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美國靠高科技武器稱雄,萬萬沒料到中國在如此多的領域反超

美國靠什麼稱雄世界, 美軍和美元缺一不可, 但排在第一的永遠是美軍, 是高科技武器, 是領先別國、具有代差優勢的軍事裝備。 每當世界某個地方發生危機, 美國總統總會問, 我們最近的航母在哪裡?而特朗普2月份表態美國將會以“非常強硬”的態度對待朝鮮, 4月3日又稱除非中國對平壤政權加大施壓, 否則美國將單方面採取行動消除朝鮮核威脅, 而美國務卿前些日子也曾明確表態拒絕六方會談。 這是將責任全推給中國, 好像中國是幕後支持者一般。 如此無賴, 美國的底氣、底牌在哪?無非就是遠遠超過其他國家的強大的軍事存在。

但是, 孰不知在不聲不響中, 其實我國在眾多武器、裝備領域, 已實現對美國的反超, 感謝奮戰在兵工科技一線的科研人員。

JF-12高超聲速激波風洞

(JF12高超聲速複現風洞)

JF12被國際上稱為“高超巨龍”, 是世界最大的超聲速激波風洞,

也是國際上首座可複現飛行條件的高超聲速風洞, 成就了我國獨立自主研究先進空氣動力學試驗裝備的先例, 是目前國際上同類型高超音速風洞實驗設備中的世界第一, 為中國高超音速武器的飛速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援。

當前, 美國最先進高超音速風洞不超過1.2米, 速度和類比高度都很低。 而我國的JF12, 是一種可實現25至40千米高空、馬赫數5至9飛行條件、噴管出口直徑2.5米、試驗時間超過100毫秒的超大型高超聲速激波風洞, 整體性能處於世界唯一這個水準, 美國到目前還沒有類似的設備。

高超音速武器7次實驗成功6次

(中國高超音速武器想像圖)

2014年1月15日, 中國國防部公開發表聲明, 宣佈中國在本國境內進行了高超聲速飛行器飛行試驗。 截至目前, 中國至少進行了7次實驗(失敗一次)。 據悉, 中國這種飛行器通過彈道導彈作為推進系統發射升空, 在大約100千米臨近空間高度與火箭分離, 進行俯衝機動滑翔飛行, 飛行速度最高達10馬赫, 大約相當於12359千米/小時。

有分析人士認為, 中國完成高超聲速武器的樂觀進程將在2020年前後, 到那時應該會部署。 另一種使用超燃衝壓發動機推進的高超音速飛行器, 應該是暗箭無人攻擊機, 超燃衝壓發動機的突破讓我國和美國成為全球唯一掌握此技術的國家。

2010年,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首次試驗HTV-2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 最終失敗;2011年第二次試驗再次失敗(屬美空軍專案, 因技術難度過高被放棄, 但後續空軍的計畫被批准)。

波音公司研發的X-51A(空軍項目)高超音速飛行器項目進行了4次試驗, 均未能實現以6倍音速飛行300秒的初始計畫, 專案預算已被砍。

(美陸軍高超音速武器發射後爆炸現場狼藉)

美陸軍的AHW曾成功進行過全程飛行試驗, 但在2014年8月的試射以失敗告終(2014年8月25日, 試射升空後4秒因故障被迫引爆), 自2014年發射失敗後, 美陸軍似乎沒有再進行過相關實驗, 未有報導見諸報端。

美海軍在三叉戟II潛射導彈上曾安裝過高超音速機動彈頭MK-500, 近些年來在LETB試驗中也進行了雙椎體機動彈頭(中國東風21A也採用雙錐體彈頭)的試驗, 成功失敗不知。

1130近防炮火力遠超美軍密集陣

中國海軍的H/PJ-11型11管30毫米艦炮,俗稱1130近防炮,是我國最新型11管30毫米加特林式速射炮,用於艦艇的近程防禦。目前,已先後裝備了遼寧號航空母艦、多種護衛艦和驅逐艦。1130近防炮使用兩個各自備彈1280發的彈鼓,能夠同時鎖定40多個目標,最大射程5000米,一般攔截距離1500--3000米。在射擊時,1130炮射速超過10000發/分鐘,每秒約166發,足以攔截4馬赫的新型掠海導彈,成功率超過90%。

(1130近防炮)

美軍目前使用的是六管Mk15“火神”密集陣近防炮,每分最高射速4500發,有效射程為1500米。源自美國的加特林式速射炮被中國發揚光大,1130在射速和威力上遠超美國。

航母電磁攔阻裝置我國更高明

航母的電磁攔阻技術難度比電磁彈射更高,但在馬明偉院士及其團隊的努力下,中國用了美國1/5的時間搞定了阻攔技術。而且我國的電磁攔阻裝置採用了一種新型結構代替美軍使用的錐形大捲筒,在橫向尺寸上縮小了1/3的體積,在重量上減少70%以上,所以我國航母電磁攔阻裝置在設計上比美國高明。

中壓直流全電推進技術領先美一代

關於中國的全電推進技術,馬明偉院士曾談到:中國的全電推進系統目前處於全世界最領先的位置。中國採用中壓直流全電推進技術,一步到位。美國目前是中壓交流,還處於第一代水準,比中國落後一代,美國目前才開始做預研中壓直流,要趕上中國是十幾年以後的事情。

目前,全世界使用電力推進的著名艦艇,如英國45級、美軍DDG-1000驅逐艦、法國西北風兩栖艦,都是採用的中壓交流綜合電力系統。而我國則是一步到位,直接上的就是“中壓直流全電推進技術”,我們越了一級,領先美歐一代。而我國的912III型大型消磁船已率先使用了全電推進技術。

獨步全球的反艦彈道導彈

它是全球獨一無二的反艦彈道導彈 -- 東風-21D中程反艦彈道導彈,專門用來攻擊航母,號稱“航母殺手”,其特點是可以在打擊過程中主動改變運行方向以避開反導攔截。東風-21D中程反艦彈道導彈精確度高、變軌能力強、突防能力好、機動能力強。

2015年9.3大閱兵中的解說詞:“常規導彈第二方隊展示的是東風21D導彈。它是打擊艦船目標的陸基彈道導彈,懾控範圍廣、攻擊速度快、突防能力強,是我軍海上非對稱作戰的殺手鐧武器”。

類似的武器還有東風-26遠端彈道導彈,射程5000公里,別號“關島快遞”。2015年9月3日,在北京天安門前舉行的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式中,新型遠端彈道導彈東風-26首次亮相。這兩型導彈能夠大區域無依託機動發射,東風-26還可實施快速核反擊,並能對陸上重要目標和海上大中型艦船實施常規中遠端精確打擊,是我軍核常通用、全域懾戰的新型殺手鐧武器。類似的武器前蘇聯曾經發展過,但因為制導難題被迫放棄。

新一代拖曳式變深主/被動聲呐

(052D驅逐艦裝備的國產新一代拖曳式主/被動低頻聲納系統)

中國新一代拖曳式變深主/被動聲呐(VDS),目前已廣泛裝備在056A、054A、052D等戰艦上面。與傳統的拖曳式主動聲呐或拖曳式被動線列陣聲呐相比,這種新型聲呐系統具備探測距離遠,可探測安靜型潛艇等優勢,是目前國際上最先進的反潛聲呐裝備。

此種主被動拖曳線列陣聲納,對隱身潛艇可探測距離遠超20公里,甚至達到40至50公里,其探測性能與探測物件潛艇性能並無多大關係,據傳,即使是美國最先進海狼級潛艇或維吉尼亞級潛艇也難逃它的法眼。

美國也曾考慮為LCS瀕海戰鬥艦配備類似的主/被動聲呐,幾經試驗後,宣佈開發失敗,美國防部宣佈該艦改用拖曳式被動聲呐,這種聲呐的技術水準比中國的新型聲呐落後一代。

超強超短鐳射實驗裝置(SULF)

(超強超短鐳射實驗裝置)

中國超強超短鐳射實驗裝置16年已成功實現5拍瓦(5000萬億瓦)雷射脈衝輸出,達到國際領先水準,預計今年將在全世界率先實現10拍瓦鐳射輸出目標,2018年建成面向使用者的實驗裝置。

超強超短鐳射被認為是人類已知的最亮光源,是國際鐳射科技的最新發展前沿和重點競爭領域,在鐳射加速、鐳射聚變、核醫學等領域有重大應用價值,“它將給核子物理和醫學、材料科學、臺式化加速器、研究宇宙起源等帶來新境界。”。

目前,世界多個國家投入鉅資開展10拍瓦級大型超強超短鐳射裝置的研製,其中歐盟支持的項目計畫於2018年建成10拍瓦鐳射使用者裝置。

除了以上應用領域,在軍事領域更是有重大應用價值,這就是新概念定向能鐳射武器,未來,中國鐳射武器必將獲得大突破。而目前我國已經公開了數種鐳射武器(可查看筆者此前的相關文章),有的已經列裝並使用。

中國中段反導成功率100%

中段反導面積是末段的10倍以上,在這個階段,分導式彈道導彈攜帶的多個彈頭還沒有與導彈分離,一次攔截就能把所有分彈頭全部打掉,因此,中段反導也是攔截效率最高的階段。即便來襲導彈攜帶核彈頭,將彈道擊毀後其攜帶的放射性物質也不會掉落在本土,對於一國來言戰略意義重大。

(2013年1月27日,中國中段反導攔截彈高速沖向目標)

據悉,美國先後進行了10多次陸基中段反導(GMD)試驗,其中多次失敗,問題主要集中在攔截彈丟失目標、攔截彈頭未及時與助推器分離等方面。

在高難度的中段反導上,中國的成功率超過美國。

反導的背後拼的是:預警、跟蹤、識別、撞擊等一系列技術,真正的高科技比拼,目前也只有美、俄、中這樣的大國才有這樣的能力。但真正意義上說,俄羅斯繼承蘇聯技術開發的第三代的A-235攔截彈,既可用核彈頭,也可以用常規彈頭,後者使用近炸引信來摧毀目標,但能不能徹底摧毀還真不好說。而中、美採用的是直接撞擊,顯然技術上更勝一籌。

中段反導各國實驗中都是在相對的狀態下實施的,在戰時面對在電磁環境下的多方向、多批次、多彈頭的來襲彈,攔截成功率必然下降,所以未來定向能武器,包括鐳射、粒子束、高能微波(我國微波武器已經實現重大突破,請參看筆者此前文章),一定會比動能碰撞和近炸殺傷的效果要好上許多倍。這些東西其實我國都有發展,就是希望研製進度更快一些,那就最好了。

後記

更多中國反超美國的武器,如新一代超輕型坦克使用世界上威力最大的105毫米炮,可在三公里處洞穿500毫米均質鋼裝甲,類似裝備美國正在研製;AH-4型155毫米超輕型榴彈炮比美國M777超輕型榴彈炮的還輕;全球水中跑的最快ZTD-05兩栖戰車;紅旗-9在土耳其9發9中,而美國“愛國者”、俄羅斯的“S-300”、意-法紫苑-30”均未能全部命中;我國陸軍有56種型號超過一萬門的各式牽引式火炮、自行火炮、高炮、火箭炮系統,美陸軍共有10種型號8137門火炮,中國許多火炮、火箭炮在火力、射程上將美國同型裝備遠遠甩在後面,而大量的肩扛式防空導彈、反坦克導彈在品質上都勝過美軍的“毒刺”和“陶式”;空警-500是世界上首款應用數字陣列雷達的預警機;紅箭8曾正面擊毀美制M1A2坦克(參見筆者前期關於紅箭8的文章),99正面硬扛紅箭8攻擊無礙;中國發射了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我國量子雷達在國際上處於先進水準,並未領先;前不久中國展出了GP120B型120毫米末敏迫擊炮彈,目前世界上還沒有第二種迫擊炮彈採用末敏彈技術,屬於獨創;超音速反艦導彈美國沒有,中國有鷹擊-12、鷹擊-18;受《中導條約》限制美國沒有中程彈道導彈;我國天燕-90直升機空對空導彈,是世界第一種直升機空對空導彈;我國專門為彩虹無人機研製了專用型導彈,是世界上首款專為無人機設計的制導導彈,開創了無人機使用精確制導導彈的先河(參見筆者前期關於彩虹無人機彈藥的文章);中國的擁有門類最齊全的遠、中、近程的導彈系列;神雕大型戰略預警無人機,全球未有先例;動能2導彈、動能-3打高軌同步衛星,美國至今也沒有可以達到‘動能-2’和‘動能-3’攔截高度的反衛星系統;火箭炮打潛艇中國首創...等等。

成功失敗不知。

1130近防炮火力遠超美軍密集陣

中國海軍的H/PJ-11型11管30毫米艦炮,俗稱1130近防炮,是我國最新型11管30毫米加特林式速射炮,用於艦艇的近程防禦。目前,已先後裝備了遼寧號航空母艦、多種護衛艦和驅逐艦。1130近防炮使用兩個各自備彈1280發的彈鼓,能夠同時鎖定40多個目標,最大射程5000米,一般攔截距離1500--3000米。在射擊時,1130炮射速超過10000發/分鐘,每秒約166發,足以攔截4馬赫的新型掠海導彈,成功率超過90%。

(1130近防炮)

美軍目前使用的是六管Mk15“火神”密集陣近防炮,每分最高射速4500發,有效射程為1500米。源自美國的加特林式速射炮被中國發揚光大,1130在射速和威力上遠超美國。

航母電磁攔阻裝置我國更高明

航母的電磁攔阻技術難度比電磁彈射更高,但在馬明偉院士及其團隊的努力下,中國用了美國1/5的時間搞定了阻攔技術。而且我國的電磁攔阻裝置採用了一種新型結構代替美軍使用的錐形大捲筒,在橫向尺寸上縮小了1/3的體積,在重量上減少70%以上,所以我國航母電磁攔阻裝置在設計上比美國高明。

中壓直流全電推進技術領先美一代

關於中國的全電推進技術,馬明偉院士曾談到:中國的全電推進系統目前處於全世界最領先的位置。中國採用中壓直流全電推進技術,一步到位。美國目前是中壓交流,還處於第一代水準,比中國落後一代,美國目前才開始做預研中壓直流,要趕上中國是十幾年以後的事情。

目前,全世界使用電力推進的著名艦艇,如英國45級、美軍DDG-1000驅逐艦、法國西北風兩栖艦,都是採用的中壓交流綜合電力系統。而我國則是一步到位,直接上的就是“中壓直流全電推進技術”,我們越了一級,領先美歐一代。而我國的912III型大型消磁船已率先使用了全電推進技術。

獨步全球的反艦彈道導彈

它是全球獨一無二的反艦彈道導彈 -- 東風-21D中程反艦彈道導彈,專門用來攻擊航母,號稱“航母殺手”,其特點是可以在打擊過程中主動改變運行方向以避開反導攔截。東風-21D中程反艦彈道導彈精確度高、變軌能力強、突防能力好、機動能力強。

2015年9.3大閱兵中的解說詞:“常規導彈第二方隊展示的是東風21D導彈。它是打擊艦船目標的陸基彈道導彈,懾控範圍廣、攻擊速度快、突防能力強,是我軍海上非對稱作戰的殺手鐧武器”。

類似的武器還有東風-26遠端彈道導彈,射程5000公里,別號“關島快遞”。2015年9月3日,在北京天安門前舉行的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式中,新型遠端彈道導彈東風-26首次亮相。這兩型導彈能夠大區域無依託機動發射,東風-26還可實施快速核反擊,並能對陸上重要目標和海上大中型艦船實施常規中遠端精確打擊,是我軍核常通用、全域懾戰的新型殺手鐧武器。類似的武器前蘇聯曾經發展過,但因為制導難題被迫放棄。

新一代拖曳式變深主/被動聲呐

(052D驅逐艦裝備的國產新一代拖曳式主/被動低頻聲納系統)

中國新一代拖曳式變深主/被動聲呐(VDS),目前已廣泛裝備在056A、054A、052D等戰艦上面。與傳統的拖曳式主動聲呐或拖曳式被動線列陣聲呐相比,這種新型聲呐系統具備探測距離遠,可探測安靜型潛艇等優勢,是目前國際上最先進的反潛聲呐裝備。

此種主被動拖曳線列陣聲納,對隱身潛艇可探測距離遠超20公里,甚至達到40至50公里,其探測性能與探測物件潛艇性能並無多大關係,據傳,即使是美國最先進海狼級潛艇或維吉尼亞級潛艇也難逃它的法眼。

美國也曾考慮為LCS瀕海戰鬥艦配備類似的主/被動聲呐,幾經試驗後,宣佈開發失敗,美國防部宣佈該艦改用拖曳式被動聲呐,這種聲呐的技術水準比中國的新型聲呐落後一代。

超強超短鐳射實驗裝置(SULF)

(超強超短鐳射實驗裝置)

中國超強超短鐳射實驗裝置16年已成功實現5拍瓦(5000萬億瓦)雷射脈衝輸出,達到國際領先水準,預計今年將在全世界率先實現10拍瓦鐳射輸出目標,2018年建成面向使用者的實驗裝置。

超強超短鐳射被認為是人類已知的最亮光源,是國際鐳射科技的最新發展前沿和重點競爭領域,在鐳射加速、鐳射聚變、核醫學等領域有重大應用價值,“它將給核子物理和醫學、材料科學、臺式化加速器、研究宇宙起源等帶來新境界。”。

目前,世界多個國家投入鉅資開展10拍瓦級大型超強超短鐳射裝置的研製,其中歐盟支持的項目計畫於2018年建成10拍瓦鐳射使用者裝置。

除了以上應用領域,在軍事領域更是有重大應用價值,這就是新概念定向能鐳射武器,未來,中國鐳射武器必將獲得大突破。而目前我國已經公開了數種鐳射武器(可查看筆者此前的相關文章),有的已經列裝並使用。

中國中段反導成功率100%

中段反導面積是末段的10倍以上,在這個階段,分導式彈道導彈攜帶的多個彈頭還沒有與導彈分離,一次攔截就能把所有分彈頭全部打掉,因此,中段反導也是攔截效率最高的階段。即便來襲導彈攜帶核彈頭,將彈道擊毀後其攜帶的放射性物質也不會掉落在本土,對於一國來言戰略意義重大。

(2013年1月27日,中國中段反導攔截彈高速沖向目標)

據悉,美國先後進行了10多次陸基中段反導(GMD)試驗,其中多次失敗,問題主要集中在攔截彈丟失目標、攔截彈頭未及時與助推器分離等方面。

在高難度的中段反導上,中國的成功率超過美國。

反導的背後拼的是:預警、跟蹤、識別、撞擊等一系列技術,真正的高科技比拼,目前也只有美、俄、中這樣的大國才有這樣的能力。但真正意義上說,俄羅斯繼承蘇聯技術開發的第三代的A-235攔截彈,既可用核彈頭,也可以用常規彈頭,後者使用近炸引信來摧毀目標,但能不能徹底摧毀還真不好說。而中、美採用的是直接撞擊,顯然技術上更勝一籌。

中段反導各國實驗中都是在相對的狀態下實施的,在戰時面對在電磁環境下的多方向、多批次、多彈頭的來襲彈,攔截成功率必然下降,所以未來定向能武器,包括鐳射、粒子束、高能微波(我國微波武器已經實現重大突破,請參看筆者此前文章),一定會比動能碰撞和近炸殺傷的效果要好上許多倍。這些東西其實我國都有發展,就是希望研製進度更快一些,那就最好了。

後記

更多中國反超美國的武器,如新一代超輕型坦克使用世界上威力最大的105毫米炮,可在三公里處洞穿500毫米均質鋼裝甲,類似裝備美國正在研製;AH-4型155毫米超輕型榴彈炮比美國M777超輕型榴彈炮的還輕;全球水中跑的最快ZTD-05兩栖戰車;紅旗-9在土耳其9發9中,而美國“愛國者”、俄羅斯的“S-300”、意-法紫苑-30”均未能全部命中;我國陸軍有56種型號超過一萬門的各式牽引式火炮、自行火炮、高炮、火箭炮系統,美陸軍共有10種型號8137門火炮,中國許多火炮、火箭炮在火力、射程上將美國同型裝備遠遠甩在後面,而大量的肩扛式防空導彈、反坦克導彈在品質上都勝過美軍的“毒刺”和“陶式”;空警-500是世界上首款應用數字陣列雷達的預警機;紅箭8曾正面擊毀美制M1A2坦克(參見筆者前期關於紅箭8的文章),99正面硬扛紅箭8攻擊無礙;中國發射了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我國量子雷達在國際上處於先進水準,並未領先;前不久中國展出了GP120B型120毫米末敏迫擊炮彈,目前世界上還沒有第二種迫擊炮彈採用末敏彈技術,屬於獨創;超音速反艦導彈美國沒有,中國有鷹擊-12、鷹擊-18;受《中導條約》限制美國沒有中程彈道導彈;我國天燕-90直升機空對空導彈,是世界第一種直升機空對空導彈;我國專門為彩虹無人機研製了專用型導彈,是世界上首款專為無人機設計的制導導彈,開創了無人機使用精確制導導彈的先河(參見筆者前期關於彩虹無人機彈藥的文章);中國的擁有門類最齊全的遠、中、近程的導彈系列;神雕大型戰略預警無人機,全球未有先例;動能2導彈、動能-3打高軌同步衛星,美國至今也沒有可以達到‘動能-2’和‘動能-3’攔截高度的反衛星系統;火箭炮打潛艇中國首創...等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