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共商保險業數位化轉型之路

【記者 康民】

保險業如何更加開放、更加智慧、更加高效、更加安全地進行全面數位化轉型?11月3日, 中國保險報業股份有限公司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共同在京主辦華為·中國保險資訊技術峰會2017, 會議主題為“金融科技 智保未來”。 來自保險監管機關、中國保險資訊技術管理有限責任公司、部分保險公司以及相關資訊技術企業共100多位代表參加了本次論壇。

中國保監會統計資訊部副巡視員李春亮認為, 金融科技已成為推動金融行業創新發展的核心動力。 目前, 統計資訊部正在探索研究建立保險科技發展指數,

通過科學手段採集相關度量資料, 對保險機構的資訊化和新技術運用水準進行綜合評價, 推動金融科技在保險業的應用, 助力行業創新發展和轉型升級。 李春亮同時強調, 由於新技術具有開放性、多元性、資料海量化、場景移動化、處理智慧化等特點, 金融科技帶來的風險比傳統金融風險形式上呈現出更多的多樣化, 傳播上更快更廣、溢出效應更強。 行業要進一步提升網路安全風險防範意識, 各參與方要進一步加大網路防護力度, 積極構建涵蓋保險全業務流程的綜合網路安全防範體系。 為有效應對金融風險, 適應現在防範金融風險的需要, 監管機關也有必要應用新的技術、新的手段提高監管效能。

中國保險資訊技術管理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總裁吳曉軍指出, 將大資料、雲計算等先進的資訊技術應用於保險監管, 不僅有助於提高監管部門的風險識別、監測和防控能力, 也有助於監管力量的增強。 依託各資訊共用平臺建立的監管輔助系統, 向監管部門提供資料分析、統計查詢等資料服務, 有效支援現場檢查和非現場監管。 同時, 新技術還可以助力與推動監管的多方協作。 資訊共用平臺作為跨行業的資訊樞紐, 有助於加強監管部門內部協作和外部合作, 建立跨部門、跨行業的監管, 形成合力。 比如加強內部監管方面, 監管部門可以線上調閱資訊。 在加強監管的外部合作方面, 目前中國保信已相繼與公安、交通、稅務、農業等部門建立了合作機制,

引進了大量的外部資料, 豐富了行業的資料維度和種類。

華為EBG中國區金融業務部總經理劉維明建議, 保險行業要充分發揮保險的核心功能, 分散和轉移實體經濟運行中的各種自然災害、意外事故、法律責任以及信用等風險, 更好地利用保險科技的方法和工具進行風險管理和業務優化。 華為一直聚焦於保險行業數位化轉型並進行長期的戰略投入和技術創新, 以“平臺+生態”的戰略, 通過提供ICT基礎架構建設金融科技創新平臺, 為保險行業未來發展提供科技支援, 驅動保險數位化轉型。 目前, 華為的ICT解決方案已廣泛應用於各大保險企業, 並與太平洋保險、中國人保財險開展了聯合創新,

在雲計算、大資料與AI、數位化安全等領域進行創新解決方案的研究開發, 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

峰會上, 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資訊技術總監顧曉鋒、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資訊技術部總經理助理豆昱、華為中國區金融業務部CTO陳振濤發表了專業演講;中國平安保險一賬通副總裁馬黎明、中科軟壽險事業部副總經理張榮、大地財產保險資訊技術部總經理戴懿等嘉賓, 圍繞雲計算、大資料以及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在保險行業的具體應用進行了互動交流。

中國人保財險、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泰康保險集團、太平洋產險的首席資訊官及部分保險機構的分管領導、資訊技術部門負責人參加了峰會。

峰會主論壇由中國保險報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趙健主持。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