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記錄旅途,感受皇室文化,觀明清兩代帝王祭天之地—天壇

01/ 天壇祈年殿

古跡

天壇

祈年殿

@七寵聯盟社群

祈年殿在天壇的北部, 前身為大祈殿, 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 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改建為三重頂圓殿,

名為“大享殿”。 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修繕後, 改名為“祈年殿”。 光緒十五年(1889年)毀于雷火, 數年後按原樣重建。

回音壁是皇穹宇的圍牆。 牆高3.72米, 厚0.9米, 直徑65.2米, 周長204.728米, 占地面積3335.6664平方米。 牆壁是用磨磚對縫砌成的, 牆頭覆著藍色琉璃瓦。 圍牆的弧度十分規則, 牆面極其光滑整齊, 對聲波的折射是十分規則的。

在準備寫這篇遊記的時候, 我想了想, 又看了看以前拍的照片, 零零總總算了下, 這是第九次去這個地方了。 本以為本次能認真的逛逛天壇, 拍拍照片。 沒想到半道出點岔子, 草草結束了。 導致祈年殿拍的照片太次,

沒辦法用了, 就借了網上一張, 自己修了修頂替。 自己拍的人太多了, 滿螢幕的人, 修都沒辦法修, 發上來大夥看著也煩。 不囉嗦下面就開始本次的天壇行。

天壇坐落於北京市南部, 東城區永定門內大街東側。 占地約273萬平方米。 天壇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 清乾隆、光緒時曾重修改建。 為明、清兩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穀豐登之場所。 天壇是圓丘圜丘、祈穀兩壇的總稱, 有壇牆兩重, 形成內外壇, 壇牆南方北圓, 象徵天圓地方。 主要建築在內壇, 圜丘壇在南、祈穀壇在北, 二壇同在一條南北軸線上, 中間有牆相隔。 圜丘壇內主要建築有圜丘壇、皇穹宇等等, 祈穀壇內主要建築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門等。

天壇是世界文化遺產,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

◆出行時間:2017年3月30日

◆出行人員:樓主及單位領導親友四位元

◆出行方式:自駕, 市內線導航直達。 外地遊客, 途徑:G106(永定路)- G45(京開高速公路)-玉泉營橋-南三環-木樨園橋-G104-永定門 外大街-天橋南大街-天壇路。 途徑:京藏高速(G6)-健翔橋(朝亞運村/北四環方向)-四環- 安慧橋-安定路-安定門外大街-安定門內大街-交道口南大街-地安門東大街-北河沿大街-南河沿大街-正義路-前門東大街-祈年大街-天壇路。

◆開放時間:景點每日8點開放。

◆門票價格:旺季(4月~10月)15元。 淡季(11月~次年3月)10聯票(含大門票、神樂署、齋宮、祈年殿、圜丘、回音壁)旺季35元, 淡季30元。

◆停票時間:每年3月1日—6月30日:大門16:00停售聯票,

景點17:00停票, 17:30關門。 7月1日—10月31日:大門16:30停售聯票, 景點17:30停票, 18:00關門。 11月1日一次年2月底:大門15:30停售聯票, 景點16:30停票17:00關門。

◆建議遊玩:3小時

◆適宜季節:春秋兩季最佳, 夏季太熱, 冬季略顯荒涼。

◆公交路線:6、35、36、39、525、610、623、684、707、723、814路等幾十條線路法華寺下車即到。

◆地鐵線路:5號線天壇東門站下車, 沿祈年大街走490米向右前方轉過人行道, 到達終點。

◆注意事項:基本沒什麼特別注意的, 就是地方大, 人很多。 帶寶寶的遊客, 一定看好孩子, 因為我們逛了1小時左右, 聽到好幾次廣播找人了。

天壇東門

售票處

天壇公園導遊圖

進入大門後筆直的大道,兩邊全是蒼翠的松樹。並且可以直接看到祈年殿頂端。

天壇鳥瞰圖

距今500多年歷史的圍牆,被刻畫成“簽名牆”了

公園的路燈不光可以照明,還有播音的功能。

天壇長廊也叫七十二廊,既是聯接神庫、神廚等處的紐帶,也是通往祈年殿的主道。

該廊有七十二間,又叫七十二連房。舊時傳說是七十二地煞鬼聚集的地方,窗外松影婆娑,陰森可怖。現在長廊窗坎全部被拆除,成了一條美麗豁亮的通廊,是遊人休息納涼的好去處。

不過這個季節遊人不算多,絕大部分都在祈年殿聚集,這裡休息的都是周邊住著的老北京的老人們。

好多的學生在參觀,感受歷史文化。

造型各異的樹木,乾淨整潔的院內小道。

七星石是在天壇七十二長廊東南的場地中,按照北斗七星的方位排列的七塊巨石,在它們的東北隅還有一小石,共為八石。看過聖鬥士的都應該知道,小石是影子。

雖然樹木、草坪並沒有完全變綠,但依然擋不住天壇的美。

北神廚實際上就是祈穀壇神廚,內設三個大殿,其中一個大殿皇帝要在裡面行試籩豆(盛放祭祀食物的器皿)禮,也就是皇帝要來檢查祭神的食物。

北神廚入口,這裡不收門票,但得用身份證換票。

照壁是中國古代傳統建築特有的部分。明朝時特別流行,一般來講就是大門內的遮罩物。古人稱之為“蕭牆”因而有禍起蕭牆之說。但照片中的照壁明顯是後期製作的。

神廚院內的大殿。建築物的樣式:懸山式,按著檔次劃分,屬於低檔。

東配殿,為數不多的資料顯示:是做“飯”之地。

西配殿,資料顯示:是加工供品之地。

大殿內展出的各種銅器

明仿漢弦紋鋪首耳壺金蓮花。

清齋戎銅人立像

銅立馬

清光緒款鍍金銀質圓熏爐

光緒官窯款藕荷釉刻花錦紋瓷器

祭祀禮服。

西配殿展出坐椅及各種樂器。

清乾隆十年制銅編鐘。

西配殿展出的鼎

清乾隆林鐘

交椅,皇帝出巡時候使用,攜帶起來方便。

供奉牌位的寶座。

天壇北宰牲亭是天壇公園的一個建築群,位於東側。作為天壇內規格最高的展館,北京五壇八廟的祭品及陳設等塵封了100多年的文物展出亮相。

北宰牲亭入口。

換票處,兩個展覽地都是在這邊換票。

北宰牲亭院內水井亭

照片中上面兩根木頭是抬杆,抬龍亭用的,簡單說就是抬祖先的排位用的。下面是一根楠木檁,已經壞掉了,是修繕時替換下來的。

漂牲池:位於宰牲亭正中,長2.8米,寬1.75米,深1.27米。作用就是給牲畜褪毛用的,下方還有排水口。

銅鍋:作用就是燒開水給漂牲池裡放的。

毛血池灶炕遺跡:作用就是生火燒銅鍋熱水的地方。

圓朝燈

方形朝燈

齋宮位於天壇西壇門內,占地約四萬平方米,雙重圍牆,內牆四周有廊167間,是衛士們避風雨處,正殿為五間無梁殿,是京城著名建築之一。頂部用藍色琉璃瓦覆蓋,表示在天之前不敢稱尊。殿前露臺上設有時辰碑亭和齋戒銅人亭,銅人高1.5尺,身穿古代文官服,手持一刻有“齋戒”二字的銅牌,相傳是仿唐朝宰相魏征而制(魏征以敢諫著稱)。正殿後是五間寢宮,為皇帝祭祀前齋戒的地方。

齋宮南門,現不開放。沒有遊人,正合適拍張乾淨的照片。

齋宮坐西朝東(因它要朝向東面的祭壇),所以東門才是正門。我們拍了南門後從正門進入。同樣齋宮也不收費,也是在門口用身份證換票。

齋宮的五間正殿。殿座全是漢白玉石基和石柱。建築結構和正式宮殿一樣,重簷垂脊,吻獸俱全。正殿正門高懸墨底金書“敬天”匾額,是乾隆皇帝禦書。

無梁殿內的佈置按乾隆時期的原貌陳列,設紫檀木製成的皇帝寶座,寶座後設紫檀癭木五扇屏風,屏風上面雕刻有九龍戲珠的圖案。正面懸掛著乾隆御筆“欽若昊天”巨匾,表達了天子對上天的虔誠之心。

神版龍亭:天壇祭祀設皇天上帝神版、皇帝列祖列宗神版、諸神祇神版。這些神版平時就收藏起來,皇天上帝神版收藏於皇穹宇,清代皇帝列祖列宗神版供奉於太廟,神祇神版收藏於皇穹宇配殿。祭祀時把這些神版請出來,神版移送皆用龍亭盛載,所以盛載神版的龍亭就稱為“神版龍亭”。

洗心滌慮對蒼昊—齋戒儀式的一些展品。

明清時期共有22位皇帝來天壇祭天並齋戒,包括明代的13位皇帝和清代的9位皇帝,這裡陳設有這些皇帝的掛像。

齋戒銅人亭:皇帝齋戒期間,亭內設方幾一張,罩黃雲緞桌衣,上設一尺五寸高的銅人像一尊。銅人雙手恭奉簡牌一枚,上刻“齋戒”二字,目的是要使皇帝“觸目驚心,恪恭罔懈”。

正殿背後

值守房:主管太監和首領太監的值守房。皇帝在寢宮睡覺,這些太監頭子就在這裡伺候著。

這是另一側的值守房,五間,和上圖的一樣。

二道宮門

乾隆銅鐘:清乾隆十六年(西元1751)建成。皇帝進出該門時,由鑾儀衛鳴鐘迎送。

齋宮有兩重宮牆,外牆外面四面深壕(禦河),和護城河一個作用,為了帝王的安全。外牆有巡守步廊163間,是保衛皇帝的衛隊遮避風雨的地方。

據史料記載,有正式祭祀天地的活動,可追溯到西元前兩千年,尚處於奴隸制社會的夏朝。中國古代帝王自稱“天子”,他們對天地非常崇敬。天壇是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形制建天地壇,合祭皇天后土,當時是在大祀殿行祭典。嘉靖九年(1530年)嘉靖皇帝聽大臣言:“古者祀天於圜丘,祀地于方丘。圜丘者,南郊地上之丘,丘圜而高,以象天也。方丘者,北郊澤中之丘,丘方而下,以象地也。”於是決定天地分祭,在大祀殿南建圜丘祭天,在北城安定門外另建方澤壇祭地。嘉靖十三年(1534年)圜丘改名天壇。

遊玩結束後一頓又辣又熱乎的烤魚,結束今天的行程!

結尾語:天壇遊覽到此結束了,由於同行人員腳部受傷,只能匆匆結束行程。把拍到的簡單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對遊玩的朋友有一點幫助。謝謝,下次見!

天壇東門

售票處

天壇公園導遊圖

進入大門後筆直的大道,兩邊全是蒼翠的松樹。並且可以直接看到祈年殿頂端。

天壇鳥瞰圖

距今500多年歷史的圍牆,被刻畫成“簽名牆”了

公園的路燈不光可以照明,還有播音的功能。

天壇長廊也叫七十二廊,既是聯接神庫、神廚等處的紐帶,也是通往祈年殿的主道。

該廊有七十二間,又叫七十二連房。舊時傳說是七十二地煞鬼聚集的地方,窗外松影婆娑,陰森可怖。現在長廊窗坎全部被拆除,成了一條美麗豁亮的通廊,是遊人休息納涼的好去處。

不過這個季節遊人不算多,絕大部分都在祈年殿聚集,這裡休息的都是周邊住著的老北京的老人們。

好多的學生在參觀,感受歷史文化。

造型各異的樹木,乾淨整潔的院內小道。

七星石是在天壇七十二長廊東南的場地中,按照北斗七星的方位排列的七塊巨石,在它們的東北隅還有一小石,共為八石。看過聖鬥士的都應該知道,小石是影子。

雖然樹木、草坪並沒有完全變綠,但依然擋不住天壇的美。

北神廚實際上就是祈穀壇神廚,內設三個大殿,其中一個大殿皇帝要在裡面行試籩豆(盛放祭祀食物的器皿)禮,也就是皇帝要來檢查祭神的食物。

北神廚入口,這裡不收門票,但得用身份證換票。

照壁是中國古代傳統建築特有的部分。明朝時特別流行,一般來講就是大門內的遮罩物。古人稱之為“蕭牆”因而有禍起蕭牆之說。但照片中的照壁明顯是後期製作的。

神廚院內的大殿。建築物的樣式:懸山式,按著檔次劃分,屬於低檔。

東配殿,為數不多的資料顯示:是做“飯”之地。

西配殿,資料顯示:是加工供品之地。

大殿內展出的各種銅器

明仿漢弦紋鋪首耳壺金蓮花。

清齋戎銅人立像

銅立馬

清光緒款鍍金銀質圓熏爐

光緒官窯款藕荷釉刻花錦紋瓷器

祭祀禮服。

西配殿展出坐椅及各種樂器。

清乾隆十年制銅編鐘。

西配殿展出的鼎

清乾隆林鐘

交椅,皇帝出巡時候使用,攜帶起來方便。

供奉牌位的寶座。

天壇北宰牲亭是天壇公園的一個建築群,位於東側。作為天壇內規格最高的展館,北京五壇八廟的祭品及陳設等塵封了100多年的文物展出亮相。

北宰牲亭入口。

換票處,兩個展覽地都是在這邊換票。

北宰牲亭院內水井亭

照片中上面兩根木頭是抬杆,抬龍亭用的,簡單說就是抬祖先的排位用的。下面是一根楠木檁,已經壞掉了,是修繕時替換下來的。

漂牲池:位於宰牲亭正中,長2.8米,寬1.75米,深1.27米。作用就是給牲畜褪毛用的,下方還有排水口。

銅鍋:作用就是燒開水給漂牲池裡放的。

毛血池灶炕遺跡:作用就是生火燒銅鍋熱水的地方。

圓朝燈

方形朝燈

齋宮位於天壇西壇門內,占地約四萬平方米,雙重圍牆,內牆四周有廊167間,是衛士們避風雨處,正殿為五間無梁殿,是京城著名建築之一。頂部用藍色琉璃瓦覆蓋,表示在天之前不敢稱尊。殿前露臺上設有時辰碑亭和齋戒銅人亭,銅人高1.5尺,身穿古代文官服,手持一刻有“齋戒”二字的銅牌,相傳是仿唐朝宰相魏征而制(魏征以敢諫著稱)。正殿後是五間寢宮,為皇帝祭祀前齋戒的地方。

齋宮南門,現不開放。沒有遊人,正合適拍張乾淨的照片。

齋宮坐西朝東(因它要朝向東面的祭壇),所以東門才是正門。我們拍了南門後從正門進入。同樣齋宮也不收費,也是在門口用身份證換票。

齋宮的五間正殿。殿座全是漢白玉石基和石柱。建築結構和正式宮殿一樣,重簷垂脊,吻獸俱全。正殿正門高懸墨底金書“敬天”匾額,是乾隆皇帝禦書。

無梁殿內的佈置按乾隆時期的原貌陳列,設紫檀木製成的皇帝寶座,寶座後設紫檀癭木五扇屏風,屏風上面雕刻有九龍戲珠的圖案。正面懸掛著乾隆御筆“欽若昊天”巨匾,表達了天子對上天的虔誠之心。

神版龍亭:天壇祭祀設皇天上帝神版、皇帝列祖列宗神版、諸神祇神版。這些神版平時就收藏起來,皇天上帝神版收藏於皇穹宇,清代皇帝列祖列宗神版供奉於太廟,神祇神版收藏於皇穹宇配殿。祭祀時把這些神版請出來,神版移送皆用龍亭盛載,所以盛載神版的龍亭就稱為“神版龍亭”。

洗心滌慮對蒼昊—齋戒儀式的一些展品。

明清時期共有22位皇帝來天壇祭天並齋戒,包括明代的13位皇帝和清代的9位皇帝,這裡陳設有這些皇帝的掛像。

齋戒銅人亭:皇帝齋戒期間,亭內設方幾一張,罩黃雲緞桌衣,上設一尺五寸高的銅人像一尊。銅人雙手恭奉簡牌一枚,上刻“齋戒”二字,目的是要使皇帝“觸目驚心,恪恭罔懈”。

正殿背後

值守房:主管太監和首領太監的值守房。皇帝在寢宮睡覺,這些太監頭子就在這裡伺候著。

這是另一側的值守房,五間,和上圖的一樣。

二道宮門

乾隆銅鐘:清乾隆十六年(西元1751)建成。皇帝進出該門時,由鑾儀衛鳴鐘迎送。

齋宮有兩重宮牆,外牆外面四面深壕(禦河),和護城河一個作用,為了帝王的安全。外牆有巡守步廊163間,是保衛皇帝的衛隊遮避風雨的地方。

據史料記載,有正式祭祀天地的活動,可追溯到西元前兩千年,尚處於奴隸制社會的夏朝。中國古代帝王自稱“天子”,他們對天地非常崇敬。天壇是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形制建天地壇,合祭皇天后土,當時是在大祀殿行祭典。嘉靖九年(1530年)嘉靖皇帝聽大臣言:“古者祀天於圜丘,祀地于方丘。圜丘者,南郊地上之丘,丘圜而高,以象天也。方丘者,北郊澤中之丘,丘方而下,以象地也。”於是決定天地分祭,在大祀殿南建圜丘祭天,在北城安定門外另建方澤壇祭地。嘉靖十三年(1534年)圜丘改名天壇。

遊玩結束後一頓又辣又熱乎的烤魚,結束今天的行程!

結尾語:天壇遊覽到此結束了,由於同行人員腳部受傷,只能匆匆結束行程。把拍到的簡單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對遊玩的朋友有一點幫助。謝謝,下次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