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扶貧一線」賀文俊:群眾真情真心真意的貼心人

賀文俊是楊陵區大寨街道辦杜寨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 今年4月楊淩精准扶貧攻堅戰號角吹響後, 他身先士卒, 以實際行動勇做扶貧工作組的馬前卒、人民群眾的貼心人、精准扶貧的排頭兵, 不辭辛勞、無怨無悔, 只為困難群眾解貧脫困。

“我們村共有5個村民小組, 大約2200多人, 姓氏雜, 人口多, 是大寨街道辦最大的村子之一。 我們村裡共有26戶貧困戶, 這個數字在大寨也算是最多的,

而且重病、傷殘家庭就有8戶, 對這些人群該如何扶貧, 確實很難, 當時我就覺得身上的擔子很重。 ”10月31日下午, 在村委會辦公室內, 賀文俊向視線記者聊起了村裡這半年來精准扶貧工作的點點滴滴。

面對精准扶貧緊張的工作進度, 賀文俊顧不得想太多,

將眼前的壓力轉化為動力。 在扶貧工作組駐村後, 他及時為工作組服務, 充當工作組與群眾溝通的橋樑。 扶貧工作組組長胡少聰告訴我們, 剛開始入戶識別階段, 許多貧困戶不認識他們, 對他們的工作不理解、不配合, 有時入戶連門都不給他們開, 甚至在村委會大鬧、謾駡, 每次都是賀文俊出面, 給他們一次次做思想工作。 “很多人生活上受挫折, 不願意跟人交流, 都是賀書記找他們談心, 只要能辦到的, 他都儘量滿足。 他也經常被人罵、受氣, 但他總說, 咱這工作就是給群眾服務, 就像自家人之間生氣一樣, 不能跟他們當真。 ”

除了為扶貧工作組做好服務工作, 賀文俊還以真情、真心、真意做群眾的貼心人。 村民何大元今年72歲, 身患殘疾, 一個人住在只有6個平米大小的木頭房裡, 常年靠撿破爛維持生活。 賀文俊時刻牽掛著這位老夥伴, 一開始讓他住進村裡的幸福院, 生活吃飯都有人照料,可何大元不願給人添麻煩,拒絕了賀文俊的好意。今年何大元被納入貧困戶,賀文俊瞭解到相關政策後,立即根據“兩不愁三保障”為何大元申請了住房保障32000元。今年8月開始,賀文俊就跑前跑後張羅聯繫,從買材料到找工人,不到一個月時間,60平米的新房就蓋起來了。賀文俊的付出何大元都看在眼裡,他說:“雖然我年齡大了,但是還能撿破爛掙錢,有了這棟新房,我感覺日子都越來越敞亮了,咱要自食其力回報黨和政府對咱的恩情!”

【記者手記】 面對千頭萬緒的扶貧工作,面對錯綜複雜的貧困原因,我們在賀文俊身上看到了耐心、愛心,更看到了“辦法總是比困難多”的工作態度。如何做群眾工作,打開群眾心門,在賀文俊眼裡,就是要用人心換人心,用付出暖人心,盡自己最大努力讓貧困群眾過上吃穿不愁、住房不愁的好日子!

生活吃飯都有人照料,可何大元不願給人添麻煩,拒絕了賀文俊的好意。今年何大元被納入貧困戶,賀文俊瞭解到相關政策後,立即根據“兩不愁三保障”為何大元申請了住房保障32000元。今年8月開始,賀文俊就跑前跑後張羅聯繫,從買材料到找工人,不到一個月時間,60平米的新房就蓋起來了。賀文俊的付出何大元都看在眼裡,他說:“雖然我年齡大了,但是還能撿破爛掙錢,有了這棟新房,我感覺日子都越來越敞亮了,咱要自食其力回報黨和政府對咱的恩情!”

【記者手記】 面對千頭萬緒的扶貧工作,面對錯綜複雜的貧困原因,我們在賀文俊身上看到了耐心、愛心,更看到了“辦法總是比困難多”的工作態度。如何做群眾工作,打開群眾心門,在賀文俊眼裡,就是要用人心換人心,用付出暖人心,盡自己最大努力讓貧困群眾過上吃穿不愁、住房不愁的好日子!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