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作業到底是留給孩子還是家長的?

但是, 這確實反映了廣大家長為孩子的學習操碎心的客觀現象。 而在家長心力交瘁、無比焦慮的背後, 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個承受著巨大壓力的孩子。

近年來, 基於孩子們學習任務過重、壓力過大的現狀, 我們對教育的反思越來越多。 中國孩子當真需要承擔如此重的學習任務嗎?當真有必要背負如此大的學習壓力嗎?

令人欣喜的是, 反思的同時, 近些年來我們也看到了相應的舉措, 比如中高考制度的改革、種種教育政策法規的出臺等。

然而, 當大家把目光聚集在參加普通高考的孩子身上時, 往往容易忽視還有這樣一個群體需要得到大家的關注, 即就讀國際班而無需高考的孩子。

很多人都存在這樣一個誤區:就讀國際班的孩子因為不用面對高考千軍萬馬擠獨木橋的壓力, 所以學業一定很輕鬆。 但事實並非如此, 國際班的孩子所承受的壓力並不比普通高中孩子的小。

目前, 在已經開辦的國際學校或國際合作辦學項目中, 國際課程體系大致可以分為英國課程體系、美國課程體系、加拿大課程體系、澳洲課程體系、IB課程體系等幾個類型。

整體來看, 則分為A-Level、AP、IB三大主流課程體系。 根據新學說發佈的的國際學校發展報告來看,

截至2016年, 中國47%的國際學校引用了A-Level課程, 30%的國際學校開設了AP課程, 23%的國際學校使用了IB課程。

由這一系列資料可得知, 在中國, A-Level、AP、IB這三大主流課程體系有著一定的認可度, 但即便是這些相對成熟的課程體系, 放在中國的教育環境和背景下, 也有很多水土不服之處:

(1)囫圇的拿來主義:不細緻考慮中國的教育背景和中國學生的實際情況, 全盤引進國際課程體系、照搬國外學校的課程設置模式, 是很多國際學校(國際班)的通病。

這個通病帶來的現實後果是——中國學生不僅沒有順利適應國際課程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 反而被打亂了學習節奏, 背負了更大的學習壓力。

最終, 學生未能達到最初接受國際教育“開發個人潛能,

培養綜合實力, 實現順利升學”的理想預期;國際學校也無法實現“提供優質教育, 培養國際化人才”的教學目標, 從而使得國際教育行業陷入了難以發展的怪圈。

(2)錯位的教學認知:很多國際學校(國際班)存在教學順序和教學邏輯上的錯位。

教學順序的錯位表現在學生語言基礎尚未扎實, 學校就急於將A-level、AP、IB等多門課程強塞給學生;而教學邏輯的錯位則表現於學校採取“中國傳統教學思維和教學方式教授國際課程”的教學方案。

這兩種錯位帶來的後果是學生無法打下堅實的語言基礎, 跟不上全英文的學科課程(尤其是文科課程)的進度。 而跟不上進度就意味著學生不能很好地掌握學科知識, 更談不上通過學習國際課程培養學生批判性的思維。

(3)衝突的教育理念:中國教育重視知識本身的框架性和完整性,強調的是學生被動接受知識、日積月累的過程;國際教育注重的是知識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性,要求學生主動學習,在與知識的互動中培養批判性的思維能力。

兩種教育理念的衝突帶來了巨大的挑戰,首個迎接挑戰的群體就是教授國際課程的老師,而能將兩種教育理念完美融合於教學之中的優秀老師是非常稀缺的;

另一個接受挑戰的群體自然是學生,但要求已經接受多年“靜態教育”的中國學生在沒有任何緩衝的情況下,立即進入以“互動為主”的教學環境中,顯然是非常不合理的。

以上這些問題無疑是造成國際學校學生壓力過大的關鍵所在。

孩子壓力過大,不僅源於繁重的學習任務,還來自家長的過度期望。為人父母者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可以理解的,但過猶不及。家長應理性看待孩子的學業,可以有所期望,但不要過度強求。

首先,家長要幫助孩子做好學業規劃。家長要在尊重孩子意願的前提下進行科學的規劃,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孩子做到最好。盲目地增加孩子的學習任務不僅會給孩子帶來更多壓力,還有可能引起孩子的厭學情緒。

其次,家長應該是引導者,而不是獨裁者。我希望有更多家長可以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孩子雖然是父母生命的延續,但他應該有屬於自己的人生,有權利當自己人生的主宰者。家長可以是領路人,但不能是獨裁者。

“教育”,既指家庭教育,也指學校教育。它告訴我們,竭盡所能讓孩子快樂地接受教育、享受學習,是我們作為家長,作為教育者應盡的義務和責任。

內容整合自《中國青年報》、西祠胡同社區等

(3)衝突的教育理念:中國教育重視知識本身的框架性和完整性,強調的是學生被動接受知識、日積月累的過程;國際教育注重的是知識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性,要求學生主動學習,在與知識的互動中培養批判性的思維能力。

兩種教育理念的衝突帶來了巨大的挑戰,首個迎接挑戰的群體就是教授國際課程的老師,而能將兩種教育理念完美融合於教學之中的優秀老師是非常稀缺的;

另一個接受挑戰的群體自然是學生,但要求已經接受多年“靜態教育”的中國學生在沒有任何緩衝的情況下,立即進入以“互動為主”的教學環境中,顯然是非常不合理的。

以上這些問題無疑是造成國際學校學生壓力過大的關鍵所在。

孩子壓力過大,不僅源於繁重的學習任務,還來自家長的過度期望。為人父母者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可以理解的,但過猶不及。家長應理性看待孩子的學業,可以有所期望,但不要過度強求。

首先,家長要幫助孩子做好學業規劃。家長要在尊重孩子意願的前提下進行科學的規劃,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孩子做到最好。盲目地增加孩子的學習任務不僅會給孩子帶來更多壓力,還有可能引起孩子的厭學情緒。

其次,家長應該是引導者,而不是獨裁者。我希望有更多家長可以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孩子雖然是父母生命的延續,但他應該有屬於自己的人生,有權利當自己人生的主宰者。家長可以是領路人,但不能是獨裁者。

“教育”,既指家庭教育,也指學校教育。它告訴我們,竭盡所能讓孩子快樂地接受教育、享受學習,是我們作為家長,作為教育者應盡的義務和責任。

內容整合自《中國青年報》、西祠胡同社區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