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行攝金秋|黟縣桃花源 流水長廊別有天

桃花源長廊風景區, 位於黃山市世界文化遺產地—黟縣, 是指黟縣漳河流域石山至漁亭10公里段。 沿著黟縣曲曲折折的公路行走, 首先映入眼簾的即為漳河, 它發源於黟縣境內章嶺之間的白頂山。 黟縣公路沿漳水左岸蜿蜒南下, 流經10公里的長廊至漁亭鎮。 漳河兩岸群峰巍峨, 樹木茂密繁盛, 竹林連綿碧翠, 花柳搖曳之間, 兩岸夾峙, 一水中流, 故譽為“桃花源長廊”。

談起桃花源長廊, 便不得不說一說那篇膾炙人口的《桃花源記》。 這裡也因陶淵明描述出一個美麗寧靜的世外桃源而得名。

昔日, 有武陵人捕魚為業, 忽逢桃花林, 夾岸數百步, 落英繽紛, 芳草鮮美。 行行複複之間, 豁然開朗, 其中人往來種作, 怡然自樂, 更有良田美池, 雞犬相聞, 故成一佳話。 如今細看長廊, 確實有陶淵明筆下幾分遺風。

在這裡, 近看碧水淺灘、遊魚可數, 彩石紛呈。 遠眺竹林疊翠、山花簇擁、桃園隱映。

徽州古村落和居民掩映在古樹群中, 構成一幅又一幅美輪美奐的桃花源山水長卷。

如今這個節氣, 可常見秋風掃落葉之聲, 掃去累積了一個夏天的浮躁氣, 浮躁氣沒有了, 再玩桃花源漂流, 感受自然不同。

漂流在輕妙的漳水河上, 河水澄澈到有人的靜氣,

大多數時候, 秋天就是輕的, 是靜的。 在河上, 很容易見到成群的遊魚, 歡脫嬉戲, 遊而忘歸了。 大家穿著救生衣, 坐上漂流的氣墊船, 在時而湍急, 時而平緩的水流中順流而下, 直至墨嶺。 嶺下有一潭, 潭深入鏡, 這還未入深秋, 潭中已又了兩三分暮氣與寒氣。 不遠處翠竹與青松之間隱約露出一角馬頭牆, 這便是口口相傳的桃源村。

當然, 除此之外, 秋天來此, 若是錯過了桃源洞, 可以說是旅程中一憾事了。 桃源洞由漁亭沿漳水而上, 距黟縣城8公里的石墨嶺南麓, 山骨突出, 岩石削立, 古樹蔥郁。 山腰鑿有洞, 即桃源洞。 穿沿而過, 支木以行, 故又稱棧閣嶺, 下臨鐘潭, 南北壁立百余米, 漳水奪澗西瀉, 山形險峻, 風光綺麗。

過洞豁然開朗, 屋舍儼然, 的確酷似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

桃源洞是古時縣內交通的要塞, 洞口鑿有“桃源古洞”四字。 原建有茶庵。 “汲山泉以煮茗, 解行人之炎渴”。 沿後嶺上, 明代建有桃源書院, 又名時習堂, 岩壁上還建有觀音閣, 供奉觀音白玉雕像。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6), 易“桃源古沿”為“桃花源”洞門額, 由邑人汪聯松題書, 並刻有石聯:“白雲芳草疑無路, 流水桃花別有天”和“地多靈草木, 人尚古衣冠”。

秋天的桃源洞, 沒有草木葳蕤, 沒有大雪紛飛, 卻有秋風一刀一刀刻下來的經世之感。 洞外山行險峻, 山腰鑿洞, 洞口已無遮遮掩掩, 有骨感。 穿沿而過是人間桃花源, 可桃源洞不是, 每一塊岩石經歷風霜, 越到秋天, 越有經世味道, 恍如隔世夢幻。

所以, 一言以蔽之, 秋天的長廊長廊味道最醇厚了, 漳河清溪洗去浮躁, 教你不要把那日夜浮躁的生活當做成長啊!

佛經上曾說:凡目所有相, 皆為虛妄。 我們秋天來此, 遠不止是為了看那些虛幻景象, 山石嶙峋間, 我們在找幾個時代的老故事。

旅遊攻略

主 題: 古跡遺址

景點特色:桃花源長廊沿河兩岸兩岸丹崖絕壁,秀峰巧岩,千姿百態。

交通:在屯溪長途車站有發往桃花源長廊方向的客車,約10元/人。在黟縣縣城也有到這裡的中巴車,十幾分鐘就可到達。

最佳拍攝時間:四季。

最佳拍攝位置:桃源洞、潯陽臺、石門、鐘潭、紅廟、岱峰等。

文:李琴

主 題: 古跡遺址

景點特色:桃花源長廊沿河兩岸兩岸丹崖絕壁,秀峰巧岩,千姿百態。

交通:在屯溪長途車站有發往桃花源長廊方向的客車,約10元/人。在黟縣縣城也有到這裡的中巴車,十幾分鐘就可到達。

最佳拍攝時間:四季。

最佳拍攝位置:桃源洞、潯陽臺、石門、鐘潭、紅廟、岱峰等。

文:李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