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我看十九大|浙大馬院教授段治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重大政治論斷的科學依據

習近平總書記在党的十九大上的報告, 宣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一重大政治論斷, 站位高、視野寬, 體現了勇於變革、勇於創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的精神。 “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的主題, 成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提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新目標的確立, 以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戰略部署的重要立論基礎。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政治論斷, 不是憑空想像的結果, 而是有深刻的歷史依據、理論依據、現實依據和思想依據的。 深入領會這些依據, 對於我們把握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 推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 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重大政治論斷的歷史依據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一重大政治論斷是在近40年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基礎上提出的。

我們知道,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 我們從歷次大會報告的標題就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這一主題和主線。 黨的十二大報告標題是“全面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黨的十三大報告標題是“沿著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前進”;黨的十四大報告標題是“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

奪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更大勝利”;黨的十五大報告標題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 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黨的十六大報告標題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黨的十七大報告標題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鬥”。 黨的十八大報告的主題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 解放思想, 改革開放, 凝聚力量, 攻堅克難, 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鬥”。

從改革開放以來黨的歷次代表大會標題和內容,

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 自從黨的十二大第一次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以來, 每次大會主題都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或“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等關鍵字, 也就是說,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僅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的主題, 而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已經經過了長期的實踐努力, 已經取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重要成就,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有重要的歷史基礎。 正因此, 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提出“經過長期努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長期實踐是作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一重大政治論斷的歷史基礎和歷史依據。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重大政治論斷的理論依據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政治論斷不僅要建立在深厚的歷史基礎上, 而且還要建立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規律深入認識和把握的基礎上, 也就是不僅需要有歷史依據還需要有科學的理論依據。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政治論斷的理論依據,集中表現在黨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科學把握和深刻認識上。在此之前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過程中,有關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主要矛盾的表述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表述於1981年十一屆六中全會時提出,至今已沿用36年。36年間,中國的改革開放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國穩定解決了十幾億人的溫飽問題,總體上達到小康水準。但是,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不久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同時,在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近40年的歷程中,我國社會生產力水準總體上得到了顯著提高,社會生產能力在很多方面進入世界前列。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更加突出的問題凸顯出來,那就是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這一問題已經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約因素。

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關係全域的歷史性變化,也決定著時代的新變遷,更決定了黨和國家工作必須作出新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不斷發展,要求我們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大力提升發展品質和效益,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正因此,黨的十九大報告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作出了新判斷,提出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科學認識和把握,成為作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一重大政治論斷的理論依據。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重大政治論斷的現實依據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是一個長期的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過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到今天已經表現出全新的時代特徵。也就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闡述的,這是一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是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是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這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新特徵,無疑是作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一重大政治論斷的現實依據。

與此同時,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深刻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新要求和新意義,就是要實現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進一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要實現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進一步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就是要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進一步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這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現實新要求,無疑也是作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一重大政治論斷的又一現實依據。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重大政治論斷的思想依據

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內外形勢變化和我國各項事業發展給我們提出了一個重大時代課題,這一重大時代課題就是必須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回答好這個重大時代課題,我們党必須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緊密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以全新的視野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進行艱辛理論探索,取得重大理論創新成果。

這就是說,歷史要求我們,要像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不斷地精彩回答“什麼是馬克思主義,怎樣對待馬克思主義”“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党,怎樣建設黨”“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那樣,回答好新的時代課題;要像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理論創新一樣,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的理論創新,這就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創新。這一回答重大時代課題的新要求以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創新的新要求,無疑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一重大政治論斷的深刻的思想依據。

本文作者:段治文,系浙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圖片來源於網路

本文編輯:張佳楠

也就是不僅需要有歷史依據還需要有科學的理論依據。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政治論斷的理論依據,集中表現在黨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科學把握和深刻認識上。在此之前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過程中,有關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主要矛盾的表述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表述於1981年十一屆六中全會時提出,至今已沿用36年。36年間,中國的改革開放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國穩定解決了十幾億人的溫飽問題,總體上達到小康水準。但是,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不久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同時,在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近40年的歷程中,我國社會生產力水準總體上得到了顯著提高,社會生產能力在很多方面進入世界前列。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更加突出的問題凸顯出來,那就是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這一問題已經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約因素。

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關係全域的歷史性變化,也決定著時代的新變遷,更決定了黨和國家工作必須作出新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不斷發展,要求我們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大力提升發展品質和效益,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正因此,黨的十九大報告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作出了新判斷,提出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科學認識和把握,成為作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一重大政治論斷的理論依據。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重大政治論斷的現實依據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是一個長期的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過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到今天已經表現出全新的時代特徵。也就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闡述的,這是一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是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是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這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新特徵,無疑是作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一重大政治論斷的現實依據。

與此同時,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深刻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新要求和新意義,就是要實現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進一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要實現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進一步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就是要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進一步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這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現實新要求,無疑也是作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一重大政治論斷的又一現實依據。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重大政治論斷的思想依據

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內外形勢變化和我國各項事業發展給我們提出了一個重大時代課題,這一重大時代課題就是必須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回答好這個重大時代課題,我們党必須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緊密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以全新的視野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進行艱辛理論探索,取得重大理論創新成果。

這就是說,歷史要求我們,要像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不斷地精彩回答“什麼是馬克思主義,怎樣對待馬克思主義”“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党,怎樣建設黨”“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那樣,回答好新的時代課題;要像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理論創新一樣,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的理論創新,這就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創新。這一回答重大時代課題的新要求以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創新的新要求,無疑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一重大政治論斷的深刻的思想依據。

本文作者:段治文,系浙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圖片來源於網路

本文編輯:張佳楠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