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棗莊十裡泉的過往

十裡泉在棗莊人心中已經不是單單的一汪清泉, 它是一種文化的載體, 它是棗莊人對家鄉認識的一個符號, 是故鄉一個美麗的夢, 棗莊從古至今的文化脈絡在這裡都能找尋得到, 為什麼這麼說呢?下面我們就來瞭解一下十裡泉的過往。

十裡泉古稱許池泉, 相傳上古時期的許由在這裡呆過, 許由是何許人也?可以先從一個成語談起:許由避位。

許由像

許由, 又作許繇, 名伯實, 字武仲, 又字道開, 陽城槐裡(今河南登封市)人。 誕生於西元前2378年, 歿於西元前2252年, 享年126歲。 許由自幼“為人據義履方, 邪席不坐, 邪膳不食”。 (晉·皇甫謐《高士傳》)。 及壯, 其身正, 其德劭, 其節高, 其志清, 其操潔……舉世景仰, 慕者影從。 堯認為他是個賢人, 讓他管理國家是人民的幸福, 於是決定把帝位禪讓給他。 許由不肯接受, 悄悄地離開京城, 走的遠遠的躲了起來, 借住在一個普通人家裡。 再話說被許由借住的這個人家裡有一頂很值錢的皮帽子,

他怕許由偷了它, 就暗自把它藏了起來。 許由連整個天下都不要, 而這個人卻怕許由偷他的帽子, 真是不理解許由的品德啊。

後來帝堯派人找到了他, 想請他出任九州長官, 他跑到潁水邊洗耳, 表示不願意聽這種話。 許由以自己淡泊名利的崇高節操贏得了後世的尊敬, 從而被奉為隱士的鼻祖。 戰國時代的思想家荀子就曾稱讚說:“許由善卷, 重義輕利行顯明。 ”這是“許由洗耳”的典故。

許由是中國上古時代堯帝時期的人物, 他的活動區域應該在今天潁水流域的登封、許昌、禹州、汝州、長葛、鄢陵一帶, 怎麼會和遠在山東的棗莊地區發生的聯繫呢?

許由洗耳扇

關於許由拒受堯禪、固辭隱居的故事, 歷朝典籍史志多有記載, 譬如“北宋王安石在《許氏世譜序》中雲:“堯以天下讓許由, 由不受……”至於許由隱居沛澤(今江蘇沛縣)的記載更為詳細。 先秦典籍《呂覽》, 即《呂氏春秋》, 其“慎行論”篇中雲:“昔堯朝許由於沛澤之中, ……請屬天下與夫子。

”晉朝皇甫謐在其《高士傳》中亦雲:“許由隱沛澤之中。 ”北魏酈道元在其巨著《水經注·泗水注》中更明認定:“昔許由隱於沛澤, 即此縣(即今江蘇沛縣)也, 縣蓋取澤為名。 ”宋朝羅泌在其《路史·余論·許繇》中說得更為確切:“而傳謂(許)由隱沛澤之黃城, ……沛澤, 即今之沛。 ”

歷史上的沛澤範圍較大, 不僅包括江蘇沛縣, 還包括今天山東微山、嶧城、薛城、滕州部分地區。 許由在棗莊(主要是嶧縣)的遊歷, 歷史早有記載。 漢朝桑欽的《水經·泗水篇》雲:“昔許由隱於沛澤, 在山東嶧縣有許池水。 ”這說的就是今天的十裡泉。 以其大名命名的景觀見證了許由游寓棗莊區域的真實。 同時也印證了十裡泉至少在幾千年前就已經噴湧不息。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許池泉在古代的嶧縣地區可以說是個勝景, 不少詩人為十裡泉飲酒賦詩, 留下不朽名篇佳句。 如明代詩人趙衡的“落日許池上, 春風嘉樹林”;明代禦史王瑛的“滄浪百竇沸清流, 靜抱山城十裡秋”;清代浙江詩人仲宏道的“聲出樹澗疑作雨, 瀾翻石底悉浮星”;康熙十二年嶧縣知縣田顯吉的“夕陽夕度催歸思, 一路啼鶯送客還”……這些膾炙人口的詩句,描繪了十裡泉水之精靈,景色之美,酒逢知已的生動畫面。更有王瑛那首絕唱《劉伶台》,為十裡泉古酒留下傳世佳話:一代高風野水邊,伯倫遺塚尚依然。千秋誰為澆墳土,悔不當時葬酒泉。劉伶,字伯倫,為晉建軍威參軍,為官正直,酒量極大,稱為“酒人”,竹林七賢之一。劉伶台,又叫灑酒台,位十裡泉脈搏之上。酒泉,即十裡泉。傳說劉伶醉酒後,將酒灑入河中,河水一片酒香,故詩中有“野水邊”之說。詩人王瑛感歎誰來為劉伶墳上獻酒,所以有“悔不當時葬酒泉”之遺憾。至今,“劉伶泉邊站,酒香醉好漢”這句民歌,在棗莊境內外依然時尚。

當年,梁武帝用家鄉十裡泉釀美酒犒勞三年,橫空出世,成就帝王大業。因此,代代相傳,十裡泉水釀造的美酒,能激勵英雄豪傑,鑄造輝煌人生。

嶧縣誌中的十裡泉勝景

群賢畢至,文人墨客是少不了的,當地老百姓更是把這裡當成的休閒賞景的佳處,大概為了表述上更直接更清楚,許池泉距離嶧縣城北約十裡處的地理方位成了一個約定俗成的名字,於是乎有了十裡泉這個名字。

據《嶧縣誌》記載,十裡泉景點曾歷代沿修,元代嶧州知州王天祥“開田浚渠,灌溉四郊”;明嘉靖間,嶧縣縣令許憲,重建殿宇,修飾一新;據說十裡泉數百年來未曾出現過乾涸,乾隆年間曾有人想導十裡泉水入運,以利行舟,可以想像昔日泉水之盛貌。至清代乾隆年間有位從山西武進來此任縣令的張玉樹,也對文化建設很感興趣,大興土木對十裡泉進行修整和擴建,把十裡泉勝景發展極致。

張玉樹殘碑

十裡泉周邊的古建築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時大多保存完好,十裡泉垂柳倒映,翠竹修長,風景優美,為嶧縣之名勝, 泉眼星羅棋佈,珍珠、貫珠、東珠、玉珠、嶺雨、鼎沸、金華等泉分散在南北長90米,東西寬60米的區域內 。泉水清的像面鏡子,兩三人深的河底有根縫衣針也清晰可見,池中建有一條用石板搭成的九曲橋連接湖心亭,池四周分佈水榭亭閣,北有大佛殿,西有關帝廟,東有荀卿祠。泉頭的西側是供遊人觀賞納涼用的兩層平臺,池西岸原有一棵好幾個人都抱不過來的黃楝樹,據說已有上千年的樹齡。再往上是座古廟,迎門建有大殿,坐西朝東,青石臺階拾級而上, 古樸典雅,氣勢恢宏。院的北端是一片錯落有致的青色瓦房,據說是曾人住的屋子和練功房。院內名人碑刻無數,其中一通能當鏡子用的亮碑最引人注目,碑的左半部是嶧縣縣令張玉樹題寫的重修十裡泉記,碑的右半部用水一擦能照出人的面部輪廓。

現在的十裡泉

可惜因為年久失修及人為的破壞,殿舍傾圮,碑碣流失,古樹被伐,十裡泉水也因工業用水和人口增加導致地下水開採過量,很多時候都處於停噴狀態,十裡泉的勝景也消失不見。

一路啼鶯送客還”……這些膾炙人口的詩句,描繪了十裡泉水之精靈,景色之美,酒逢知已的生動畫面。更有王瑛那首絕唱《劉伶台》,為十裡泉古酒留下傳世佳話:一代高風野水邊,伯倫遺塚尚依然。千秋誰為澆墳土,悔不當時葬酒泉。劉伶,字伯倫,為晉建軍威參軍,為官正直,酒量極大,稱為“酒人”,竹林七賢之一。劉伶台,又叫灑酒台,位十裡泉脈搏之上。酒泉,即十裡泉。傳說劉伶醉酒後,將酒灑入河中,河水一片酒香,故詩中有“野水邊”之說。詩人王瑛感歎誰來為劉伶墳上獻酒,所以有“悔不當時葬酒泉”之遺憾。至今,“劉伶泉邊站,酒香醉好漢”這句民歌,在棗莊境內外依然時尚。

當年,梁武帝用家鄉十裡泉釀美酒犒勞三年,橫空出世,成就帝王大業。因此,代代相傳,十裡泉水釀造的美酒,能激勵英雄豪傑,鑄造輝煌人生。

嶧縣誌中的十裡泉勝景

群賢畢至,文人墨客是少不了的,當地老百姓更是把這裡當成的休閒賞景的佳處,大概為了表述上更直接更清楚,許池泉距離嶧縣城北約十裡處的地理方位成了一個約定俗成的名字,於是乎有了十裡泉這個名字。

據《嶧縣誌》記載,十裡泉景點曾歷代沿修,元代嶧州知州王天祥“開田浚渠,灌溉四郊”;明嘉靖間,嶧縣縣令許憲,重建殿宇,修飾一新;據說十裡泉數百年來未曾出現過乾涸,乾隆年間曾有人想導十裡泉水入運,以利行舟,可以想像昔日泉水之盛貌。至清代乾隆年間有位從山西武進來此任縣令的張玉樹,也對文化建設很感興趣,大興土木對十裡泉進行修整和擴建,把十裡泉勝景發展極致。

張玉樹殘碑

十裡泉周邊的古建築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時大多保存完好,十裡泉垂柳倒映,翠竹修長,風景優美,為嶧縣之名勝, 泉眼星羅棋佈,珍珠、貫珠、東珠、玉珠、嶺雨、鼎沸、金華等泉分散在南北長90米,東西寬60米的區域內 。泉水清的像面鏡子,兩三人深的河底有根縫衣針也清晰可見,池中建有一條用石板搭成的九曲橋連接湖心亭,池四周分佈水榭亭閣,北有大佛殿,西有關帝廟,東有荀卿祠。泉頭的西側是供遊人觀賞納涼用的兩層平臺,池西岸原有一棵好幾個人都抱不過來的黃楝樹,據說已有上千年的樹齡。再往上是座古廟,迎門建有大殿,坐西朝東,青石臺階拾級而上, 古樸典雅,氣勢恢宏。院的北端是一片錯落有致的青色瓦房,據說是曾人住的屋子和練功房。院內名人碑刻無數,其中一通能當鏡子用的亮碑最引人注目,碑的左半部是嶧縣縣令張玉樹題寫的重修十裡泉記,碑的右半部用水一擦能照出人的面部輪廓。

現在的十裡泉

可惜因為年久失修及人為的破壞,殿舍傾圮,碑碣流失,古樹被伐,十裡泉水也因工業用水和人口增加導致地下水開採過量,很多時候都處於停噴狀態,十裡泉的勝景也消失不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