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乾貨|為什麼你知道那麼多行銷方法,還是沒什麼用

昨天看到知乎上這麼一個話題:

大概看了各位答主給出的答案:

這些被提到的案例大致可分為一類:因為宣傳過度, 但產品卻沒達到消費者預期而導致的饑餓行銷“失敗”。

為什麼我要將“失敗”打引號呢?

事實上, 我認為這些失敗並不是行銷策略(饑餓行銷)上的失敗, 而僅僅是產品的失敗。 也就是說, 產品沒得到消費者的認可並不是饑餓行銷導致的, 這完全是兩碼事。

就像前面回答中提到的Google glass, 它的饑餓行銷並沒有失敗, 它的確營造了供不應求的假像, 以至於當時那麼多人在其剛推出時就瘋狂搶購。

換言之, 真正導致其失敗的僅僅是因為這個產品本身而已。

回答問題“列舉饑餓行銷失敗的案例”,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 我認為有必要知道“什麼原因會導致饑餓行銷的失敗”。 否則, 就像上面的回答中列舉的例子一樣——僅僅是產品不足”導致失敗, 卻怪到了行銷的頭上。

說到饑餓行銷, 很多人貌似很明白, 都多少能說道到點子上。

“不就是商家有意調低產量, 製造供不應求的假像, 把產品賣出高價格、賣出高逼格嗎?”

“控制銷量, 最後還不是為了促進銷量!”

“饑餓行銷就是欲擒故縱!”

記得大學時候我一室友, 在學校的奶茶店做兼職, 有一天他跟我說:“我們那個老闆啊, 連饑餓行銷都不知道, 哎”。

我故意跟了一句“我也不知道, 你給我講講唄”。

等真讓他說的時候, 卻吞吞吐吐說不出個所以然, 只知道個概念, 甚至連定義都不清楚。

很多創業者也是如此, 知道很多概念, 都知道點皮毛, 談不上應用。 好一點的, 知道很多行銷方法, 但不瞭解適用條件。

於是就有人:

看到杜蕾斯借勢廣告每次都能引爆傳播,

就讓自己的品牌也逢熱點必追——即使跟自己的產品一點關係兒都沒有。

看到小米做的799元性價比手機成功了, 認為自己做一個相似性能, 但只要499的手機, 就一定也能成功。

就這樣, 一大幫創業者前赴後繼, 拿著那些被忽略適用條件的行銷方法就上路了, 結果試了之後卻發現公司的業績反而不如以前了。 然後就開始質疑這些方法的有效性。

實際上, 並不是行銷策略和方法沒有用, 而是我們往往會忽略掉行銷策略發生作用的前提條件。 商業世界複雜多變, 盲目套用只能自食其果。

而任何行銷策略的奏效, 都伴隨著其成立的前提條件, 饑餓行銷也一樣。

那麼饑餓行銷奏效的的前提條件是什麼呢?

主要是以下兩點原因:

1、市場競爭不激烈, 消費者難以找到替代品

2、消費者心智不成熟

市場競爭不激烈, 消費者難以找到替代品

如果你產品所在的細分市場內, 很少或沒有競爭對手, 除了你, 消費者的選擇非常有限, 這時候你推出的產品就往往就可以使用“饑餓行銷”策略。

比如, 2011年, 手機市場雖然已是巨頭林立(包括蘋果、三星、愛立信、諾基亞等廠商), 看似已經飽和沒有任何機會。 但小米卻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成功地切入性價比手機這個無人競爭的細分市場。

當時, 國外的手機(如蘋果)雖然性能好, 但價格高昂, 通常要賣到4五千元;而國內的手機雖然廉價, 卻滿足不了消費者的娛樂需求(如卡頓玩不了優質遊戲)。

而在這兩者中間的空檔正是高性能低價格手機的機會, 小米瞄準這個饑渴的市場, 順勢饑餓行銷, 引起了很大轟動。 不僅打響了品牌知名度, 還帶來了品牌附加值。

但是, 你會發現, 這招在現在不好用了。

小米在第四代第五代依然延續以往的饑餓行銷策略, 最終的結果我們都知道——被VIVO, OPPO、華為等手機品牌依次趕超,一度從國內出貨量第一度掉到了第五名。

為什麼饑餓行銷不奏效了,小米不還是那個最具性價比的手機嗎?

我認為原因有兩方面:

一方面,為了搶奪巨大的人口紅利,導致智慧手機品牌數量在幾年時間內暴增,像樂視、魅族、華為、360、錘子等等等等,一時間,消費者的選擇變多了,國內的每家手機廠商幾戶都有自己的千元旗艦款,性價比都很高,這就使得性價比手機這個細分市場不再是小米一家獨大,而是競爭變得異常激烈。

舉個例子:

另一方面,隨著消費水準的不斷提高,消費者對手機的價格敏感度逐漸下降,2011年你會認為四五千元的iPhone太貴了,負擔不起;6年過去了,2017年,還是同樣價位的iPhone,你咬咬牙也就買下來了。

再來,2014年,孟醒發現市場上有那麼一撥人,他們對餐廳菜品的口味要求很高,但不願意為五星級餐廳般的優雅環境、極致服務等來支付溢價。所以他瞄準這一市場,推出了雕爺牛腩。

因此,在這長達半年的時間裡,借助於各美食大V、內外明星在網路上的推薦轉發,這個輕奢餐品牌賺足了白領們的眼球,加上積累了半年的勢能,使得雕爺牛腩在開業第一天就爆滿。

(有個例子類比這個很恰當,說當年德國因為災荒嚴重而鼓勵老百姓種植土豆,但老百姓反響並不好。後來國家推行一段時間的“禁止農民種植土豆,只有皇家才能享用”的政策後,再來重新推廣土豆,就得到了農民得瘋狂追捧。)

相應地,如今你也開一家輕奢餐廳,也玩這麼一把饑餓行銷,還會有同樣的效果嗎?

我想不會了,或許你可以有機會進入這個市場分一杯羹,但是做饑餓行銷幾乎沒有成功的可能,你的替代品太多了,消費者會頭也不回離你而去,然後找到其他輕奢餐廳。

很多消費者當然不會買帳。在競爭激烈且各大廠商紛紛降價的汽車市場,豐田妄想通過饑餓行銷提高售價,只能導致消費者投向競對手的懷抱。

也就是說,在市場競爭激烈,消費者有其他替代選擇的時候,饑餓行銷的後果就是扶持了自己的競爭對手。

總而言之,當你想要用“饑餓行銷”的時候,要記得先問問自己:我的產品所在的市場,競爭是否激烈?消費者除了我是否還有其它替代選擇?

消費者心智不成熟

同樣,過去消費者看到小米售罄,首先想到的是“小米不愧是性價比手機,這麼快就賣光了”;

如今,消費者再看到售罄,想到的卻是之前在論壇上看到的“小米又要饑餓行銷了,大家別上當”的帖子。

不光如此,在消費者越來越理性的今天,有時候饑餓行銷不但不會為品牌帶來知名度和附加值,還可能因為消費者知道了品牌商的有意操控,從而出現漸漸反感品牌,甚至疏遠品牌的現象。

所以,在進行“饑餓行銷”前,除了問自己“競爭激烈與否,替代品是否存在”之外,一定不要忘了把消費者理性程度的因素考慮進去。

文 | Leo

往期精選

OPPO、華為等手機品牌依次趕超,一度從國內出貨量第一度掉到了第五名。

為什麼饑餓行銷不奏效了,小米不還是那個最具性價比的手機嗎?

我認為原因有兩方面:

一方面,為了搶奪巨大的人口紅利,導致智慧手機品牌數量在幾年時間內暴增,像樂視、魅族、華為、360、錘子等等等等,一時間,消費者的選擇變多了,國內的每家手機廠商幾戶都有自己的千元旗艦款,性價比都很高,這就使得性價比手機這個細分市場不再是小米一家獨大,而是競爭變得異常激烈。

舉個例子:

另一方面,隨著消費水準的不斷提高,消費者對手機的價格敏感度逐漸下降,2011年你會認為四五千元的iPhone太貴了,負擔不起;6年過去了,2017年,還是同樣價位的iPhone,你咬咬牙也就買下來了。

再來,2014年,孟醒發現市場上有那麼一撥人,他們對餐廳菜品的口味要求很高,但不願意為五星級餐廳般的優雅環境、極致服務等來支付溢價。所以他瞄準這一市場,推出了雕爺牛腩。

因此,在這長達半年的時間裡,借助於各美食大V、內外明星在網路上的推薦轉發,這個輕奢餐品牌賺足了白領們的眼球,加上積累了半年的勢能,使得雕爺牛腩在開業第一天就爆滿。

(有個例子類比這個很恰當,說當年德國因為災荒嚴重而鼓勵老百姓種植土豆,但老百姓反響並不好。後來國家推行一段時間的“禁止農民種植土豆,只有皇家才能享用”的政策後,再來重新推廣土豆,就得到了農民得瘋狂追捧。)

相應地,如今你也開一家輕奢餐廳,也玩這麼一把饑餓行銷,還會有同樣的效果嗎?

我想不會了,或許你可以有機會進入這個市場分一杯羹,但是做饑餓行銷幾乎沒有成功的可能,你的替代品太多了,消費者會頭也不回離你而去,然後找到其他輕奢餐廳。

很多消費者當然不會買帳。在競爭激烈且各大廠商紛紛降價的汽車市場,豐田妄想通過饑餓行銷提高售價,只能導致消費者投向競對手的懷抱。

也就是說,在市場競爭激烈,消費者有其他替代選擇的時候,饑餓行銷的後果就是扶持了自己的競爭對手。

總而言之,當你想要用“饑餓行銷”的時候,要記得先問問自己:我的產品所在的市場,競爭是否激烈?消費者除了我是否還有其它替代選擇?

消費者心智不成熟

同樣,過去消費者看到小米售罄,首先想到的是“小米不愧是性價比手機,這麼快就賣光了”;

如今,消費者再看到售罄,想到的卻是之前在論壇上看到的“小米又要饑餓行銷了,大家別上當”的帖子。

不光如此,在消費者越來越理性的今天,有時候饑餓行銷不但不會為品牌帶來知名度和附加值,還可能因為消費者知道了品牌商的有意操控,從而出現漸漸反感品牌,甚至疏遠品牌的現象。

所以,在進行“饑餓行銷”前,除了問自己“競爭激烈與否,替代品是否存在”之外,一定不要忘了把消費者理性程度的因素考慮進去。

文 | Leo

往期精選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