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田園綜合體中:沒有產業支撐只是空皮囊

今年的中央一號檔首次提出“田園綜合體”概念。 建設田園綜合體, 將使農村生產生活方式產生全域性變革。 在田園綜合體中,

不僅有老農民, 更有參與農村發展的新農民。 資金投入上, 不僅有財政資金投入, 還要引入金融和社會資本。 田園綜合體的發展, 將使城與鄉、農與工、生產生活生態、傳統與現代相得益彰。

今年5月, 財政部確定河北、江西等18個省份開展田園綜合體建設試點, 每個試點省份安排試點專案1至2個。 中央財政從農村綜合改革轉移支付資金、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農業綜合開發補助資金中統籌安排, 支持試點工作。

今年的中央一號檔首次提出“田園綜合體”概念, 支援有條件的鄉村建設集迴圈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 在田園綜合體, 農村新產業和新業態如何培育?鄉村的特色如何保留?農民的積極性怎樣調動?

沒有產業支撐只是空皮囊

完善的田園綜合體應是一個包含農林牧漁、加工、製造、餐飲、旅遊等行業的三產融合體和城鄉複合體

人們對於“綜合體”的認識, 大多是從城市開始的。 這些人口集聚、交通便利的地標式建築群, 既可以供人們居住和辦公,

也能提供包括餐飲、購物、休閒等服務。 那麼, 鄉村的田園綜合體, 又會是一幅怎樣的圖景?如何讓城裡人聞到一縷炊煙, 以慰鄉愁?如何讓村裡人觸碰時代脈動, 享受現代生活?

江蘇省無錫市惠山區陽山鎮擁有優美的自然景觀, 並以出產水蜜桃聞名全國, 但良好的田園風貌, 阻止不了村莊空心化的趨勢。 當地傳統桃農靠單打獨鬥、零星種植的生產經營模式遭遇了各種瓶頸。 2013年, 隨著田園東方公司田園綜合體團隊的到來, 與鎮裡合作打造總規劃面積6000余畝的田園綜合體, 佈局農業產業項目、鄉村旅遊項目和田園小鎮群等。 在這個“水蜜桃之鄉”經營民宿的村民們說, 以前賣桃子, 後來“賣”桃花, 現在推介的是“花樣生活”。

田園東方公司董事長張誠認為,

田園綜合體特色是“田園”, 關鍵在“綜合”:農業生產是基礎, 休閒旅遊產業依附於農業, 呈現田園特色。 田園社區則依賴於以上產業, 圍繞居民和遊客, 建設具有基礎產業、新型產業且城鄉一體、村落肌理的田園社區。 “田園綜合體從概念上來說, 就是多產業的綜合規劃、多業態的綜合運營。 例如, 原來是片農田, 現在可以觀光;原來是所農房, 現在可以開家客棧。 ”

在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有一個田園綜合體, 串聯起當地4個鄉鎮的12個農業特色產業園, 集農產品種植與農業觀光、鄉村旅遊為一體, 已初具規模。 在呂山鄉品嘗果蔬園內的新鮮瓜果蔬菜, 在林城鎮葡萄園的風情長廊駐足賞景, 在泗安鎮花卉園內欣賞四季的色彩繽紛……每一個特色產業園, 都是田園綜合體的組成部分, 延伸新業態, 富裕一方農民。

“農業旅遊只是田園綜合體建設的重要內容, 而不是全部內容。 要提高田園綜合體建設的含金量, 保持田園綜合體發展的持續性, 還需要在拓展產業鏈上下功夫。 ”中國農業經濟學會副會長劉奇說:“沒有產業支撐的田園綜合體只能是一副空皮囊。一個完善的田園綜合體應是一個包含農林牧漁、加工、製造、餐飲、旅遊等行業的三產融合體和城鄉複合體。”

財政部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辦主任盧貴敏認為,建設田園綜合體,不是在生產、生活和生態等領域單一的、局部的試點探索,而是對農業農村生產生活方式的全域性變革。要通過一二三產的深度融合,帶動田園綜合體資源聚合、功能整合和要素融合,使城與鄉、農與工、生產生活生態、傳統與現代在田園綜合體中相得益彰。

防止“脫農”成變相房地產

如果沒有農民現代化,沒有新型農業主體加入,田園綜合體終將是空中樓閣

當前一些地方建設田園綜合體出現了脫農的情況。針對此,盧貴敏表示,要切實保護好農民的就業創業、產業發展收益、鄉村文化遺產、農村生態環境等權益。田園綜合體要展現農民生活、農村風情和農業特色,核心產業是農業,決不能將綜合體建設搞成變相的房地產開發,也不是大興土木、改頭換面的旅遊度假區和私人莊園會所,確保田園綜合體建設定位不走偏走歪。

“如果沒有農民現代化,沒有新型農業主體加入,田園綜合體終將是空中樓閣”,在風土(北京)城鄉規劃設計公司負責人轟偉看來,如果說過去的新農村是鄉村現代化的2.0版本,美麗鄉村建設是3.0版本,那麼田園綜合體則是一個更為高級的形態。在這裡,不僅有著老農民,更有著被鄉村吸引、願意從城市回歸鄉村、參與農村發展的新農民。

在田園東方陽山田園綜合體,遊人可以在古井旁的咖啡店中,買來麵包和咖啡當早餐,中午用採摘的蔬菜做農家飯,入夜後帶孩子到田野紮營。對於當地村民來說,不僅生活環境更加舒適,還有了更多的就業途徑和收入來源。綜合體為當地百姓提供了超過70個文旅和管理就業崗位、160多個農業生產崗位,吸引了一批返鄉創業年輕人開設書院、咖啡館等。

在浙江省麗水市縉雲縣筧川村村委會的邀請下,鄉村規劃師何思源幫村子打造成了年門票收入達900多萬元的“網紅”村。遊客乘高鐵穿過一段隧道後,車窗外是500畝色澤絢麗的花海向遠處綿延,連接著起伏的山巒。乘客穿過花海,便會產生進村遊玩的強烈意願。村莊有了人氣,綜合體的發展才會順風順水。

田園綜合體建設還要尊重農村文化。在建設前,張誠先期對原來的村莊歷史做了調研,在已拆遷過半的危舊村舍中,選中了10座老房子進行修繕保護。那是10棟原本很普通的村民住宅,修繕成本很高,很多人主張拆除,但張誠堅決保留下來,與之一同保留的還有池塘和141棵樹。如今,該區域已成為田園綜合體裡的鄉村文創園。

營造城鄉共生新環境

把政府、農民、市場、金融機構各方力量糅合在一起,為農村發展打開更大空間

眼下,田園綜合體正成為繼特色小鎮之後,縣域經濟的又一投資新藍海。田園綜合體建設內容豐富,涉及面廣,對資金、土地、科技、人才等要素有著較大需求。解決要素投入問題成為很多地方探索田園綜合體的難點。

對於開展田園綜合體試點需要注意的問題,財政部檔提出,按照“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試點先行,各地不要盲目擴大範圍。要適應農村發展階段性需要,遵循農村發展規律和市場經濟規律,不能超越地方現有發展條件和違背農民意願。還對投入資金有了明確要求——“嚴控政府債務風險和村級組織債務風險,不新增債務負擔”。

盧貴敏表示,在資金投入上,要改進財政資金投入方式,綜合運用補助、貼息、擔保基金、風險補償金等方式,提升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田園綜合體建設主體多元,不同的利益訴求決定建設資金來源管道廣泛多樣,要通過財政撬動、貼息貸款等模式,引入更多的金融和社會資本。

為了充分調動筧川村人的積極性,何思源提出,以村民入股、合作社為主體的方式,參與花海及配套設施的建設。“根據以往經驗,拋棄農民、純粹運用工商資本進行村莊建設,多以失敗告終,而如果由村集體與企業合作,可能會造成雙方扯皮,效率低下。”何思源說,田園綜合體與其他模式的最大不同在於,它提出將農民納入鄉村建設的進程之中,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最終實現村民的共同富裕。

盧貴敏認為,要以政府投入和政策支持為引領,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激發綜合體內生發展動力和創新活力。關鍵是確定合理的建設運營管理模式,政府重點負責政策引導和規劃引領,營造有利於田園綜合體發展的外部環境;企業、村集體組織、農民合作組織及其他市場主體要充分發揮在產業發展和實體運營中的作用;農民通過合作化、組織化等方式參與綜合體建設並多重受益。

作為新生事物,田園綜合體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在業內看來,這樣的創新實踐有效地把政府、農民、市場、金融機構各方力量糅合在一起,為農村發展打開了更大的空間。這是一片共用之地,無論農民還是市民,都可以一起分享自然的饋贈,共同打造這個城鄉共生的新環境。對於田園綜合體,人們有理由給予更多期待。

農旅專案要策劃、要規劃、要設計等怎麼辦?可以搜索一諾規劃公司相關資訊!

免責聲明:

以上內容由一諾規劃是旅遊規劃與休閒農業設計引領者(旅遊、農業、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農業產業園區、美麗鄉村、景觀建築等專案策劃、規劃、設計等一站式服務)整理編輯,轉載需注明!部分圖文來源於互聯網及公眾平臺,內容僅供各位學習參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告知,我們將及時刪除!

”中國農業經濟學會副會長劉奇說:“沒有產業支撐的田園綜合體只能是一副空皮囊。一個完善的田園綜合體應是一個包含農林牧漁、加工、製造、餐飲、旅遊等行業的三產融合體和城鄉複合體。”

財政部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辦主任盧貴敏認為,建設田園綜合體,不是在生產、生活和生態等領域單一的、局部的試點探索,而是對農業農村生產生活方式的全域性變革。要通過一二三產的深度融合,帶動田園綜合體資源聚合、功能整合和要素融合,使城與鄉、農與工、生產生活生態、傳統與現代在田園綜合體中相得益彰。

防止“脫農”成變相房地產

如果沒有農民現代化,沒有新型農業主體加入,田園綜合體終將是空中樓閣

當前一些地方建設田園綜合體出現了脫農的情況。針對此,盧貴敏表示,要切實保護好農民的就業創業、產業發展收益、鄉村文化遺產、農村生態環境等權益。田園綜合體要展現農民生活、農村風情和農業特色,核心產業是農業,決不能將綜合體建設搞成變相的房地產開發,也不是大興土木、改頭換面的旅遊度假區和私人莊園會所,確保田園綜合體建設定位不走偏走歪。

“如果沒有農民現代化,沒有新型農業主體加入,田園綜合體終將是空中樓閣”,在風土(北京)城鄉規劃設計公司負責人轟偉看來,如果說過去的新農村是鄉村現代化的2.0版本,美麗鄉村建設是3.0版本,那麼田園綜合體則是一個更為高級的形態。在這裡,不僅有著老農民,更有著被鄉村吸引、願意從城市回歸鄉村、參與農村發展的新農民。

在田園東方陽山田園綜合體,遊人可以在古井旁的咖啡店中,買來麵包和咖啡當早餐,中午用採摘的蔬菜做農家飯,入夜後帶孩子到田野紮營。對於當地村民來說,不僅生活環境更加舒適,還有了更多的就業途徑和收入來源。綜合體為當地百姓提供了超過70個文旅和管理就業崗位、160多個農業生產崗位,吸引了一批返鄉創業年輕人開設書院、咖啡館等。

在浙江省麗水市縉雲縣筧川村村委會的邀請下,鄉村規劃師何思源幫村子打造成了年門票收入達900多萬元的“網紅”村。遊客乘高鐵穿過一段隧道後,車窗外是500畝色澤絢麗的花海向遠處綿延,連接著起伏的山巒。乘客穿過花海,便會產生進村遊玩的強烈意願。村莊有了人氣,綜合體的發展才會順風順水。

田園綜合體建設還要尊重農村文化。在建設前,張誠先期對原來的村莊歷史做了調研,在已拆遷過半的危舊村舍中,選中了10座老房子進行修繕保護。那是10棟原本很普通的村民住宅,修繕成本很高,很多人主張拆除,但張誠堅決保留下來,與之一同保留的還有池塘和141棵樹。如今,該區域已成為田園綜合體裡的鄉村文創園。

營造城鄉共生新環境

把政府、農民、市場、金融機構各方力量糅合在一起,為農村發展打開更大空間

眼下,田園綜合體正成為繼特色小鎮之後,縣域經濟的又一投資新藍海。田園綜合體建設內容豐富,涉及面廣,對資金、土地、科技、人才等要素有著較大需求。解決要素投入問題成為很多地方探索田園綜合體的難點。

對於開展田園綜合體試點需要注意的問題,財政部檔提出,按照“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試點先行,各地不要盲目擴大範圍。要適應農村發展階段性需要,遵循農村發展規律和市場經濟規律,不能超越地方現有發展條件和違背農民意願。還對投入資金有了明確要求——“嚴控政府債務風險和村級組織債務風險,不新增債務負擔”。

盧貴敏表示,在資金投入上,要改進財政資金投入方式,綜合運用補助、貼息、擔保基金、風險補償金等方式,提升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田園綜合體建設主體多元,不同的利益訴求決定建設資金來源管道廣泛多樣,要通過財政撬動、貼息貸款等模式,引入更多的金融和社會資本。

為了充分調動筧川村人的積極性,何思源提出,以村民入股、合作社為主體的方式,參與花海及配套設施的建設。“根據以往經驗,拋棄農民、純粹運用工商資本進行村莊建設,多以失敗告終,而如果由村集體與企業合作,可能會造成雙方扯皮,效率低下。”何思源說,田園綜合體與其他模式的最大不同在於,它提出將農民納入鄉村建設的進程之中,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最終實現村民的共同富裕。

盧貴敏認為,要以政府投入和政策支持為引領,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激發綜合體內生發展動力和創新活力。關鍵是確定合理的建設運營管理模式,政府重點負責政策引導和規劃引領,營造有利於田園綜合體發展的外部環境;企業、村集體組織、農民合作組織及其他市場主體要充分發揮在產業發展和實體運營中的作用;農民通過合作化、組織化等方式參與綜合體建設並多重受益。

作為新生事物,田園綜合體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在業內看來,這樣的創新實踐有效地把政府、農民、市場、金融機構各方力量糅合在一起,為農村發展打開了更大的空間。這是一片共用之地,無論農民還是市民,都可以一起分享自然的饋贈,共同打造這個城鄉共生的新環境。對於田園綜合體,人們有理由給予更多期待。

農旅專案要策劃、要規劃、要設計等怎麼辦?可以搜索一諾規劃公司相關資訊!

免責聲明:

以上內容由一諾規劃是旅遊規劃與休閒農業設計引領者(旅遊、農業、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農業產業園區、美麗鄉村、景觀建築等專案策劃、規劃、設計等一站式服務)整理編輯,轉載需注明!部分圖文來源於互聯網及公眾平臺,內容僅供各位學習參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告知,我們將及時刪除!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