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2017佛山口碑榜首期市民觀察團考察市公安局

昨日, 在市公安局智慧交通指揮中心內, 民警向市民觀察員介紹我市智慧交通建設成果。

“沒想到, 為了方便市民辦證, 公安做了這麼多工作。

”昨日, 2017佛山口碑榜首期市民觀察團走進候選口碑單位市公安局。 在參觀了“一門式一網式”服務大廳後, 市民觀察員紛紛拿出手機, 為市公安局和“一門一網打造服務百姓佛山樣本”服務案例投票。

當日, 觀察團先後參觀了市公安局智慧交通指揮中心、警史館、南莊啟明星驛站、禪城“一門式”24小時服務大廳。 走完全程後, 市民觀察員表示, 此行大大加深了他們對公安的瞭解, “一定好好發動身邊的親戚朋友, 為佛山公安投票點贊”。

打造智慧交管模式

“設備很先進, 看完很放心。 ”昨日上午, 曾在車管所工作了10多年的鄧潔源, 走進市公安局智慧交通指揮中心後, 看到彙集了路面交通警情、市內各大路段即時監控視頻的大螢幕後,

讓經歷了手工抄寫、電腦錄入年代的她感慨不已。

在市公安局智慧交通指揮中心, 看到電腦螢幕上顯示的全市主要交通幹道即時情況, 觀察員們大呼神奇。

市公安局智慧交通指揮中心內, 分別設置指揮調度區、信號控制區、視頻巡查區、資訊處理區、線上理賠區。

市交警支隊相關負責人表示, 智慧交通指揮中心即時警情處置扁平化的指揮, 為緊急狀況下調配路面警力信號和日常觀測交通狀況提供了很大便利。

“感謝佛山公安。 ”8月7日, 市一醫院病房內, 被毒蛇咬傷的江門鶴山市民傅金條緊握著民警的手, 留下激動的淚水。 此前, 佛山公安用警車開路, 一路綠燈, 僅用10分鐘便將她從佛開高速謝邊出口護送到市一醫院。

今年以來, “為生命讓道”的情景, 在佛山街頭多次上演。 其背後彰顯的是, 全市智慧交通管理系統日趨完善, 其中, 市公安局智慧交通指揮中心的調度作用居功至偉。 如今, 全市公安交通管理已形成獨具佛山特色智慧交通管理模式。

據現場民警介紹,

智慧交通指揮中心各系統相互合作, 構成了智慧化快速化反應的綜合平臺。 當發生重大交通警情或突發交通事件時, 智慧交通支隊中心可即時準確掌握路面警車、警力的具體位置, 按照快速、及時、科學的原則, 在全市範圍內調動就近警力處置。

“即時調節交通燈, 疏導路面交通, 原來是這樣操作的。 ”觀察員陳顯輝感慨地說, 作為一名公交司機, 近年來, 他親身感受到智慧交通管理日趨完善後, 全市道路通行效率明顯得到提升, 讓他對智慧交通管理模式感到十分好奇, 因此, 特地報名參加市民觀察團來一探究竟。

全市公安交警部門通過大資料, 每兩分鐘可實現全市即時交通路況更新, 主動發現擁堵路段, 及時干預,

統一調度, 快速出警, 有效地減少了交通擁堵警情發生, 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全力打造“互聯網+交通”的便民服務新模式。

市民觀察員吳桂花同樣對智慧交通指揮中心的先進設備感到震撼。 “沒想到路面所有狀況, 顯示在螢幕上會如此清晰。 ”吳桂花說, 全市主要交通幹道即時狀況, 都能在顯示幕上精細出現, 大小問題都能及時得到處理, 讓人由衷感到自己置身于安全的環境中。

感受公安光榮歷史

打擊犯罪、解危扶困……在佛山員警歷史博物館內, 市民觀察團觀看了佛山公安製作的宣傳微電影后, 對公安的工作肅然起敬。

佛山員警歷史博物館內,民警向市民觀察員講解館藏文物的歷史。

“他們真的就是這樣做的,接警迅速、回訪積極。”住在禪城的市民觀察員吳桂好說,她家裡曾遭人剪破防盜網入室盜竊,案發後民警很快就到場,取證後,還幫她觀察了屋內的防範佈置,指導她採取一些補救措施,“真的很感動,民警一直都在關注我們老百姓”。

博物館內珍藏的新中國成立以來各個時期的公安文物,也讓觀察員們目不暇接。一樓展廳內,警服的演變和歷代警徽的展櫃最為搶眼。市民甘銘說,這一切對他來說都非常新鮮,以前從未瞭解過,“看到這些服飾、配件的演變,也是在回顧歷史,讓我感覺時代在進步,公安部門也在進步”。

而在二樓“英雄禮贊”展櫃前,眾多觀察員紛紛駐足,認真觀察展櫃裡的一個個勳章,榮譽牆上的一個個英雄,烈士榜上的一個個身影,傾聽他們背後的故事,加深對公安這個熟悉而略顯神秘群體的認知。

在隨後舉行的平安座談會上。市民觀察員紛紛講述與佛山公安的暖心故事。觀察員李女士說,小時候聽過不少英勇犧牲的烈士故事,但總覺得距離現實生活很遙遠,但當看到展櫃上烈士們年輕的面孔時,她的內心被震撼了,也感到很心痛,“為了市民的安全,員警付出了很多,我們要學會感恩”。

觀察員溫秀蘭也表示,將來一定要帶孩子過來看,讓他也能近距離認識公安的工作。“博物館真實展示了佛山公安的光榮傳統,加深了市民對公安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溫秀蘭說,正是一代代民警的努力,才讓佛山的治安越變越好,他們的付出值得我們銘記。

照亮學員回歸之路

昨日下午,市民觀察團繼續來到禪城南莊啟明星驛站參觀。

“二級震動起來我的神經都好像麻痹了一樣,真的很可怕。”體驗了新型的吸毒類比VR設備後,觀察員霍女士心有餘悸地說,此前她的一位鄰居有過吸毒史,最終在吸毒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落得妻離子散。

在禪城南莊啟明星驛站,市民觀察員參觀新型毒品展示。

“康復後是否能夠監管得力,杜絕二次吸毒,才是戒除毒癮最重要的一步。”啟明星驛站社工介紹,學員康復後,社工將跟蹤其三年,定期溝通並做心理測評,幫助他們重新融入社會。霍女士對此點贊說,無論從戒毒到監管,都做得很完善。

確實如此。如今,禁毒康復人員走出戒毒所後,將由啟明星驛站全面接管,盡力幫助其徹底戒除心癮,避免複吸。這種合作模式,旨在完善社區戒毒康復、解決禁毒工作的“最後一公里”,照亮康復人員重新融入社會之路。

南莊啟明星驛站占地約300平方米,擁有個案訪談室、小組工作室、家庭治療等各個完整的功能區塊,可提供諮詢、輔助戒斷、尿液檢驗、遠端視頻診斷、心理沙盤治療、心理輔導等多項免費服務,成為禪城區最大型的多功能禁毒社工站。

“聽說大多數吸毒人員戒除毒癮後,都會再次複吸,毒品對他們的誘惑還是太大。”觀察員麥壽余認為,依靠吸毒康復人員自覺遠離毒品,難以取得成效;有了啟明星驛站後,幫其定期檢測,阻隔其“毒友圈”,肯定事半功倍。

同時,麥壽餘還為今年啟明星驛站禁毒志願者的宣傳方式點贊。他認為,除了專業的心理輔導,讓學員們參與公益活動,也能讓其重拾自信,加快融入社會,“而對於禁毒宣傳來說,用自己的經歷感染他人,自然更有力度”。

一門一網業務通辦

今年,佛山口碑榜創新推出服務案例榜,將從參選的創新便民措施中,評出十個最佳服務案例。其中,佛山公安“一門一網打造服務百姓佛山樣本”成功入圍候選名單。昨日,市民觀察團也來到魁奇路禪城區“一門式”24小時服務大廳考察。

在魁奇路公安“一門式”服務大廳,民警向市民觀察員介紹公安業務“一門通辦”服務。

“十幾秒就能搞定,真的非常高效便民。”走進服務大廳後,有備而來的觀察員何少軍,迅速拿出證件來到出入境自助辦理區,續簽了其港澳通行證。這是她第一次使用自助服務機辦證,清晰的指引和簡單的操作,讓她印象十分深刻。

近年來,佛山公安在全省首創了公安“一門式”服務,實現“多門”向“一門”集中,群眾只要進“一個門”,就能辦完交警、戶政、出入境三大警種4大類公安業務;禪城、高明公安還在全省率先實現了戶政、出入境業務“一窗”通辦。

如今,我市已建成全省首批公安24小時自助服務區23個,為群眾提供12項公安業務的24小時全天候辦理,日均辦理量超過1萬件次,率先建成市、區、鎮(街)三級公安機關“一門式”服務體系,把公安服務延伸到群眾家門口。

“辦證早就不難了,24小時都有自助機在等著大家來。”觀察員紀淑芳表示,以前辦證要請假、排隊,需要耽誤好幾個小時,現在抽個晚上或者週末幾分鐘就搞定了,加上鎮街裡一般也都配有24小時自助服務中心,對於市民來說真的是非常方便。

據禪城區行政服務中心公安業務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自助服務的業務量占整個“一門式”服務中心的業務量超過三成,大大減輕了視窗的負擔,某些業務即使需要通過視窗辦理,也不會出現大排長龍的情況。

佛山公安還首創“網上服務中心+微信平臺”運作模式,為群眾提供交警、治安、出入境等公安業務服務事項,服務事項上網率99%,80%服務實現半、全程網辦;同時,還在全國首創了公安業務24小時全預約服務,群眾可通過公安機關微信、網站、電話、現場取號等形式預約業務辦理,使群眾辦事等候時間平均縮短50%以上。

平安座談會上,市民觀察員與民警面對面暢談平安佛山建設。 /專題圖片由佛山日報記者王澍攝

值得一提的是,佛山公安在全國率先完成“一門式一網式”標準統一,全面統一建設內容、外觀標識和服務標準,為群眾提供無差別、標準化和均等化服務,打造了全國公安便民模式的佛山樣本。

來源|佛山日報

文|記者李護彬、李曄至、鄭澤聰、陳晨

編輯|夏瀟瀟

佛山員警歷史博物館內,民警向市民觀察員講解館藏文物的歷史。

“他們真的就是這樣做的,接警迅速、回訪積極。”住在禪城的市民觀察員吳桂好說,她家裡曾遭人剪破防盜網入室盜竊,案發後民警很快就到場,取證後,還幫她觀察了屋內的防範佈置,指導她採取一些補救措施,“真的很感動,民警一直都在關注我們老百姓”。

博物館內珍藏的新中國成立以來各個時期的公安文物,也讓觀察員們目不暇接。一樓展廳內,警服的演變和歷代警徽的展櫃最為搶眼。市民甘銘說,這一切對他來說都非常新鮮,以前從未瞭解過,“看到這些服飾、配件的演變,也是在回顧歷史,讓我感覺時代在進步,公安部門也在進步”。

而在二樓“英雄禮贊”展櫃前,眾多觀察員紛紛駐足,認真觀察展櫃裡的一個個勳章,榮譽牆上的一個個英雄,烈士榜上的一個個身影,傾聽他們背後的故事,加深對公安這個熟悉而略顯神秘群體的認知。

在隨後舉行的平安座談會上。市民觀察員紛紛講述與佛山公安的暖心故事。觀察員李女士說,小時候聽過不少英勇犧牲的烈士故事,但總覺得距離現實生活很遙遠,但當看到展櫃上烈士們年輕的面孔時,她的內心被震撼了,也感到很心痛,“為了市民的安全,員警付出了很多,我們要學會感恩”。

觀察員溫秀蘭也表示,將來一定要帶孩子過來看,讓他也能近距離認識公安的工作。“博物館真實展示了佛山公安的光榮傳統,加深了市民對公安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溫秀蘭說,正是一代代民警的努力,才讓佛山的治安越變越好,他們的付出值得我們銘記。

照亮學員回歸之路

昨日下午,市民觀察團繼續來到禪城南莊啟明星驛站參觀。

“二級震動起來我的神經都好像麻痹了一樣,真的很可怕。”體驗了新型的吸毒類比VR設備後,觀察員霍女士心有餘悸地說,此前她的一位鄰居有過吸毒史,最終在吸毒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落得妻離子散。

在禪城南莊啟明星驛站,市民觀察員參觀新型毒品展示。

“康復後是否能夠監管得力,杜絕二次吸毒,才是戒除毒癮最重要的一步。”啟明星驛站社工介紹,學員康復後,社工將跟蹤其三年,定期溝通並做心理測評,幫助他們重新融入社會。霍女士對此點贊說,無論從戒毒到監管,都做得很完善。

確實如此。如今,禁毒康復人員走出戒毒所後,將由啟明星驛站全面接管,盡力幫助其徹底戒除心癮,避免複吸。這種合作模式,旨在完善社區戒毒康復、解決禁毒工作的“最後一公里”,照亮康復人員重新融入社會之路。

南莊啟明星驛站占地約300平方米,擁有個案訪談室、小組工作室、家庭治療等各個完整的功能區塊,可提供諮詢、輔助戒斷、尿液檢驗、遠端視頻診斷、心理沙盤治療、心理輔導等多項免費服務,成為禪城區最大型的多功能禁毒社工站。

“聽說大多數吸毒人員戒除毒癮後,都會再次複吸,毒品對他們的誘惑還是太大。”觀察員麥壽余認為,依靠吸毒康復人員自覺遠離毒品,難以取得成效;有了啟明星驛站後,幫其定期檢測,阻隔其“毒友圈”,肯定事半功倍。

同時,麥壽餘還為今年啟明星驛站禁毒志願者的宣傳方式點贊。他認為,除了專業的心理輔導,讓學員們參與公益活動,也能讓其重拾自信,加快融入社會,“而對於禁毒宣傳來說,用自己的經歷感染他人,自然更有力度”。

一門一網業務通辦

今年,佛山口碑榜創新推出服務案例榜,將從參選的創新便民措施中,評出十個最佳服務案例。其中,佛山公安“一門一網打造服務百姓佛山樣本”成功入圍候選名單。昨日,市民觀察團也來到魁奇路禪城區“一門式”24小時服務大廳考察。

在魁奇路公安“一門式”服務大廳,民警向市民觀察員介紹公安業務“一門通辦”服務。

“十幾秒就能搞定,真的非常高效便民。”走進服務大廳後,有備而來的觀察員何少軍,迅速拿出證件來到出入境自助辦理區,續簽了其港澳通行證。這是她第一次使用自助服務機辦證,清晰的指引和簡單的操作,讓她印象十分深刻。

近年來,佛山公安在全省首創了公安“一門式”服務,實現“多門”向“一門”集中,群眾只要進“一個門”,就能辦完交警、戶政、出入境三大警種4大類公安業務;禪城、高明公安還在全省率先實現了戶政、出入境業務“一窗”通辦。

如今,我市已建成全省首批公安24小時自助服務區23個,為群眾提供12項公安業務的24小時全天候辦理,日均辦理量超過1萬件次,率先建成市、區、鎮(街)三級公安機關“一門式”服務體系,把公安服務延伸到群眾家門口。

“辦證早就不難了,24小時都有自助機在等著大家來。”觀察員紀淑芳表示,以前辦證要請假、排隊,需要耽誤好幾個小時,現在抽個晚上或者週末幾分鐘就搞定了,加上鎮街裡一般也都配有24小時自助服務中心,對於市民來說真的是非常方便。

據禪城區行政服務中心公安業務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自助服務的業務量占整個“一門式”服務中心的業務量超過三成,大大減輕了視窗的負擔,某些業務即使需要通過視窗辦理,也不會出現大排長龍的情況。

佛山公安還首創“網上服務中心+微信平臺”運作模式,為群眾提供交警、治安、出入境等公安業務服務事項,服務事項上網率99%,80%服務實現半、全程網辦;同時,還在全國首創了公安業務24小時全預約服務,群眾可通過公安機關微信、網站、電話、現場取號等形式預約業務辦理,使群眾辦事等候時間平均縮短50%以上。

平安座談會上,市民觀察員與民警面對面暢談平安佛山建設。 /專題圖片由佛山日報記者王澍攝

值得一提的是,佛山公安在全國率先完成“一門式一網式”標準統一,全面統一建設內容、外觀標識和服務標準,為群眾提供無差別、標準化和均等化服務,打造了全國公安便民模式的佛山樣本。

來源|佛山日報

文|記者李護彬、李曄至、鄭澤聰、陳晨

編輯|夏瀟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