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科普丨西安哪些科學家在研究霧霾成因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

設在西安的中科院地球環境研究所, 有幾塊招牌很吸引人:中國科學院氣溶膠化學與物理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美國TSI公司-美國明尼蘇達大學顆粒技術研究室聯合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香港理工大學氣溶膠與環境聯合實驗室、陝西省環境保護大氣細粒子重點實驗室。 這裡是諸多科研人員攻克霧霾的重要戰場, 也是有關霧霾的科研權威資料發佈地。

中科院地球環境研究所院士安芷生這樣說:

從全國範圍內來看, 在大氣細顆粒物(PM2.5)研究方面, 中科院起步也是比較早的。 越是研究的深入, 我們越是感覺到, 要破解霧霾的‘秘密’, 單靠某一個學科的力量是行不通的。 必須集中多學科的專家, 協同攻關。

中科院地球環境研究所研究員黃宇說:

這是長期科研積累的結果。 中科院地球環境研究所的前身是1985年建立的中國科學院西安黃土與第四紀地質研究室, 可以說, 自其建立第一天起, 就在從事著氣候與黃土方面的研究。

隨著時間的推移, 在具體的科研中, 地環所從最初關注自然源對大氣顆粒物的影響, 不斷拓展到人為源對大氣顆粒物的影響方面。 具體來說, 就是從關注沙塵暴, 到關注PM10, 再到關注PM2.5, 均走在了基礎研究的前沿。 尤其是在PM2.5研究方面, 在目前很多城市進行的源解析研究中, 幾乎都能看到地環所的身影。

談現在“熱鬧”的霧霾研究現象, 黃宇研究員分析認為, 雖然有質疑的聲音,

但相關交叉學科研究者參與進來, 對搞清霧霾的形成機理是有必要的。 由於顆粒物構成中, 直接排放的污染物比較容易監測, 但這些污染物在大氣的二次污染卻難以搞清楚。 往往這些成因複雜的二次污染, 卻會對人產生更大的危害。

中科院地研所黃汝錦研究員說:

我們的大氣層, 就如同一個實驗室中的反應容器。 人們往這個容器中排放的污染物越多, 成分越複雜, 越會發生更為複雜的二次反應。 要弄清楚這些問題, 單靠一個科研單位或學科是很難完成的。

對於黃汝錦研究員的觀點, 陝西省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長張振文很是認同。他分析認為,我們國家大氣污染,呈現出與眾不同的複合型特徵。西方發達國家在近二百年的工業化過程中分階段出現的各類問題,在我們現階段出現了集中式爆發。

張振文說:

由於研究方法不一樣,報出的結果存在差異,也不能說誰對誰錯。再加之一些尚處於學術階段的研究,很多還沒有經過科學證實,卻經過媒體放大和過度解讀,造成了社會的誤解,甚至是曲解,更加重了人們思維上的混亂。儘快在國家層面上,整合各方面的科研力量,並建立起明確的研究分工,就顯得很必要了。這樣做,不僅可以花小錢,辦更大的事情,而且也有利於達成一致的研究成果,更好地指導霧霾治理。

點擊標題查看往期文章精選

西

長按二維碼關注

公眾號ID

xianhuanbao

陝西省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長張振文很是認同。他分析認為,我們國家大氣污染,呈現出與眾不同的複合型特徵。西方發達國家在近二百年的工業化過程中分階段出現的各類問題,在我們現階段出現了集中式爆發。

張振文說:

由於研究方法不一樣,報出的結果存在差異,也不能說誰對誰錯。再加之一些尚處於學術階段的研究,很多還沒有經過科學證實,卻經過媒體放大和過度解讀,造成了社會的誤解,甚至是曲解,更加重了人們思維上的混亂。儘快在國家層面上,整合各方面的科研力量,並建立起明確的研究分工,就顯得很必要了。這樣做,不僅可以花小錢,辦更大的事情,而且也有利於達成一致的研究成果,更好地指導霧霾治理。

點擊標題查看往期文章精選

西

長按二維碼關注

公眾號ID

xianhuanbao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