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天下自古無“不是”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

印象中的非洲, 落後而貧瘠, 饑荒常伴左右。 一個朋友剛從非洲回來, 告訴我說, 凡是有中國人呆過地方, 再荒蕪的土地也能變成碩果累累的良田。

所以說, 這世上根本就沒有種不好的地, 只有不會種地的人。

今天偶遇一個中學同學, 一見面就抱怨說自家的孩子如何如何的熊, 如何如何的不聽話, 甚至都開始懷疑自己當初是不是從醫院抱錯了。 聊了聊, 才知道這哥們和他老婆都是極沒耐性的主, 孩子平時多靠“吼”來管。 孩子小的時候還好, 高分貝的“吼”聲多少能震住孩子一會兒, 慢慢地, 孩子變得充耳不聞了, 有時還會頂嘴, 逼急了他也會給孩子來頓胖揍。 父母脾氣這麼暴躁, 孩子耳儒目染之下自然也就溫順平和不到哪去。

教育專家周弘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沒有種不好的莊稼, 只有不會種莊稼的農民;沒有教不好的孩子, 只有不會教孩子的父母。

” 身為人父人母我們必須清醒地意識到, 教育孩子是我們不可推卸的責任, 我們的一言一行, 都將對孩子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 這種潛移默化式的影響也許會伴隨孩子的一生。 每一個優秀孩子的成長, 都凝聚著父母巨大的心血和智慧, 在孩子的教育上, 同樣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我們在抱怨自己孩子不像別人家的孩子聽話、優秀時, 是不是也得看看自己的付出與別人的差距。

縱觀那些成功的父母, 在教育子女問題上, 他們通常都有如下這些共通之處:

1、做孩子的好榜樣

平時, 我們在馬路上、院落中、樓道裡, 常會見到吹鬍子瞪眼、唾沫星子亂冒的“訓子”場面, 更有甚者, 還以拳打腳踢相伴。 “訓”的結果, 往往事與願違, 除給孩子增加抵觸情緒外, 別無所獲。 “身教勝於言教”, 對於孩子們來說, 需要的不是批評家, 而是榜樣。 父母作為孩子最早的啟蒙教育者, 一言一行, 一舉一動, 都有可能成為孩子的效仿源。 父母若想成功地教育自己的子女, 必須要時時刻刻、事無巨細嚴格要求自己,

以身垂范給孩子樹立榜樣作用。 這樣, 孩子才會尊重我們, 才會接納我們的教育。

2、注重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品格

很多父母認為, 家庭教育就是開發孩子的智力, 也就是讓孩子從四五歲開始學英語, 學鋼琴, 上學後要請家教、上輔導班, 成績一定要名列前茅, 將來一定要上名牌大學。 似乎只有這樣, 父母的教育才算成功, 孩子才算成才。 其實在孩子的成長中, 高分數、好成績並不代表一切。 試想, 如果一個孩子缺少對生命的認知(一遇到挫折就產生輕生的念頭 ), 沒有夢想的能力(自己將來想做什麼都不知道), 不懂得保護自己(做了博士生依然被壞人拐賣), 無法與別人共用(腰纏萬貫卻不快樂), 那麼, 即使這個孩子門門功課考第一,

又能怎麼樣?無論你希望孩子長大後成為怎樣的人, 首先他應該是一個品格高尚的人, 是一個善待自然、善待他人、善待自我的人, 是一個誠實守信、勤奮節儉、感恩謙虛、善良寬容、自信堅強的人, 這才是真正的優秀。

3、學會賞識孩子

賞識是教育的真諦, 能夠帶給孩子無限的信心和動力, 讓孩子不斷地前進。 每個人都有渴望得到他人的認可、贊同的心理需要。 當孩子取得成績時, 他內心充滿自豪, 充滿信心, 這時, 他們特別需要有人來分擔他們的快樂, 分享他們的成功。 所以, 為人父母者, 要找準時機, 創設情境, 恰當地賞識孩子。

4、學會適當地放手

現在的孩子多為獨生子女, 家裡的大人多寵得不得了。 愛孩子沒錯, 但要學會適當的放手, 但凡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應該讓孩子嘗試著自己做,家長的羽翼不可能保護孩子一輩子,孩子的成長同樣需要淚水和汗水,只有經歷才可能成長,哪怕孩子走錯了做錯了,也會收穫到寶貴的經驗和教訓。很喜歡劉若英的一句歌詞:“很愛很愛你,座椅願意,捨得讓你,不牽絆你,往更多幸福的地方飛去。”我們家長需要的是給孩子能夠避風的港灣,需要給孩子生活的需要,需要給孩子愛。但是,如果我們能夠給孩子施展自己才華和能力的空間,如果我們能夠給孩子創設一片屬於他們獨立的廣闊的天空,讓他們自由地飛翔,快樂地成長,這何嘗不是一種愛呢?愛他就不要牽絆他,讓他獨自朝更多幸福的地方飛去。

成功的家庭教育,從來不能僅靠簡單的模仿,因為我們的孩子不是一台機器,他們來自不同的生長環境,來自於不同的家庭,有著不同性格、興趣、愛好,又各有所長,各有所短。世上從來沒有“不是”的孩子,每個孩子都是折翼天使,他們能否重生夢之翅膀,飛向美好的未來,關鍵就看有沒有一個懂得守護的父母。

但凡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應該讓孩子嘗試著自己做,家長的羽翼不可能保護孩子一輩子,孩子的成長同樣需要淚水和汗水,只有經歷才可能成長,哪怕孩子走錯了做錯了,也會收穫到寶貴的經驗和教訓。很喜歡劉若英的一句歌詞:“很愛很愛你,座椅願意,捨得讓你,不牽絆你,往更多幸福的地方飛去。”我們家長需要的是給孩子能夠避風的港灣,需要給孩子生活的需要,需要給孩子愛。但是,如果我們能夠給孩子施展自己才華和能力的空間,如果我們能夠給孩子創設一片屬於他們獨立的廣闊的天空,讓他們自由地飛翔,快樂地成長,這何嘗不是一種愛呢?愛他就不要牽絆他,讓他獨自朝更多幸福的地方飛去。

成功的家庭教育,從來不能僅靠簡單的模仿,因為我們的孩子不是一台機器,他們來自不同的生長環境,來自於不同的家庭,有著不同性格、興趣、愛好,又各有所長,各有所短。世上從來沒有“不是”的孩子,每個孩子都是折翼天使,他們能否重生夢之翅膀,飛向美好的未來,關鍵就看有沒有一個懂得守護的父母。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