫瑰, 手有餘香”,

我們的生命就會得到一種內在的力量, 支撐著你更多地拓展善意, 這就是經營生命。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