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莫讓失智症成為老年健康陰影

剛剛閉幕的十九大, 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提出要“實施健康中國戰略, 完善國民健康政策, 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服務”, 以及“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推進醫養結合”。 而健康和養老領域一個經常被忽略又刻不容緩亟待重視的問題, 就是被稱為老人健康的“第四大殺手”——失智症

失智症在全球發病率越來越高, 是損害老年人健康與生活品質的主要威脅之一。

中國是人口大國, 目前我國約有800萬到1000萬老年癡呆患者,隨著人口老齡化的進展, 失智症的患病人數也將迅速增加。 《2015年世界阿爾茨海默病報告》綜合了中國2005-2015的系列研究, 得出我國60歲及以上老人阿爾茨海默病(AD)患病率為6.61%, 預計到2040年, 我國失智症人數將是所有發達國家失智症患者的總和。 傳統家庭照護模式面臨社會變遷的挑戰以及社會化照護服務供需矛盾突出,失智老人專業預防和干預服務體系建設亟須加強。 但到目前為止, 雖已有較多藥物能延緩失智症狀的發展, 但尚無徹底的治療方法。 控制一些危險因素,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可有效預防該病的進展。 儘早對失智症患者進行檢測並給予干預和治療,
可有效防止患者生活品質的下降。

於11月2日在華亭賓館召開的“老年照護系列研討會--失智症早期預防及干預策略研討會”暨上海衛生管理戰略系列研討會, 恰逢其時。 此次研討會以失智症預防及干預為主題, 由上海市衛生和健康發展研究中心聯合上海市醫藥衛生發展基金會共同舉辦。

上海市衛生和健康發展研究中心是上海市衛生政策研究的智庫和平臺, 丁漢升研究員帶領的老年照護研究團隊多年來潛心於老年照護服務體系和保障制度的研究, 完成了上海市老年照護需求評估體系的整合和方案制定工作, 多項研究成果轉化為相關政策, 下一步將把失智症的預防、服務和保障作為研究重點。

此次研討會將特邀來自美國、荷蘭、新加坡、中國等多地的失智症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 以及護理機構的管理者和專業服務人士, 對失智症流行病學情況、社會支援系統及有效預防和干預服務措施進行深度的探討和交流。 參加人員範圍為上海市及其他省市民政、醫保和衛生行政部門相關人員,

15個老年護理保險試點城市相關人員, 老年護理保險行業機構, 上海市衛生政策協作網路成員單位代表、青年專家、高校及相關研究機構的老年護理和失智症研究的專家學者, 規模約為200人。

上海市衛生計生委副主任趙丹丹

會上,上海市衛生計生委副主任趙丹丹在致辭中指出,上海已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失智症的患病率更是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而呈指數式增長,給家庭和社會造成沉重的心理負擔和經濟負擔。上海市老年人的福利待遇在全國處於較高水準,基於統一需求評估的老年人長期護理保險制度也即將全面推行。但是,整體上社會對失智症相關問題還缺乏足夠認識,篩查與預防缺乏,診斷困難,病人就診率低,目前上海市並沒有針對失智症的專項干預和保障政策,服務能力欠缺,這無疑會對上海即將到來的深度老齡化社會帶來巨大挑戰。對於失智症的早期預防和干預,世界很多國家經過多年的探索,已經取得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經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總結學習這些國家的先進經驗,對上海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美國養老機構St.John's Home技術服務部副主席Rebecca Priest

來自美國的失智症照護專家Rebecca Priest介紹了她所主導的失智症照護社區提供的“以人為本”的照護模式,核心是避免對失智症的過度醫學化,為了讓失智症老人儘量住在家中,在社區當中打造一個熟悉的環境,在這個社區當中為失智症老人保持緊密富有支持性的社會關係,然後支持他們的生活,通過居家照護更好的照顧這些老人,密切社區年輕人和老人之間的關係,失智症的老人及其家庭能保留其原有熟悉的生活方式,瞭解其心理和社會方面的需求。創造足夠的靈活度,而且能夠增加社區的參與度,增加護理的可及性,讓老年人在家裡得到很好的照顧。

荷蘭Saffier Residentie集團董事會主席Roland de Wolf

來自荷蘭的專家Roland de Wolf介紹了其所在的失智症居家服務機構的經驗,與傳統的養老機構相比,在這樣的機構裡住戶有自己的自主權,他們是居住環境的主人,而不是護士或者醫生為他們做決定。居家服務需要更多的非正式護理人員,專業人員和正式的護理人員的數量要少於非正式的照護人員,通過一對一的服務提高住戶的生活品質。避免為了提高護理品質而忽略生活品質,這樣的機構強調的是服務物件的生活,而不是單純的延長他們的壽命。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誌,為失智老人提供體面而又尊嚴的服務保障,提高失智症老人及其家庭的安全感、認知度和幸福感,讓失智老人安度晚年,這是建設健康中國應有的題中之意,符合客觀規律和國際發展潮流,也符合廣大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

上海市衛生和健康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丁漢升主持本次研討會

編輯:周方鉑

統籌:劉曉莉

上海市衛生計生委副主任趙丹丹

會上,上海市衛生計生委副主任趙丹丹在致辭中指出,上海已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失智症的患病率更是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而呈指數式增長,給家庭和社會造成沉重的心理負擔和經濟負擔。上海市老年人的福利待遇在全國處於較高水準,基於統一需求評估的老年人長期護理保險制度也即將全面推行。但是,整體上社會對失智症相關問題還缺乏足夠認識,篩查與預防缺乏,診斷困難,病人就診率低,目前上海市並沒有針對失智症的專項干預和保障政策,服務能力欠缺,這無疑會對上海即將到來的深度老齡化社會帶來巨大挑戰。對於失智症的早期預防和干預,世界很多國家經過多年的探索,已經取得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經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總結學習這些國家的先進經驗,對上海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美國養老機構St.John's Home技術服務部副主席Rebecca Priest

來自美國的失智症照護專家Rebecca Priest介紹了她所主導的失智症照護社區提供的“以人為本”的照護模式,核心是避免對失智症的過度醫學化,為了讓失智症老人儘量住在家中,在社區當中打造一個熟悉的環境,在這個社區當中為失智症老人保持緊密富有支持性的社會關係,然後支持他們的生活,通過居家照護更好的照顧這些老人,密切社區年輕人和老人之間的關係,失智症的老人及其家庭能保留其原有熟悉的生活方式,瞭解其心理和社會方面的需求。創造足夠的靈活度,而且能夠增加社區的參與度,增加護理的可及性,讓老年人在家裡得到很好的照顧。

荷蘭Saffier Residentie集團董事會主席Roland de Wolf

來自荷蘭的專家Roland de Wolf介紹了其所在的失智症居家服務機構的經驗,與傳統的養老機構相比,在這樣的機構裡住戶有自己的自主權,他們是居住環境的主人,而不是護士或者醫生為他們做決定。居家服務需要更多的非正式護理人員,專業人員和正式的護理人員的數量要少於非正式的照護人員,通過一對一的服務提高住戶的生活品質。避免為了提高護理品質而忽略生活品質,這樣的機構強調的是服務物件的生活,而不是單純的延長他們的壽命。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誌,為失智老人提供體面而又尊嚴的服務保障,提高失智症老人及其家庭的安全感、認知度和幸福感,讓失智老人安度晚年,這是建設健康中國應有的題中之意,符合客觀規律和國際發展潮流,也符合廣大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

上海市衛生和健康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丁漢升主持本次研討會

編輯:周方鉑

統籌:劉曉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