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令人髮指的雙11的促銷規則,總算弄明白了,根源在這裡!

雙11的變遷華說

雙11未至, 先聞吐槽聲。 其實年年都有吐槽, 只不過今年來得更早, 更猛烈一些。

吐槽要有槽點, 今年的槽點是促銷活動規則的複雜。

預售、定金膨脹金、各類滿減紅包、直降紅包、返現券等優惠券以及7天或30天保價政策……花多眼雜不論, 關鍵是那遊戲規則, 相當的“燒腦”。 且以預售為例罷, 因為今年的一大特點, 是眾多電商推出了“預售”促銷。 所謂“預售”, 就是提前繳納定金, 銷售當天可以獲得最低價格。 某寶的預售定金可抵用金額設置規則是這樣的:

“(1)預售價格在490元(不含)以下的, 定金可抵用金額須設置為5的倍數。

(2)預售價格在490元(含)以上的, 定金可抵用金額須設置為10的倍數。

預售商品可支援定金作相應的膨脹, 即消費者支付定金後, 消費者有權按照一定的膨脹比例而享有更高的購物抵扣權益。 ”

需要“奧數”功底才能弄明白的促銷規則, 自然令“剁手黨”們為之意興闌珊, 因為花如許精力和時間成本換取所謂的優惠, 正如雞肋一般, 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然則何以今年的雙11促銷規則搞得如此複雜?以愚觀之, 商家故意設置障礙大幅提升獲取優惠的難度, 表明著大力度的打折促銷不再是“雙11”的主要訴求,

這個發源于光棍節的網上購物節日正在發生著變化。

一個可以觀察到的事實, 是越來越多的商家選擇在“雙11”期間發售新品。 譬如說炙手可熱的智慧手機, 包括華為、小米、OPPO、vivo在內的眾多國內知名廠商都對外宣佈, 有新品將在“雙11”期間正式推向市場銷售。 另一個可以觀察到的事實, 是以天貓、京東為代表的電商平臺不遺餘力地延攬國外的知名品牌參其中, 參與“雙11”的國外品牌逐年增多, 檔次也在逐年提升。

毋庸諱言, “雙11”作為一個網上集市, 最初的功能, 是幫助商家處理庫存和尾貨。 臨近年底, 賣不出去的庫存和尾貨需要處理, “雙11”的出現, 可謂恰逢其時, 契合了商家的需求。 電商平臺和商家一拍即合, 催生了這樣一個網上購物的節日。

不過, 經過9年的生長, 當“雙11”一天的交易金額達到1000億元左右的規模之時, 以大幅打折處理庫存和尾貨作為這個購物節定位和訴求, 顯然是不相宜的, 它需要更高品質的新品、當紅產品為之相匹配。

君不見, “雙11”這些年的聲勢一年比一年大, 影響也從國內輻射至海外。 這聲勢和影響, 可不是憑空而來的, 它是電商平臺砸下大筆銀子, 真金白銀的投入換起來的。 當然, 電商平臺不會做“活雷鋒”, 不會做虧本買賣, 這些投入, 會通過收取參與“雙11”商家的銷售收入分成和推廣費中獲得回報。 電商平臺造節的投入越大, 向商家收取的推廣費用自然越高, “流量越來越貴”的抱怨, 可不是矯情的無病呻吟, 而是商家確實感受到的成本壓力。

參與“雙11”活動, 商家的成本越來越高, 賣低價處理的庫存和尾貨無從回收其高額投入, 需要銷售更高品質同時更高價格的產品才能與之匹配, 才有可能回收投入。

是的, “雙11”變了, 如今的“雙11”, 已經不再是原來的“雙11”了。 打一個比喻, 最初的“雙11”, 是一個處理處理庫存和尾貨的打折集市, 但經過這些年的累積投入, 已經轉型為售賣新品、品牌商品的高檔購物中心。 也因為這種轉變, 催生了今年格外複雜, 需要“奧數”功底才能弄明白的促銷規則, 從而引發了網路上下如潮的吐槽。

吐槽歸吐槽, 但“雙11”終究是站在那裡了。 你買, 或者不買, 它就在那裡!(一笑)

2017/11/2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