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蚯蚓(地龍)的生活習性以及發酵糞便養蚯蚓的技術

蚯蚓(地龍)的生活習性以及發酵糞便養蚯蚓的技術

如果想養殖好蚯蚓首先要對蚯蚓的生活習性以及喜好有一個詳細的瞭解。 下面益富源糞便發酵劑為您詳細介紹蚯蚓的生活喜好以及飼養方法。

六喜

1.喜陰暗:

蚯蚓屬夜行性動物, 白晝蟄居泥土洞穴中, 夜間外出活動, 一般夏秋季晚上8點到次日淩晨4點左右出外活動, 它採食和交配都是在暗色情況下進行的。

2.喜潮濕:

自然陸生蚯蚓一般喜居在潮濕、疏鬆而富於有機物的泥土中, 特別是肥沃的庭園、菜園、耕地、溝、河、塘、管道旁以及食堂附近的下水道邊、垃圾堆、水缸下等處。

3.喜靜:

蚯蚓喜歡安靜的周圍環境。 生活工礦周圍的蚯蚓多生長不好或逃逸。

4.喜溫暖:

蚯蚓儘管世界性分佈, 但它喜歡比較高的溫度。 低於8℃即停止生長發育。 繁殖最適溫度為22~26℃。

5.喜酸甜:

蚯蚓是雜食性動物, 它除了玻璃、塑膠和橡膠不吃,

其餘如腐植質、動物糞便、土壤細菌、真菌等以及這些物質的分解產物都吃。 蚯蚓味覺靈敏, 喜甜食和酸味。 厭苦味。 喜歡熱化細軟的飼料, 對動物性食物尤為貪食每天吃食量相當於自身重量。 食物通過消化道, 約有一半作為糞便排出。

6.喜獨居:

蚯蚓具有母子兩代不願同居的習性。 尤其高密度情況下, 小的繁殖多了, 老的就要跑掉、搬家。

六畏

1.畏光:

蚯蚓為負趨光性, 尤其是逃避強烈的陽光、藍光和紫外線的照射, 但不怕紅光, 趨向弱光。 如陰濕的早晨有蚯蚓出穴活動就是這個道理。 陽光對蚯蚓的毒害作用, 主要是陽光中含有紫外線。 據陽光照射試驗, 蚯蚓進行陽光照射15分鐘66%死亡, 20分鐘則100%死亡。

2.畏震:

蚯蚓喜歡安靜環境不僅要求噪音低,

而且不能震動。 靠近橋樑、公路、飛機場附近不宜建蚯蚓養殖場。 受震動後, 蚯蚓表現不安, 逃逸。

3.畏浸性

4.畏鹽

5.畏辣

6.畏冷熱

蚯蚓的飼養

1、蚯蚓的飼料種類

1)植物性飼料。 包括玉米、小麥、水稻等農作物秸稈, 各種野草樹葉等。 這些物質經過益富源粗飼料發酵劑發酵營養成分更高。

2)動物性飼料。 包括豬、牛、羊、雞、鴨等各種畜禽糞便, 需要用益富源糞便發酵劑發酵後使用。

3)垃圾性飼料。 包括城市生活垃圾中的菜葉、瓜皮、水果、廢紙及一些工業廢棄物, 如酒糟、糖渣、木屑等。

2、蚯蚓的飼料配方

1)牛糞100%,益富源糞便發酵劑若干(根據發酵料而定)

2)牛糞50%, 豬糞35%, 秸稈150%, 益富源糞便發酵劑若干(根據發酵料而定)

3)豬糞50%, 秸稈或雜草50%, 益富源糞便發酵劑若干(根據發酵料而定)

4)豬糞50%, 秸稈40%, 蠶沙10%, 益富源糞便發酵劑若干(根據發酵料而定)

3、蚯蚓飼料的配製

飼料好壞是養殖蚯蚓成功與否的關鍵, 飼料的調製和發酵工作, 是蚯蚓養殖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技術關鍵, 蚯蚓繁殖的快慢很大程度決定了所準備的飼料,

配製的關鍵在於發酵, 沒有充分發酵的飼料, 會使蚯蚓大量死亡, 因此搞好飼料的發酵工作是人工養殖蚯蚓成敗的關鍵。 一般有機物經過3-4次的翻堆腐熟後, 就可以成為蚯蚓的飼料。 方法是:首先把糞料灑水搗碎, 秸稈或雜草截成5-15 cm的段並用淨水浸泡透。 操作時以250px糞料, 500px秸稈或草料, 同時加入益富源糞便發酵劑, 使所含水分在50%-60%, 料堆長度不限, 但一次發酵料堆不能低於300 kg, 以0.6-1.2 m的高度為宜, 料堆要求鬆散, 以利高溫細菌的繁殖, 用農膜蓋嚴保溫保濕, 發酵15天左右掀開農膜翻堆, 把上邊的堆料翻到下邊, 四周的堆料翻到中間, 並把堆料翻松拌勻, 添加水分維持在50%-60%再用農膜蓋嚴繼續發酵1-2次, 發酵完成後在糞料中添加益富源動物營養促食液1立方米25 kg/m3, 透氣2-3天后即可使用。腐熟好的飼料:黑褐色,無臭味,質地鬆軟,不粘不滯。

1、下種

將腐熟好的飼料調節好濕度後,開挖好的溝槽平鋪10 cm,然後均勻放入含卵塊及幼叫的蚯蚓種,至上而再放125px的飼料。養殖密度可控制在2-2.5 kg/m2或1-1.5萬條/m2,原則上前期密度可稍大,後期密度可逐漸縮小。

2、遮陰與防護網

蚓種放好後,溝上先覆蓋一層塑膠防蚊網,再放塑膠薄膜,泡沫板等防雨材料覆蓋。既可防鼠、青蛙等危害又可防雨保濕。

3、溫濕度的調節

蚯蚓的最佳養殖溫度在20-27℃,和蠶兒對溫度的要求一樣。冬季桑園採用加厚養殖床到40-1250px,餌料上蓋麥秸或稻草,也可把冬季桑樹枯葉、剪下的桑枝條加厚平鋪,再上蓋塑膠布保溫保濕;冬季大棚、蠶室加溫需注意火爐必須通煙管,以防蛆叫煤氣中毒,另外,空氣相對濕度應保持在70%80%,每天通風3一4次,每次30min。夏季結合通風每天澆1次水降溫,一般情況一星期澆1次水即可。

4、勤除薄喂

除蚯蚓糞、取叫蚯蚓繭或倒翻飼育床,結合餵料每月2-3次,每次厚度250px,力求糞料新鮮透氣,降低因糞料堆積過厚除蚯蚓糞不及時對蚯蚓造成感病的幾率,為蚯蚓的生長創造良好的條件。

5、分期飼養

蚯蚓飼養可分成種子群、繁殖群、生產群,薄飼勤翻,每月給料2次,每次給料厚度10 cm。分期飼養既有利於蛆叫的常規管理,又有利於蚯蚓的繁殖生長,防比病蟲害的發生。

6、蚓叫繭及種叫的處理

蚯蚓經過20天的飼養後,經異體交配產下大量的蚓繭,此時可以把種蚓和蚓繭分離孵化,把分離出的蚓繭、糞料及蚓糞混合物堆成新的養殖堆,保持好溫濕度,蚓繭孵化50%時可在堆上再覆上250px糞料,約經20天即可完全孵化,此時孵化堆中的密度很大,每1m2可孵叫繭5-6萬,應及時分堆處理,可分成2-3份並覆上新糞料飼喂,經過常規管理約經過40天左右即可全部長大。把從種蚓中分離出的種叫重新搭配後放入新糞料飼喂,20天后即可再次繁殖處理。

7、適時採收

蚯蚓的採收時期:一般掌握在成叫環帶明顯,生長發育緩慢,飼料利用率降低時進行,夏季每月採收1次,春秋季節每1.5月採收1次,採收後及時補料。

採收方法:

1)誘集法。利用蚯蚓喜食酸、甜、腥類食物的特點,可預設採收時間,並使所投基料在預設時間內基本吃完,此時可在基料表而投喂爛西瓜皮、爛番茄、爛蘋果、撒洗魚水等措施(最好是早晨和傍晚進行),誘使蚯蚓爬出覓食,此時可集中採集成叫,採集完畢要及時補充基料。

2)篩取法。自製1個3 mm的篩子,把飼養床上的蚯蚓 ,蚓糞倒入篩中來回振動,使蚓繭、蚓糞撒落到下而的容器裡,再將篩中的成蚓集中採收,幼蚓放回到飼養床上繼續飼喂,採收時注意篩子和容器距離不要太遠,以免使蚓繭受傷,容器裡的蚓繭不能堆積過多,應及時攤放到飼養床上,給於新基料孵化飼喂。

8、輪換更新

種蚓要每年更新2-3次,養殖床要每年換1次,以保證蚯蚓的旺盛,並防比種群的衰退。提純復壯的方法:種蚓產繭至15天,冬季20天,把種蚓和基料分開,把不同桑樹行中種蚯群(不低於4萬條以上)所產的蚓繭充分攪拌後孵化飼喂,即可起到雜交提純復壯的目的。產繭的種蚓加入新糞料飼喂再讓其產繭,15天后再分離提純復壯。

桑園養殖蚯蚓的技術

桑園的選擇

目前現有的桑園大都可以作為蚯蚓的飼養場地,尤以稀植寬行桑園的使用效果更佳。但桑園養殖蚯蚓仍需具備以下條件:1、通風、排水良好,以適應蚯蚓喜陰暗,晝伏夜出的習性。

2、避開人場嘈雜、雜訊、振動嚴重的桑園,以防蚯蚓逃逸。

3、必須有充足的水源,最好是地下水。

4、交通便利,易操作。

養殖方式及方法

蚯蚓的養殖方式主要有:池養、床養、盆養、箱養和筐養、溝槽養、園林與田間養、大棚及室內養殖等。桑園養殖蛆叫除考慮對桑園的利用外,亦可考慮對養蠶大棚閒置時期及設備的充分利用,宜採用田間溝槽

養殖和大棚及蠶室箱式立體養殖相結合的方式。

1、桑園建立養殖溝槽的方法

採用隔行建立養殖溝,一年輪換一次使用,既方便了養蠶與養蚯蚓的常規技術管理需要,又符合養蛆叫不能重茬的要求。以桑樹行中心開挖溝槽,要求兩邊各離桑樹500px,溝槽內挖出的土置於溝槽四周,壟寬375px並夯實,溝槽一邊高1000px,對稱的一邊高500px,長度可把桑樹行分為種子群占1/5,繁殖群占1/5、生產群占3/5;也可一行種子群、一行繁殖群、數行生產群佈局。

2、大棚及蠶室箱式、床式立體養殖的方法

此方法可作為桑園飼養蛆叫的輔助方法配合使用,主要是在秋蠶飼養結束到第二年養春蠶前進行,養蠶戶可利用飼養小蠶用的架子、蠶匾,防幹塑膠膜、火爐(冬季加溫用),大蠶使用的蠶台等設備養殖蛆叫:蠶匾在放糞料飼喂前應先鋪好塑膠布,蠶台在放糞料前四周用木板包500px高,同時鋪好塑膠布。養蠶前15天要把棚室飼養蛆叫移回到桑園,並把棚室、用具洗刷消毒乾淨以備養蠶使用。[6]

蚯蚓對環境的要求

1、溫度

一般來說,蚯蚓的活動溫度在5-30℃,0-5℃進入休眠狀態,0℃以下死亡,最適溫度為20-27℃左右,也是蚓繭卵的最適溫度,32℃以上時停比生長,40℃以上死亡。因此蚯蚓養殖:夏秋季要搭遮蔭棚降溫(桑園有天然的遮蔭條件,但桑樹在夏伐後到發芽生長密閉前仍需臨時用遮蔭物遮蓋),冬季要棚室加火升溫(可利用蠶室己有的設備)或桑園覆麥草保溫升溫,以利蚯蚓的正常生長繁殖。

2、濕度

蚯蚓是利用皮膚來呼吸的,所以蚯蚓身體必須保持濕潤,蚯蚓體內水分占體重的75%以上,防比水分喪失是蚯蚓生存的關鍵,因而飼料的濕度應保持在70%左右為宜。

3、酸鹼度(pH值)

蚯蚓生長在pH值6-8的範圍內較好,且產叫繭最多。

4、通氣

蚓是靠大氣擴散到土壤裡的氧氣進行呼吸的,土壤通氣越好,其新陳代謝越旺盛,不僅產叫繭多,而且成熟期縮短。

5、食物

投餵食物不足或品質不高會使蛆叫間爭食,導致生殖力下降,病蟲害蔓延,死亡率增加,部分蚯蚓逃逸或生長緩慢。[6]

病害與敵害防治

如因毒害原因蚯蚓出現痙攣狀結節變粗而短,勤液增多,體色變白而死亡或室內暫養蚯蚓發病,要轉移養殖環境。如由於養殖環境潮濕而導致蚓體變白,可添加發酵過的幹畜糞或精飼料,如發現已有蚓叫死亡,要立即搬入叫床飼養。養殖場避免選擇在農藥噴施量較大的地方,同時避免選在工廠附近或公路沿線。另外,避免飼喂噴過農藥的飼料。[7]

應用編輯

蚯蚓作用可以促進Cu、Zn、Cd、Ni等重金屬向交換態和水溶態轉化,但對Pb,、Cr化學形態的影響較小,並且蚯蚓對重金屬形態影響的綜合效果達到顯著水準(P=0.0351)。本研究結果說明蚯蚓具有活化污泥中Cu、Zn、Cd、Ni等重金屬的作用,這與Sizmur等人的研究結果一致。然而,在本試驗中蚯蚓對Pb,、Cr等重金屬的形態未產生顯著影響,這說明Pb、Cr等重金屬在污泥中形態較為穩定,不容易被活化。

蚯蚓能夠對許多決定土壤肥力的過程產生重要影響,被稱為“生態系統工程師”。它通過取食、消化、排泄和掘穴等活動在其體內外形成眾多的反應圈,從而對生態系統的生物、化學和物理過程產生影響。蚯蚓生態系統中既是消費者、分解者,又是調節者,它在生態系統中的功能具體表現在:

a)對土壤中有機質分解和養分迴圈等關鍵過程的影響;

b)對土壤理化性質的影響;

c)與植物、微生物及其他動物的相互作用。蚯蚓活動及其在生態系統中的功能受蛆酬生態類群、種群大小、植被、母岩、氣候、時問尺度以及土地利用歷史的綜合控制。蚯蚓外來種入侵與生態系統的關係以及蚯蚓對全球變化的回應和影響是兩個值得關注的問題。土壤本身的複雜性,蚯蚓自然歷史和生物地理學知識的缺乏,野外控制蚯蚓群落方法的滯後等都限制了蚯蚓生態學的發展。[3]

近些年來,世界上一些開發蚯蚓食品的貿易正在逐步增加,每年正在以20%的速度增長蚯蚓作為食品富含蛋白質、氨基酸、脂肪、礦物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等。美國、非洲等某些國家,用蚯蚓來做各種菜肴、罐頭等食品,在我國臺灣省蛆叫食品很流行,大約有20-30種點心以及菜肴。在我國四川成都等地區已經出現把蚯蚓引入到餐桌的現象,用它製作各種調味包等等。但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蚯蚓體內的一些重金屬、藥物殘留問題,人們開始對蚯蚓食品存在的疑惑和不安,因此它阻礙著蚯蚓在食品方面的發展,但是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不斷地提高,自身的健康成為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蚯蚓含豐富的蛋白質,要高於一些肉類和雞蛋,未來昆蟲類食品將成為人們主要蛋白質來源。因此,蚯蚓食品是未來發展的主要趨勢。

蚯蚓糞主要用於生物肥、改善土壤、解毒、吸附劑、預防病蟲害等方面。和一般的肥料不同的是,它無臭、無味、呈粒狀、吸水滲透性較好。有研究表明,和牛糞對比,它含礦物質量要多。據報導,在蛋雞限飼期加入40%左右的蚯蚓糞來替代全價飼料,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在肉雞的飼糧中添加一些蚯蚓糞,可減少雞舍NH3和雞腹水病的發生,同時還提高了增重,降低飼養成本,增加肉雞的養殖效益。蚯蚓糞施入土壤裡,一方面可調節土壤的物理特性,利於植物生長,另一方面可明顯的增加土壤裡的營養含量,增強土壤的肥力。蚯蚓吃了畜禽糞便後,排出叫糞,它不但可以作為良好的飼料和肥料,還可以是畜禽良好的除臭劑。在日本某鋼鐵公司,利用蚯蚓糞來淨化污水,起到除臭的作用。在蛋雞舍內加入一些蛆叫糞可減少雞糞中H2S, NH3,達到了一定的除臭目的。在土壤中加入一些蚯蚓糞可有效地預防病蟲害,減少植物的發病率。

發酵糞便養殖蚯蚓的方法: 

1)發酵原料:健康新鮮的糞便。

2)工具:攪拌機;塑膠容器或水泥池(或者土坑墊塑膠薄膜);塑膠薄膜;粉碎機(普通農用型);鐵鍬。

3)發酵菌: 益富源糞便發酵劑/益富源EM菌液。

4)配比:

配方一、幹糞便1000公斤, 益富源糞便發酵劑/益富源EM菌公斤3公斤;

配方二、濕糞便700公斤,麥麩或稻糠或秸稈粉300公斤,糞便發酵劑菌3公斤。

5) 操作規程:

1 將發酵原料按配比準備1000公斤,此為發酵原料待用;

2 將3公斤益富源糞便發酵劑倒入350公斤水中稀釋攪拌均勻,稀釋用水為井水或河水,若為自來水請放置24小時後再用;

3 如有攪拌機:可以先將糞便混合2分鐘後,再倒入益富源糞便發酵劑稀釋液攪拌6分鐘;沒有攪拌機:用鐵鍬攪拌按由少到多的原則,即先將益富源糞便發酵菌稀釋液倒入少量發酵原料中攪拌均勻,直到沒有團塊,然後再將攪拌好的少量發酵原料倒入剩餘發酵原料中攪拌均勻,直到沒有團塊;(注意:視發酵原料幹濕程度增減稀釋用水水量,稀釋的菌液用水應是發酵原料的35%左右,拌成以手握成團,指縫有水溢出但不滴水珠,鬆手即散為好。注意:水多了易酸,少了發酵不透。如發酵原料較濕,應減少稀釋的用水量。)

4 將混合後的發酵原料放入塑膠容器或水泥池中(或者土坑墊塑膠薄膜),最後裝滿壓實,排去空氣後用塑膠薄膜密封,一定要完全密閉,適宜溫度為25-35℃,發酵5-10天(一般夏5天,春秋7天,冬10天左右),注意溫度和時間的掌握,直到沒有臭味含有酒味即為發酵成功。

糞便發酵好以後可以用來養殖蚯蚓、蠅蛆、黃粉蟲等蛆蟲。

糞便的加工處理方式多種多樣,有物理方法、 化學方法、微生物發酵法、多種方式綜合法,其洋法與土法、古老與現代並存,各有優劣,應因地制宜。糞便發酵作肥料的傳統老辦法是,讓其自然堆積發酵5-6個月,作飼料也要二十天或一個月左右,這樣臭味散發,既污染環境又造成養分大量流失。而用微生物發酵法處理糞便,不僅能加快發酵過程,縮短發酵時間,防止浪費提高糞便的營養價值;而且能通過發酵產生溫度烘乾糞便,節省能耗,成本低廉,操作簡單,易於推廣,因而受到用戶歡迎。

本方法適合處理雞糞、豬糞、牛羊糞、鴨糞、鵪鶉糞、兔糞、鴿糞等動物糞便。

透氣2-3天后即可使用。腐熟好的飼料:黑褐色,無臭味,質地鬆軟,不粘不滯。

1、下種

將腐熟好的飼料調節好濕度後,開挖好的溝槽平鋪10 cm,然後均勻放入含卵塊及幼叫的蚯蚓種,至上而再放125px的飼料。養殖密度可控制在2-2.5 kg/m2或1-1.5萬條/m2,原則上前期密度可稍大,後期密度可逐漸縮小。

2、遮陰與防護網

蚓種放好後,溝上先覆蓋一層塑膠防蚊網,再放塑膠薄膜,泡沫板等防雨材料覆蓋。既可防鼠、青蛙等危害又可防雨保濕。

3、溫濕度的調節

蚯蚓的最佳養殖溫度在20-27℃,和蠶兒對溫度的要求一樣。冬季桑園採用加厚養殖床到40-1250px,餌料上蓋麥秸或稻草,也可把冬季桑樹枯葉、剪下的桑枝條加厚平鋪,再上蓋塑膠布保溫保濕;冬季大棚、蠶室加溫需注意火爐必須通煙管,以防蛆叫煤氣中毒,另外,空氣相對濕度應保持在70%80%,每天通風3一4次,每次30min。夏季結合通風每天澆1次水降溫,一般情況一星期澆1次水即可。

4、勤除薄喂

除蚯蚓糞、取叫蚯蚓繭或倒翻飼育床,結合餵料每月2-3次,每次厚度250px,力求糞料新鮮透氣,降低因糞料堆積過厚除蚯蚓糞不及時對蚯蚓造成感病的幾率,為蚯蚓的生長創造良好的條件。

5、分期飼養

蚯蚓飼養可分成種子群、繁殖群、生產群,薄飼勤翻,每月給料2次,每次給料厚度10 cm。分期飼養既有利於蛆叫的常規管理,又有利於蚯蚓的繁殖生長,防比病蟲害的發生。

6、蚓叫繭及種叫的處理

蚯蚓經過20天的飼養後,經異體交配產下大量的蚓繭,此時可以把種蚓和蚓繭分離孵化,把分離出的蚓繭、糞料及蚓糞混合物堆成新的養殖堆,保持好溫濕度,蚓繭孵化50%時可在堆上再覆上250px糞料,約經20天即可完全孵化,此時孵化堆中的密度很大,每1m2可孵叫繭5-6萬,應及時分堆處理,可分成2-3份並覆上新糞料飼喂,經過常規管理約經過40天左右即可全部長大。把從種蚓中分離出的種叫重新搭配後放入新糞料飼喂,20天后即可再次繁殖處理。

7、適時採收

蚯蚓的採收時期:一般掌握在成叫環帶明顯,生長發育緩慢,飼料利用率降低時進行,夏季每月採收1次,春秋季節每1.5月採收1次,採收後及時補料。

採收方法:

1)誘集法。利用蚯蚓喜食酸、甜、腥類食物的特點,可預設採收時間,並使所投基料在預設時間內基本吃完,此時可在基料表而投喂爛西瓜皮、爛番茄、爛蘋果、撒洗魚水等措施(最好是早晨和傍晚進行),誘使蚯蚓爬出覓食,此時可集中採集成叫,採集完畢要及時補充基料。

2)篩取法。自製1個3 mm的篩子,把飼養床上的蚯蚓 ,蚓糞倒入篩中來回振動,使蚓繭、蚓糞撒落到下而的容器裡,再將篩中的成蚓集中採收,幼蚓放回到飼養床上繼續飼喂,採收時注意篩子和容器距離不要太遠,以免使蚓繭受傷,容器裡的蚓繭不能堆積過多,應及時攤放到飼養床上,給於新基料孵化飼喂。

8、輪換更新

種蚓要每年更新2-3次,養殖床要每年換1次,以保證蚯蚓的旺盛,並防比種群的衰退。提純復壯的方法:種蚓產繭至15天,冬季20天,把種蚓和基料分開,把不同桑樹行中種蚯群(不低於4萬條以上)所產的蚓繭充分攪拌後孵化飼喂,即可起到雜交提純復壯的目的。產繭的種蚓加入新糞料飼喂再讓其產繭,15天后再分離提純復壯。

桑園養殖蚯蚓的技術

桑園的選擇

目前現有的桑園大都可以作為蚯蚓的飼養場地,尤以稀植寬行桑園的使用效果更佳。但桑園養殖蚯蚓仍需具備以下條件:1、通風、排水良好,以適應蚯蚓喜陰暗,晝伏夜出的習性。

2、避開人場嘈雜、雜訊、振動嚴重的桑園,以防蚯蚓逃逸。

3、必須有充足的水源,最好是地下水。

4、交通便利,易操作。

養殖方式及方法

蚯蚓的養殖方式主要有:池養、床養、盆養、箱養和筐養、溝槽養、園林與田間養、大棚及室內養殖等。桑園養殖蛆叫除考慮對桑園的利用外,亦可考慮對養蠶大棚閒置時期及設備的充分利用,宜採用田間溝槽

養殖和大棚及蠶室箱式立體養殖相結合的方式。

1、桑園建立養殖溝槽的方法

採用隔行建立養殖溝,一年輪換一次使用,既方便了養蠶與養蚯蚓的常規技術管理需要,又符合養蛆叫不能重茬的要求。以桑樹行中心開挖溝槽,要求兩邊各離桑樹500px,溝槽內挖出的土置於溝槽四周,壟寬375px並夯實,溝槽一邊高1000px,對稱的一邊高500px,長度可把桑樹行分為種子群占1/5,繁殖群占1/5、生產群占3/5;也可一行種子群、一行繁殖群、數行生產群佈局。

2、大棚及蠶室箱式、床式立體養殖的方法

此方法可作為桑園飼養蛆叫的輔助方法配合使用,主要是在秋蠶飼養結束到第二年養春蠶前進行,養蠶戶可利用飼養小蠶用的架子、蠶匾,防幹塑膠膜、火爐(冬季加溫用),大蠶使用的蠶台等設備養殖蛆叫:蠶匾在放糞料飼喂前應先鋪好塑膠布,蠶台在放糞料前四周用木板包500px高,同時鋪好塑膠布。養蠶前15天要把棚室飼養蛆叫移回到桑園,並把棚室、用具洗刷消毒乾淨以備養蠶使用。[6]

蚯蚓對環境的要求

1、溫度

一般來說,蚯蚓的活動溫度在5-30℃,0-5℃進入休眠狀態,0℃以下死亡,最適溫度為20-27℃左右,也是蚓繭卵的最適溫度,32℃以上時停比生長,40℃以上死亡。因此蚯蚓養殖:夏秋季要搭遮蔭棚降溫(桑園有天然的遮蔭條件,但桑樹在夏伐後到發芽生長密閉前仍需臨時用遮蔭物遮蓋),冬季要棚室加火升溫(可利用蠶室己有的設備)或桑園覆麥草保溫升溫,以利蚯蚓的正常生長繁殖。

2、濕度

蚯蚓是利用皮膚來呼吸的,所以蚯蚓身體必須保持濕潤,蚯蚓體內水分占體重的75%以上,防比水分喪失是蚯蚓生存的關鍵,因而飼料的濕度應保持在70%左右為宜。

3、酸鹼度(pH值)

蚯蚓生長在pH值6-8的範圍內較好,且產叫繭最多。

4、通氣

蚓是靠大氣擴散到土壤裡的氧氣進行呼吸的,土壤通氣越好,其新陳代謝越旺盛,不僅產叫繭多,而且成熟期縮短。

5、食物

投餵食物不足或品質不高會使蛆叫間爭食,導致生殖力下降,病蟲害蔓延,死亡率增加,部分蚯蚓逃逸或生長緩慢。[6]

病害與敵害防治

如因毒害原因蚯蚓出現痙攣狀結節變粗而短,勤液增多,體色變白而死亡或室內暫養蚯蚓發病,要轉移養殖環境。如由於養殖環境潮濕而導致蚓體變白,可添加發酵過的幹畜糞或精飼料,如發現已有蚓叫死亡,要立即搬入叫床飼養。養殖場避免選擇在農藥噴施量較大的地方,同時避免選在工廠附近或公路沿線。另外,避免飼喂噴過農藥的飼料。[7]

應用編輯

蚯蚓作用可以促進Cu、Zn、Cd、Ni等重金屬向交換態和水溶態轉化,但對Pb,、Cr化學形態的影響較小,並且蚯蚓對重金屬形態影響的綜合效果達到顯著水準(P=0.0351)。本研究結果說明蚯蚓具有活化污泥中Cu、Zn、Cd、Ni等重金屬的作用,這與Sizmur等人的研究結果一致。然而,在本試驗中蚯蚓對Pb,、Cr等重金屬的形態未產生顯著影響,這說明Pb、Cr等重金屬在污泥中形態較為穩定,不容易被活化。

蚯蚓能夠對許多決定土壤肥力的過程產生重要影響,被稱為“生態系統工程師”。它通過取食、消化、排泄和掘穴等活動在其體內外形成眾多的反應圈,從而對生態系統的生物、化學和物理過程產生影響。蚯蚓生態系統中既是消費者、分解者,又是調節者,它在生態系統中的功能具體表現在:

a)對土壤中有機質分解和養分迴圈等關鍵過程的影響;

b)對土壤理化性質的影響;

c)與植物、微生物及其他動物的相互作用。蚯蚓活動及其在生態系統中的功能受蛆酬生態類群、種群大小、植被、母岩、氣候、時問尺度以及土地利用歷史的綜合控制。蚯蚓外來種入侵與生態系統的關係以及蚯蚓對全球變化的回應和影響是兩個值得關注的問題。土壤本身的複雜性,蚯蚓自然歷史和生物地理學知識的缺乏,野外控制蚯蚓群落方法的滯後等都限制了蚯蚓生態學的發展。[3]

近些年來,世界上一些開發蚯蚓食品的貿易正在逐步增加,每年正在以20%的速度增長蚯蚓作為食品富含蛋白質、氨基酸、脂肪、礦物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等。美國、非洲等某些國家,用蚯蚓來做各種菜肴、罐頭等食品,在我國臺灣省蛆叫食品很流行,大約有20-30種點心以及菜肴。在我國四川成都等地區已經出現把蚯蚓引入到餐桌的現象,用它製作各種調味包等等。但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蚯蚓體內的一些重金屬、藥物殘留問題,人們開始對蚯蚓食品存在的疑惑和不安,因此它阻礙著蚯蚓在食品方面的發展,但是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不斷地提高,自身的健康成為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蚯蚓含豐富的蛋白質,要高於一些肉類和雞蛋,未來昆蟲類食品將成為人們主要蛋白質來源。因此,蚯蚓食品是未來發展的主要趨勢。

蚯蚓糞主要用於生物肥、改善土壤、解毒、吸附劑、預防病蟲害等方面。和一般的肥料不同的是,它無臭、無味、呈粒狀、吸水滲透性較好。有研究表明,和牛糞對比,它含礦物質量要多。據報導,在蛋雞限飼期加入40%左右的蚯蚓糞來替代全價飼料,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在肉雞的飼糧中添加一些蚯蚓糞,可減少雞舍NH3和雞腹水病的發生,同時還提高了增重,降低飼養成本,增加肉雞的養殖效益。蚯蚓糞施入土壤裡,一方面可調節土壤的物理特性,利於植物生長,另一方面可明顯的增加土壤裡的營養含量,增強土壤的肥力。蚯蚓吃了畜禽糞便後,排出叫糞,它不但可以作為良好的飼料和肥料,還可以是畜禽良好的除臭劑。在日本某鋼鐵公司,利用蚯蚓糞來淨化污水,起到除臭的作用。在蛋雞舍內加入一些蛆叫糞可減少雞糞中H2S, NH3,達到了一定的除臭目的。在土壤中加入一些蚯蚓糞可有效地預防病蟲害,減少植物的發病率。

發酵糞便養殖蚯蚓的方法: 

1)發酵原料:健康新鮮的糞便。

2)工具:攪拌機;塑膠容器或水泥池(或者土坑墊塑膠薄膜);塑膠薄膜;粉碎機(普通農用型);鐵鍬。

3)發酵菌: 益富源糞便發酵劑/益富源EM菌液。

4)配比:

配方一、幹糞便1000公斤, 益富源糞便發酵劑/益富源EM菌公斤3公斤;

配方二、濕糞便700公斤,麥麩或稻糠或秸稈粉300公斤,糞便發酵劑菌3公斤。

5) 操作規程:

1 將發酵原料按配比準備1000公斤,此為發酵原料待用;

2 將3公斤益富源糞便發酵劑倒入350公斤水中稀釋攪拌均勻,稀釋用水為井水或河水,若為自來水請放置24小時後再用;

3 如有攪拌機:可以先將糞便混合2分鐘後,再倒入益富源糞便發酵劑稀釋液攪拌6分鐘;沒有攪拌機:用鐵鍬攪拌按由少到多的原則,即先將益富源糞便發酵菌稀釋液倒入少量發酵原料中攪拌均勻,直到沒有團塊,然後再將攪拌好的少量發酵原料倒入剩餘發酵原料中攪拌均勻,直到沒有團塊;(注意:視發酵原料幹濕程度增減稀釋用水水量,稀釋的菌液用水應是發酵原料的35%左右,拌成以手握成團,指縫有水溢出但不滴水珠,鬆手即散為好。注意:水多了易酸,少了發酵不透。如發酵原料較濕,應減少稀釋的用水量。)

4 將混合後的發酵原料放入塑膠容器或水泥池中(或者土坑墊塑膠薄膜),最後裝滿壓實,排去空氣後用塑膠薄膜密封,一定要完全密閉,適宜溫度為25-35℃,發酵5-10天(一般夏5天,春秋7天,冬10天左右),注意溫度和時間的掌握,直到沒有臭味含有酒味即為發酵成功。

糞便發酵好以後可以用來養殖蚯蚓、蠅蛆、黃粉蟲等蛆蟲。

糞便的加工處理方式多種多樣,有物理方法、 化學方法、微生物發酵法、多種方式綜合法,其洋法與土法、古老與現代並存,各有優劣,應因地制宜。糞便發酵作肥料的傳統老辦法是,讓其自然堆積發酵5-6個月,作飼料也要二十天或一個月左右,這樣臭味散發,既污染環境又造成養分大量流失。而用微生物發酵法處理糞便,不僅能加快發酵過程,縮短發酵時間,防止浪費提高糞便的營養價值;而且能通過發酵產生溫度烘乾糞便,節省能耗,成本低廉,操作簡單,易於推廣,因而受到用戶歡迎。

本方法適合處理雞糞、豬糞、牛羊糞、鴨糞、鵪鶉糞、兔糞、鴿糞等動物糞便。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