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情感>正文

做事要留有餘地

做事留三分餘地, 就不會把事情做絕。 于情不偏激, 於理不過頭, 在追求成功的路上就會進退自如。

人生一世, 萬不可使某一事物沿著某一固定方向發展到極端, 而應在發展過程中充分認識, 冷靜判斷各種可能發上的事情, 以便有足夠的條件和迴旋餘地採取機動的應付措施。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我們無法預料它的發展態勢, 有的也不瞭解事情的發生背景, 切不可輕易地下斷言, 而使自己一點迴旋的餘地都沒有。 有一位朋友與同事之間有了點摩擦, 很不愉快, 便對同事說:“從今天起, 我們斷絕所有關係, 彼此毫無瓜葛……”這話說完還不到兩個月, 這位同事成了他的上司, 關係突然變得很尷尬, 朋友只好辭職, 另謀他就。 因把話說得太滿, 而給自己造成窘迫的例子到處可見。 把話說得太滿, 就像把杯子倒滿了水一樣, 再也滴不進一滴水, 否則就會溢出來。

也像把氣球打滿了氣, 再充就要爆炸了。

凡事總會有意外, 留有餘地, 就是為了容納這些“意外”, 杯子留有空間, 就不會因為加進其他液體而溢出來;氣球留有空間便不會爆炸;人說話、做事留有餘地便不會因為“意外”的出現而下不了臺, 從而可以從容轉身。

我們可以見到一些政府官員在面對記者採訪時偏愛用一些模糊語言, 如“可能”、“儘量”、“研究”、“或許”、“評估”、“徵詢各方面意見”等。 他們之所以運用這些字眼, 就是想為自己留有餘地。 否則, 一下子把話說死了, 結果是事與願違, 那該多難堪呀!

那麼, 怎樣才能給自己留有餘地呢?

做事方面, 對別人的請托可以答應接受, 但不要“保證”, 應代以“我儘量”、“我試試看”的字眼;上級交辦的事當然接受, 但不要說“保證沒問題”, 應代以“應該沒問題, 我全力以赴”的字眼。 這是為萬一自己做不到留有後路, 而這樣回答事實上又無損你的誠意, 反而更顯出的審慎, 別人會因此更信賴你!即使事情沒有做好, 也不會怪罪你。

總之, 辦事、說話留有餘地, 使自己行不至於絕處, 言不至於極端, 有進有退措置欲如, 以便日後更能機動靈活地處理事務, 解決複雜多變的社會問題。 同時也給別人留有餘地, 無論在什麼情況下, 不要把別人推向絕路, 這樣一來, 事情的結果對彼此都有好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