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雙十一快到了別把自己在忽悠進去了

社會上普遍流行著一種觀點:越愛花錢的人越有錢, 越節省的人越窮。 尤其是年輕人, 收入有限, 花起錢來足以嚇死老一輩人。

我的一位親戚, 26歲, 廣州工作兩年, 月薪6000, 其實還夠不著廣州的平均水準, 基本月光。 看到不少同事都開上了小車, 他也手癢難受, 發誓不在一年內買車就不是人。 我問他:“你現在正是事業的上升期, 借這麼多錢買車, 不是讓自己陷進債務深淵嘛, 幾年都抬不起頭的。

”他不屑地笑了笑, 你沒聽過, 越會花錢的人越有錢嗎?我頓時語塞。 開了幾張信用卡, 再找民間借貸平臺湊了不少, 總算入手了一輛白色福克斯, 開起來賊爽賊爽, 一口氣繞廣州跑了好幾圈, 每天開著小車上班, 也是無限風光。 只是沒高興幾天, 麻煩就來了, 還信用卡、還車貸以及每個月的各種開銷, 瞬間讓他傻眼了:根本還不起啊, 遠遠超過他的收入。 只好向親戚朋友借錢,

看著自己堆起來的債務, 晚上做夢都能給嚇起來, 接下來的三年時間內就只能做一件事情了:還錢!沒日沒夜地還錢、不吃不喝地還錢!想想都覺得可怕, 至於買房、結婚、投資、提升能力這些東西就根本不用想了, 連想的資格都沒有。 “會花錢的人才會賺錢”並非毫無道理

, 財務上的適度焦慮確實能讓人產生一定的緊迫感, 將壓力轉化為動力, 促使你拼命工作, 努力賺錢, 做更好的財產分配和規劃。 人類的可悲之處就在於, 理性的思考永遠壓制不住消費的欲望, 尤其是對於想立馬過上標配人生的年輕人而言, 永遠不知道“適度”是什麼概念。 他們只知道:“年輕人啊, 你們不要省, 越節省的人越窮呐, 你們要使勁花錢呐, 越花錢才越會賺錢啊。

”衣服一定要穿貴的、化妝品一定用國外的、包包一定要上萬的, 女人怎麼能委屈自己呢!男人怎麼能沒車呢, 沒車你還有什麼資格談戀愛談結婚呢!

你確實在努力花錢, 只是, 你真的變得越來越有錢了嗎?

有一種說法是, 如果你能給自己存個一兩萬的急用錢,

你就差不多超過60%的國人了。 因為中國年輕人不合理負債已到了令人堪憂的程度。 據路透社報導:中國18歲到35歲的年輕一代, 對信貸消費有著前所未有的熱情。 宏利金融的資料顯示, 中國年輕一代身背的債務, 竟達到了他們月收入的18.5倍。 在亞洲同齡人裡也排在最高一檔。 中國前幾代人節儉的消費觀, 讓中國成為全球儲蓄率最高的國家。 而新成長起來的一群年輕人, 卻讓我們成為世界上負債最高的國度。 小馬的奶奶曾對她說, 自己一輩子隻欠過一次債, 而且是100元。 她不敢告訴奶奶, 自己的信用卡裡已欠下十萬的債務, 而她才23二十五歲, 工作一年。 她甚至都不知道是怎麼欠下如此之多的錢, 就像滾雪球一樣,
越欠越多。 夜裡做夢都會驚醒, 我該怎麼還, 我該怎麼還!

這個社會只會教你如何去買買買, 但永遠都不會教你, 信用卡刷爆了該怎麼還。 別在忽悠年輕人消費了, 他們真的消費不起!

天涯上看到一個帖子:《一個負債累累罪人的自述》:我是個罪人, 我犯了很大的錯,欠了鉅款,這些錢足以讓家人承受一輩子,我該怎麼解決,我該何去何從,我記錄我以後每天的生活,希望與正在犯錯的人以提醒 。

走在荒蕪的街道,感覺好累好累,喘氣,抽空了一樣,嘴裡喃喃說著怎麼辦?誰能幫幫我?怎麼辦?怎麼辦?不知道該去哪裡,不知道該在下個路口右轉還是左轉?

我看著街上的那些陌生人,有的忙忙碌碌,有的悠閒自在,像是每個人都在享受著生活,抬起頭看到高樓聳立,我該怎麼辦?我該去哪裡?

我沒有落淚,只是心在流血一樣,我放棄了掙扎的欲望,懶懶地看著計程車的窗外,閉上眼睛,努力地睜開眼睛用力地想著一切都會過去,睜開眼睛,心還是痛得滴血。

夜幕降臨了,我還是沒流淚,我喜歡晚上,因為晚上整個世界都會睡覺,我的電話不會再響,突然我想到了我的愛人,如果她知道了,她該怎麼辦?差一點落淚,好想她,好想抱她大哭一場,一瞬間的想法總是可怕的,就像是從33樓往下望的感覺,感覺底下不是深淵,而是天堂,但是那樣會害了多少人。

債務有多可怕,看看新聞就知道:

《29歲的年輕人想一夜暴富,借錢買彩票,欠款40萬,無力償還跳樓自殺》、《大學生背負百萬債務,無力償還留遺言後跳樓》、《河南大學生借網貸賭球,欠款數十萬跳樓自殺》

類似的新聞從未間斷,大多為年輕人,而且負債自殺的基本上是不合理消費所造成,並非因為買房或其他自我投資而造成的“正當負債”。

當月光族已不再新鮮的時候,如今又興起了“借光族”,這個月的錢不夠就利用信用卡透支,

花下個月的錢。

長此以往,財務上必然會陷入惡性循環,一旦失業,必然捉襟見肘,陷入困頓,不但失去了最好的上升時期,還將過早地透支未來的幸福。

年輕時花錢無度,到老了也就只剩下捉襟見肘了,哪怕你很有錢。泰森,全球最著名的拳王,20歲便獲得了世界重量級冠軍。在二十多年的拳擊生涯中,總共掙了4億多美元,24多億人民幣啊,想想都覺得激動。

但是他生活極盡奢侈、揮金如土:他有過六座豪宅,其中一座豪宅有108個房間、38個衛生間,還有一個影院和豪華的夜總會。

他買過110輛名貴的汽車,其中的三分之一都送給了朋友。

他養白老虎當寵物,最多的時候養了五隻老虎,其中有兩隻價值七萬美元的孟加拉白老虎,後來因為法律不允許才作罷,付給訓獸師的錢就有12萬美元。他曾經在拉斯維加斯最豪華的酒店包下了帶游泳池的套房,一個晚上房租15000美金,在這樣的套房裡點一杯雞尾酒就要1000美元,而泰森每次放在服務生託盤中的小費都不會少於2000美元。

在凱撒宮賭場飯店,泰森甚至帶著一大群他叫不出名字的朋友走進商場,一小時就刷卡50萬美元,自己卻什麼都沒有買。

到了2004年12月底,泰森的資產只剩下了1740萬美元,但是債務卻高達2800萬美元。

2005年8月,泰森向紐約的破產法庭申請破產保護。就在他申請破產之前,他還在拉斯維加斯一家珠寶店中買走了一條鑲有鑽石的價值17萬美元的金項鍊。

只有傻子才會相信,越花錢的人會越有錢,花錢和掙錢永遠不會等同。

花錢的時候確實很爽,感覺像個富人,不要等到花完之後,才在半夜驚醒,我竟然欠下這麼多的錢。

凱恩斯說:“貧富差距的根源來自人們對經濟所持的態度。”怎麼花和花多少錢永遠不是同一個概念。

如果你還年輕,還只是普通的工薪階層,不想債務纏身,不想半夜驚喜,不想讓自己年過40都還掙扎在生存線上,那麼,是時候改變下你的花錢態度了。

10%理論

資深投資人王詩文建議:將家庭非必需品開銷堅決控制在月消費額的10%以下,否則既把錢花在了不實際的東西上,還增加了扔東西的煩惱。

先後原則

劉彥斌說:“汽車並非生活必需品,貿然買車不僅會立刻貶值,而且會使你背上許多消費負擔,透支你未來的幸福。”沒房之前不要買車,這個原則永遠都不會過時。

做有效投資,而不是無效消費

所謂有效花錢,一定是有增值的空間,比如買房、買基金等;無效的花錢,從買回來的那一刻就開始貶值,比如車、電子產品等。當然花錢提升自己永遠是最有效的投資。

避免交易效用偏見

多數人花錢的時候,通常都是在商品參考價格低於實際價值時衝動入手的,比如商城促銷、比如雙11,剁手黨通常會買一堆在家裡擺著但沒有什麼卵用的東西,然後等著吃灰。

花錢記帳

這是最土的辦法了,但這也是養成良好消費習慣最有效的辦法了。記著記著,你就會明白,你是如何一步一步變得一窮二白的了。下次花錢的時候,你心裡就會有個逼數了。

開源才是最終法則

正如作家葫蘆僧所說:“作為一名工薪族,應盡可能提高收入,想方設法多開源,把本金這個雪球通過多種形式積累做大後,再通過科學的規劃慢慢滾大。”

當然,前提是,在變得有錢之前,千萬不要把信用卡的欠款越滾越多!

我犯了很大的錯,欠了鉅款,這些錢足以讓家人承受一輩子,我該怎麼解決,我該何去何從,我記錄我以後每天的生活,希望與正在犯錯的人以提醒 。

走在荒蕪的街道,感覺好累好累,喘氣,抽空了一樣,嘴裡喃喃說著怎麼辦?誰能幫幫我?怎麼辦?怎麼辦?不知道該去哪裡,不知道該在下個路口右轉還是左轉?

我看著街上的那些陌生人,有的忙忙碌碌,有的悠閒自在,像是每個人都在享受著生活,抬起頭看到高樓聳立,我該怎麼辦?我該去哪裡?

我沒有落淚,只是心在流血一樣,我放棄了掙扎的欲望,懶懶地看著計程車的窗外,閉上眼睛,努力地睜開眼睛用力地想著一切都會過去,睜開眼睛,心還是痛得滴血。

夜幕降臨了,我還是沒流淚,我喜歡晚上,因為晚上整個世界都會睡覺,我的電話不會再響,突然我想到了我的愛人,如果她知道了,她該怎麼辦?差一點落淚,好想她,好想抱她大哭一場,一瞬間的想法總是可怕的,就像是從33樓往下望的感覺,感覺底下不是深淵,而是天堂,但是那樣會害了多少人。

債務有多可怕,看看新聞就知道:

《29歲的年輕人想一夜暴富,借錢買彩票,欠款40萬,無力償還跳樓自殺》、《大學生背負百萬債務,無力償還留遺言後跳樓》、《河南大學生借網貸賭球,欠款數十萬跳樓自殺》

類似的新聞從未間斷,大多為年輕人,而且負債自殺的基本上是不合理消費所造成,並非因為買房或其他自我投資而造成的“正當負債”。

當月光族已不再新鮮的時候,如今又興起了“借光族”,這個月的錢不夠就利用信用卡透支,

花下個月的錢。

長此以往,財務上必然會陷入惡性循環,一旦失業,必然捉襟見肘,陷入困頓,不但失去了最好的上升時期,還將過早地透支未來的幸福。

年輕時花錢無度,到老了也就只剩下捉襟見肘了,哪怕你很有錢。泰森,全球最著名的拳王,20歲便獲得了世界重量級冠軍。在二十多年的拳擊生涯中,總共掙了4億多美元,24多億人民幣啊,想想都覺得激動。

但是他生活極盡奢侈、揮金如土:他有過六座豪宅,其中一座豪宅有108個房間、38個衛生間,還有一個影院和豪華的夜總會。

他買過110輛名貴的汽車,其中的三分之一都送給了朋友。

他養白老虎當寵物,最多的時候養了五隻老虎,其中有兩隻價值七萬美元的孟加拉白老虎,後來因為法律不允許才作罷,付給訓獸師的錢就有12萬美元。他曾經在拉斯維加斯最豪華的酒店包下了帶游泳池的套房,一個晚上房租15000美金,在這樣的套房裡點一杯雞尾酒就要1000美元,而泰森每次放在服務生託盤中的小費都不會少於2000美元。

在凱撒宮賭場飯店,泰森甚至帶著一大群他叫不出名字的朋友走進商場,一小時就刷卡50萬美元,自己卻什麼都沒有買。

到了2004年12月底,泰森的資產只剩下了1740萬美元,但是債務卻高達2800萬美元。

2005年8月,泰森向紐約的破產法庭申請破產保護。就在他申請破產之前,他還在拉斯維加斯一家珠寶店中買走了一條鑲有鑽石的價值17萬美元的金項鍊。

只有傻子才會相信,越花錢的人會越有錢,花錢和掙錢永遠不會等同。

花錢的時候確實很爽,感覺像個富人,不要等到花完之後,才在半夜驚醒,我竟然欠下這麼多的錢。

凱恩斯說:“貧富差距的根源來自人們對經濟所持的態度。”怎麼花和花多少錢永遠不是同一個概念。

如果你還年輕,還只是普通的工薪階層,不想債務纏身,不想半夜驚喜,不想讓自己年過40都還掙扎在生存線上,那麼,是時候改變下你的花錢態度了。

10%理論

資深投資人王詩文建議:將家庭非必需品開銷堅決控制在月消費額的10%以下,否則既把錢花在了不實際的東西上,還增加了扔東西的煩惱。

先後原則

劉彥斌說:“汽車並非生活必需品,貿然買車不僅會立刻貶值,而且會使你背上許多消費負擔,透支你未來的幸福。”沒房之前不要買車,這個原則永遠都不會過時。

做有效投資,而不是無效消費

所謂有效花錢,一定是有增值的空間,比如買房、買基金等;無效的花錢,從買回來的那一刻就開始貶值,比如車、電子產品等。當然花錢提升自己永遠是最有效的投資。

避免交易效用偏見

多數人花錢的時候,通常都是在商品參考價格低於實際價值時衝動入手的,比如商城促銷、比如雙11,剁手黨通常會買一堆在家裡擺著但沒有什麼卵用的東西,然後等著吃灰。

花錢記帳

這是最土的辦法了,但這也是養成良好消費習慣最有效的辦法了。記著記著,你就會明白,你是如何一步一步變得一窮二白的了。下次花錢的時候,你心裡就會有個逼數了。

開源才是最終法則

正如作家葫蘆僧所說:“作為一名工薪族,應盡可能提高收入,想方設法多開源,把本金這個雪球通過多種形式積累做大後,再通過科學的規劃慢慢滾大。”

當然,前提是,在變得有錢之前,千萬不要把信用卡的欠款越滾越多!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