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追風箏的人》:有良知的人,才會痛苦

文:大魚很瘦

寫盡世間百態 仍然相信真愛

就算遍體鱗傷 也要笑得倡狂

開篇碎碎念:大家好, 我是大魚很瘦, 我最近實在是挺忙的。

也不是說在別處咖啡店的生意火到不行, 只是新店剛開, 什麼事都要自己一個人處理, 雜事很多, 力不從心, 感冒了很久, 也沒空去看。

上周就說要寫的書評, 一不小心, 又拖到了現在, 我知道等著看的人並不多, 但只要還有人想看, 我就會如約寫下去。

那麼,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本書, 叫——《追風箏的人》。

《追風箏的人》是一部阿富汗作家寫的偉大作品, 提起阿富汗, 我是陌生的, 如果是一排書在讓我選, 我可能不會優先去看這本書。

但這本書是一位文藝女青年強烈推薦的, 她說這是一本悲劇, 讓她看得揪心, 又停不下來的悲劇, 還是一本很值得一看的書, 希望我為它寫篇書評。

所以, 她把這本書, 借給了我, 受人之托, 拿到這本書的時候,

我就迫不及待地開始看了。

剛看到一半時, 總是不得不停下一會兒, 這次不是被客人們的來訪打斷(我是關店之後, 回家看的), 而是自己被故事情節震撼到, 不得不停下來休息一下, 大喜大悲, 情緒波動得太激烈。

有人說, 這是一本政治小說, 有人說, 這是一本人性小說, 有人說, 這是一本史詩小說, 不管怎麼說, 這都是一本需要你親自去看, 去體會的小說。

那麼, 老規矩, 先大概講下小說的故事內容。

故事的男主角是一位12歲的阿富汗富家少爺阿米爾, 他與僕人哈桑情同手足, 甚至哈桑會說的第一句話, 不是爸爸媽媽, 而是阿米爾少爺。 哈桑從小就負責著阿米爾的飲食起居, 陪他玩, 照顧他, 隨時準備著為他奉獻出一切。

可阿米爾一直覺得自己沒有得到父親的寵愛,

認為父親更關心哈桑, 什麼事都要叫上他一起, 打擾了他們父子倆獨自享受的美好時光。

而相比于父親的高大威猛, 阿米爾確實太過瘦弱軟弱, 不太像父親的兒子, 阿米爾試圖用寫小說來贏得父親的注意,

但父親始終興趣缺缺, 反而是父親的好朋友——拉辛汗, 一直鼓勵著他。

阿米爾很不服氣, 他一直在等一個機會——風箏大會, 想在這比賽上贏得勝利, 得到父親的誇讚, 他確實也很努力了, 在一場風箏比賽後, 阿米爾割斷了所有在天上飛的風箏, 只要哈桑能追到他的風箏, 他就是最後的贏家。

可就在哈桑去追風箏的過程中, 碰上了他們的死對頭, 一群強壯又邪惡的惡棍, 發生了一件悲慘不堪的事, 軟弱的阿米爾竟眼睜睜地看著悲劇發生, 卻不敢站出來幫忙。

事情發生後, 阿米爾覺得非常的自責和痛苦, 可不懂表達的他, 用自己的逃避和冷漠逼走了哈桑。

後來, 戰爭發生了, 阿米爾跟著父親逃往美國, 開始了新的生活。

成年後的阿米爾,

有了自己的家庭, 也出版了自己的小說, 卻始終無法原諒自己當年對哈桑的背叛, 為了贖罪, 阿米爾重回離開了20多年的故鄉, 希望能為不幸的好友, 盡最後一點心力, 卻發現了一個驚天謊言。

這個謊言說出來, 就真的劇透了, 想知道完整故事的, 私聊我, 或自己翻開這本書。

這個故事, 只有自己看, 才會懂它殘忍又美麗, 溫暖又細膩的魅力。

我給一個朋友在講這個故事的時候, 她總是追著問我最後呢, 最後呢?不好意思, 沒有最後。

這本書是沒有結局的。

故事有結局, 童話故事中, 王子和公主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可人生沒有結局。 不論生死, 只要生命還在傳承, 人生就一直在繼續, 或幸福或受難。

我對阿富汗瞭解不多,但我對戰爭深惡痛絕,不管是以什麼名義發起的,正義的,或邪惡的,受苦受難的,家破人亡的,永遠都是那些無法自保的普通民眾。

人性的邪惡,也會在苦難中最大程度地被激發出來,變異,變本加厲或狐假虎威被無限放大。人善被人欺,善良的老實人,未必會等來最好的結局。

我們都有過遺憾,都經歷過背叛。

拉辛汗說,有良知的人才會痛苦。我們都是痛苦的人,不過是有人選擇當逃兵,有人選擇不認命地去拼。

有良知的人,才會為自己做錯的事,而感到不安,想要去救贖。

人無完人,沒有完全的好人與壞人,改過自新,做過補救後,還是有機會重新走回好人的路。

李繼宏說,追風箏裡的風箏是象徵性的,它既可以是親情、友情、愛情,也可以是正直、善良、誠實,對阿米爾來說,風箏是他人格中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又追到了,他才能成為健全的人。

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風箏,不論它意味著什麼,請讓我們勇敢地去把它追回來。

是啊,犯過的錯,就要自己想辦法去彌補。自暴自棄,永遠都會是個逃兵。

一本《追風箏的人》,推薦給大家。

這本書,會在“在別處咖啡館”呆到11月12號,泉州的小夥伴們,可以不用買書,直接來我這邊看,還能一起交流想法哦~

我對阿富汗瞭解不多,但我對戰爭深惡痛絕,不管是以什麼名義發起的,正義的,或邪惡的,受苦受難的,家破人亡的,永遠都是那些無法自保的普通民眾。

人性的邪惡,也會在苦難中最大程度地被激發出來,變異,變本加厲或狐假虎威被無限放大。人善被人欺,善良的老實人,未必會等來最好的結局。

我們都有過遺憾,都經歷過背叛。

拉辛汗說,有良知的人才會痛苦。我們都是痛苦的人,不過是有人選擇當逃兵,有人選擇不認命地去拼。

有良知的人,才會為自己做錯的事,而感到不安,想要去救贖。

人無完人,沒有完全的好人與壞人,改過自新,做過補救後,還是有機會重新走回好人的路。

李繼宏說,追風箏裡的風箏是象徵性的,它既可以是親情、友情、愛情,也可以是正直、善良、誠實,對阿米爾來說,風箏是他人格中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又追到了,他才能成為健全的人。

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風箏,不論它意味著什麼,請讓我們勇敢地去把它追回來。

是啊,犯過的錯,就要自己想辦法去彌補。自暴自棄,永遠都會是個逃兵。

一本《追風箏的人》,推薦給大家。

這本書,會在“在別處咖啡館”呆到11月12號,泉州的小夥伴們,可以不用買書,直接來我這邊看,還能一起交流想法哦~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